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總序

關燈
第四七日 到了第四七日.天人在菩提樹的西北方築起寶舍。

    佛在其中結跏趺坐.把導入涅盤的根本法阿毘昙藏詳加考察.過了七日。

    據那些通達阿毘昙的人們說.『寶舍是用寶建造的舍宇.又有一說.佛會通七種論的地方叫寶舍。

    』這兩種說明都适合.可以并取。

    後來就稱那地方為寶舍塔。

     第五七日 如是.佛在菩提樹附近過了四七日.到了第五七日.就從菩提樹下行到羊牧榕樹之處.在那裡坐了享着解脫之樂.把法思索。

     魔王恐懼 這時.魔羅天子恐懼說道.『從他出城以來.我就跟在後面找尋他的過失.可是竟一種罪惡都找不出。

    他已超出我的管轄了。

    』他坐在大路上想出十六種原因.一一在地上作記.劃成十六個記号。

    『我不像他.未曾修行布施波羅蜜.所以我不及他。

    』說着就劃一個記号。

    『我不像他.未曾修行持戒波羅蜜、出離波羅蜜、智慧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堪忍波羅蜜、真實波羅蜜、決定波羅蜜、慈波羅蜜、舍波羅蜜.所以我不及他。

    』說着就再劃九個記号.共計十個。

    『我不像他.未曾修行十波羅蜜.因之沒有得到特别智慧.對過去未來諸世的人心.不能洞曉.所以我不及他。

    』說着又劃第十一個記号。

    『我不像他.未曾修行十波羅蜜.因之沒有得到他心通智、大慈定智、雙神通智、無礙智、一切智.所以我不及他。

    』說着又連續劃到第十六個記号。

    他依了這許多原因.坐在大路上劃出十六個印記。

     魔女誘惑 魔王有三個女兒.一個名曰愛.一個名曰憎.一個名曰染。

    這時她們正找尋父親.『父親不在這裡.在何處呢。

    』到處找尋.見父親悄然坐在大路上劃記号。

    急忙跑過去問道.『父親為何這般煩悶。

    』父親道.『孩子們啊.那大沙門遁出我的管轄了。

    我為了要找尋他的過失.跟在他後面這麽久.終於一點過失都找不到.所以在這裡煩悶。

    』女兒們道.『那不必煩悶.我們把他誘惑到這裡來吧。

    』父親道.『孩子們啊.這人安住在堅固不動的信念中.誰也誘惑他不來。

    』女兒們道.『父親.我們是女人呀。

    現在就去.用愛欲的繩索把他綁到這裡來吧。

    請勿耽憂。

    』於是她們就走到世尊那裡去.說道.『沙門啊.到身邊來服侍你。

    』世尊好像沒有聽見.也不張開眼來看她們.獨自坐着享受解脫寂滅之樂。

    魔王的女兒們自相商量道.『男子的心各各不同.有的喜歡幼女.有的喜歡妙齡的少女有的喜歡中年女人.有的喜歡老年女人.我們應該用種種的手段來誘惑他。

    』於是就依照年齡各化出一百個女人.或為幼女.或為未經産者.或為一度經産者.或為二度經産者.或為中年女人.或為老年女人.分作六批.走近世尊說道.『沙門啊.到身邊來服侍你。

