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利愛品
關燈
小
中
大
後來他曾入鬼道.又由鬼道轉生到地獄。
他在地獄受了幾百千年的苦之後.因其業果的餘薰.在五百生中為夜叉。
這五百生間.除了有一次飽吃排洩物外.一日都不曾得到可以吃飽的食物過。
第二個五百生為狗.在這期間.也隻有一日以催嘔的東西果腹.此外就都未曾吃飽。
免除狗身以後.生在迦屍國某村的窮人家裡。
他一出生.家境就更貧窮。
從切斷臍帶以來.幾乎并薄粥也難獲得。
他名叫彌多文達迦。
父母因為忍不住生活的苦痛.便道.『去啊.你這不幸的東西。
』把他毆打逐出了。
他失了依靠.飄泊到波羅奈城來。
那時.菩薩是個城中有名的阿闍棃.對五百個婆羅門青年教授技藝。
有些貧窮者則由城中居民施資求學。
彌多文達迦也以此之故得跟菩薩學習高尚的技藝。
他性情亂暴不馴.動辄打人。
雖經菩薩說谕.也不順從教誡。
結果.因他之故.菩薩的收入漸漸減少了。
有一次.他與别一個青年打架.不聽師教而逃.飄泊到某偏僻的鄉村.受人傭雇為活。
就在那當兒.他與一個不幸的女子同居.生了兩個小孩。
村人們道.『請教給我們以善的教訓與惡的禁戒.』便供給他食料.留他住在村口的小舍裡。
那偏僻的鄉村自從這個彌多文達迦來了以後.居民受到七次的王刑.村舍七次起火.池水七次乾涸。
村民覺得彌多文達迦未來時.從未有這樣的禍事.今日的衰落.全是他之故.便把他毆打.驅逐他走。
他領了自己的孩子們離去此村.走到一個森林裡。
那森林有惡魔住着.把他的妻與孩子殺掉吃了。
他一人逃出.随處飄泊.到了一個名曰犍毘羅的濱海村落。
那時有船正将放帆.他被雇為船夫.乘入船中。
船航行海上.至第七日就在海之中央遇變.宛如擱在礁上一般.駛不動了。
同船的人們為了想找出災難的責任者.大家投票。
彌多文達迦接連被投着七次。
於是人們給他一張竹筏.把他拉出投在海中。
他一經拉出.船就向前駛動了。
彌多文達迦橫在竹筏上随水漂.他因了在迦葉佛住世時代守過戒的果報.得於海上水晶宮中遇到四個仙女.在她們那裡幸福地過了七日。
原來在水晶宮.精靈們的生活是七日幸福.七日不幸福的。
她們暫避到别處去的時候.對他說道.『你在這裡住着.等到我們回來。
』她們去後.他乘了竹筏更向前進.到了有八個天女住着的銀宮中。
又從那裡前進.到了有十六個天女住着的玉宮與有三十二個天女住着的金宮中。
他不聽她們的忠告.更向前進去.到了某島的夜叉市。
有一個女夜叉.化為山羊.在路上走着。
他不知道這是女夜叉.心想『吃山羊肉.』便去捉她的腳。
女夜叉顯出魔力把他攫起來一擲.擲到海邊。
他沿海而行.就到了波羅奈城濠背後的一個荊棘叢裡.便伏着身子爬至岸上。
那時.國王所養的山羊.有些在濠邊被盜賊殺掉了.牧羊者為了想捕盜賊.正躲在濠旁守候。
彌多文達迦爬上岸來.見了山羊.想道.『我因為在海島上去捉山羊的腳.被他一擲.擲到了這裡.也許我把這隻山羊的腳一捉.他會把我擲回到海上天女所住的宮殿附近去吧。
』他抱了如是的愚見.去捉山羊的腳。
正去捉時.山羊大聲叫起來了。
許多牧羊者從四方趕來.把他捕住道.『曆來盜吃王家的山羊的就是此賊。
』毆打了他一頓之後.綁起來押解到國王那裡去。
恰好.這時菩薩率領五百個青年婆羅門出城來洗澡.見到了他.認得是彌多文達迦.便問那些人道.『諸位.這是我的弟子.你們為何捕捉他。
』牧羊者回答道.『尊師啊.這個盜羊賊在捉山羊的腳.所以把他捕縛起來的。
』菩薩道.『那麽好.我叫他去做侍役.請把他交給我。
我們救他一命吧。
』人們道.『尊師.遵命.』就釋放他而去。
菩薩問他道.『彌多文達迦啊.你這許多日子在何處呢。
』於是他便把自己所做的一切詳細叙述。
菩薩道.『人若不聽好意的忠告.就要受這樣的苦。
』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
