第六章 願望品
關燈
小
中
大
别無歸路.現在必須欺騙鳄魚了。
』便向鳄魚道.『喂.鳄魚啊.我舍身給你吧。
你張開口來.等我過來.你就将我捕去吧。
』 原來鳄魚将口張開時.眼睛就會閉住的。
鳄魚想不到這一點.張開口.眼睛自然地閉住了。
如此.鳄魚張着口.閉着眼.卧着等待。
菩薩看好形勢.從島上縱身一跳.跳到鳄魚的頭頂.接着又是一跳.敏捷得像閃電一般.跳到對面的河岸上了。
鳄魚見了這奇異的動作.心想.『這猴王多乖啦.』便道.『唉.猴王啊.在此世間具備四法〔四德〕的.能征服敵者.你似乎已全具四法了.』便唱出下面的偈語。
猴王啊. 正語、明智、剛毅與犧牲. 具足此四法像你樣的人. 能征服敵者。
鳄魚如是稱贊菩薩之後.便回自己窩裡去了。
結分 佛道.『比丘們呀.提婆達多徘徊附近.企圖殺我.并非始於今日.即在前生.亦已如此。
』作此法話後.又取了聯絡.聯結本生之今昔道.『當時的鳄魚是提婆達多.雌鳄魚是婆羅門女栴闍.猴王則就是我。
』 五八 三法本生因緣 (〔菩薩=猴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徘徊着想殺佛的人說的。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提婆達多從猴胎出生.在雪山地方.統治着自己所生的一羣小猴。
他擔憂這些小猴長大起來.會從他手裡奪去猴羣的統治權.便用牙齒将小猴去勢。
其時菩薩亦投生為一小猴。
在他出世以前.母猴自知懷孕的時候.因保護自己的胎兒.逃入山麓的森林中去.待到月分滿足.生下了菩薩。
這小猴長大起來.到達懂事的年齡.氣力很大。
有一日.他問母親道.『媽啊.我的父親在何處呢。
』母猴道.『兒啊.你的父親住在某山之麓.治理猴羣。
』菩薩道.『媽啊.你帶我見父親去吧。
』母猴道.『兒呀.你不能去見父親.因你的父親恐他的兒子會奪去他的統治權.他要用牙齒将你去勢呢。
』母親雖如此告訴了他.他依然道.『媽啊.你還是帶我見他去.一切我自己小心就是了。
』母猴便帶兒子去見父親。
父親一見自己的兒子.心裡想道.『這孩子長大起來.一定不讓我再統治猴羣了.非就結果他不可.』便打算『假裝去抱他.将他一把挾死。
』便道.『兒啊.這許久你在何處呢。
』說着便用力一把将菩薩抱緊。
但菩薩力大如象.他也将父親挾住.幾乎将父親的骨頭都挾碎了。
於是父親心裡想道.『這孩子大起來會殺我的.現在我用甚麽方法将他殺死呢.』忽然想到『近處有一個湖.湖中住有羅刹〔鬼〕将他送到湖裡叫羅刹吃了他吧。
』他便對兒子道.『兒啊.我年紀已經老了将這猴羣讓給你吧。
今日我就叫你為王。
在如此這般的地方有一個湖.那裡開着兩支黃蓮華.三支青蓮華.五支紅蓮華.你去将他采來。
』兒子道.『是.我去采來.』說着就出去了。
他到了湖邊.并不急忙下湖.先看看四邊的腳迹.卻隻見下湖的腳迹.沒有上來的腳迹。
他心裡便明白了.『這湖一定是羅刹的住所。
父親自己無力殺我.便叫羅刹吃我.我還是不下湖去.設法把花采取吧。
』他走到無水的地方.很快地縱身一躍.采了露出水面的兩支花.又跳到對岸。
以後又從那邊岸上跳回來.用同樣方法.把花又采了兩支。
如此來回采着.在湖的兩岸堆了一大堆花.卻沒有落進羅刹管領區的水裡去。
他想.『再多也不好帶了.』便拿起采好的花.放在一處束起來。
這時候.那羅刹想道.『我在此處居住這許多時候.倒沒見過如此聰明驚人的行為。
他如心如意采了這許多花.卻不跳進我的管領區來.』便将水分成兩股.從水中現身到陸上.走到菩薩面前說道.『猴王啊.在此世間.具有三法〔三德〕的人.便能征服敵者.你似乎正具此三德呢。
』他這樣稱贊菩薩.複唱出下面的偈語。
猴王啊. 熟練勇氣與智慧. 具足此三德像你樣的人. 能征服敵者。
那居住水中的羅刹.這樣用偈語稱贊菩薩之後.便問.『你采了這花.作何用處。
』菩薩道.『父親叫我繼承王位.因此我采了花去。
』羅刹道.『如你這種優勝的人.決無親自拿花之理.我給你送回去吧.』說着便拿起花來.跟在菩薩後面走。
其時父親遠遠望見.心裡想道.『我差他去.是要羅刹将他吃了.現在他反而命羅刹送花回來.一切都完了.』吓得心房碎成七瓣.當場死去。
於是羣猴集合.便推菩薩為王。
結分 佛說畢此法話.乃取了聯絡.把本生之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猴羣之王是提婆達多.猴王之子則就是我。
』 五九 打鼓本生因緣 (〔菩薩=鼓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粗暴的比丘說的。