    』佛仍不睬她們.因為心已解脫一切.蘊聚滅盡了。

    據有些學者說.『在魔女化作老年女人走近佛時.佛曾對她們作呪道.「如此這般.這些人的齒牙快些脫落.頭發快些白啊。

    」』這是錯的.佛決不會作這樣的呪語。

    佛是這樣說的。

    『走開啊.你們何故徒費心力。

    這種行徑.隻配去對付那些未離貪欲的人.如來已沒有貪欲.沒有瞋恚.沒有愚癡了。

    』佛唱出法句經佛陀品中的二偈.宣示自己煩惱已斷.為魔女說法。

     二八〇 勝利者無可再勝。

      世間誰也不能進入他的勝處。

    如是行處無限、無迹可尋的佛.  還有何法可引誘他呢。

     二八一 在任何方面.  都找不出網、欲與愛.  如是行處無限、無迹可尋的佛.  還有何法可引誘他呢。

     魔女們聽了佛的說法.大家說.『父親的話不錯.善逝是世間的阿羅漢.不能用貪欲去引誘的。

    』就回到父親那裡去了。

     第六七日 佛在那裡過了七日.於是到文隣陀去。

    在那裡又過了七日。

    适值大雨.文隣陀龍王恐佛受寒.以身纏佛七周。

    佛被龍纏繞.毫無所苦.仍享着解脫之樂.如住在香室〔佛房〕中一樣。

    如是又過了七日。

     第七七日 以後.佛又到王處樹下.享着解脫之樂.安坐七日。

    到這時已七七日了.佛在此七七日間.不洗面.不進食.也不大小便.隻在禅定之樂、道之樂、向果之樂中過日。

    到了最末的第四十九日那日.佛坐在那裡.忽然動念.『想洗面了。

    』帝釋天王取阿伽陀.诃棃勒〔藥果〕來獻.佛服了就通便。

    帝釋天又獻那伽蔓樹之齒楊枝與洗面用水.佛口嚼齒楊枝.以阿耨達池之水洗面畢.仍去坐在王處樹下。

     二商人供養 這時.有兄弟二商人.名曰帝棃富沙與跋棃迦。

    率領車輛五百從優迦羅地方向中部進發。

    有些天人們.從前與他們為親族.中途攔住車輛.勸他們供獻食物於佛。

    於是他們把麨與蜜丸拿到佛的地方來.說道.『世尊.請垂慈悲.接受我們的供品。

    』佛在受乳粥之日.已沒有鉢了。

    這時想道.『如來不應以手接受食物.怎麽好呢。

    』四大天王知道佛的意向.於是各以青色寶玉所制之鉢從四方送來。

    佛都不受。

    既而又送來了四個菜豆色的石鉢。

    佛以平等之愛.對四天子.就把四個鉢都受下.疊在一處.命令說道.『合為一個鉢。

    』果然四個鉢合而為一.不大不小.四個邊口.仍曆曆存在。

    佛以這貴重的鉢接取食物.吃畢道謝。

    此兄弟二商人與其餘的人們.就歸依佛與法.成了宣唱二歸依的信士。

    二商人向佛請求.『尊師.可有甚麽東西給我們捧持的。

    』佛於是以右手去摸自己的頭頂.取了些頭發給他們作紀念。

    商人回去.就造塔廟來收藏這頭發。

     梵天勸請 這以後.佛又到羊牧榕樹之下.安坐了把所證得甚深微妙之法來思惟。

    照諸佛的慣例.這時應該為他人說法.說『我所證得之法如此這般』的.可是佛卻尚沒有這個心情。

    於是主管娑婆世界的大梵天憂慮起來.以為『不得了.這世界要滅亡了.這世界要滅亡了。

    』就邀約了一萬大世界的帝釋、善侍、善知足、善化作、他化自在與大梵天同到佛的地方來勸請道.『尊師世尊.請說法.尊師世尊.請說法。

    』 初轉法輪 佛應允了。

    自想.『最初對誰說法呢。

    』覺得『阿羅邏.迦蘭是聰明人.他會一聽就了解此法吧。

    』及一觀察.知道他已於七日前死去了。

    於是又想到優陀羅.羅摩子.觀察起來.知道也在前日晚上死去了。

    於是又想到五羣比丘.『那五個比丘.曾給過我幫助.他們現今在何處呢。

    』觀察的結果.知道『居於波羅奈的鹿苑。