人若對愛己者的忠告. 不肯聽受. 必至陷入可悲之境。
猶如那捉羊腳的彌多文達迦。
後來.戒師與彌多文達迦都各依其業報.轉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道.『比丘們啊.他是自己寡欲知足.自己獲體得聖法的阿羅漢果的。
』作畢此法話.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彌多文達迦是婁沙迦.帝沙長老.那有名的戒師則就是我。
』 四二 鸠本生因緣 (〔菩薩=鸠〕)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貪欲比丘說的。
那比丘的貪欲行為.将見於第六編鳥本生因緣〔第三九五〕中。
這時.比丘衆告訴佛道.『世尊啊.某比丘貪欲。
』佛問那比丘道.『比丘啊.聽說你貪欲.真的嗎。
』那比丘回答道.『世尊啊.不錯。
』佛道.『比丘啊.你在前生也曾貪欲。
因貪欲之故.不但你喪失生命.連賢人也失去自己的住所哩。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而為鸠。
當時波羅奈的住民行善事.在各處懸挂草籠.供鳥類栖止。
波羅奈城中某長者家裡的一個廚役.也在自己的廚房裡挂着一個草籠。
菩薩〔鸠〕就以此為住處.天明出去覓食.黃昏回來.習以為常。
一日.一隻鳥在廚房上空飛翔.嗅到了魚與肉的香味.便起貪欲.想道.『依靠誰去取得這些魚與肉呢。
』停在附近等候機會。
到了傍晚時分.見有一隻鸠飛入廚房中去歇宿.於是便想依靠了鸠去得魚與肉。
次日天明.鸠出去覓食時.鳥就飛來.老是跟随在鸠的後面。
鸠便問道.『你為何老是跟着我。
』鳥道.『你的樣子很中我意.所以跟着你的。
』鸠道.『朋友啊.你的食料與我的不同.大家做起同伴來.於你很不舒服吧。
』鳥道.『朋友啊.你出去覓食時.我也與你一同去。
』鸠道.『那麽就這樣吧。
但你要有誠意才好。
』鸠如是對鳥教誡畢.便飛翔覓食.吃地上的草種等類。
當鸠搜集食物時.鳥也飛去.見到牛糞塊.便啄開來.吃其中的蛆蟲.肚子飽了以後.到菩薩那裡來說道.『朋友啊.你飛得太長久了。
東西太多吃是不好的。
』傍晚時分與鸠帶了食物回到廚房中去。
廚役道.『我家的鸠帶了别的鳥來了。
』於是也給鳥一隻草籠。
二鳥從此就一同寄宿在那裡。
一日.有人送許多魚與肉給長者。
廚役把些這魚肉挂在廚房中各處。
鳥見了就起貪欲之念.當晚睡着自語道.『明日不到牧場去.就吃這個吧。
』 次日.鸠将出去覓食.喚鳥道.『喂.鳥啊.你來呀。
』鳥道.『朋友啊.你盡去吧.我肚子痛呢。
』鸠道.『朋友啊.從沒有聽說鳥會肚痛的話。
你在想吃這屋子的魚或肉吧。
來呀.人的食物對你是不适合的。
你不要如此.還是跟我一同出去吧。
』鳥道.『朋友啊.我不能去了。
』鸠道.『你的意思我已明白。
請你當心.不要被貪欲所敗。
』鸠如是對鳥作了忠告.就覓食去了。
廚役依照了用途.把魚與肉處分了放在盤桶裡.為欲使之透風.上不加蓋.用篩子遮罩好.走出廚房拭汗乘涼。
鳥從籠内探出頭來東張西望.見廚役出去了.以為『現在正是滿足欲望之時了。
吃大塊的肉呢.還是吃小粒的肉呢。
小粒的肉吃了不飽.不如銜一塊大肉回到籠中卧着來吃吧。
』便從籠中飛去.停在篩子上面。
篩子上立刻叽哩地發出聲音來。
廚役聽到聲音.奇怪起來.急忙跑進來看.見到了鳥.想道.『這可惡的鳥.想吃我替長者預備着的肉哩。
我為長者服務.不是為這家夥服務呀。
要想法來處置這家夥。
』便關緊門戶.把鳥捉住.拔去羽毛.然後把那在莳蘿子汁中浸過的生姜搗爛.再以鹽與酸的酪漿調和成鹵.徧塗在鳥的身上.把他丢入籠中。
鳥苦痛非常.呻吟倒卧着。
傍晚.菩薩歸來.見鳥正在苦惱.便道.『貪欲的鳥啊.你不肯聽我的話.所以為貪欲受到非常的苦痛而倒在這裡了。
