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婦女品
關燈
小
中
大
六一 厭惡聖典本生因緣 (〔菩薩=阿闍棃〕)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煩惱的比丘說的。
此事又重見於蘊摩檀蒂女本生因緣〔第五二七〕中。
佛對那比丘道.『比丘啊.女人是淫蕩、放恣、鄙陋、卑劣的。
你為何因如是鄙劣的女人煩惱呢。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菩薩出生在健馱羅國得叉屍羅城婆羅門的家裡。
他在懂人事的年齡.對三吠陀與各種學藝已具高深的造詣.是當時着名的阿闍棃。
其時波羅奈某婆羅門族生了一個男孩。
父母在此孩出生之日.焚燒火炬.其後使火繼續不絕。
到那男孩十六歲時.父母吩咐他道.『兒啊.在你出生的時候.我們焚了火炬.其後仍使火繼續燃燒.永不熄滅。
如你将來真願去梵天世界.便帶這火炬往森林中去.供養火神.努力修行.昇入梵天。
如你希望居家度日.你可往得叉屍羅去.跟那位着名的阿闍棃求學.然後回來治理家務。
』年青的婆羅門答道.『我不願往森林奉侍火神.還是治理家務吧。
』於是拜别父母.帶了千金束修.到得叉屍羅去了。
在那裡修畢學業.就回到家中來。
父母原不願兒子度在家的生活.實在希望他到森林去奉侍火神.母親便想使兒子明了女人的罪惡.以便将他送往森林.她以為.『那位聰明博學的阿闍棃.定會對我的兒子講述女人的罪惡吧.』就問.『兒啊.你将學問全部修畢了嗎。
』兒子道.『修畢了.媽媽。
』母親道.『那麽.你學過厭惡聖典了。
』兒子道.『還沒有學過。
』母親道.『你沒有學過厭惡聖典.如何可說修畢全部學問呢。
再去學吧。
』兒子說道.『是。
』就重新向得叉屍羅出發去了。
卻說.那師父也有一位母親.年紀一百二十歲了。
師父親自服侍老母洗浴、飲食等事。
人家見他如是.大家都譏笑他。
師父想道.『我還是搬到森林裡去.在那邊服侍我的老母吧。
』於是便到一個寂寞的森林中.在有溪流處揀了一塊好地方.造起一所仙人隐居的茅舍.将熟酥、硬米等一一運入.帶老母同去居住。
從此以後.他住在那邊服侍自己的母親。
那青年到得叉屍羅.師父已不在那裡了。
探問『師父往那裡去了.』聞到上面的消息.便找到森林中去.向師父頂禮之後.恭立一旁。
師父問他道.『你為何回來得如此快速。
』青年道.『我好似還沒有在先生跟前學過厭惡聖典呢。
』師父道.『誰對你說.必須學厭惡聖典呢。
』青年道.『師父啊.是我母親說的。
』菩薩想道.『并無所謂厭惡聖典.大概他母親要他知道女人的罪惡吧。
』便道.『好吧.我教你厭惡聖典。
從今天起.你代我服侍母親.親手給他洗浴、飲食。
你不可忘了.你一邊揩拭母親的手足頭背.一邊要稱贊她.「老太太.你年紀雖然這樣大了.身體卻還長得這樣美.年青的時候.更不知怎樣美呢。
」你給母親洗手灑香水的時候.你須稱贊她手足的美。
如是.我母親有甚麽話對你說.你須不怕羞恥.毫不隐瞞地告訴我.那你就會學得厭惡聖典了。
不然.你是學不到的。
』 他說.『師父啊.我知道了.』便遵守師父的吩咐.去依言行事。
卻說.那老母因被青年一再贊賞.心裡想道.『這青年一定願意與我歡樂度日了。
』這盲目衰老的婦人.居然發生了愛欲之念。
一日.當青年贊賞她身體美麗的時候.老母問道.『你願與我歡樂度日嗎。
』青年道.『老太太.這是我的心願.可是師父很嚴厲呢。