    』就決定『到那裡去轉輪。

    』尚要在菩提道場四周托鉢數日.豫備『於阿沙陀月的月圓那一日到波羅去。

    』十四日天明.佛攜帶衣鉢作十八由旬的旅行.中途遇見名曰優波迦的活命派的苦行者.告以自己已經成佛.就於當日傍晚到了仙人堕處。

    那五羣的長老們.見如來由遠而近.互相約束道.『法友們啊.沙門瞿昙來了.他因為生活過得舒适.身體肥壯.諸根豐潤.全身作黃金色哩。

    我們無須向他禮拜。

    他是王家之子.不消說.給他一個座位的價值是有的.所以替他設一個座位就夠了。

    』佛有智慧.能知人天兩界一切有情的心念.當推究『他們正作何念』時.知道他們心念如此.便暫放下了通徹一切人天界的普徧的慈念.對他們起特别的慈心。

    他們為佛的慈心所感.及佛走近他們時.他們不敢堅守自己先時的約言.不禁出迎作禮.以尋常迎賓之禮儀去接待佛。

    但因未曾知道佛已成正覺.談話時直呼『瞿昙.』或稱『朋友。

    』佛警告他們道.『比丘們啊.對如來談話.不該直呼名字或稱作「朋友。

    」比丘們啊.我是如來等正覺者哩。

    』佛既告訴他們自己是佛.於是就在所設的莊嚴的佛座上坐下。

    於後阿沙陀星相合時.佛在一億八千萬大梵天圍繞之中.召喚五羣長老們.對他們說轉法輪經。

    五羣中的阿若憍陳如長老聞此說法.獲得智慧.及佛說畢此經.即與一億八千萬大梵天共入預流果。

     無我相經 佛安居在那裡。

    次日.五長老中有四人出外托鉢.唯婆沙波長老在精舍.佛為說法。

    婆沙波長老即於午前入預流果。

    第三日為跋提耶長老說法.第四日為摩诃那摩長老說法.第五日為阿說示長老說法.皆使入預流果。

    到分月五日.集五比丘於一處.為他們說無我相經。

    佛說畢此經.五長老皆入阿羅漢果。

     耶舍歸佛 這時.有一良家之子名曰耶舍。

    佛察知他有歸佛的根性.當他在中夜萌厭世之意.棄家出行時.就把他叫住道.『來啊.耶舍.』即於當夜使他入預流果.次日入阿羅漢果。

    他尚有朋友五十四人.佛也用『善來.比丘』的出家法.使他們出家.入阿羅漢果。

    如是.世間已有六十一個阿羅漢.佛於雨季安居後自恣時對他們道.『比丘們.到四方遊行去吧.』把六十個比丘派遣到各方.自己赴優樓頻羅林去。

     賢羣青年歸佛 佛在中途.於綿樹林間指導賢羣青年三十人.三十人中最下者入預流果.最上者入不還果。

    也用『善來.比丘』的出家法.使他們出家.派遣到各方.自己向優樓頻羅林進發。

     迦葉歸佛 佛在優樓頻羅林示現三千五百種神通.把那門下有徒衆千人名曰優樓頻羅迦葉的兄弟三結發道士引入佛法。

    用『善來.比丘』的出家法.使他們出家.留居於象頭山。

    複以『燃燒方便的說法』使入阿羅漢果。

     頻婆沙羅王歸佛 於是.佛想『履行與頻婆沙羅王的前約。

    』就率領一千個阿羅漢赴王舍城.在附近的杖林苑憩下。

    王得林苑園丁報告.聞佛來到.於是率領婆羅門與居士十二萬人到佛的地方來.在那狀如寶輪放金色毫光的佛足上稽首禮拜畢.即與随從者退坐一旁。

    這時.那些婆羅門與居士們都懷疑.以為『這大沙門從優樓頻羅迦葉學修梵行呢.還是優樓頻羅迦葉從這大沙門學修梵行呢。

    』佛察知他們的意念.就以偈問長老。

     二八二 優樓頻羅住者.你是苦行士、教誨者.  何所見而棄火神。

      迦葉啊.我要問你.  你為何廢棄火的祭祀。

     長老懂得佛心.也唱偈作答。

     二八三 說要以色、聲、味諸欲與婦女作供養.  我了悟這有垢穢.所以遠離供養與祭祀了. 迦葉唱畢此偈.為要使大衆知道自己是佛的弟子.就把頭伏在佛的足指甲上.說『尊師.世尊是我的師.我是世尊的弟子。