』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
他在地獄受了幾百千年的苦之後.因其業果的餘薰.在五百生中為夜叉。
這五百生間.除了有一次飽吃排洩物外.一日都不曾得到可以吃飽的食物過。
第二個五百生為狗.在這期間.也隻有一日以催嘔的東西果腹.此外就都未曾吃飽。
免除狗身以後.生在迦屍國某村的窮人家裡。
他一出生.家境就更貧窮。
從切斷臍帶以來.幾乎并薄粥也難獲得。
他名叫彌多文達迦。
父母因為忍不住生活的苦痛.便道.『去啊.你這不幸的東西。
』把他毆打逐出了。
他失了依靠.飄泊到波羅奈城來。
那時.菩薩是個城中有名的阿闍棃.對五百個婆羅門青年教授技藝。
有些貧窮者則由城中居民施資求學。
彌多文達迦也以此之故得跟菩薩學習高尚的技藝。
他性情亂暴不馴.動辄打人。
雖經菩薩說谕.也不順從教誡。
結果.因他之故.菩薩的收入漸漸減少了。
有一次.他與别一個青年打架.不聽師教而逃.飄泊到某偏僻的鄉村.受人傭雇為活。
就在那當兒.他與一個不幸的女子同居.生了兩個小孩。
村人們道.『請教給我們以善的教訓與惡的禁戒.』便供給他食料.留他住在村口的小舍裡。
那偏僻的鄉村自從這個彌多文達迦來了以後.居民受到七次的王刑.村舍七次起火.池水七次乾涸。
村民覺得彌多文達迦未來時.從未有這樣的禍事.今日的衰落.全是他之故.便把他毆打.驅逐他走。
他領了自己的孩子們離去此村.走到一個森林裡。
那森林有惡魔住着.把他的妻與孩子殺掉吃了。
他一人逃出.随處飄泊.到了一個名曰犍毘羅的濱海村落。
那時有船正将放帆.他被雇為船夫.乘入船中。
船航行海上.至第七日就在海之中央遇變.宛如擱在礁上一般.駛不動了。
同船的人們為了想找出災難的責任者.大家投票。
彌多文達迦接連被投着七次。
於是人們給他一張竹筏.把他拉出投在海中。
他一經拉出.船就向前駛動了。
彌多文達迦橫在竹筏上随水漂.他因了在迦葉佛住世時代守過戒的果報.得於海上水晶宮中遇到四個仙女.在她們那裡幸福地過了七日。
原來在水晶宮.精靈們的生活是七日幸福.七日不幸福的。
她們暫避到别處去的時候.對他說道.『你在這裡住着.等到我們回來。
』她們去後.他乘了竹筏更向前進.到了有八個天女住着的銀宮中。
又從那裡前進.到了有十六個天女住着的玉宮與有三十二個天女住着的金宮中。
他不聽她們的忠告.更向前進去.到了某島的夜叉市。
有一個女夜叉.化為山羊.在路上走着。
他不知道這是女夜叉.心想『吃山羊肉.』便去捉她的腳。
女夜叉顯出魔力把他攫起來一擲.擲到海邊。
他沿海而行.就到了波羅奈城濠背後的一個荊棘叢裡.便伏着身子爬至岸上。
那時.國王所養的山羊.有些在濠邊被盜賊殺掉了.牧羊者為了想捕盜賊.正躲在濠旁守候。
彌多文達迦爬上岸來.見了山羊.想道.『我因為在海島上去捉山羊的腳.被他一擲.擲到了這裡.也許我把這隻山羊的腳一捉.他會把我擲回到海上天女所住的宮殿附近去吧。
』他抱了如是的愚見.去捉山羊的腳。
正去捉時.山羊大聲叫起來了。
許多牧羊者從四方趕來.把他捕住道.『曆來盜吃王家的山羊的就是此賊。
』毆打了他一頓之後.綁起來押解到國王那裡去。
恰好.這時菩薩率領五百個青年婆羅門出城來洗澡.見到了他.認得是彌多文達迦.便問那些人道.『諸位.這是我的弟子.你們為何捕捉他。
』牧羊者回答道.『尊師啊.這個盜羊賊在捉山羊的腳.所以把他捕縛起來的。
』菩薩道.『那麽好.我叫他去做侍役.請把他交給我。
我們救他一命吧。
』人們道.『尊師.遵命.』就釋放他而去。
菩薩問他道.『彌多文達迦啊.你這許多日子在何處呢。
』於是他便把自己所做的一切詳細叙述。
菩薩道.『人若不聽好意的忠告.就要受這樣的苦。
』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
人若對愛己者的忠告. 不肯聽受. 必至陷入可悲之境。
猶如那捉羊腳的彌多文達迦。
