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利愛品
關燈
小
中
大
人若對愛己的忠告. 不肯聽受. 必至落在敵的手中。
猶如那不聽鸠之教誡的鳥。
菩薩唱畢此偈.又道.『我也不能再留在這裡了。
』便向他方飛去。
鳥死了。
廚役把他從籠中取出。
丢在垃圾箱裡。
結分 佛道.『比丘啊.你不但今生貪欲.前生也貪欲的。
因你之故.賢者曾失去自己的住處呢。
』作此法話畢.說明四谛.說畢四谛.那比丘就得阿那含果。
佛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鳥是這貪欲的比丘.鸠則就是我。
』 四三 竹蛇本生因緣 (〔菩薩=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任性的比丘說的。
佛問那比丘道.『比丘啊.聽說你任性.真的嗎。
』比丘回答道.『世尊啊.真的。
』佛道.『你不但今生任性.前生也是任性的。
在前生.你曾不聽博士的忠告.因任性而喪命哩。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於迦屍國的某富者之家。
到了通達事理的年齡.知道因欲望而生的苦痛與由無欲而得的幸福.便舍了欲望.出家入喜馬拉雅山〔雪山〕修仙人道.行一切入豫修法.得五神通八成就.安住於禅定樂之中。
後來被五百個大行腳僧〔波利婆羅〕的行者圍繞.為衆團之師。
一日.一條小蛇無端爬進了某行者的室中.行者珍愛這小蛇猶如自己的兒子.給他睡在竹筩裡。
這條蛇是因為住在竹筩裡的.大家就叫他『竹.』又因為行者愛蛇如兒子.大家就稱他為『竹的父親。
』 一日.菩薩聞知某行者愛飼着蛇的事.叫人去問他道.『聽說你把蛇鄭重飼養着.真的嗎。
』據回答果有其事.便道.『蛇不堪信任.不該寶愛。
』行者道.『蛇與我誼同師弟.我無蛇就活不下去。
』菩薩告訴他道.『你會因蛇喪命吧。
』行者違背菩薩的教誡.不能把蛇舍去。
過了若幹時候.行者們出去采集野生的果實.因所往之處是果實不易得的地方.須在那裡耽擱二三日。
『竹的父親』也把養蛇的竹筩加了蓋.随衆前往.在那裡過了二三日.然後大家回來。
就以食物去飼蛇.揭開蓋子伸過手去道.『喂.孩子.你餓了吧。
』蛇因不食已二三日.發怒去咬那伸來的手.立時咬死了行者.逃到森林中去了。
行者們見到這事.來告知菩薩。
菩薩厚葬那行者.坐在隐者團中央.唱出下面的偈語.教誡他們。
人若對愛己的忠告. 不肯聽受. 必至死滅. 猶如那『竹的父親。
』 菩薩如是教誡隐者團.自己得四梵住.死後生於梵天界。
結分 佛道.『比丘啊.你不但今生任性.前生也是任性的。
以此之故.曾為蛇所咬.至於滅亡。
』作此法話畢.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竹的父親是任性的比丘.其餘的衆團.是我的衆團.衆團之師則就是我。
』 四四 蚊本生因緣 (〔菩薩=商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摩揭陀國行腳時.就某村愚昧的村人說的。
某時.如來從舍衛國至摩揭陀國行腳。
到了某村。
那村中住着許多明盲。
一日.這些明盲會集在一處商議道.『諸位.我們入森林中去工作.有蚊來叮.工作為所妨害。
大家拿了弓刀等武器去與蚊戰.見蚊就射就斬.把他除盡吧。
』於是走進林中.自以為在殺蚊.互相射擊斬斫.負傷歸來.倒卧在村中或村口等處。
佛被比丘衆團圍繞着入村托鉢。
村中聰明的人們見世尊來到.便在村口布置會場.對佛所領導的比丘衆團布施許多物資.向佛禮拜畢.坐在一旁。
佛見了許多的受傷者.向居士們道.『病人很多呢.他們怎麽了。
』居士們回答道.『世尊啊.他們說去與蚊交戰.結果同夥互相戰鬥.便負傷了。
』佛道.『愚昧的明盲者想加害於蚊.轉緻傷及自己.不但今生如此.在前生.也因打蚊而傷害了自己的人。