    』於是躍上空中.一多羅樹高.二多羅樹高.三多羅樹高.乃至七多羅樹高.如是在空中昇降七次.然後禮拜如來.退坐一旁。

    大衆見此神通.心想.『佛真有大威神力.阿羅漢真有這樣有力的見識。

    』都說.『優樓頻羅迦葉也破了邪見之網.被如來教化了。

    』對佛之德大加稱贊。

    佛道.『我教化優樓頻羅迦葉.不但今生.他從前早受過我的教化。

    』為要使大衆明了這話.就說大那羅陀迦葉梵天本生因緣〔第五四四.〕又說四種的真理。

    於是摩揭陀王〔頻婆沙羅〕與十一萬人都入預流果.其餘一萬人則聲明為信士。

    王坐在佛那裡.發起五種誓願.歸依於佛.請佛於明日往受供養.然後從座起來.作右繞之禮而去。

     王舍城民拜佛 次日.王舍城人民一億八千萬人.為要拜見如來.清晨都從王舍城湧到了杖林苑。

    三伽吠多的路程.似乎已縮得極近.杖林苑中到處都是人.像在行祭賽會。

    大衆瞻仰着莊嚴無上的佛的相好不知厭倦。

    這就是所謂『稱贊地.』到了此地.對如來的具有無上相好與随相好的色身.非贊譽不可的。

    大衆如是禮拜瞻仰十力者的無上莊嚴之姿.把林苑與道路擠得人山人海.連一個比丘可走的通路也沒有了。

     帝釋天開道 這時.有人這樣想.『周圍如此擁擠.佛将無法去赴王的招待了。

    佛如果想斷食.當然就可做到。

    但究竟不好。

    』於是帝釋天覺得自己的座上帶着溫味了.觀察的結果.知道了這理由.就現身為一青年.贊歎佛、法、僧三寶.降到佛的面前.以天人的威力辟出空處來。

     二八四 自調伏者能調伏他人.  金色的世尊率舊日結發行者千人入城來了。

     二八五 自解脫者能解脫他人.  金色的世尊率舊日結發行者千人入城來了。

     二八六 自度脫者能度脫他人.  金色的世尊率舊日結發行者千人入城來了。

     二八七 具足十住、十力、解十法、有十法的世尊.  由一千個比丘随從着入城來了。

     青年唱着偈為佛前導.大衆見他形貌莊嚴.心想.『這青年生得很美。

    我們從前未曾見到過。

    』大家互相談說道.『這青年何處來的.是誰家的兒子。

    』青年聽了又唱偈語。

     二八八 雄士、善調伏一切無比的佛、阿羅漢、世之善逝者.我是他的侍役。

     佛通過帝釋天所開的道路.率領一千個比丘入王舍城去。

     奉獻竹林園 王對佛與比丘作大施畢.向佛請求道.『尊師.我今不能離三寶而存活.将随時參詣世尊。

    杖林苑距離太遠.這裡有一個林苑.名曰竹林園.不遠不近.往來便利.适合世尊居住。

    世尊.請把這個園接受吧。

    』接着從金瓶中取薰過花香的摩尼珠色的水來澡十力者之手.将竹林園喜舍給佛。

    佛接受此布施時.大地因佛教在世間生根.發生震動。

    在閻浮提中.除了這竹林園以外.别無於受施時使大地震動的住處。

    在銅掌鍱〔錫蘭〕則除了那大精舍以外.别無於受施時使大地震動的住處。

    佛接受了竹林園.向王陳述謝辭.就從座中起身.率比丘衆入竹林園去。

     舍利弗、目犍連歸佛 這時.有兩個普行沙門名曰舍利弗與目犍連.住在王舍城附近.修不滅的涅盤。

    舍利弗見阿說示長老來托鉢.起信仰心.随之而行.聞『諸法從因生』雲雲的偈.入預流果。

    即以此偈轉告朋友目犍連.目犍連也入預流果了。

    於是兩人即去訪問他們的老師删闍耶.陳述一切.率領了自己的弟子們歸依於佛而出家。

    兩人之中.目犍連經過七日達阿羅漢果.舍利弗長老則經過半月達阿羅漢果.佛把這兩人作為上首弟子。

    在舍利弗長老未成阿羅漢之前.曾行過弟子衆的集會。

     淨飯大王懸念 如來居住在竹林園.淨飯大王聞知『王子修了六年的苦行.成就最上菩提.今在王舍城附近的竹林園轉妙法輪。

    』於是喚一個大臣來.命令說道.『你帶了這一千人到王舍城去.替我告訴王子.說「你父親淨飯大王要與你相見.」就陪他同來。

    』大臣稽首答應說『是。

    』即率領千人.疾行六十由旬.到精舍時.十力者正在四種弟子圍繞之中坐着說法。

    他想.『姑且把王的使命暫時擱下吧.』就坐在聽衆之後聽佛說法。

    即於聽時與随來的千人同得阿羅漢果.求佛許其出家。

    佛伸出手來.說『善來.比丘。

    』一轉瞬間.他們身上即帶上了神通所現的衣鉢.個個如一百歲的長老了。

    凡是得阿羅漢果的.對世事不起執着.所以他老是把王的使命保留下來.不對佛傳言。

    王大驚怪.『為甚麽去的人不見回來.連消息都沒有呢。

    』於是再派一個大臣.說『你替我去走一趟。

