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戒行品
關燈
小
中
大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死者的供物』說的。
那時候.人們為親族的死者殺許多山羊綿羊供養.稱為『死者的供物。
』比丘衆見人們如此行事.向佛問道.『世尊啊.人們剝奪許多生物的生命.供作「死者的供物。
」會有甚麽功德嗎。
』佛說.『比丘們啊.雖為了作「死者的供物」而殺生.并沒有何等功德。
從前賢者們曾坐在虛空中說法.說殺生的罪障。
使全閻浮提的人們廢止此事。
現在是過去世的事情再現了。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治國時.有一個精通三吠陀舉世聞名的婆羅門的阿闍棃.要供『死者的供物.』捕了一隻羊.吩咐弟子們道.『把這羊帶到河裡去洗浴.頸上套了華鬘.與以五指量的食物.打扮好了帶回來。
』弟子們說『是。
』奉命帶了羊到河裡去洗浴.把他打扮好了立在河邊上。
此羊見到自己的宿業.想到『今日可以脫離諸苦.』歡喜起來.發出破甕似的聲音.高聲大笑。
但一念到那婆羅門殺死了自己.将受到自己所遭的苦.不覺對婆羅門發生憐愍之心.大聲地号哭了。
於是婆羅門童子們對羊問道.『羊啊.你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大哭.為何要笑.為何又要哭呢。
』羊答道.『請當了你們師父的面.問我這個原因。
』他們便帶羊回去.将此事告訴阿闍棃。
阿闍棃聽了這話.對羊問道.『你何故笑.又何故哭呢。
』羊以追憶前生的智力.想起自己的宿業.回答婆羅門道.『婆羅門啊.我從前也與你一樣是一個誦讀聖典的婆羅門.要供「死者的供物.」殺了一隻羊作供。
我因殺了一隻羊.在四百九十九生之中受斷頭之報。
現在是我最後的第五百生.我今日可以脫離如此諸苦.便生歡喜之心而笑了。
我所以又哭者.因我殺了一隻羊.五百生中受斷頭之難.今日雖可脫此苦厄.但念婆羅門因為殺了我.就得像我一樣.在五百生中受斷頭之苦.故對尊師發憐愍之心而哭了。
』婆羅門道.『羊啊.你不要害怕.我不殺你。
』羊道.『婆羅門啊.你說甚麽話呀.不論尊師殺我或不殺我.我今日總免不掉一死。
』婆羅門道.『羊啊.不要怕.我保護你.與你同行。
』羊道.『婆羅門啊.你的保護力很弱.我所作的惡業卻很強大。
』 婆羅門将羊放了.叫任何人不許殺他.帶着弟子們與羊同行。
羊得了解放.跑進岩頂附近的叢林中.伸起項頸去吃葉子.正在這一刹那間.岩頂上落下一聲響雷.岩石的一角碎裂了.落在羊伸着的項頸上.羊便被斷頭而死了。
許多人都圍聚攏來。
那時.菩薩生為彼處的樹神。
觀看大衆.以威神力端坐虛空中.以為『此等衆生.知道了如此惡業的果報.大概不會再殺生了.』遂用甘露一般的聲音說法.唱出下面的偈語。
此生存是苦. 如有情能如是覺悟。
則生類不可殺生類。
殺生者必遭悲哀。
大薩埵如是以地獄的恐怖令人警怖而為說法。
人們聽了這個說法.震驚於堕獄的恐怖.從此禁止殺生了。
菩薩又說法使大衆受持戒行.後來依其業報而逝去。
大衆也遵守菩薩的教訓.積聚布施等善行.投生於天上之都。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複取得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樹神就是我。
』 一九 祈願供養本生因緣 (〔菩薩=樹神〕)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了為祈願諸天神奉獻供養之事說的。
那時人們要出門經商的時候.殺生物奉獻諸天神為供物.許願道.『我們來日成就了目的時.當再來奉獻供物.』然後出去經商。
待後來成就了目的回來.以為『賴諸神的威德得了如此成功.』複為解願故.殺許多生物來作供養。
比丘衆見到這情形.向佛問道.『世尊啊.此事有何利益。
