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總序

關燈
會有七萬。

    這時菩薩為國王.名曰伏敵.對佛與比丘衆作大施.一一加施法衣.複以七寶嚴飾之寶象獻奉佛.其所施與比丘衆之用具.高與象身相等。

    這位佛也給他豫言.說『從今經過三十一劫.你當成佛。

    』 這位佛的國都曰有日.父曰阿洛那.是刹帝利族人.母曰有光。

    勝者與出生二人是他的上首弟子.作安穩是他的侍者.摩棄羅與蓮華是女上首弟子.白蓮是他的菩提樹。

    佛身長三十七肘.身光滿三由旬.他的壽量三萬七千歲。

     二四二 毘婆屍之後.有正覺者兩足尊曰屍棄.  無可比類無有等倫者。

     毘沙浮佛 這以後.有佛出世.名曰毘沙浮。

    這位佛也有三度的弟子集會.第一集會有八百萬比丘來集.第二集會有七百萬.第三集會有六百萬。

    這時.菩薩為國王.名曰善現.對佛與比丘衆作大施.一一加施法衣.随佛出家.行德具足.念佛寶而得甚大的喜悅。

    這位佛也給他豫言.說『從今經過三十一劫.你當成佛。

    』這位佛的國都曰無譬.父曰善悅.母曰有稱。

    輸那與上勝是他的上首弟子.近寂是他的侍者.調伏與共鬘是女上首弟子.沙羅是他的菩提樹。

    佛身長六十肘.他的壽量六萬歲。

     二四三 在同一精好劫中.有勝者出世曰毘沙浮.  無可比類、無有等倫者。

     拘留孫佛 這以後.即在此劫中有四位佛出世.就是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與我世尊。

