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利愛品

關燈
四一 婁沙迦長老本生因緣 (〔菩薩=戒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長老婁沙迦.帝沙說的。

    婁沙迦.帝沙是拘薩羅國漁夫之子.是其家族最末一人.為比丘後.一無所有地生活着。

    據傳說。

    他從最後轉生的地方逝去後。

    在拘薩羅國一漁村中某婦人胎裡獲得了新生。

    那漁村為一千人家族所合居.在他受生的那日.一千個同族人拿了網到河裡或池湖裡去捕魚.終日連一條小魚都沒有得到。

    自此以後.漁夫們就一日窮似一日了。

    在他住在胎裡的十個月中.全村遭遇火災七次.村人受過七次王刑.那結果當然很是悲慘。

    他們想道.『我們以前并不如是的。

    照現在的情形下去.我們會滅亡哩。

    我們之中一定有一個不幸者。

    把全家族分為兩組吧。

    』於是便分為兩組。

    每組各五百人。

    分開以後.他父母所屬的一組仍衰微.其他一組則繁榮了。

    衰微的一組便再分為兩組.如是幾度分析.結果他的一家便到了孤立的地步.大家知道不幸者就在他的家裡.就把他們驅逐了。

    他母親艱難度日.懷胎期滿.在某地生産了他。

    原來.得到了最後存在的人是不會滅亡的。

    因為在他心裡燃着阿羅漢的運命.猶如瓶中的燈炷。

    他母親養育他.到他能走能跑的時候.交給他一個鉢道.『向人家乞食去吧。

    』便把他逐出.自己也逃走了。

    從此以後.他成了一個無依靠的孤獨的苦孩子.沿門行乞.沒有一定的居處.身不沐浴.衣服褴褛污穢.猶如一個塵聚餓鬼.勉強地維持着生命。

     他七歲的時候.有一日.他從某家門口的洗食器的水槽裡.鳥啄食似地在拾取一粒粒的殘飯。

    法将舍利弗正在舍衛城巡行托鉢.見了他。

    覺得這孩子可憐.隻不知道是甚麽地方的人。

    便起憐憫之念.叫道.『喂.你過來。

    』他來長老面前.作了禮立着。

    長老問道.『你是何村人.父母在那裡。

    』他回答道.『我是孤獨者。

    我的父母對我說了一句「爺娘已累死.」便把我抛棄.自己走開了。

    』長老道.『你不想出家嗎。

    』他道.『尊者啊.我想出家。

    但像我這種不成樣子的人.誰肯給我出家呢。

    』長老道.『我給你出家。

    』他道.『謝謝你。

    請給我出家。

    』長老給他嚼食與噉食.帶他到了寺中.親手替他沐浴.給他出家。

    後來到年齡及格.便給他受具足戒。

     他到老年時.被稱為婁沙迦.帝沙長老。

    他雖然命薄.卻能寡欲知足。

    即使所受到的施物遠過於他人.也不吃飽.但求能維持生命就算。

    據說.在他的鉢裡.隻要注入一瓢匙的粥去.那粥就會漲滿起來.與鉢沿相平的。

    施粥者見他的鉢已滿.便不再加給.按次去給其餘的人。

    有些人甚至於這樣說.『施粥到他的時候.施主粥桶中所有的粥就光了。

    』不但粥如是.别的嚼食亦是這樣。

    他雖後來知見成熟.成了最高果的阿羅漢.也以少許的享受自己滿足着。

     他年壽将盡.快入涅盤了。

    法将舍利弗在瞑想中知道他已将入涅盤.想道.『那個婁沙迦.帝沙長老今日一定要入涅盤了.我今日該給他飽吃一頓才好。

    』便帶了他入舍衛城去托鉢。

    長老為了他之故.向舍衛城中許多人伸出手去.可是人們居然毫不表示敬意。

    於是長老向他說道.『朋友.去坐在寺中吧。

    』長老打發他去了以後.把各處施送來的食物叫人拿去給他.說道.『把這拿給婁沙迦。

    』誰知拿去的人忘了婁沙迦長老.中途自己吃掉了。

    後來長老走到寺中去.婁沙迦長老迎上來行禮.長者當面問他道.『朋友.吃過東西了嗎。

    』他回答道.『尊師.我們在後再吃吧。

    』長老為之不安起來.看看時間.已過了食時.便道.『朋友.請坐在這裡.』自己走到拘薩羅國王宮中去。

    王叫人接過長老的鉢.因為食時已過.命把四甘食滿盛在鉢中奉上。

    長老領受了回到寺中.拿了鉢立着對他說道.『朋友帝沙啊.來吃這四甘食。

    』他對長老緻敬.怕羞不吃。

    於是長老道.『朋友帝沙啊.我執鉢立在這裡呢。