    』那大臣去是去的.可是也與前次派去的人一樣.與随從者一千人同得了阿羅漢果.沒有把話傳達到。

    王再派大臣帶了一千人同去.如是派遣到九次.每次派去的人都於自己的事情完畢後.默然留在那裡.杳無消息。

     迦留陀夷出家 王派了這許多人去.沒有一個給他回音的。

    想道.『這些人連給我一個回音的情誼都沒有。

    有誰能聽我吩咐呢。

    』就宮庭中左右回顧.結果着眼到迦留陀夷身上。

    他平日為王服種種的事務.對王忠實.很受王的信任.而且與王子同日誕生.是幼時玩弄泥土的小伴侶。

    王把他喚來.對他說道.『迦留陀夷啊.我想會見王子.已派過了九千個人去.沒一個人回來給消息的。

    人的壽命長短.不能預知.我想於此生中會見王子呢。

    你能使我與他相會嗎。

    』迦留陀夷道.『大王.如果允許我出家.那麽就可以。

    』王道.『出家不出家.随你自己的心意.但願我能與王子相會就是。

    』迦留陀夷道.『大王.知道了。

    』於是帶了王的書信到王舍城去。

    到後.見佛正在說法.就在聽衆之後恭聽.與随從者同得阿羅漢果.也依『善來.比丘』的出家法.随佛出了家。

     優陀夷勸請 卻說.佛成佛後.最初的安居在仙人堕處度過.安居終了.行過自恣.赴優樓頻羅.在那裡居住三月.教化結發行者兄弟三人.於弗沙月望日率領比丘千人赴王舍城.在那裡居住二月。

    佛自從出波羅奈以來.到這時已五個月.寒季已過。

    優陀夷長老來此方七八日。

    他於巴迦那月的望日想道.『寒季過去.現在正是春季。

    田禾刈後.随處都有可通行之道路.地面蓋上綠草.森林着花.行路便利.十力者去對親族表示好意.現在正是時候了。

    』就到世尊那裡用偈勸請。

     二八九 那枯落的樹已轉成紅色.火焰般發着光.  大雄世尊啊.現在正是分授法味的時候了。

     二九〇 不熱不寒.便於托鉢.地上一片綠色.  大牟尼啊.現在正是好時候了。

     他以此等六十偈勸請十力者往赴生地.對此行加以稱贊。

     佛赴迦毘羅衛城 於是.佛道.『你為甚麽如此稱贊.要我出行。

    』優陀夷長老道.『尊師.父王淨飯大王說要與你相會.請對親族人們表示好意。

    』佛道.『好.優陀夷啊.我給親族以好意吧。

    可通知比丘衆.叫他們作旅行的準備。

    』長老道.『尊師.知道了.』即去告訴大家知道。

    佛率領盎伽.摩揭陀産的良家子弟一萬人.迦毘羅衛産者一萬人.共二萬比丘.從王舍城出發.日行一由旬.說『從王舍城到迦毘羅衛.距離六十由旬.豫備兩個月走到吧。

    』從容地前進。

     淨飯大王的供養 這時.長老優陀夷想.『把世尊已經出發的消息告訴王吧。

    』就從空中飛到了王的宮殿裡。

    王見長老.大喜.設起華貴的座位來接待他.又把自己吃的種種美味的食物納入長老的鉢中.作為布施。

    長老立起身來想走。

    王道.『請坐。

    』長老道.『大王.讓我到佛那邊去。

    』王道.『那麽.佛在何處呢。

    』長老道.『佛率領了二萬比丘衆啟程.來與你相會了。

    』王心中歡喜道.『請你吃了這個。

    再把食物從這裡帶給王子.直到王子到達這裡為止。

    』長老答應了。

    王供養了長老.複以末香薰鉢。

    盛儲最上的美食.交給長老道.『替我獻給如來。

    』長老於大衆環視之間.把鉢擲向上空.自己也飛昇上去.把食物送到佛的手中.佛就接受下來吃了。

    如是.長老日日運送食物.佛在路上專吃王所獻的食物。

    長老每日至宮中就食.食後報告佛的行程.說『今日離此隻有若幹路了.今日又走近了若幹路了。

    』又随時把佛的德性描摹了告訴大家.使王族的人們於未曾見佛之前.即起信仰之心。

    所以佛說.『比丘們啊.在我弟子諸比丘中.養成在家人的信者的.第一個要推迦留陀夷。

    』把他列在第一位。

     釋族迎佛 佛到達了.釋族的人們想『拜谒親族中的長者.』集在一處.協議接待世尊的處所。

    大家以為『尼拘律園安适可住.』就在園中準備好了一切.手捧香華排隊出迎。

    第一排是盛裝的幼童幼女.次之是王家的子女.再次之是釋族人們。

    各獻香華.導引世尊至尼拘律園。

    佛於二萬漏盡比丘衆圍繞之中.在特設的華美之座上就坐。

     釋族見奇瑞 釋族的人們本有高慢不遜之性質.他們以為『悉達太子比我們年少.是我們的弟輩、子侄輩或孫輩.』於是向年少的王子們道.『你們上前去拜.我們坐在你們的後面吧。