    拘留孫佛隻有一度的弟子集會.來集的比丘有四萬人。

    這時菩薩為國王.名曰安穩.對佛與比丘衆作大施.一一加施衣鉢.複獻塗眼藥與其他藥品.聞佛說法.随佛出家。

    這位佛也曾給他豫言。

     拘留孫佛的國都曰安穩.父曰火旋.是婆羅門.母曰毘沙佉.是婆羅門女。

    甚遠與共活是他的上首弟子.覺生是他的侍者.黑與詹葡迦是女上首弟子.摩阿悉利沙是他的菩提樹。

    佛身長四十肘.壽量四萬歲。

     二四四 毘沙浮之後.有正覺者兩足尊.  名曰拘留孫.難測無比類。

     拘那含牟尼佛 這以後.有佛出世.名曰拘那含牟尼。

    這位佛也隻有一度的弟子集會.來集的比丘三萬人。

    這時菩薩為國王.名曰山。

    他率領了大臣們來聽佛說法.招待佛與比丘衆而作大施.獻奉織好的上布、支那布、絹布、毛布、杜克羅布、金布.随佛出家。

    這位佛也曾給他豫言。

     這位世尊的國都曰有彩.父曰祭施.是婆羅門.母曰上勝.是婆羅門女。

    漸多與上勝是他的上首弟子.吉祥生是他的侍者.海與上勝是女上首弟子.優昙鉢羅是他的菩提樹。

    佛身長二十肘.壽量三萬歲。

     二四五 拘留孫後的正覺者兩足尊曰拘那含牟尼.  是勝者、世界之長者、人中之牛王。

     迦葉佛 這以後.有佛出世.名曰迦葉。

    這位佛也隻有一度的弟子集會.來集的比丘三萬人。

    這時菩薩為一青年.名曰光護.通達三吠陀的奧義.深為地上天界所知.是陶器師名曰作瓶者之友。

    他與這位友人同到佛的地方去聽法話.随佛出家.精進努力.學習三藏.實行大小義務.替佛的教增加光輝。

    這位佛也曾給他豫言。

     這位世尊誕生的國都曰波羅奈.父曰梵施.是婆羅門.母曰陀那波蒂.是婆羅門女。

    帝沙與婆羅堕闍是他的上首弟子.一切友是他的侍者.阿[少/兔]羅與優樓頻羅是女上首弟子.榕是他的菩提樹。

    佛身長二十肘.壽量二萬歲。

     二四六 拘那含牟尼之後.有正覺者兩足尊.  那勝者名曰迦葉.是法王.發揚大光輝。

     一切佛 在那燃燈佛出世的一劫中.曾還有别的三位佛出世。

    可是菩薩未曾從這三位佛受到豫言.所以這裡不提。

    釋義書上為要列舉那一劫以後的一切佛名.像下面樣地寫在那裡。

     二四七 作欲、作慧、作依、  正覺者燃燈、兩足尊憍陳如、 二四八 吉祥、善意、離曰、聖者所照、  高見、蓮華、那羅陀、蓮華上、 二四九 善慧、善生、大名譽者喜見、  義見、法見、世指導者義成就、 二五〇 帝沙、弗沙、正覺者毘婆屍、屍棄、毘沙浮、  拘留孫、拘那含與導師迦葉。

     二五一 此諸正覺者離欲得定.以無限光明出現.  拂去大黑暗.光耀如火聚.終與弟子們共入涅盤。

     菩提資糧的成滿 這時.我們的菩薩.從在燃燈佛以下二十四佛處立誓以來.已過了四阿僧隻十萬劫。

    燃燈佛以下二十四佛都給菩薩豫言.說迦葉佛之後.成佛者就隻是這位等正覺者。

    『要為人.為男子.有因緣.見佛.出家.具德.還要奉事與願心.』他曾結合八種之法伏在燃燈佛的足下發如是願.『於是我到處找尋成佛的基礎之法.』努力找尋.『我在這時找得了第一的施波羅蜜.』於是從施波羅蜜為始.順次找得了成佛的要件.把這些要件完全成滿.轉生為一切度身。

    在這轉生期間.曾對諸菩薩如是發願之德加以贊美。

     二五二 成就菩提者.  雖輪回在一億劫的長途.必完具如是肢體。

     二五三 不堕無間獄、世界中間獄與大渴、饑渴、黑繩等獄.不為微小的昆蟲.不生惡趣. 二五四 生在人界中.還要不生而為盲人.  聽覺無缺.不成聾啞者。

     二五五 成就菩提者.必須生而為男.  不為女人與兩性者、根不具者。

     二五六 不犯五無間業.行處清淨.不懷邪見.  因為他是深解業作之理的。

     二五七 即使居於天界.不生在無想天.  也無生於淨心天的因緣。

     二五八 善人傾心出離.於生不起執着.  行一切波羅蜜.饒益世間。

     布施波羅蜜的成滿 為了完成布施波羅蜜.他曾生為阿克帝婆羅門、桑伽婆羅門、陀難闍王、摩诃須陀沙那王、摩诃瞿文陀王、尼彌大王、月王子、毘舍赫長者、屍毘王.直至一切度身.完全修行布施波羅蜜之生.多至無數。

