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戒行品

關燈
的幻術吧。

    』菩薩應允了.對甥兒說道.『在某時某刻來學習吧。

    』甥兒不照吩咐的時間來。

    有一次.那小鹿一連七日不來.曠廢了七次的訓誡.不學習鹿的幻術.卻在别處遊蕩.終於落入阱網。

    他母親到哥哥的地方來.問道.『兄啊.你的甥兒.為何沒有學習鹿的幻術呢。

    』菩薩告訴她道.『不要提起這個度不得的家夥。

    那孩子不能學習鹿的幻術。

    』現在他快要被殺.再教也來不及.便唱了下面的偈語。

     迦羅提耶啊.  彼具有八蹄而頭角曲折之鹿.  荒廢機會至七次之多.  如此之徒.不堪教誨。

     那時.獵人将落在阱網中的那惡口悭貪的鹿殺死.取肉而去了。

     結分 佛又說.『比丘啊.你的惡口悭貪.并非始於今日。

    即在前生.亦是如此。

    』作了這法話.取得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的甥鹿.是惡口悭貪的比丘.妹鹿是蓮華色.施教誡的鹿則就是我。

    』 一六 三卧鹿本生因緣 (〔菩薩=鹿〕)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憍賞彌國的跋陀利園時.就愛好戒學的羅睺羅大德說的。

    有一次.佛駐留在阿羅毘國附近阿伽羅伐塔廟.有許多優婆夷與比丘尼.集合在精舍來聽說法。

    白晝都在一處聽法.但随時間的經過.優婆夷與比丘尼漸漸走完了.隻剩了比丘與優婆塞。

    夜間再聽說法.聽完以後.長老比丘等各歸自己的宿處.年少的則與優婆塞一同宿在庫中。

    大家睡靜之後.有呼呼打鼾的.有咬牙齒的。

    有些人則睡了一會就起來。

    他們把這情形告訴世尊.佛道.『比丘如與未受具戒者同宿.犯波逸提罪.』制定了這學處〔戒.〕便到憍賞彌國去了。

     於是比丘衆對羅睺羅尊者道.『法友羅睺羅啊.佛已制定了學處。

    你得找自己的宿處。

    』以前.比丘衆因對佛的敬意.與因那尊者〔佛子羅睺羅〕愛好戒學.每逢他到自己宿處來時.非常優待.給他鋪好小牀。

    還給他衣服做枕頭.但那日因為恐怕違犯學處.連宿處也不給他了。

     賢者羅睺羅不到『父親』十力的地方去.也不到『師父』法将舍利弗的地方去.也不到『阿闍棃』大目犍連的地方去.也不到『叔父』阿難大德的地方去.走到十力常用的觸房〔廁所.〕宛如升登梵天宮一般.爬了進去.就在那裡打宿了。