』老母道.『如你願意〔與我一起歡樂度日.〕就将我兒子殺了吧。
』青年道.『我受師父種種教育之恩.如何可以單為愛欲殺他啊。
』老母便道.『如果你不抛棄我.我就自己殺他吧。
』女人原來就是如是淫蕩、鄙陋而卑劣的。
連這樣老的女人.一有愛欲之念.受煩惱的驅使.便會想殺如此孝順的兒子。
他将此事毫不隐瞞地告訴菩薩。
菩薩道.『青年啊.你告訴得好。
』便測算母親的壽命.知道『這日正是母親的死期.』便道.『好.青年啊.現在我就試試母親吧。
』師父便砍了一株優昙婆羅樹.照自己身體大小.雕了一個木像.用布蒙頭包住.仰放在自己的牀上.再用一條線牽住了。
布置既定.對他弟子說道.『你拿一柄斧頭去.将這條引路的線交給母親。
』他去了.說道.『老太太.師父正在屋子裡.睡在自己的牀上.我結好一條引路的線。
你拿這柄斧頭去.假如你能夠.就将師父殺了。
』老母道.『你不會抛棄我嗎。
』青年道.『我如何會抛棄你呢。
』老母拿起斧頭.顫着手站起身來.扶着引路的線走去。
終於用手摸一摸牀上.心想.『不錯.這是我的兒子。
』便揭去木像頭上的布.舉起斧來.滿望『一下就砍死他.』望咽喉邊砍了下去。
這時候.隻聽得訇然一聲.才知道原來是一個木偶。
菩薩便問道.『母親.你做甚麽呢。
』老母喊了聲『我上當了.』當場倒地而死。
原來運命注定.老母須在這屋子裡突然昏倒而死的。
師父見老母已死.便送去火葬。
火葬場的火焰熄滅之後.便手指着森林的花.然後伴青年坐在自己茅舍的門口.對他說道.『青年啊.并無别的厭惡聖典。
原來女人就是可厭惡的東西。
你母親叫你「學習厭惡聖典.」送你到我這裡來.就是要你明了女人的罪惡。
現在你已明明白白看見我母親的罪惡.從此你可以知道女人是淫蕩而鄙陋的。
』訓誨之後.送他回去了。
青年别了師父.回到父母家中.那時母親問他道.『你學了厭惡聖典了嗎。
』青年道.『是.學了.媽媽。
』母親道.『那你現在如何打算.還是離了俗世去奉侍火神.還是度家庭生活呢。
』青年道.『我已明白看見女人的罪惡.再不願過家庭生活.出家去吧。
』他宣布了自己的意向.唱出下面的偈語。
世間婦女實淫蕩. 彼等不知自制。
猶如烈火能燒盡一切. 煩惱之焰熾盛而無知。
吾當棄彼等而出家. 修行隐仙之道。
他如是痛斥女人之後.就辭别兩親出家.委身於剛才所說的隐遁生活.死後生於梵天界中。
結分 佛道.『如是.女人淫蕩鄙陋.實為痛苦之源.』於是解釋四谛。
釋畢四谛.那比丘遂得預流果.佛乃取了聯絡.把本生之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的母親是迦毗羅尼.父親是大迦葉.婆羅門弟子是阿難.那師父則就是我。
』 六二 産卵本生因緣 (〔菩薩=國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煩惱的比丘說的。
佛問那比丘.『聽說你正在煩惱.真的嗎。
』比丘答道.『真的。
』佛道.『比丘啊.女人最難管束。
昔時有一賢人.在一個女人出胎以後.始終加以管束.結果還是管束不了。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菩薩從王妃的胎裡出生。
待到成人.博通一切學藝。
國王去世後.繼承王位.以正義治理國家。
他常與司祭同作骰子之戲.擲骰子的時候.每次唱着這樣的賭歌。
一切河水都彎流. 一切森林由木成。
一切女人得到機會. 便要做惡事。
一邊唱.一邊在銀盤裡擲黃金的骰子。
