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無戲論品

關燈
已成正覺之佛.說畢這因緣.又道.『居士啊.有思辨執者在前生也這般地陷於滅亡。

    堅持無戲論者卻從非人的手中脫出.安全達到目的地.仍回到鄉裡來。

    』為要把這兩件事情聯結起來.作為關於無戲論的法話.複唱出下面的偈語。

     有人說無戲論處。

      思辨者則說其他。

      了悟的智者。

      應取無戲論。

     佛複對那些優婆塞說道.『授與六欲天三善成就法.授與梵天界成就法.終乃授與阿羅漢道的是無戲論道。

    使之轉生四惡趣與五賤族的是有戲論道。

    』這樣說了無戲論的法話.又以十六行相說明四谛。

    佛說畢四谛.五百優婆塞都證得阿羅漢果。

     佛既作此法話.述此二故事.又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愚鈍的小隊商主就是提婆達多。

    其從者是提婆達多的從者。

    聰明的小隊商主的從者是佛的從者。

    那聰明的小隊商主則就是我。

    』 二 沙道本生因緣 (〔菩薩=隊商主〕)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舍衛城時.就一喪失奮發之心的比丘說的。

    某時.如來在舍衛城。

    有一居住舍衛城的良家之子.往祇園精舍.在佛處傾聽法話.發生信仰.感諸欲之可厭.就出了家。

    他為.受具足戒費時五載.暗記二種本典要目.學習觀行.在佛處選取了與自己相應的業處〔觀法.〕入森林中作雨季修行凡三閱月.但毫無微光或徵候顯現出來。

    他想.『佛嘗說有四種人物。

    我是其中最低級的一種吧。

    我究能在此生做些甚麽呢。

    佛的覺悟之道與果.都是不可得的。

    不如棄了森林生活.到佛前去.瞻仰秀麗第一的佛身.傾聽甘露似的法話.以度光陰吧。

    』於是再回到祇園精舍來。

    有些知友們這樣問他.『朋友.你從佛處選取了業處.決心去實行沙門之法了的.現在卻回來與衆人雜處為樂。

    難道你在出家的修行上已成就了最高的工夫.可不再受生了嗎。

    』他答道.『我因得不到覺悟之道與果.覺得自己真是無能之人.所以中止了精進努力而回來了。

    』那些知友道.『朋友啊.你以堅固的精進之心.遵從佛之教示出了家.今竟舍棄精進.實無理由。

    喂.陪你見佛去吧。

    』於是陪他到佛那裡來。

    佛見了他.說道.『比丘們啊.你們把這個不願來的比丘帶了來.究是為何。

    』比丘道.『世尊啊.這位比丘因信奉解脫之教.出家修行沙門.而今卻舍了精進之心而回來了。

    』於是佛問他道.『比丘啊.聽說你舍了精進之心真的嗎。

    』比丘道.『世尊.真的。

    』佛道.『比丘啊.你既信奉此教出了家.為何不叫人曉得你是寡欲者、知足者、遁世者、努力精進者.卻叫人知道你是舍棄精進之心的比丘呢。

    你在前生是個努力精進的人。

    靠了你一個人的努力.當五百輛車子在沙漠的難處趕路時.人與牛都獲得飲料而安全.為何現在舍棄了精進之心呢。

    』於是那比丘就大大地把意向堅定了。

    比丘衆聽了這話.懇求道.『世尊啊.這位比丘舍棄精進之心的事.我們現在已明白了。

    但前生因他一人之努力.使牛與人在沙漠的難處獲得飲料而安全.乃是隐事.隻有像世尊這樣的一切知者才明白。

    請為我等一說這個因緣。

    』佛道.『比丘們啊.那麽好好地聽着。

    』佛先這樣促起了比丘衆的注意.然後對他們講述前生隐秘的因緣。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住在迦屍國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在隊商主的家裡.成長後率領五百輛車子經營商業.來往各地。