    』佛見他們坐下.就察知他們的心意.想道.『我的親族不拟拜我.好.我叫他們來拜吧。

    』立時就入神足定.出定以後.飛昇空中.使足上泥土紛紛落至他們的頭頂.顯出二神通來.同那在健達婆樹下所顯者一樣。

    王見此奇瑞.就拜下去道.『世尊啊.當你降誕之初.我想領你去禮拜阿私陀仙人.到他身旁時.你的足反放到那婆羅門的頭頂去.我見了就拜你的足.這是我第一次拜你。

    後來在舉行播種式那日.你卧在閻浮樹蔭下的卧榻上。

    你在榻上打坐時.樹影靜止不動。

    我見了就拜你的足.這是我第二次拜你。

    今日我見了這未曾有的奇瑞.又來拜你的足.這是我第三次拜你了。

    』王這樣向佛禮拜.全體釋族的人們也不禁都拜下去.沒有一個能坐定不拜的。

    於是世尊從空中下來.坐在座上受親族的禮拜。

     一切度本生因緣 世尊就座後.親族集合愈衆.盛況達於極點.都把心念傾注於一處.坐在那裡。

    這時.天空大雲四起.降下蓮雨來。

    銅色的雨點落地有聲.凡是想受雨者.身上個個淋到.凡是不想受雨者.雨點就不落在他的身上。

    大衆見此光景.都覺得不可思議.互相談說道.『真是不可思議.真是希有。

    』佛道.『我為親族的人降蓮雨.不自今日始.以前早有過這樣的事。

    』佛欲明宣此意.為他們說一切度本生因緣〔第五四七。

    〕大衆聞佛說法畢.從座起身.向佛禮拜而去。

    可是自王與大臣以至其他的人們.在臨去時.都沒有對佛說『請到我家去受供養』的話。

     在迦毘羅衛行乞 次日.佛率領了二萬比丘衆在迦毘羅衛托鉢.可是誰也不出來招待.也沒有人來把鉢接過去的。

    佛立在城門的階石上想.『從前諸佛怎樣在自己的生地行乞。

    不依順序.隻揀豪富之家的呢.還是挨戶次第行乞的。

    』結果察知諸佛行乞無有不依次第的.於是想道.『我也非依此傳統守此習慣不可.将來我的弟子也會依我的規矩去奉行托鉢的義務吧。

    』就從最邊端的一家起.挨戶次第行乞。

    城中居民互相喧傳.說『那尊貴的悉達太子在街上托鉢哩。

    』都奔到二樓三樓或更上層的樓閣.開窗觀看。

    羅睺羅之母妃想。

    『這尊貴的王子.往時曾以國王的威望.乘了金輿巡行都城之中。

    據說現在剃去須發.身披黃衣.手執土鉢.在街上步行乞食呢。

    不知那形狀怎樣。

    』也開了窗去看.但見佛以種種的離欲之相與輝耀的身光.照徹大路.周圍放出光明一尋.有八十種随相好.三十二種大人相好.氣象莊嚴。

    於是用偈贊歎。

     二九一 發深碧而柔蜷.額平廣而晶瑩.鼻柔和而高低适度是善播光明的人中獅子。

     她既以如是『人中獅子』的偈八個.來贊歎佛.又去向王報告.說『你的王子在步行托鉢乞食呢。

    』 淨飯大王獲二果 王因而心動.急忙整理衣服.出去立在世尊面前攔阻道.『尊師.你為何不顧及我們的面子.為何要步行乞食。

    莫非以為這許多比丘衆的食物無人供給嗎。

    』佛道.『大王啊.這是我們的作法。

    』王道.『尊師.我們的系統不是摩诃桑摩多刹帝利族的系統嗎。

    這系統的人.沒有一個步行乞食過的。

    』佛道.『大王啊.這是所謂王統.是你的系統。

    我們别有系統.燃燈佛、憍陳如佛、乃至迦葉佛.這叫做佛統。

    這幾位佛與其他數千諸佛.都行乞.都以行乞維持自己的生命。

    』於是立在街頭唱出偈語來。

     二九二 起來.勿放逸.要修善行之法啊。

      随法而行者能安眠.不論在今世或在來世。

     佛唱畢此偈.王就入預流果。

     二九三 要修善行之法.勿作惡行啊。

      随法而行者能安眠.不論在今世或在來世。

     佛續唱此偈.王聽了入一來果。

    後來.王聽了護法王子本生因緣〔第三五八、四四七.〕入不還果.臨終之時.卧在白傘下榮耀的卧榻上得阿羅漢果。