佛問那比丘道.『聽說你性情粗暴.真的嗎。
』他回答道.『真的.世尊。
』佛道.『比丘啊.你的粗暴并非始於今日.前生也就如此.』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菩薩出生在鼓手的家裡.住在某處村中。
他聽說波羅奈舉行祭禮.打算『到人衆聚集處打鼓掙一點錢。
』便帶了兒子到波羅奈去了。
他在那裡打鼓.掙得很多的錢.與兒子一同回去。
中途走過一座森林.林中素有強盜。
當時父親阻止正在不歇地打鼓的兒子道.『兒啊.别這樣不歇地打.須打一會.停一會.像王侯過境時的鼓聲一般。
』兒子雖受了父親如此吩咐.一心想用『鼓聲吓退強盜.』依然不歇地打。
強盜剛聽到大鼓聲.以為『是王侯的大鼓.』連忙躲避。
後來聽鼓聲接連不斷.知道『不是王侯的大鼓.』又回來了。
經過仔細探查.知道隻有父子二人.便立刻将他們打倒地上.把錢搶去了。
菩薩道.『你接連不歇地打鼓.将我們辛苦掙得的錢全部丢失了.』便唱出下面的偈語。
打鼓打鼓莫過度. 打過度了就不好。
打鼓得到了百金. 因打過度又失了。
結分 佛說此法話後.又取了聯絡.把本生之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的兒子是粗暴的比丘.那父親則就是我。
』 六〇 吹螺本生因緣 (〔菩薩=吹螺者之子〕)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粗暴的比丘說的。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菩薩生在吹螺者的家裡。
他在波羅奈舉行祭禮的時候.跟父親到城裡去吹螺.掙得許多錢.歸途經過有強盜的森林.他阻止不停地吹螺的父親。
父親想『用螺聲吓退強盜.』依舊不停地吹。
強盜跟上面故事中所講一般地跑來.将他們的錢搶走了。
菩薩與上述故事一般地.唱出下面的偈語。
吹螺吹螺莫過度. 吹過度了就不好。
吹螺得到了财寶. 因吹過度又失了。
結分 佛說畢此法話.複取了聯絡.把本生之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的父親是粗暴的比丘.兒子則就是我。
』
』便向鳄魚道.『喂.鳄魚啊.我舍身給你吧。
你張開口來.等我過來.你就将我捕去吧。
』 原來鳄魚将口張開時.眼睛就會閉住的。
鳄魚想不到這一點.張開口.眼睛自然地閉住了。
如此.鳄魚張着口.閉着眼.卧着等待。
菩薩看好形勢.從島上縱身一跳.跳到鳄魚的頭頂.接着又是一跳.敏捷得像閃電一般.跳到對面的河岸上了。
鳄魚見了這奇異的動作.心想.『這猴王多乖啦.』便道.『唉.猴王啊.在此世間具備四法〔四德〕的.能征服敵者.你似乎已全具四法了.』便唱出下面的偈語。
猴王啊. 正語、明智、剛毅與犧牲. 具足此四法像你樣的人. 能征服敵者。
鳄魚如是稱贊菩薩之後.便回自己窩裡去了。
結分 佛道.『比丘們呀.提婆達多徘徊附近.企圖殺我.并非始於今日.即在前生.亦已如此。
』作此法話後.又取了聯絡.聯結本生之今昔道.『當時的鳄魚是提婆達多.雌鳄魚是婆羅門女栴闍.猴王則就是我。
』 五八 三法本生因緣 (〔菩薩=猴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徘徊着想殺佛的人說的。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提婆達多從猴胎出生.在雪山地方.統治着自己所生的一羣小猴。
他擔憂這些小猴長大起來.會從他手裡奪去猴羣的統治權.便用牙齒将小猴去勢。
其時菩薩亦投生為一小猴。
在他出世以前.母猴自知懷孕的時候.因保護自己的胎兒.逃入山麓的森林中去.待到月分滿足.生下了菩薩。
這小猴長大起來.到達懂事的年齡.氣力很大。
有一日.他問母親道.『媽啊.我的父親在何處呢。
』母猴道.『兒啊.你的父親住在某山之麓.治理猴羣。
』菩薩道.『媽啊.你帶我見父親去吧。
』母猴道.『兒呀.你不能去見父親.因你的父親恐他的兒子會奪去他的統治權.他要用牙齒将你去勢呢。
』母親雖如此告訴了他.他依然道.『媽啊.你還是帶我見他去.一切我自己小心就是了。
』母猴便帶兒子去見父親。
父親一見自己的兒子.心裡想道.『這孩子長大起來.一定不讓我再統治猴羣了.非就結果他不可.』便打算『假裝去抱他.将他一把挾死。
』便道.『兒啊.這許久你在何處呢。
』說着便用力一把将菩薩抱緊。
但菩薩力大如象.他也将父親挾住.幾乎将父親的骨頭都挾碎了。
