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雛鳥品

關燈
三一 雛鳥本生因緣 (〔菩薩=帝釋天〕)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飲用未經濾過的水的比丘說的。

    據說.那時有甲乙兩個青年比丘.彼此為友。

    他們從舍衛城到鄉間去.安适地住在所歡喜的地方.因為想參見正等覺者.又從該地方出發向祇園精舍來。

     甲持有濾水囊.乙則沒有。

    兩人共同濾水而飲。

    有一次.兩人之間起了争吵了.於是那有濾水囊的甲不肯以濾水囊借給乙使用.自己濾水而飲。

    乙沒有濾水囊.又口渴難耐.就飲那未經濾過的水。

     兩人如是繼續旅行.到了祇園精舍.向佛禮拜畢.就座而坐。

    佛問道.『你們從何處來。

    』兩人答道.『尊師啊.我們向住在拘薩羅的鄉間某村.為了想參見你.所以到這裡來的。

    』佛問道.『那麽.你們兩人一路同行.彼此一定很親昵吧。

    』不帶濾水囊的乙比丘道.『尊師啊.中途這位朋友與我發生了争吵.就不肯把濾水囊借給我使用了。

    』甲比丘道.『尊師啊.對了.這位朋友明知水中有生物.卻不濾就飲了。

    』佛問乙比丘道.『比丘.據說.你明知水中有生物而飲下.真的嗎。

    』乙比丘回答道.『真不應該。

    尊師啊.我确曾飲未濾過的水。

    』 於是佛對兩比丘說道.『比丘啊.在前生.有一賢人在天都治國.戰争敗北.曾從崎岖的山徑逃出.賢人為了想恢複王位.立下了「不殺害有生命者」的誓願.在戰争勝利獲得非常的榮譽時.曾為救小金翅鳥的命而把車子回轉哩。