』佛為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迦屍國某村有一長者.曾對立在村口的一株無花果樹的樹神.立下供養的誓願.後來回來.殺了許多生物.到樹下來『解此祈願。
』樹神立在樹桠杈上.唱出下面的偈語。
如要解願.來世再解. 現在求解.反被束縛。
賢者不如是解願. 此種解法.束縛愚人。
從此以後.人們就廢止這種殺生之業.修習正法.死後昇騰到天都去了。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複取得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樹神就是我。
』 二〇 蘆飲本生因緣 (〔菩薩=猿〕)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拘薩羅國遊行中到達蘆飲村.在蘆飲蓮池附近凱多迦園.就蘆莖而說的。
那時比丘衆在蘆飲蓮池沐浴.沙彌們為制作針筒.采取蘆莖.看見這些蘆莖内部都是空的.走到佛處.問道.『世尊啊.我們制作針筒.采取蘆莖.看見這些蘆莖。
從根到頂.全部中空。
這是甚麽原因呢。
』佛道.『比丘們啊.這是我昔日的命令.』於是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相傳.從前這座叢林是一個森林。
那蓮池水中.住着羅刹.下水去的人.都被吞噬。
那時菩薩生為猿王.大如小赤鹿.受八萬猿猴的擁戴.率領猿羣。
居住在這森林中。
他教訓猿羣道.『這林中有毒樹與非人〔鬼〕管領的蓮池。
大家如要吃未曾吃過的果實.或是喝沒有喝過的水時.須先來告訴我。
』羣猿答應道.『是。
』有一次.他們走到一處未曾到過的地方.在那兒巡遊了數日.要找水喝.見到一個蓮池.大家不就去喝.坐着等待菩薩來。
菩薩走來說道.『你們為何不喝水。
』他們回答道.『我們正伸着頭頸等你來哩。
』菩薩道.『這很對.』便察看在蓮池邊留下的腳迹.見隻有下去的腳迹.沒有上來的腳迹。
知道這一定是非人所管領的.便道.『你們沒有喝這水.真是大幸。
這是非人所管領的。
』水中的羅刹知道他們不下水來.顯着青腹、白臉、紅手紅腳、很可怕的形相.将水分開.走出來道.『你們為何坐着.下來喝水呀。
』那時菩薩問他道.『你是住在這水中的羅刹嗎。
』羅刹道.『是的。
』菩薩道.『你捉捕下蓮池去的東西嗎。
』羅刹道.『是的。
我捉捕.凡下此處來的.就是一隻鳥.也捉住不放。
讓我把你們都吃了吧。
』菩薩道.『我們不把這身子讓你吃。
』羅刹道.『但你們要喝水吧。
』菩薩道.『水是要喝的.但不使你自由如意。
』羅刹道.『那麽.怎樣喝水呢。
』菩薩道.『你以為我們下池來喝水.但我們不下來。
八萬隻猿猴各取一條蘆莖.如用青蓮華莖喝水一般.喝你蓮池的水。
所以你不能吃我們。
』知道這意義的佛.成正覺後。
唱了下偈的前二句。
不見上來的足迹. 隻有下去的足迹。
我們以蘆吸水而飲. 你即不能殺我們。
菩薩如此說後.便取一條蘆莖來.心中念着波羅蜜.發了誓言.用口去吹。
蘆内遂不留一點結節.全部變成空虛了。
又用同樣方法.叫别的猿猴一一取蘆莖來.吹空了授給他們。
如果隻是這樣.事情将不能終結.所以不能如此解釋。
菩薩繞行蓮池.發命令道.『所有在這裡的蘆.要都變成中空無節。
』原來菩薩利行廣大.命令立奏功效.以後繞生這蓮池的蘆.都中空了。
在此劫中。
有四種神變持續了一劫。
何謂四種神變.一是月中的兔相.在此劫間完全存在。
二是鹑本生因緣〔第三五〕中火滅之處.在此劫間完全不會燃火。
三是陶器師的住所.在此劫間完全不會降雨。
四是繞生在這蓮池的蘆.在此劫間完全中空。
這便是持續於此劫間的四種神變。
菩薩如是發着命令.取一條蘆莖而坐.八萬猿猴各取一莖.圍坐蓮池。
菩薩用蘆莖喝水時.他們都坐在岸上喝水。
因他們如此喝水.水中的羅刹捉不到他們.便懷着不平回到自己住處去了。
菩薩也與從者同回森林。
結分 佛道『比丘們啊.這些蘆莖變成中空.是因為我過去的命令.』作此法話後.又取得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水中的羅刹是提婆達多.八萬猿猴是佛弟子.那個想出妙策的猿王.則就是我。