』接着便因居士們的請求.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是一個商人.以經商為生。
那時.迦屍國某鄉村中.住着許多的木工。
一日.一個白發的老木工正在斫截木材.蚊飛來停在他那光秃秃的頭上.像刀刺一般把他痛叮一口。
老木工對坐在近旁的兒子說道.『有蚊叮在我的頭上.痛如刀刺.快替我趕走他。
』兒子道.『父親.别動.讓我來一下子把他擊死。
』 這時.菩薩适入村來徵求商品.坐在老木工家中。
老木工催兒子道.『喂.把這蚊趕走呀。
』兒子道.『來了.父親。
』便提起大斧.立在父親的背後.想擊殺那蚊.結果把父親的頭劈成兩塊。
老木工當塲就死了。
菩薩見這光景.想道.『縱使是仇敵.也是聰明的好。
因為聰明者怕刑罰.結果便不至殺人了。
』接着便唱出下面的偈語。
無智的同伴. 比有智慧的仇敵還壞。
聾啞性的呆兒子. 為殺一蚊.劈開了父親的頭。
菩薩唱畢此偈.就立起身來去幹自己的業務。
木工則由親屬們跑來給他厚葬。
結分 佛道.『信士啊.如是.他們在前生.也曾自以為除蚊.結果反把人傷害呢。
』作此法話畢.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唱偈而去的聰明的商人就是我。
』 四五 赤牛女本生因緣 (菩薩=長者)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給孤獨長者的婢女說的。
據說.給孤獨長者那裡有一個婢女.名叫赤牛。
一日.她在搗米.她的老母坐在旁邊。
一隻蠅飛來.如針刺一般叮着老母。
老母道.『女兒啊.蠅在叮我.給我趕走他。
』那婢女道.『媽.我給你趕。
』便舉起杵來.想去擊殺老母身上的蠅.結果把老母擊殺.於是就喊着『媽呀.』哭起來了。
長者知道了.就厚葬老母.到精舍去把這事經過.詳細向佛禀告.佛道.『家長啊.那女兒想擊殺老母身上的蠅.舉杵把老母擊殺.不但今生如此.前生也曾如是擊殺過母親呢。
』接着便因長者的請求.講過去之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於某長者之家.父親死後.繼承長者之地位.他也有一個名叫赤牛的婢女。
她正在搗米.偃卧在旁的老母喚她道.『女兒啊.給我趕去身上的蠅.』她也與上面所講的情形一樣.用杵把老母擊殺.自己号哭起來。
菩薩聞知此事.想道.『在這世間.仇敵也是聰明的好.』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
愚笨的同伴. 比聰明的仇敵還壞。
試看那粗魯的赤牛女. 殺了老母悲泣着。
菩薩如是贊賞聰明者.以偈說法。
結分 佛道.『家長啊.她想殺蠅而把母親殺死.不但今生如此.前生也曾如是殺過母親的。
』作此法話畢.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母親是現在的母親.那時的女兒是現在的女兒.那大長者則就是我。
』 四六 毀園本生因緣 (〔菩薩=博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拘薩羅國某村時.就一個毀壞園林的人說的。
相傳.一時佛在拘薩羅國遊行.到了某村。
村中有一長者招待如來.在自己的園林中設座.對以佛為首的教團作過供養後.說道.『尊師啊.請随意在園林中散步。
』比丘衆從座起立.随園丁在園林中巡遊.見中間有一塊隙地.便問園丁道.『信士啊.此園林到處都是樹木.這裡則喬木灌木都沒有.是甚麽緣故呢。
』園丁回答道.『尊師啊.當初這園林植樹時.澆水的村童.拔起樹根來看.依根之大小而行灌溉.許多苗木就枯萎了.結果.這裡就成了一大塊空地。
』比丘衆來把此事禀告佛。
佛道.『比丘們啊.那村童不但今世毀壞園林.前生也曾這樣。
』接着便講過去之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城中舉行祭典.祭典的鼓聲一響.與祭事有關系的市民都出去在街上行走。