    諸佛常用的觸房.照例是門戶密閉.地面平坦.塗着香料.懸繞着香與華鬘結出的繩.通夜點着燈火的。

    賢者羅睺羅并不是因為此屋有如此莊嚴.宿在那裡.乃是為了比丘衆叫他自己找宿處.他尊重他們的教誡.用愛好戒學的心去宿的。

    因此.比丘衆每見那尊者遠遠走來.便試他的心.故意将掃箒畚箕等投在外面.等他走過那兒時.便問.『法友啊.這是誰投在這裡的.』那時有人說.『羅睺羅剛才走過這裡。

    』那尊者從不說『尊師啊.我不知道這件事.』總是收拾起來.道歉說.『師啊.請你恕罪.』然後走去。

    他是如此愛好戒學.他之在此處定宿.完全出於這愛好戒學的心。

     有一次.天未明.佛立在觸房門口咳嗽一聲.那尊者也咳嗽一聲。

    佛問是誰.他道.『我是羅睺羅.』便出來行禮。

    佛問道.『羅睺羅啊.你為何睡在此處。

    』他禀告道.『因為沒有宿處。

    世尊.比丘衆以前對我很親切.現在因怕犯罪.連宿處也不肯給了。

    我想.此處不會與别人發生沖突.所以宿在此處。

    』那時候.佛為正法擔憂起來.心想.『比丘衆對羅睺羅尚且如此冷遇.别的善男子出家時将受如何待遇呢。

    』便於次日早晨召集比丘衆.向法将舍利弗問道.『舍利弗.你可知道羅睺羅的宿處.現在在甚麽地方嗎。

    』舍利弗道.『世尊啊.我不知道。

    』佛道.『舍利弗.羅睺羅現在住在觸房裡。

    舍利弗.你們對羅睺羅尚如此冷遇.則叫别的善男子出家時.将如何待遇他呢。

    這樣下去.凡入此佛法而出家的人.将無栖住之處了吧。

    從今以後.未受具戒者.也可以叫他在自己身邊住一二日.到第三日找到别的宿處.再叫他住到外邊去啊。

    』便訂了這随制.制定了學處。

    那時集合在法堂上的比丘衆.說到羅睺羅的德行道.『看吧.諸師啊.羅睺羅真是一位愛好戒學的人。

    人家叫他「你去找自己的宿處去啊。

    」他卻不說「我是十力的兒子。

    關於房子你們有甚麽話分.你們自己出去好了.」不斥責一個比丘.卻自己去宿在觸房裡.』大家這樣的談論着。

     這時.佛走進法堂.在莊嚴的座上就坐.問道.『比丘們啊.你們集合此處.正談何事。

    』比丘衆答道.『世尊啊.我們正在談羅睺羅的愛好戒學.并沒有談别的。

    』佛道.『比丘們啊.羅睺羅的愛好戒學.并非始於今日.他前生生在畜生胎内時.也曾如此。

    』接着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摩揭陀國王在王舍城治國時.菩薩自鹿胎出生.由鹿羣圍繞着住在森林中。

    一時.他的妹妹帶了自己的兒子來.說道.『兄啊.請将鹿的幻術教授此甥。

    』他承諾道.『好.』吩咐甥兒道.『回去.到某時某刻來學習。

    』嗣後甥兒就遵照舅父所定的時刻來舅父的地方學習鹿的幻術。

    有一日.他在林中徘徊.落入阱網中.大聲哀呼。

    鹿羣逃到他母親的地方報告道.『你的兒子落入阱網中了。

    』她到阿兄的地方去.問道.『兄啊.你的甥兒已學習了鹿的幻術嗎.』菩薩道.『不用擔憂你孩子的災難。

    他已精通幻術馬上會回來叫你歡喜的。

    』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

     此鹿善三樣卧.知許多幻術.  具有八蹄.飲於中夜.  能以一鼻孔在地上呼吸.  能以六種術瞞人。

     菩薩如是安慰妹妹.告訴她甥兒已完全獲得鹿的幻術。

    卻說.那幼鹿落入陷網.沒有跌倒.在地上側身伸足而卧.用蹄子打着腳邊.掘起塵草.放了糞尿.低垂了頭.伸出舌子.用唾涎塗濕身體.吸入空氣脹起了肚子.睜起眼睛.用下鼻孔呼吸.上鼻孔絕氣.全身堅硬.裝成已死的樣子。

    連青蠅都在他身上圍集起來.烏鴉停立在他的四周。

    獵人走來.用手敲敲他的肚子.說『大概是大清早落進的.有臭氣了.』便解開縛繩道.『好.當場把他剖開.割了肉回去吧。

    』毫不戒備.去掇拾樹枝與葉。

    幼鹿便起來.立起四足.抖一抖身體.伸一伸頸子.像被大風吹散的雲塊一般.迅速逃到母親的地方去了. 結分 佛又道.『比丘們啊.羅睺羅的愛好戒學.并非始於今日.即在前生亦然。

    』作此法話後.取得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甥兒幼鹿.是羅睺羅.其母是蓮華色.那為舅父的鹿則就是我。

    』 一七 風本生因緣 (〔菩薩=道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兩位年老出家人而說的.他們二人住在拘薩羅國的某森林中.一人名曰黑大德.一人名曰白大德。

    有一次白問黑道.『尊者啊.何時寒冷呢。

    』黑道.『黑月的時候。

    』有一次.黑問白道.『尊者啊.何時寒冷呢。

    』白道.『白月的時候。

    』二人都不能解決自己的疑惑.到佛的地方.向師禮拜.問道.『世尊啊.何時寒冷呢。

    』佛聽了他們的話.說道.『比丘們啊.我在前生也回答過你們這個問題.但你們是不明白過去世代的事情的。

    』便講過去的事。

     主分 從前.在某山之麓有一獅一虎為友.住在一個洞窟中。

    那時菩薩在仙人處出家.也住在這個山麓。

    有一次。

    這兩位朋友對寒冷問題發生了争論。

    虎說『黑月的時候寒冷.』獅子說『白月的時候寒冷。

    』他們不能解決自己的疑惑.向菩薩請問。

    菩薩唱了下面的偈語。

     風吹之時.  黑月與白月都寒。

      風吹則寒.  雙方都不錯。

     菩薩如是安慰了兩個朋友。

     結分 佛又道.『比丘們.從前我曾答過你們這個問題.』作此法話後.又說明四谛。

    說畢四谛.二位大德證得預流果。

    佛取得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虎是黑.獅子是白.解決疑惑的道士.則就是我。

    』 一八 死者供物本生因緣 (〔菩薩=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