    如是.王是不必住在森林間去作精勤行的。

     羅睺羅母拜佛 卻說.王入預流果後.就接取了世尊的鉢.把世尊與比丘衆招請到大宮殿中.以上品的軟硬食物供養。

    食畢.後宮婦女都出來拜佛.唯羅睺羅母妃不來。

    侍女們勸請道.『去拜那崇高的王子吧。

    』羅睺羅母妃道.『如果我的德行好.王子自會到我這裡來的.待他來時拜他吧。

    』終於不曾出去。

    佛将鉢交王拿着.與兩個上首弟子.一同到羅睺羅母妃的寝宮去.預先吩咐道.『即妃來虔誠禮拜.也不要在旁說甚麽話。

    』到寝宮後.就在所設的座上坐下。

    妃急忙出來.捉住佛的足.把頭伏在足指甲上.虔誠禮拜。

    於是.王曆叙妃愛慕世尊的情形.稱贊她的德行道.『尊師.妃聞知你穿黃色之衣了.自己也作黃衣之人。

    聞知你每日一食了.自己也為一食者。

    聞知你棄舍高大的牀榻了.自己也結布條作卧榻。

    聞知你不用花環與香之類了.自己也一切不用。

    我的親族中人寫信給她說.「願供養你.」她卻一概不與他們會唔。

    世尊.妃有這樣的德行哩。

    』佛道.『大王啊.現今妃知識已十分發達.又有你的保護.妃能守身無失.并不足奇。

    她在昔時知識尚未十分發達.又無人保護.來往於山麓中.也早就能保守自身的了。

    』於是為說月緊那羅本生因緣〔第四八五。

    〕離座而去。

     難陀出家 次日.是難陀王子即位、結婚與進新宮殿之日.一日之間.舉行三種典禮。

    佛想使王子出家.就到他那裡去.将鉢交與他.說呪離座。

    王子的妃名曰國美.見王子随佛去了.一心希望『但願王子就回來.』拉長了脖子等着。

    可是王子不敢向世尊說『請接過鉢去』的話.一徑跟随着佛向精舍走。

    他本來并無出家之意.世尊卻使他出家了。

    如是.佛於到迦毘羅衛後第三日.就使難陀出家。

     羅睺羅出家 到了第七日.羅睺羅之母把羅睺羅王子盛裝了同到世尊的地方來。

    對羅睺羅道.『王子啊.你看.那裡有一個黃金色的沙門.形狀像梵天.周圍有二萬個沙門圍繞着。

    那就是你的父親哩。

    他本有許多寶物.出家以後.就毫不顧到了。

    你可到他面前去.說「父親.我是王子羅睺羅.一旦行過灌頂式.我就是轉輪王了。

    寶是必要的.請以寶給我。

    我是父親财産的繼承人啊。

    」向他去請求王家的财産。

    』王子走到世尊身旁.感得了對於父親的愛情.很是喜悅道.『沙門啊.我因了你的福蔭.覺得很快樂。

    』說了種種自己所應說的話.立在前面。

    世尊食畢.說過謝辭.就離座自去。

    王子跟在世尊之後.說『沙門啊.給我以王家的财寶呀。

    沙門啊.給我以王家的财寶呀。

    』世尊不使王子回轉。

    連那些護衛王子的從者.也跟着世尊行去.回轉不成。

    王子一路随世尊到了園中.世尊想道.『這孩子想得父親的财寶.但那是不脫輪回、招引苦患的東西。

    我把在菩提道場所得的七種之寶傳授給這孩子吧。

    把他作為我出世間的财産的繼承者吧。

    』於是就喚舍利弗來.對他說道.『舍利弗啊.請你把這羅睺羅王子出家。

    』王子出家後.淨飯大王苦惱更深。

    終於忍不住了.向佛說道.『尊師啊.未得父母的允許.請勿令其子出家。

    』請佛認可此事。

    佛即予以認可。

     淨飯大王獲不還果 次日.佛在王宮中進朝餐.王退坐在一旁向佛道.『尊師.當你在苦行時.有一天人到我這裡來.說「你的王子死去了。

    」我不信他的話.說「我的王子在未得菩提以前斷不會死的.」把他拒絕了.』佛道.『從前.有人拿了我的骨頭給你看.說「你的兒子死去了.」你也不曾相信。

    何況今生呢。