    有一日.他跑進了直徑六十由旬的沙漠難處。

    這難處的沙.細得手中留不住.日出後就發燙.灼熱如火聚.足不能下。

    因此凡欲入此難處者.隻好用車運輸薪、水、油、五谷等物.在夜半趕路.天亮以後将車停住.排成圓形.頭上張起天幕.吃了飯坐在涼蔭下.度過一日。

    日沒時進晚餐.等到大地冷卻後.駕車再行。

    前進時必帶向導。

    向導者觀察星象.以安渡隊商.猶如航海一般。

    那時.這隊商主也以如此方法.向這難處前進。

    當到達六十由旬尚少一由旬的地方時.心想.『再過一宵就可出沙漠難處了.』吃了晚飯.盡棄薪、水諸物.系車於牛而進。

    向導者在前車中鋪了牀.把天上的星觀察一會.喊了一句『喂.前進啊.』就躺下了。

    他因好久未曾睡覺.疲累不堪.一躺下就入睡鄉。

    誰知牛已轉了方向.循着所從來的路而行。

    牛終夜不停地前進。

    破曉時向導者一覺醒來.仰視着星宿.說道.『把車子轉向啊。

    』當掉轉了車頭排好行列時.太陽已出來了。

    衆人怪道.『這裡不就是昨日我們張營幕的地方嗎。

    薪盡水絕.我們将坐以待斃了。

    』就将車子解開排成圓形.頭上張起天幕.各自卧在車下歎息。

    菩薩想道.『我若不勇猛精進.全體人員都會死在這裡吧。

    』於是乘着朝涼.四處徘徊.發見了一個吉祥草叢.心想.『這草是受地下水的恩惠而生長的吧.』就命人用鍬去掘。

    當掘至六十肘之處時.鋤為地下的岩石所阻.掘的人都吃了一驚而中止了。

    菩薩又想.『這岩石下當有水.』遂下去立於岩石上.屈着身聳耳而聽.果然聽到那下面有流水聲。

    他出來向侍童說道.『你若中止努力.我們都将死亡。

    别停止努力.給我下穴去.用這鐵槌予那岩石以一擊啊。

    』其餘的人都停止了工作站着.隻有那侍童願意聽從他的吩咐.不廢努力.下去對那岩石猛擊一槌。

    頓時岩石裂成兩段堕下.水流遭到阻遏.就變作了棕榈幹般粗的水柱.湧上地面來。

    衆人大喜.飲水洗澡.又劈斷了多餘的車軸與轭.焚火煑粥而食.複喂了牛.日沒後在水穴旁邊立了标識.向目的地進發。

    在那裡他們賣了貨物.獲得二倍四倍之利還鄉。

    他們在鄉裡終了天年.依各人的業報往生。

    菩薩也施行布施等善業.依其業報離此世而去。

     結分 已成正覺之等正覺者〔佛〕作此法話後.唱出了下面的偈語。

     有人不倦不撓掘沙道.  以是發見多量水。

     牟尼〔佛〕精進亦如是.  不倦不撓得寂定。

     佛作此法話後.說明四谛。

    說畢四谛.那個舍棄努力的比丘證得最上阿羅漢果。

     佛述此二事畢.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不廢努力.擊斷岩石、給水與衆人的侍童.就是這舍棄努力的比丘.其餘衆人即今佛之從者.隊商主則就是我。

    』 三 貪欲商人本生因緣 (〔菩薩=商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舍衛城時.就一個舍棄努力的比丘說的。

    與前回的故事同樣.佛向那個由比丘衆陪伴而來的比丘說道.『比丘啊.你信奉那予人以道果的教而出家.今竟舍棄努力.你将如塞利婆商人喪失價值十萬的金茶碗一樣.永抱悔恨吧。

    』比丘衆求佛說明緣故.佛就說出前生隐秘的因緣來。

     主分 從前.在距今五劫以前.菩薩在塞利婆地方.是一個名曰塞利懷的行販商人。

    他與另一貪欲的行販商人也名塞利懷的.一同渡過推勒婆诃河.走入盎陀菩羅市.劃分了市街.沿着劃歸自己的街道叫賣商品。

    另一塞利婆也認定了劃歸自己的市街。

     市中有一紳商之家.已零落不堪。

    兒子、兄弟财産也都沒有了.隻有一個孫女與祖母還活在世間。

    二人都被傭於人以為生。

    這分人家有一隻從前大紳商所使用的金茶碗.被棄置於雜物之間.滿積塵埃.從未動用。

    二人竟不知那茶碗是金的。

    有一日.适值那個貪欲的商人沿街喚着『賣寶石』〔飾物.〕到這人家的門口來了。

    孫女見了商人.向祖母說道.『祖母.請買一個璎珞〔飾物〕給我。

    』祖母道.『我們貧窮人家.用甚麽去買呢。

    』孫女道.『我們有一隻茶碗.并不用的.就用這個來換吧。

    』於是祖母喚商人入内.叫他坐下.把那茶碗給他看道.『請你随便換點東西給這位姑娘吧。

    』商人手中拿着茶碗.心想.『這是金茶碗吧.』轉來倒去地看個不休.并用針在碗底刻劃.知道确是黃金制成.欲『一點東西都不給而取得這茶碗.』說道.『這是不值錢的.半磨沙迦也不值。