』
那時候.人們為親族的死者殺許多山羊綿羊供養.稱為『死者的供物。
』比丘衆見人們如此行事.向佛問道.『世尊啊.人們剝奪許多生物的生命.供作「死者的供物。
」會有甚麽功德嗎。
』佛說.『比丘們啊.雖為了作「死者的供物」而殺生.并沒有何等功德。
從前賢者們曾坐在虛空中說法.說殺生的罪障。
使全閻浮提的人們廢止此事。
現在是過去世的事情再現了。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治國時.有一個精通三吠陀舉世聞名的婆羅門的阿闍棃.要供『死者的供物.』捕了一隻羊.吩咐弟子們道.『把這羊帶到河裡去洗浴.頸上套了華鬘.與以五指量的食物.打扮好了帶回來。
』弟子們說『是。
』奉命帶了羊到河裡去洗浴.把他打扮好了立在河邊上。
此羊見到自己的宿業.想到『今日可以脫離諸苦.』歡喜起來.發出破甕似的聲音.高聲大笑。
但一念到那婆羅門殺死了自己.将受到自己所遭的苦.不覺對婆羅門發生憐愍之心.大聲地号哭了。
於是婆羅門童子們對羊問道.『羊啊.你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大哭.為何要笑.為何又要哭呢。
』羊答道.『請當了你們師父的面.問我這個原因。
』他們便帶羊回去.将此事告訴阿闍棃。
阿闍棃聽了這話.對羊問道.『你何故笑.又何故哭呢。
』羊以追憶前生的智力.想起自己的宿業.回答婆羅門道.『婆羅門啊.我從前也與你一樣是一個誦讀聖典的婆羅門.要供「死者的供物.」殺了一隻羊作供。
我因殺了一隻羊.在四百九十九生之中受斷頭之報。
現在是我最後的第五百生.我今日可以脫離如此諸苦.便生歡喜之心而笑了。
我所以又哭者.因我殺了一隻羊.五百生中受斷頭之難.今日雖可脫此苦厄.但念婆羅門因為殺了我.就得像我一樣.在五百生中受斷頭之苦.故對尊師發憐愍之心而哭了。
』婆羅門道.『羊啊.你不要害怕.我不殺你。
』羊道.『婆羅門啊.你說甚麽話呀.不論尊師殺我或不殺我.我今日總免不掉一死。
』婆羅門道.『羊啊.不要怕.我保護你.與你同行。
』羊道.『婆羅門啊.你的保護力很弱.我所作的惡業卻很強大。
』 婆羅門将羊放了.叫任何人不許殺他.帶着弟子們與羊同行。
羊得了解放.跑進岩頂附近的叢林中.伸起項頸去吃葉子.正在這一刹那間.岩頂上落下一聲響雷.岩石的一角碎裂了.落在羊伸着的項頸上.羊便被斷頭而死了。
許多人都圍聚攏來。
那時.菩薩生為彼處的樹神。
觀看大衆.以威神力端坐虛空中.以為『此等衆生.知道了如此惡業的果報.大概不會再殺生了.』遂用甘露一般的聲音說法.唱出下面的偈語。
此生存是苦. 如有情能如是覺悟。
則生類不可殺生類。
殺生者必遭悲哀。
大薩埵如是以地獄的恐怖令人警怖而為說法。
人們聽了這個說法.震驚於堕獄的恐怖.從此禁止殺生了。
菩薩又說法使大衆受持戒行.後來依其業報而逝去。
大衆也遵守菩薩的教訓.積聚布施等善行.投生於天上之都。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複取得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樹神就是我。
』 一九 祈願供養本生因緣 (〔菩薩=樹神〕)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了為祈願諸天神奉獻供養之事說的。
那時人們要出門經商的時候.殺生物奉獻諸天神為供物.許願道.『我們來日成就了目的時.當再來奉獻供物.』然後出去經商。
待後來成就了目的回來.以為『賴諸神的威德得了如此成功.』複為解願故.殺許多生物來作供養。
比丘衆見到這情形.向佛問道.『世尊啊.此事有何利益。
』佛為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迦屍國某村有一長者.曾對立在村口的一株無花果樹的樹神.立下供養的誓願.後來回來.殺了許多生物.到樹下來『解此祈願。