後來.戒師與彌多文達迦都各依其業報.轉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道.『比丘們啊.他是自己寡欲知足.自己獲體得聖法的阿羅漢果的。
』作畢此法話.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彌多文達迦是婁沙迦.帝沙長老.那有名的戒師則就是我。
』 四二 鸠本生因緣 (〔菩薩=鸠〕)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貪欲比丘說的。
那比丘的貪欲行為.将見於第六編鳥本生因緣〔第三九五〕中。
這時.比丘衆告訴佛道.『世尊啊.某比丘貪欲。
』佛問那比丘道.『比丘啊.聽說你貪欲.真的嗎。
』那比丘回答道.『世尊啊.不錯。
』佛道.『比丘啊.你在前生也曾貪欲。
因貪欲之故.不但你喪失生命.連賢人也失去自己的住所哩。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而為鸠。
當時波羅奈的住民行善事.在各處懸挂草籠.供鳥類栖止。
波羅奈城中某長者家裡的一個廚役.也在自己的廚房裡挂着一個草籠。
菩薩〔鸠〕就以此為住處.天明出去覓食.黃昏回來.習以為常。
一日.一隻鳥在廚房上空飛翔.嗅到了魚與肉的香味.便起貪欲.想道.『依靠誰去取得這些魚與肉呢。
』停在附近等候機會。
到了傍晚時分.見有一隻鸠飛入廚房中去歇宿.於是便想依靠了鸠去得魚與肉。
次日天明.鸠出去覓食時.鳥就飛來.老是跟随在鸠的後面。
鸠便問道.『你為何老是跟着我。
』鳥道.『你的樣子很中我意.所以跟着你的。
』鸠道.『朋友啊.你的食料與我的不同.大家做起同伴來.於你很不舒服吧。
』鳥道.『朋友啊.你出去覓食時.我也與你一同去。
』鸠道.『那麽就這樣吧。
但你要有誠意才好。
』鸠如是對鳥教誡畢.便飛翔覓食.吃地上的草種等類。
當鸠搜集食物時.鳥也飛去.見到牛糞塊.便啄開來.吃其中的蛆蟲.肚子飽了以後.到菩薩那裡來說道.『朋友啊.你飛得太長久了。
東西太多吃是不好的。
』傍晚時分與鸠帶了食物回到廚房中去。
廚役道.『我家的鸠帶了别的鳥來了。
』於是也給鳥一隻草籠。
二鳥從此就一同寄宿在那裡。
一日.有人送許多魚與肉給長者。
廚役把些這魚肉挂在廚房中各處。
鳥見了就起貪欲之念.當晚睡着自語道.『明日不到牧場去.就吃這個吧。
』 次日.鸠将出去覓食.喚鳥道.『喂.鳥啊.你來呀。
』鳥道.『朋友啊.你盡去吧.我肚子痛呢。
』鸠道.『朋友啊.從沒有聽說鳥會肚痛的話。
你在想吃這屋子的魚或肉吧。
來呀.人的食物對你是不适合的。
你不要如此.還是跟我一同出去吧。
』鳥道.『朋友啊.我不能去了。
』鸠道.『你的意思我已明白。
請你當心.不要被貪欲所敗。
』鸠如是對鳥作了忠告.就覓食去了。
廚役依照了用途.把魚與肉處分了放在盤桶裡.為欲使之透風.上不加蓋.用篩子遮罩好.走出廚房拭汗乘涼。
鳥從籠内探出頭來東張西望.見廚役出去了.以為『現在正是滿足欲望之時了。
吃大塊的肉呢.還是吃小粒的肉呢。
小粒的肉吃了不飽.不如銜一塊大肉回到籠中卧着來吃吧。
』便從籠中飛去.停在篩子上面。
篩子上立刻叽哩地發出聲音來。
廚役聽到聲音.奇怪起來.急忙跑進來看.見到了鳥.想道.『這可惡的鳥.想吃我替長者預備着的肉哩。
我為長者服務.不是為這家夥服務呀。
要想法來處置這家夥。
』便關緊門戶.把鳥捉住.拔去羽毛.然後把那在莳蘿子汁中浸過的生姜搗爛.再以鹽與酸的酪漿調和成鹵.徧塗在鳥的身上.把他丢入籠中。
鳥苦痛非常.呻吟倒卧着。
傍晚.菩薩歸來.見鳥正在苦惱.便道.『貪欲的鳥啊.你不肯聽我的話.所以為貪欲受到非常的苦痛而倒在這裡了。
』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