    』 主分 從前.一位國王在摩揭陀國的王舍城治國時.菩薩與現在的帝釋天前生生在摩揭陀國的摩契羅村一樣.也誕生在摩契羅村.家門非常高貴。

    命名之日.取名曰摩揭童子。

    過了幾年.童子就以婆羅門的青年摩揭得名。

    父母替他娶同族之女為妻。

    後來兒女繁殖.摩揭成就了一家之主.富於慈悲心.嚴守着五戒。

     那村中共有三十家居戶。

    有一回.三十家的人們集在村之中央場地.治理村務.菩薩摩揭用腳把他所立的地面整治好了立在那裡。

    就有一人立到他的地方來了。

    菩薩摩揭便到别處把地面整理好了立着.又有一人立到他的地方來了。

    菩薩摩揭再去整治他處.如是把地面整治好了讓人.讓了人再整治他處.結果把全個場地都整治好了。

    那塊場地上本來是張天幕的.後來菩薩摩揭改建會堂.且在堂中安放了坐椅與水甕。

    在這期間.與菩薩摩揭同志者已有三十人。

    菩薩摩揭叫村人堅守五戒.自己誓與村人行着善事過日。

    村人也跟了菩薩摩揭同行善事.每日清晨就起身.拿了刀斧與槌巡行村中.見通路上有石塊.便用槌打起移去.見樹木有礙於車輛行走的.就用斧砍掉.平整地面.修築堤防。

    一方面又行布施.守戒律。

    如是.全村的人逐漸依從了菩薩摩揭的教導.守起戒來了。

     這時.村中的首領卻不高興起來了.以為『從前.村民有的飲酒.有的殺人.在那時.售酒錢咧.罰金咧.還有稅金咧.我的收入很多。

    現在婆羅門的青年摩揭這家夥.勸人守戒.叫村民不作殺人等等的惡事.弄得村民也都說要守五戒了。

    』便到國王的地方去告訴道.『大王.有許多盜賊在村中掠奪橫行。

    』王聽了首領的話.說道.『去把他們捉來。

    』於是首領回到村中.把全村的人捕捉了.縛着解到國王面前來道.『大王.盜賊都捉來了。

    』王并不查訊村民的行為.即下令道.『用象把這些村民都殺死。

    』於是全村的人們都被送到法庭.行刑的象也被牽出來了。

     菩薩摩揭告誡村人道.『你們要念持五戒啊。

    對於誣告者.對於國王.對於象.都要愛他們.與愛自己的身體一樣。

    』村人都謹守教誡。

    行刑的時候.象被牽近到村人所在的地方。

    可是任憑怎樣牽曳.象總是不肯走近前去.發出大聲咆哮了逃開。

    叫别的象來.也是這樣。

    王以為『這些村民的手中也許有甚麽魔藥吧。

    』命人一一檢查。

    檢查者毫無所得.去回報王道.『大王.甚麽都沒有。

    』王道.『那麽大概在念甚麽呪語吧。

    去問他們有呪語沒有。

    』侍臣來問村人們。

    菩薩摩揭道.『有的。

    』侍臣去向王回報道.『據說有的.大王。

    』於是王把村人全部召喚到自己面前.問道.『說出你們的呪語來。

    』菩薩摩揭禀白道.『大王.我們的呪語不是别的.隻是我們三十個人不殺生.不取非所給與的東西.不作邪行.不說僞語.不飲酒。

    還有.行慈悲.作布施.平道路.掘蓮池.守戒律。

    這些就是我們的呪語.我們的保障.我們的特權。

    』王對村人們大加稱許.罰辦那誣告者.把他的财産全部沒收了給與村人們.罰他的奴隸替村人們去服役.又把象也贈給了村人們。

     村人們嗣後一心為善。

    某時.想在十字路口建設一個大會堂.就雇用木匠來營造。

    因為村人們對於女人已毫無欲念.便禁止女人入大會堂。

    這時.村中有四個婦人.一個名曰善法.一個名曰思惟.一個名曰歡喜.還有一個名曰善生。

    其中的善法以賄賂給與工頭.與他商量道.『老哥.請以我為這會堂的長老。

    』工頭答應道.『可以。

    』於是.他把那豫備作會堂的尖塔用的木材弄乾燥.截好.穿了孔.雕成尖塔.用布包紮起來藏在别處。

     等到會堂完成.将上尖塔時.工頭對村人們說道.『不對了.主人.我們疏忽了一件事了。

    』村人們道.『這是甚麽。

    』工頭道.『非加尖塔不可吧。

    』村人們道.『當然.應該要加的。

    』工頭道.『可是這不能用新斲的木材來造。

    要找那質料陳宿.截好穿了孔的現成尖塔才行。

    』村人們道.『那麽該怎樣辦呢。

    』工頭道.『如果村中人有造好的尖塔肯出賣.最好去搜求呀。

    』村人們搜求的結果.在村中婦人善法的地方找到了一個.可是不能用錢買得。

     善法道.『如容許我入會堂.那麽就捐助吧。

    』村人們道.『我們不能給利益與女人。

    』於是工頭對村人們道.『主人.你們在說甚麽話。

    除了梵天界.不是任何世界都不排斥女人的嗎。

    請接受尖塔啊。

    上了尖塔.我們的工程便完成了。

    』 村人們贊成這話.接受了尖塔.把會堂完成。

    在會堂中安好坐椅.配置水甕.連日常的飲食都預備好。

    又在四周築牆造門.牆内鋪沙.牆外排植棕榈. 思惟也在該處經營樂園.她覺得花與果實太多的樹木與環境不适.就不種這些樹木.歡喜也在該處鑿掘蓮池.以五種蓮華覆蓋池面.很可悅目。

    唯有善生一人不曾作過甚麽。

     菩薩摩揭既完成了在家事母、事父、敬長、作真實語、不作粗暴語、不在背後說人非、不吝啬等七種誓言.唱出下面的偈語. 在家孝父母、敬師長.  出言柔和、愛語而不譏.  不貪、真實而遏怒.  如是之人.三十三天稱為有信者。