這時.禦苑的林間住着許多
猶如那不聽鸠之教誡的鳥。
菩薩唱畢此偈.又道.『我也不能再留在這裡了。
』便向他方飛去。
鳥死了。
廚役把他從籠中取出。
丢在垃圾箱裡。
結分 佛道.『比丘啊.你不但今生貪欲.前生也貪欲的。
因你之故.賢者曾失去自己的住處呢。
』作此法話畢.說明四谛.說畢四谛.那比丘就得阿那含果。
佛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鳥是這貪欲的比丘.鸠則就是我。
』 四三 竹蛇本生因緣 (〔菩薩=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任性的比丘說的。
佛問那比丘道.『比丘啊.聽說你任性.真的嗎。
』比丘回答道.『世尊啊.真的。
』佛道.『你不但今生任性.前生也是任性的。
在前生.你曾不聽博士的忠告.因任性而喪命哩。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於迦屍國的某富者之家。
到了通達事理的年齡.知道因欲望而生的苦痛與由無欲而得的幸福.便舍了欲望.出家入喜馬拉雅山〔雪山〕修仙人道.行一切入豫修法.得五神通八成就.安住於禅定樂之中。
後來被五百個大行腳僧〔波利婆羅〕的行者圍繞.為衆團之師。
一日.一條小蛇無端爬進了某行者的室中.行者珍愛這小蛇猶如自己的兒子.給他睡在竹筩裡。
這條蛇是因為住在竹筩裡的.大家就叫他『竹.』又因為行者愛蛇如兒子.大家就稱他為『竹的父親。
』 一日.菩薩聞知某行者愛飼着蛇的事.叫人去問他道.『聽說你把蛇鄭重飼養着.真的嗎。
』據回答果有其事.便道.『蛇不堪信任.不該寶愛。
』行者道.『蛇與我誼同師弟.我無蛇就活不下去。
』菩薩告訴他道.『你會因蛇喪命吧。
』行者違背菩薩的教誡.不能把蛇舍去。
過了若幹時候.行者們出去采集野生的果實.因所往之處是果實不易得的地方.須在那裡耽擱二三日。
『竹的父親』也把養蛇的竹筩加了蓋.随衆前往.在那裡過了二三日.然後大家回來。
就以食物去飼蛇.揭開蓋子伸過手去道.『喂.孩子.你餓了吧。
』蛇因不食已二三日.發怒去咬那伸來的手.立時咬死了行者.逃到森林中去了。
行者們見到這事.來告知菩薩。
菩薩厚葬那行者.坐在隐者團中央.唱出下面的偈語.教誡他們。
人若對愛己的忠告. 不肯聽受. 必至死滅. 猶如那『竹的父親。
』 菩薩如是教誡隐者團.自己得四梵住.死後生於梵天界。
結分 佛道.『比丘啊.你不但今生任性.前生也是任性的。
以此之故.曾為蛇所咬.至於滅亡。
』作此法話畢.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竹的父親是任性的比丘.其餘的衆團.是我的衆團.衆團之師則就是我。
』 四四 蚊本生因緣 (〔菩薩=商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摩揭陀國行腳時.就某村愚昧的村人說的。
某時.如來從舍衛國至摩揭陀國行腳。
到了某村。
那村中住着許多明盲。
一日.這些明盲會集在一處商議道.『諸位.我們入森林中去工作.有蚊來叮.工作為所妨害。
大家拿了弓刀等武器去與蚊戰.見蚊就射就斬.把他除盡吧。
』於是走進林中.自以為在殺蚊.互相射擊斬斫.負傷歸來.倒卧在村中或村口等處。
佛被比丘衆團圍繞着入村托鉢。
村中聰明的人們見世尊來到.便在村口布置會場.對佛所領導的比丘衆團布施許多物資.向佛禮拜畢.坐在一旁。
佛見了許多的受傷者.向居士們道.『病人很多呢.他們怎麽了。
』居士們回答道.『世尊啊.他們說去與蚊交戰.結果同夥互相戰鬥.便負傷了。
』佛道.『愚昧的明盲者想加害於蚊.轉緻傷及自己.不但今生如此.在前生.也因打蚊而傷害了自己的人。
』接着便因居士們的請求.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是一個商人.以經商為生。
那時.迦屍國某鄉村中.住着許多的木工。