    』說罷.就棄碗於地.起身而去。

    依照約定.甲既跑入而又出去了的街.乙就可以進來做生意的。

    菩薩走入那街道.叫着『賣寶石』〔飾物.〕來到這家門口。

    那孫女又對她祖母說同樣的話。

    祖母道.『方才來的商人擲茶碗於地而去。

    這回用甚麽來買呢。

    』孫女道.『那人言語亂暴.這一位.樣子倒斯文.口氣也溫和.大概會受吧。

    』祖母道.『那麽你去喚他進來。

    』於是孫女去喚他了。

    當那商人入内坐下時.兩人就拿那茶碗給他看。

    他知道那是黃金制成的.便道.『喂.這茶碗值十萬金。

    我手頭沒有價值與這茶碗相等的貨物。

    』祖母道.『先生.方才的商人說這樣的東西連半磨沙迦也不值.投擲於地而去。

    現在你說是金的.真難為你。

    我們将這給你.請随便送一點東西給我們.就拿了去吧。

    』於是菩薩将那時身邊所有的金子五百迦利沙波拏與價值五百金的物品統統給了她們.隻要求說.『請把秤、袋還我.再找給八迦利沙波拏.』接受而去。

    他急忙地跑到河岸.以八迦利沙波拏給與船夫.乘在船裡。

    後來那個貪婪的商人也再到那人家來.說道.『請把那茶碗拿給我.我給你們一點東西吧。

    』她們責備他道.『我們價值十萬金的金茶碗.你竟說連半磨沙迦也不值。

    但有一個正直的商人.似乎是你的主人吧.卻給了我們一千金.把茶碗受去了。

    』貪婪的商人聽了此言.心想.『那麽我失掉了那價值十萬金的金茶碗了嗎。

    這真是我極大的損失哩.』於是沈於憂悶之中.精神恍惚.至不能引起記憶。

    他把自己手中的金錢與商品撒散於門口.上衣與内衣統統脫去.以秤杆代替了棍棒執在手裡.追逐着菩薩趕到河岸.見菩薩已乘船而行.乃大聲叫喚道.『喂.船主.把船駛回啊。

    』可是菩薩阻止船夫說.『不可駛回去。

    』那個貪欲的商人見菩薩愈行愈遠.他的悲憤之情亦愈熾烈。

    胸部發燒.口中迸出血來.心髒像旱天的池泥般裂開.抱怨着菩薩而暴卒了。

    這就是提婆達多對於菩薩的最初遺恨。

    菩薩作着布施等善行.依其業報.離此塵世而去。

     結分 已成正覺的等正覺者.作此法話後.唱出下面的偈語。

     若在現世  違反正法之指導  你将永受苦惱.  與那塞利婆商人一樣。

     佛這樣地以阿羅漢位為目标.将那故事說至頂點.然後闡釋四谛。

    說畢四谛.那個舍棄努力的比丘就證得了最上的阿羅漢果。

     佛述此二事畢.又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愚昧的商人是提婆達多.聰明的商人則就是我。

    』 四 周羅财官本生因緣 (〔菩薩=财官〕)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王舍城附近耆婆庵羅林時.就大德周羅盤特〔小路〕說的。

    這裡非說一說周羅盤特誕生的故事不可。

     王舍城某豪商.有女與家仆發生了私情。

    那女子怕人知其隐私.說道.『我們不能住在這裡了。

    倘使我的父母曉得了這事.怕會将我千刀萬剮呢。

    到他國去安身吧。

    』於是二人就卷了财物逃出家門.奔走各地.打算『住到無人知曉的地方去。

    』當他們在某處同居時.她懷了孕行将臨産.與丈夫商量道.『我就要臨産了。

    遠離了熟人、親戚.在此地做産.在我們兩人都是苦事.不如回家去吧。

    』但丈夫隻是說着『今天去吧.明天去吧.』把日子虛度過去。

    於是她想.『這笨家夥因為自己做了可憂的壞事.所以連去都不敢去了。

    在世界上.父母是無上的恩惠者。

    不管他去與不去.我還是去吧。

    』她把家具整頓一過.複将回娘家去的事告訴了鄰人.便出發了。

    她丈夫回到家中.不見了她.詢問鄰人.知已歸甯.乃急急在後追趕.在途中被他追着了。

    她就在那裡産下孩子。

    夫問『怎麽。

    』妻道.『生了一個男孩。

    』夫問.『那麽将怎樣呢。

    』妻道.『我因要做産.所以想回母家去.不料在途中就産下來了。

    現在即使到那裡去也已無意義。

    喂.回轉去吧。

    』於是二人同意轉身回去。

    那孩子是在路上生的.所以命名曰盤特〔道路。

    〕未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