     菩薩摩揭作如是行.受人褒贊.命盡後轉生於三十三天.為天國之王.名曰帝釋。

    其餘村人也與國王同生於三十三天。

     卻說.那時三十三天中有魔神阿修羅住着。

    天王帝釋覺得與魔神共治不好.於是把天神之酒給魔神們飲了.乘其醉時.捉住他們的兩足.從須彌山的絕壁擲下。

    魔神們落到魔宮裡去了。

    所謂魔宮.在須彌山的最低部.廣闊與三十三天界相等。

    天國有珊瑚樹.魔國則有一種樹名曰灰彩色華.生存久至一劫。

    這時魔神們見灰彩色華開放.知道這裡已不是自己從前所管領的天國.因為天國是有花開在珊瑚樹上的。

    便道.『老耄的帝釋等家夥.叫我們飲醉了酒.把我們投入大海中.占領了我們的天國了。

    』又宣言道.『我們要與他戰争.奪回天的城郭來。

    』於是魔衆便像螞蟻爬柱一般.攀登上須彌山去。

     帝釋聞知魔神來攻打.便降至海面。

    兩軍交戰後.帝釋為魔軍所敗.乘了名曰超勝的車.從南海的這面逃到距離一百五十由旬的對面去。

    帝釋天的車子在海上急駛.當到達綿樹林時.那綿樹就與當路的棕榈被斬伐一般.被伐拔了落在海中。

    海面上有許多小金翅鳥高聲叫着飛翔。

    帝釋問禦者摩多利道.『摩多利.方才是甚麽的叫聲.那聲音真是驚心動魄哩。

    』摩多利道.『天主啊.你的車子不顧一切.疾馳而行.過綿樹林時把綿樹沖毀了.那些在樹上的小金翅鳥怕喪失生命.在悲鳴逃生呢。

    』大薩埵〔帝釋〕道.『摩多利啊.我們連小鳥都不忍累及。

    我們不應自恃有力量而殺生。

    我們為了這些小鳥.不妨犧牲自己生命.去給與魔族。

    把車子回轉吧。

    』接着便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摩多利啊.别把車去沖犯綿樹上的巢居者。

      為了保全鳥巢.  我們願在魔神之前.  喜舍我們的生命。

     禦者摩多利遵命回轉兵車.改從他路向神的世界進發。

    魔神們聞知帝釋又回轉來.想道.『據說帝釋又從别處到這裡來了。

    這一定是他獲得了援軍來反攻的。

    』便怕喪失生命.逃入魔國去了。

    帝釋重至神都.有兩個天界〔梵天、帝釋天〕的神軍為之防衛.居於都邑之中央。

    一瞬間地面分裂.顯現出高一千由旬的宮殿來。

    這宮殿是在勝利時顯現的.所以就名曰戰捷宮殿。

     帝釋為欲使魔神們不再近來.特設五種防備.關於此.有下面的頌。

     在難攻的二城〔神族與魔族〕之間.  所謂五種防備者.  就是龍、金翅鳥、甕形夜叉、荒醉夜叉.  與四天王五者。

     當帝釋設了這五種防備.身為王者.享着天的榮耀時.善法去世轉生為王後。

    她在前生曾貢獻過尖塔.作為果報.顯現出了一座廣五百由旬的玉堂.那堂就名曰善法堂。

    堂中純白的天蓋之下有廣一由旬的玉座.帝釋就以諸天之王的資格.坐在座上處理天國的政務。

    思惟也去世而轉生為王後.她在前生曾造過樂園.作為果報.有一個樂園出現.名曰心蘿園。

    歡喜也去世轉生為王後.她依曾鑿蓮池的果報.有一個蓮池出現.那蓮池名曰歡喜。

     隻有善生未曾在前生作過善業.死後轉生為鶴.居於某處樹林的洞穴中。

    帝釋想.『善生不曾見到.究竟她生在何處呢。

    』查察的結果.知道她的所在.於是便親身到那裡去将她領到天界來.使她觀看快樂的天都與善法堂、心蘿園、歡喜蓮池。

    帝釋對善生道.『她們因為曾行善事.所以轉生為我們的後。

    你因為未行善事.所以轉生為畜生。

    以後要守戒啊。

    』如是對鶴訓誡.授以五戒.然後送至原處.把她放了。

     從此以後.善生便守戒了。

    過了二三日.帝釋要試探她是否真能守戒.化為一條魚.側轉了背去橫卧在她面前。

    善生見了還以為是死魚.用嘴去銜魚頭時.見魚尾動了.於是說道.『這好像還活着呢.』即把魚放去。

    帝釋道.『好.好.能守戒哩.』便自去了。

     善生後來從那裡逝去.轉生在波羅奈的一陶工家裡。

    帝釋查究着了她的所在.便化作一老人.用車滿載金色的胡瓜.入其村中而坐.喊道.『胡瓜要嗎.胡瓜要嗎。

    』村人們走近前去說道.『老伯伯.請給我吧。

    』老人道.『我要給守戒的人。

    你是守戒的嗎。

    』村人們道.『我們全不知戒。

    那麽賣給我們吧。

    』老人道.『我不賣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