於是父親心裡想道.『這孩子大起來會殺我的.現在我用甚麽方法将他殺死呢.』忽然想到『近處有一個湖.湖中住有羅刹〔鬼〕将他送到湖裡叫羅刹吃了他吧。
』他便對兒子道.『兒啊.我年紀已經老了将這猴羣讓給你吧。
今日我就叫你為王。
在如此這般的地方有一個湖.那裡開着兩支黃蓮華.三支青蓮華.五支紅蓮華.你去将他采來。
』兒子道.『是.我去采來.』說着就出去了。
他到了湖邊.并不急忙下湖.先看看四邊的腳迹.卻隻見下湖的腳迹.沒有上來的腳迹。
他心裡便明白了.『這湖一定是羅刹的住所。
父親自己無力殺我.便叫羅刹吃我.我還是不下湖去.設法把花采取吧。
』他走到無水的地方.很快地縱身一躍.采了露出水面的兩支花.又跳到對岸。
以後又從那邊岸上跳回來.用同樣方法.把花又采了兩支。
如此來回采着.在湖的兩岸堆了一大堆花.卻沒有落進羅刹管領區的水裡去。
他想.『再多也不好帶了.』便拿起采好的花.放在一處束起來。
這時候.那羅刹想道.『我在此處居住這許多時候.倒沒見過如此聰明驚人的行為。
他如心如意采了這許多花.卻不跳進我的管領區來.』便将水分成兩股.從水中現身到陸上.走到菩薩面前說道.『猴王啊.在此世間.具有三法〔三德〕的人.便能征服敵者.你似乎正具此三德呢。
』他這樣稱贊菩薩.複唱出下面的偈語。
猴王啊. 熟練勇氣與智慧. 具足此三德像你樣的人. 能征服敵者。
那居住水中的羅刹.這樣用偈語稱贊菩薩之後.便問.『你采了這花.作何用處。
』菩薩道.『父親叫我繼承王位.因此我采了花去。
』羅刹道.『如你這種優勝的人.決無親自拿花之理.我給你送回去吧.』說着便拿起花來.跟在菩薩後面走。
其時父親遠遠望見.心裡想道.『我差他去.是要羅刹将他吃了.現在他反而命羅刹送花回來.一切都完了.』吓得心房碎成七瓣.當場死去。
於是羣猴集合.便推菩薩為王。
結分 佛說畢此法話.乃取了聯絡.把本生之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猴羣之王是提婆達多.猴王之子則就是我。
』 五九 打鼓本生因緣 (〔菩薩=鼓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粗暴的比丘說的。
佛問那比丘道.『聽說你性情粗暴.真的嗎。
』他回答道.『真的.世尊。
』佛道.『比丘啊.你的粗暴并非始於今日.前生也就如此.』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菩薩出生在鼓手的家裡.住在某處村中。
他聽說波羅奈舉行祭禮.打算『到人衆聚集處打鼓掙一點錢。
』便帶了兒子到波羅奈去了。
他在那裡打鼓.掙得很多的錢.與兒子一同回去。
中途走過一座森林.林中素有強盜。
當時父親阻止正在不歇地打鼓的兒子道.『兒啊.别這樣不歇地打.須打一會.停一會.像王侯過境時的鼓聲一般。
』兒子雖受了父親如此吩咐.一心想用『鼓聲吓退強盜.』依然不歇地打。
強盜剛聽到大鼓聲.以為『是王侯的大鼓.』連忙躲避。
後來聽鼓聲接連不斷.知道『不是王侯的大鼓.』又回來了。
經過仔細探查.知道隻有父子二人.便立刻将他們打倒地上.把錢搶去了。
菩薩道.『你接連不歇地打鼓.将我們辛苦掙得的錢全部丢失了.』便唱出下面的偈語。
打鼓打鼓莫過度. 打過度了就不好。
打鼓得到了百金. 因打過度又失了。
結分 佛說此法話後.又取了聯絡.把本生之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的兒子是粗暴的比丘.那父親則就是我。
』 六〇 吹螺本生因緣 (〔菩薩=吹螺者之子〕)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粗暴的比丘說的。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菩薩生在吹螺者的家裡。
他在波羅奈舉行祭禮的時候.跟父親到城裡去吹螺.掙得許多錢.歸途經過有強盜的森林.他阻止不停地吹螺的父親。
父親想『用螺聲吓退強盜.』依舊不停地吹。
強盜跟上面故事中所講一般地跑來.将他們的錢搶走了。
菩薩與上述故事一般地.唱出下面的偈語。
吹螺吹螺莫過度. 吹過度了就不好。
吹螺得到了财寶. 因吹過度又失了。
結分 佛說畢此法話.複取了聯絡.把本生之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的父親是粗暴的比丘.兒子則就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