這樣唱着擲着.國王便一定赢錢.司祭一定輸。
因此司祭眼看得要将房子财産都輸光了。
於是他心裡想.『長此以往.我的财産要全部輸光了。
我必須找一個從未見過男人的女子.幽禁在自己的家裡。
』又想.『要找一個從未見過男人的女子來管束是不可能的。
』便決定『找一個剛出世的女孩到自己家裡管束起來。
待到長大了.幽禁在自己家裡.使她受嚴格的管教.堅守貞操。
如此擲勝骰子.便可赢王家的錢了。
』原來他有先知之術。
他找到一個懷孕的貧婦.預知她『一定生女孩子.』便叫那婦人來.給她錢.叫她住在自己家中。
待那孕婦生産之後.又給錢叫她回去。
将剛剛出世的女孩.不使一切男人見她.立刻交給婦人養育。
待這女孩長大了.帶領回來.養在自己的家中。
在這女孩長大以前.司祭從不與國王擲過一次骰子。
直到将女孩領回自己家中以後.才說.『大王啊.再作骰子之戲吧。
』王說.『好吧.』就與以前一般擲起骰子來了。
當國王照例一邊唱賭歌一邊擲骰子的時候.司祭馬上接上來加添一句道.『但我家的姑娘卻是例外。
』從此以後.國王連續輸錢.司祭總是赢的。
國王想道.『司祭家裡一定藏着一個貞淑的女子.』便差人去探聽。
他的臆測果然不錯。
便想.『既然如此.便設法破壞那女子的戒行〔貞操〕吧。
』於是招一個無賴漢來.問道.『你能不能破壞司祭家那女子的戒行。
』那人答道.『能。
』國王給那人錢.說道.『那麽快給我去辦吧。
』 那人得了國王的錢.采辦香料、薰香、樟腦之類.在離司祭家不遠地方.開了一家香料店。
司祭家的房子是七層樓.有七扇樓門.每扇樓門設有女門岡。
除那位婆羅門〔司祭〕以外.一切男子都禁止入内.連傾倒垃圾的簍子.也須得經過檢查方得拿進去。
所以司祭以外的男子.沒有一個人能會見那姑娘。
卻說.那姑娘有一個侍女。
這侍女出外替姑娘購買香料與鮮花.常在無賴的店鋪一帶地方
此事又重見於蘊摩檀蒂女本生因緣〔第五二七〕中。
佛對那比丘道.『比丘啊.女人是淫蕩、放恣、鄙陋、卑劣的。
你為何因如是鄙劣的女人煩惱呢。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菩薩出生在健馱羅國得叉屍羅城婆羅門的家裡。
他在懂人事的年齡.對三吠陀與各種學藝已具高深的造詣.是當時着名的阿闍棃。
其時波羅奈某婆羅門族生了一個男孩。
父母在此孩出生之日.焚燒火炬.其後使火繼續不絕。
到那男孩十六歲時.父母吩咐他道.『兒啊.在你出生的時候.我們焚了火炬.其後仍使火繼續燃燒.永不熄滅。
如你将來真願去梵天世界.便帶這火炬往森林中去.供養火神.努力修行.昇入梵天。
如你希望居家度日.你可往得叉屍羅去.跟那位着名的阿闍棃求學.然後回來治理家務。
』年青的婆羅門答道.『我不願往森林奉侍火神.還是治理家務吧。
』於是拜别父母.帶了千金束修.到得叉屍羅去了。
在那裡修畢學業.就回到家中來。
父母原不願兒子度在家的生活.實在希望他到森林去奉侍火神.母親便想使兒子明了女人的罪惡.以便将他送往森林.她以為.『那位聰明博學的阿闍棃.定會對我的兒子講述女人的罪惡吧.』就問.『兒啊.你将學問全部修畢了嗎。
』兒子道.『修畢了.媽媽。
』母親道.『那麽.你學過厭惡聖典了。
』兒子道.『還沒有學過。
』母親道.『你沒有學過厭惡聖典.如何可說修畢全部學問呢。
再去學吧。
』兒子說道.『是。
』就重新向得叉屍羅出發去了。
卻說.那師父也有一位母親.年紀一百二十歲了。
師父親自服侍老母洗浴、飲食等事。