    』為欲闡明這話.就為王說大護法本生因緣〔第四四七。

    〕說畢.王即入不還果。

    佛既使父王成就三果.就率領比丘衆仍還王舍城.入寒林居住。

     給孤獨長者 這時.有一居士.名曰給孤獨.以五百輛車滿載财貨.到王舍城來.居於某長者的家裡。

    聞知有佛出世.於一日清晨.從天人們威力所開啟的門進來.到了佛所在的地方.聞佛說法.入預流果。

     建立祇園精舍 次日.對佛與比丘衆舉行大施.複請佛允許赴舍衛城受供。

    於沿途每四十五由旬施财一萬兩.每一由旬建一精舍.把整個隻園地基.徧鋪了金.費一億八千萬兩購買下來.動工建築。

    中央是十力者的香室〔佛房.〕周圍是八十個大長老們的各别住所.屋有一重壁的.有二重壁的.有壁上繪白鳥或鹑的.有長形的房室.有不加屋頂的舍宇.此外複有坐卧處、蓮池、經行處、夜間住室、日間住室等等。

    他費了一億八千萬兩的資财.建好這所境地優美、适於居住的精舍.派遣使者請十力者前往。

    佛聽了使者的傳言.就率領比丘衆從王舍城出發到了舍衛城。

     佛入祇園精舍 給孤獨長者預先作精舍落成典禮的準備.於佛進住之日.使自己的兒子盛裝起來.帶了五百個少年一同出城去迎候。

    佛到後.長者的兒子與随從的人們各執鮮豔奪目的五色旛幢.排成一隊.立在最前。

    其次是名曰大善賢、小善賢的長者的兩個女兒.與五百少女.手中各執水瓶.排成一隊。

    再其次是長者之妻.全身盛裝.與五百婦人.手中各執滿盛食物的鉢.排成一隊。

    最後是長者自己.與身着新衣的五百長者排成一隊.立在佛的面前。

    世尊由這等善男導引.在比丘衆圍繞之中.以無限的威力.無比的祥福.入祇園精舍去.身光所照.林園全部宛如染上了黃金之色。

    於是長者問佛道.『尊師.這精舍如何處置呢。

    』佛道.『居士.請把這精舍施給現在與未來的比丘衆吧。

    』長者道.『是.尊師.』即取金瓶以水去澡佛的手.說道.『我把這精舍獻奉給佛與現在未來的四方比丘衆。

    』佛接受精舍.向長者說了謝辭.又以偈稱贊布施精舍的功德。

     二九四 可以避寒暑避猛獸與蛇虻.  又可以避冷雨與熱風。

     二九五 把精舍施給僧伽.使便於禅定.獲得保護與安甯.功德最第一.諸佛曾如是說。

     二九六 所以知道自己利益的賢者.  應建安适的精舍.使多聞者居住其中。

     二九七 以信心把飲食、衣服、坐具.  施獻與彼等直心者。

     二九八 彼等為是人說除一切苦之法.  是人了解正法.就得無漏而入涅盤。

     精舍落成慶典 給孤獨長者於次日舉行精舍落成典禮。

    信女毘舍佉的樓閣落成慶祝.以四個月完畢.給孤獨長者的精舍落成慶祝.延續至九個月之久。

    他為行這慶典.費了一億八千萬兩.總計精舍所費的資财是五億四千萬兩。

     過去的大精舍 在這以前.毘婆屍佛時.有長者名曰菩那婆須彌多.曾鋪了金瓦購買土地.建立廣一由旬的僧伽藍。

    屍棄佛時.有一長者名曰悉利婆多.曾鋪了金闆購買土地.建立廣三伽吠多的僧伽藍。

    毘沙浮佛時.有長者名曰吉祥.曾以金象的足鋪起來購買土地.建立廣半由旬的僧伽藍。

    拘留孫佛時.有長者名阿丘多.曾鋪了金瓦購買土地.建立廣一伽吠多的僧伽藍。

    拘那含牟尼佛時.有長者名曰優伽.以金龜鋪地購買土地.建立廣半伽吠多的僧伽藍。

    迦葉佛時.有長者名曰善吉祥.鋪了金瓦購買土地.建立廣十六迦利沙的僧伽藍。

    我們的世尊時.給孤獨長者以一千萬迦波婆那鋪地.購買土地.建立廣十八迦利沙的僧伽藍。

    這些場所都是一切諸佛所重視的。

     以上是佛在大菩提道場成就一切智後至入大涅盤的行迹.這叫做近因緣。

    一切本生因緣.将準此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