』樹神立在樹桠杈上.唱出下面的偈語。
如要解願.來世再解. 現在求解.反被束縛。
賢者不如是解願. 此種解法.束縛愚人。
從此以後.人們就廢止這種殺生之業.修習正法.死後昇騰到天都去了。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複取得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樹神就是我。
』 二〇 蘆飲本生因緣 (〔菩薩=猿〕)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拘薩羅國遊行中到達蘆飲村.在蘆飲蓮池附近凱多迦園.就蘆莖而說的。
那時比丘衆在蘆飲蓮池沐浴.沙彌們為制作針筒.采取蘆莖.看見這些蘆莖内部都是空的.走到佛處.問道.『世尊啊.我們制作針筒.采取蘆莖.看見這些蘆莖。
從根到頂.全部中空。
這是甚麽原因呢。
』佛道.『比丘們啊.這是我昔日的命令.』於是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相傳.從前這座叢林是一個森林。
那蓮池水中.住着羅刹.下水去的人.都被吞噬。
那時菩薩生為猿王.大如小赤鹿.受八萬猿猴的擁戴.率領猿羣。
居住在這森林中。
他教訓猿羣道.『這林中有毒樹與非人〔鬼〕管領的蓮池。
大家如要吃未曾吃過的果實.或是喝沒有喝過的水時.須先來告訴我。
』羣猿答應道.『是。
』有一次.他們走到一處未曾到過的地方.在那兒巡遊了數日.要找水喝.見到一個蓮池.大家不就去喝.坐着等待菩薩來。
菩薩走來說道.『你們為何不喝水。
』他們回答道.『我們正伸着頭頸等你來哩。
』菩薩道.『這很對.』便察看在蓮池邊留下的腳迹.見隻有下去的腳迹.沒有上來的腳迹。
知道這一定是非人所管領的.便道.『你們沒有喝這水.真是大幸。
這是非人所管領的。
』水中的羅刹知道他們不下水來.顯着青腹、白臉、紅手紅腳、很可怕的形相.将水分開.走出來道.『你們為何坐着.下來喝水呀。
』那時菩薩問他道.『你是住在這水中的羅刹嗎。
』羅刹道.『是的。
』菩薩道.『你捉捕下蓮池去的東西嗎。
』羅刹道.『是的。
我捉捕.凡下此處來的.就是一隻鳥.也捉住不放。
讓我把你們都吃了吧。
』菩薩道.『我們不把這身子讓你吃。
』羅刹道.『但你們要喝水吧。
』菩薩道.『水是要喝的.但不使你自由如意。
』羅刹道.『那麽.怎樣喝水呢。
』菩薩道.『你以為我們下池來喝水.但我們不下來。
八萬隻猿猴各取一條蘆莖.如用青蓮華莖喝水一般.喝你蓮池的水。
所以你不能吃我們。
』知道這意義的佛.成正覺後。
唱了下偈的前二句。
不見上來的足迹. 隻有下去的足迹。
我們以蘆吸水而飲. 你即不能殺我們。
菩薩如此說後.便取一條蘆莖來.心中念着波羅蜜.發了誓言.用口去吹。
蘆内遂不留一點結節.全部變成空虛了。
又用同樣方法.叫别的猿猴一一取蘆莖來.吹空了授給他們。
如果隻是這樣.事情将不能終結.所以不能如此解釋。
菩薩繞行蓮池.發命令道.『所有在這裡的蘆.要都變成中空無節。
』原來菩薩利行廣大.命令立奏功效.以後繞生這蓮池的蘆.都中空了。
在此劫中。
有四種神變持續了一劫。
何謂四種神變.一是月中的兔相.在此劫間完全存在。
二是鹑本生因緣〔第三五〕中火滅之處.在此劫間完全不會燃火。
三是陶器師的住所.在此劫間完全不會降雨。
四是繞生在這蓮池的蘆.在此劫間完全中空。
這便是持續於此劫間的四種神變。
菩薩如是發着命令.取一條蘆莖而坐.八萬猿猴各取一莖.圍坐蓮池。
菩薩用蘆莖喝水時.他們都坐在岸上喝水。
因他們如此喝水.水中的羅刹捉不到他們.便懷着不平回到自己住處去了。
菩薩也與從者同回森林。
結分 佛道『比丘們啊.這些蘆莖變成中空.是因為我過去的命令.』作此法話後.又取得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水中的羅刹是提婆達多.八萬猿猴是佛弟子.那個想出妙策的猿王.則就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