人家見他如是.大家都譏笑他。
師父想道.『我還是搬到森林裡去.在那邊服侍我的老母吧。
』於是便到一個寂寞的森林中.在有溪流處揀了一塊好地方.造起一所仙人隐居的茅舍.将熟酥、硬米等一一運入.帶老母同去居住。
從此以後.他住在那邊服侍自己的母親。
那青年到得叉屍羅.師父已不在那裡了。
探問『師父往那裡去了.』聞到上面的消息.便找到森林中去.向師父頂禮之後.恭立一旁。
師父問他道.『你為何回來得如此快速。
』青年道.『我好似還沒有在先生跟前學過厭惡聖典呢。
』師父道.『誰對你說.必須學厭惡聖典呢。
』青年道.『師父啊.是我母親說的。
』菩薩想道.『并無所謂厭惡聖典.大概他母親要他知道女人的罪惡吧。
』便道.『好吧.我教你厭惡聖典。
從今天起.你代我服侍母親.親手給他洗浴、飲食。
你不可忘了.你一邊揩拭母親的手足頭背.一邊要稱贊她.「老太太.你年紀雖然這樣大了.身體卻還長得這樣美.年青的時候.更不知怎樣美呢。
」你給母親洗手灑香水的時候.你須稱贊她手足的美。
如是.我母親有甚麽話對你說.你須不怕羞恥.毫不隐瞞地告訴我.那你就會學得厭惡聖典了。
不然.你是學不到的。
』 他說.『師父啊.我知道了.』便遵守師父的吩咐.去依言行事。
卻說.那老母因被青年一再贊賞.心裡想道.『這青年一定願意與我歡樂度日了。
』這盲目衰老的婦人.居然發生了愛欲之念。
一日.當青年贊賞她身體美麗的時候.老母問道.『你願與我歡樂度日嗎。
』青年道.『老太太.這是我的心願.可是師父很嚴厲呢。
』老母道.『如你願意〔與我一起歡樂度日.〕就将我兒子殺了吧。
』青年道.『我受師父種種教育之恩.如何可以單為愛欲殺他啊。
』老母便道.『如果你不抛棄我.我就自己殺他吧。
』女人原來就是如是淫蕩、鄙陋而卑劣的。
連這樣老的女人.一有愛欲之念.受煩惱的驅使.便會想殺如此孝順的兒子。
他将此事毫不隐瞞地告訴菩薩。
菩薩道.『青年啊.你告訴得好。
』便測算母親的壽命.知道『這日正是母親的死期.』便道.『好.青年啊.現在我就試試母親吧。
』師父便砍了一株優昙婆羅樹.照自己身體大小.雕了一個木像.用布蒙頭包住.仰放在自己的牀上.再用一條線牽住了。
布置既定.對他弟子說道.『你拿一柄斧頭去.将這條引路的線交給母親。
』他去了.說道.『老太太.師父正在屋子裡.睡在自己的牀上.我結好一條引路的線。
你拿這柄斧頭去.假如你能夠.就将師父殺了。
』老母道.『你不會抛棄我嗎。
』青年道.『我如何會抛棄你呢。
』老母拿起斧頭.顫着手站起身來.扶着引路的線走去。
終於用手摸一摸牀上.心想.『不錯.這是我的兒子。
』便揭去木像頭上的布.舉起斧來.滿望『一下就砍死他.』望咽喉邊砍了下去。
這時候.隻聽得訇然一聲.才知道原來是一個木偶。
菩薩便問道.『母親.你做甚麽呢。
』老母喊了聲『我上當了.』當場倒地而死。
原來運命注定.老母須在這屋子裡突然昏倒而死的。
師父見老母已死.便送去火葬。
火葬場的火焰熄滅之後.便手指着森林的花.然後伴青年坐在自己茅舍的門口.對他說道.『青年啊.并無别的厭惡聖典。
原來女人就是可厭惡的東西。
你母親叫你「學習厭惡聖典.」送你到我這裡來.就是要你明了女人的罪惡。
現在你已明明白白看見我母親的罪惡.從此你可以知道女人是淫蕩而鄙陋的。
』訓誨之後.送他回去了。
青年别了師父.回到父母家中.那時母親問他道.『你學了厭惡聖典了嗎。
』青年道.『是.學了.媽媽。
』母親道.『那你現在如何打算.還是離了俗世去奉侍火神.還是度家庭生活呢。