    你就坐着吃吧。

    如果這鉢一離了我的手.裡面的東西就會沒有哩。

    』尊者婁沙迦.帝沙長老就在最上主法将手執的鉢裡吃了四甘食。

    因了長老的神通力.食物未曾消失.所以婁沙迦.帝沙長老得以盡量吃了一個飽。

    果真.他那日就入無餘涅盤了.等正覺者〔佛〕親自莅臨.命予以厚葬.拾骨造墓。

     比丘衆在法堂中集坐談話.說道.『法友們啊.婁沙迦長老薄命.以寡欲自足。

    像那樣薄命而寡欲的人.怎麽會獲得聖法呢。

    』佛進法堂來.問道.『比丘們啊.你們方才會集在此.談着甚麽。

    』比丘衆答道.『尊師啊.在談着如此這般的話。

    』佛道.『比丘們啊.那比丘的寡欲自足與獲得聖法.都是自己幹出來的事。

    在前生.他也曾謝絕他人的施與.寡欲自足的。

    世間無常.苦患無量.他因境遇适於明白這個知見.結果便獲得聖法了。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迦葉〔飲光〕住世時.有比丘甲賴某長者的供養在鄉村中過活。

    他做比丘所應做的事.是一個德行家。

    所行合乎知見。

    另有一個長老乙.已得阿羅漢果.本與其同伴住在他處.偶然到了長者的村中。

    長者滿意於那長老的态度.便接過鉢來.延至家裡.恭敬供養.傾聽他的法話以後.便向他作禮說道.『尊師啊.請到我家附近的寺中去。

    我傍晚回來時再來拜訪你。

    』那長老走到寺中.對先住在那裡的甲長老作禮.得其許可.坐在一旁。

    甲長老也表示歡迎.問道.『法友啊.你受到施食沒有。

    』乙長老回答道.『受過了。

    』甲長老道.『從那裡受到的。

    』乙長老道.『就在你附近村中某長者家。

    』乙長老如是回答以後.就選定自己的寮房.整頓一番.把衣鉢安排好了.然後坐在那裡享受禅定之樂與果樂。

     到了傍晚.長者把香、華、燈、油等搬到寺中來.向先住着的甲長老緻了敬禮.問道.『尊師啊.有一位新來的長老.已到了這裡了嗎。

    』甲長老答道.『是.到了這裡了。

    』長者道.『今在何處。

    』甲長老道.『在某寮房中。

    』長者便過去作禮.坐在一旁.傾聽法話。

    晚涼時分.長者對墳墓與菩提樹獻了供品.在燈龛點着了火.邀約兩位長老明日去受供養.然後回去。

     先住在那裡的甲長老以為『長者似看不起我了。

    如果那比丘住在寺中.我不知将受到甚樣待遇哩。

    』便不快起來.想設法使乙長老不住在寺中。

    所以雖受了長者的邀約.也不與乙長老談話。

     那已得阿羅漢果的乙長老.知道甲比丘的用意.以為『那長老不知道我不會妨礙及他呢.』便到自己的庵室.去安住於定樂與果樂之中。

     次日.先住的甲長老用拳頭敲鑼.又用指爪去彈叩庵室的門.便自往長者家去。

    長者接過他的鉢.請他在特設的座上坐下.問道.『尊者啊.那新來的長老到那裡去了呢。

    』他道.『我不知道你的好友的情形。

    我來時曾經鳴過鑼.叩過門.可是都不能擾醒他。

    大概昨日在府上吃了美味的東西.消化不了.此刻還睡着吧。

    請你放心。

    還是由他這樣吧。

    』卻說.那已得阿羅漢果的長老.覺得托鉢的時刻已到.便整頓身畔.攜了衣鉢.乘空飛行.到别處去了。

     長者請先住的甲長老飲啜了用酥、蜜與糖調制的乳粥.再以香粉把鉢研擦乾淨.滿盛乳粥.說道.『尊師啊.那位長老在旅途上一定很辛苦了。

    請你把這帶去給他。

    』甲長老也不拒絕.拿了鉢走出。

    在路上想道.『如果把這乳粥給那比丘吃了.也許我想拉他出去.他也不肯走哩。

    可是.如果把這給與别人.将來事情會被發覺的。

    倒入水中吧.油酥會浮到水面來.丢在地上吧.烏鴉會集攏來啄食.都可以被人知道。

    究竟棄在甚麽處所好呢。

    』他如是想時.恰好見到有一個火堆正在燃燒發煙.便去撥開了面上的灰屑.把乳粥倒在火堆中央.用灰屑遮蓋好.然後回到寺中去。

    及到了寺中.見那比丘已不在那裡.想道.『那已得阿羅漢果比丘.确已察知了我的心意.離開了這裡。

    啊.我為了肚腹之故.作了惡事了。

    』立時大大地悲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