一日.一個白發的老木工正在斫截木材.蚊飛來停在他那光秃秃的頭上.像刀刺一般把他痛叮一口。
老木工對坐在近旁的兒子說道.『有蚊叮在我的頭上.痛如刀刺.快替我趕走他。
』兒子道.『父親.别動.讓我來一下子把他擊死。
』 這時.菩薩适入村來徵求商品.坐在老木工家中。
老木工催兒子道.『喂.把這蚊趕走呀。
』兒子道.『來了.父親。
』便提起大斧.立在父親的背後.想擊殺那蚊.結果把父親的頭劈成兩塊。
老木工當塲就死了。
菩薩見這光景.想道.『縱使是仇敵.也是聰明的好。
因為聰明者怕刑罰.結果便不至殺人了。
』接着便唱出下面的偈語。
無智的同伴. 比有智慧的仇敵還壞。
聾啞性的呆兒子. 為殺一蚊.劈開了父親的頭。
菩薩唱畢此偈.就立起身來去幹自己的業務。
木工則由親屬們跑來給他厚葬。
結分 佛道.『信士啊.如是.他們在前生.也曾自以為除蚊.結果反把人傷害呢。
』作此法話畢.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唱偈而去的聰明的商人就是我。
』 四五 赤牛女本生因緣 (菩薩=長者)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給孤獨長者的婢女說的。
據說.給孤獨長者那裡有一個婢女.名叫赤牛。
一日.她在搗米.她的老母坐在旁邊。
一隻蠅飛來.如針刺一般叮着老母。
老母道.『女兒啊.蠅在叮我.給我趕走他。
』那婢女道.『媽.我給你趕。
』便舉起杵來.想去擊殺老母身上的蠅.結果把老母擊殺.於是就喊着『媽呀.』哭起來了。
長者知道了.就厚葬老母.到精舍去把這事經過.詳細向佛禀告.佛道.『家長啊.那女兒想擊殺老母身上的蠅.舉杵把老母擊殺.不但今生如此.前生也曾如是擊殺過母親呢。
』接着便因長者的請求.講過去之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於某長者之家.父親死後.繼承長者之地位.他也有一個名叫赤牛的婢女。
她正在搗米.偃卧在旁的老母喚她道.『女兒啊.給我趕去身上的蠅.』她也與上面所講的情形一樣.用杵把老母擊殺.自己号哭起來。
菩薩聞知此事.想道.『在這世間.仇敵也是聰明的好.』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
愚笨的同伴. 比聰明的仇敵還壞。
試看那粗魯的赤牛女. 殺了老母悲泣着。
菩薩如是贊賞聰明者.以偈說法。
結分 佛道.『家長啊.她想殺蠅而把母親殺死.不但今生如此.前生也曾如是殺過母親的。
』作此法話畢.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母親是現在的母親.那時的女兒是現在的女兒.那大長者則就是我。
』 四六 毀園本生因緣 (〔菩薩=博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拘薩羅國某村時.就一個毀壞園林的人說的。
相傳.一時佛在拘薩羅國遊行.到了某村。
村中有一長者招待如來.在自己的園林中設座.對以佛為首的教團作過供養後.說道.『尊師啊.請随意在園林中散步。
』比丘衆從座起立.随園丁在園林中巡遊.見中間有一塊隙地.便問園丁道.『信士啊.此園林到處都是樹木.這裡則喬木灌木都沒有.是甚麽緣故呢。
』園丁回答道.『尊師啊.當初這園林植樹時.澆水的村童.拔起樹根來看.依根之大小而行灌溉.許多苗木就枯萎了.結果.這裡就成了一大塊空地。
』比丘衆來把此事禀告佛。
佛道.『比丘們啊.那村童不但今世毀壞園林.前生也曾這樣。
』接着便講過去之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城中舉行祭典.祭典的鼓聲一響.與祭事有關系的市民都出去在街上行走。
這時.禦苑的林間住着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