』青年道.『我已明白看見女人的罪惡.再不願過家庭生活.出家去吧。
』他宣布了自己的意向.唱出下面的偈語。
世間婦女實淫蕩. 彼等不知自制。
猶如烈火能燒盡一切. 煩惱之焰熾盛而無知。
吾當棄彼等而出家. 修行隐仙之道。
他如是痛斥女人之後.就辭别兩親出家.委身於剛才所說的隐遁生活.死後生於梵天界中。
結分 佛道.『如是.女人淫蕩鄙陋.實為痛苦之源.』於是解釋四谛。
釋畢四谛.那比丘遂得預流果.佛乃取了聯絡.把本生之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的母親是迦毗羅尼.父親是大迦葉.婆羅門弟子是阿難.那師父則就是我。
』 六二 産卵本生因緣 (〔菩薩=國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煩惱的比丘說的。
佛問那比丘.『聽說你正在煩惱.真的嗎。
』比丘答道.『真的。
』佛道.『比丘啊.女人最難管束。
昔時有一賢人.在一個女人出胎以後.始終加以管束.結果還是管束不了。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菩薩從王妃的胎裡出生。
待到成人.博通一切學藝。
國王去世後.繼承王位.以正義治理國家。
他常與司祭同作骰子之戲.擲骰子的時候.每次唱着這樣的賭歌。
一切河水都彎流. 一切森林由木成。
一切女人得到機會. 便要做惡事。
一邊唱.一邊在銀盤裡擲黃金的骰子。
這樣唱着擲着.國王便一定赢錢.司祭一定輸。
因此司祭眼看得要将房子财産都輸光了。
於是他心裡想.『長此以往.我的财産要全部輸光了。
我必須找一個從未見過男人的女子.幽禁在自己的家裡。
』又想.『要找一個從未見過男人的女子來管束是不可能的。
』便決定『找一個剛出世的女孩到自己家裡管束起來。
待到長大了.幽禁在自己家裡.使她受嚴格的管教.堅守貞操。
如此擲勝骰子.便可赢王家的錢了。
』原來他有先知之術。
他找到一個懷孕的貧婦.預知她『一定生女孩子.』便叫那婦人來.給她錢.叫她住在自己家中。
待那孕婦生産之後.又給錢叫她回去。
将剛剛出世的女孩.不使一切男人見她.立刻交給婦人養育。
待這女孩長大了.帶領回來.養在自己的家中。
在這女孩長大以前.司祭從不與國王擲過一次骰子。
直到将女孩領回自己家中以後.才說.『大王啊.再作骰子之戲吧。
』王說.『好吧.』就與以前一般擲起骰子來了。
當國王照例一邊唱賭歌一邊擲骰子的時候.司祭馬上接上來加添一句道.『但我家的姑娘卻是例外。
』從此以後.國王連續輸錢.司祭總是赢的。
國王想道.『司祭家裡一定藏着一個貞淑的女子.』便差人去探聽。
他的臆測果然不錯。
便想.『既然如此.便設法破壞那女子的戒行〔貞操〕吧。
』於是招一個無賴漢來.問道.『你能不能破壞司祭家那女子的戒行。
』那人答道.『能。
』國王給那人錢.說道.『那麽快給我去辦吧。
』 那人得了國王的錢.采辦香料、薰香、樟腦之類.在離司祭家不遠地方.開了一家香料店。
司祭家的房子是七層樓.有七扇樓門.每扇樓門設有女門岡。
除那位婆羅門〔司祭〕以外.一切男子都禁止入内.連傾倒垃圾的簍子.也須得經過檢查方得拿進去。
所以司祭以外的男子.沒有一個人能會見那姑娘。
卻說.那姑娘有一個侍女。
這侍女出外替姑娘購買香料與鮮花.常在無賴的店鋪一帶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