    實則如兔本生因緣〔第三一六〕所說。

     二五九 見有乞食者走近身來.就把身舍給他.  能施世無匹.這是我的布施波羅蜜。

     他如是舍給自己的身命時.布施波羅蜜成就為最上波羅蜜了。

     護戒波羅蜜的成滿 同樣.他生為屍羅浮龍王、詹比耶龍王、菩利達多龍王、車怛多龍王.乃至生為伽耶提沙王的兒子阿利那須多王子.完全修行護戒波羅蜜之生.多至無數。

    實則如桑迦波羅龍王本生因緣〔第五二四〕所說。

     二六〇 任憑用叉刺.用刀割.  我對巴伽普多不怒.這是我的護戒波羅蜜。

     他如是舍棄自己的身命時.護戒波羅蜜成就為最上波羅蜜了。

     出離波羅蜜的成滿 同樣.他生為沙摩那舍王子、哈帝婆羅王子、阿姚伽羅賢者.舍棄廣大的國土而完全修行出離波羅蜜的生.多至無數。

    實則如小須多沙摩王本生因緣〔第五二五〕所說。

     二六一 我唾棄掌握中的大權位.  棄了更不執着.這是我的出離波羅蜜。

     他如是無欲無執.舍棄王位而出家時.出離波羅蜜成就為最上波羅蜜了。

     智慧波羅蜜的成滿 同樣.他生為毘都羅賢者、摩诃哥芬陀賢者、克陀羅賢者、阿羅迦賢者、菩提普行沙門、大藥賢者.完全修行智慧波羅蜜之生.多至無數。

    實則如果子袋本生因緣〔第四〇二〕中.他生為舍那迦賢者.發見果子袋中有蛇。

     二六二 我以智慧探索.把婆羅門從苦患救出.  智慧世無匹.這是我的智慧波羅蜜。

     他如是從果子袋中發見蛇時.智慧波羅蜜成就為最上波羅蜜了。

     精進波羅蜜的成滿 同樣.他完全修行精進等波羅蜜.其生亦多至無數。

    實則如摩诃迦那迦本生因緣〔第五三九〕所說。

     二六三 在水之中央雖不見邊岸與人影.  我心不變動.這是我的精進波羅蜜。

     他如是渡大海時.精進波羅蜜成就為最上波羅蜜了。

     堪忍波羅蜜的成滿 如堪忍宗本生因緣〔第三一三〕所說。

     二六四 迦屍王用利斧把我斬切到人事不知.  我也不怒.這是我的堪忍波羅蜜。

     他如是在不省人事的狀态中能忍受劇烈苦痛時.堪忍波羅蜜成就為最上波羅蜜了。

     真實波羅蜜的成滿 如大須陀須摩本生因緣〔第五三七〕所說。

     二六五 我守持真實語.  舍棄自己的身命.去救一百個刹帝利族人.  這是最上的真實波羅蜜。

     他如是舍棄身命守持真實時.真實波羅蜜成就為最上波羅蜜了。

     決定波羅蜜的成滿 如啞躄本生因緣〔第五三八〕所說。

     二六六 我不厭憎父母.也不厭憎榮譽.  我愛一切智.故從事修行。

     他如是舍棄身命從事修行時.決定波羅蜜成就為最上波羅蜜了。

     慈波羅蜜的成滿 如一王本生因緣〔第三〇三〕所說。

     二六七 誰都不來脅迫我.我也不怕誰.  我因慈愛之力而堅固.在森林中自樂。

     他如是不顧自己的身命而垂慈時.慈波羅蜜成就為最上波羅蜜了。

     舍波羅蜜的成滿 如畏怖本生因緣〔第九四〕所說。

     二六八 我在墓地枕髑髅而眠.  村童集來.給我以種種待遇。

     村童有的唾他.有的贈他花環或香料.他在如是苦痛與快樂交至之中不失平等心時.舍波羅蜜成就為最上波羅蜜了。

     這裡隻是簡單的記述.詳情應看所行藏經。

    他如是完成了波羅蜜.入一切度之生。

     二六九 大地無心意.不知苦與樂.  因我布施之力.也震動七次。

     他行了能使大地震動的大功德.在壽命盡時轉生於兜率天。

     以上所說.是大士在燃燈佛足下發願起至生登兜率天的經曆.就是所謂遠因緣。

     三 不遠因緣 三種豫告 菩薩住到兜率天都.就有佛出現的豫告。

    豫告共有三種.一是改劫的豫告.一是佛出現的豫告.一是轉輪王出現的豫告。

    那名曰世界羣衆屬於欲界的天人們.身纏赤衣.作異樣裝束.散了發.哭喪着臉.拭着眼淚.在人間世界徘徊了這樣說道.『諸位.從今再過十萬年.新劫開始了。

    那時這個世界要消滅.大海要乾枯.大地要随須彌山王燒至沒有.直到大梵天為止要沒有世界了。

    諸位呀.請發慈心.請發悲心、喜心與舍心.請對父母盡孝.在家尊敬長者啊。

    』這是改劫的豫告。

     守護世界的天人們以為『從今再過一千年.當有一切智的佛出世。

    』於是到處徘徊大聲叫喊道.『諸位.從今再過一千年.佛就要出世了。

    』這是佛出現的豫告。

     天人們以為『從今再經過一百年.當有轉輪王出世。

    』於是到處徘徊.大聲叫喊道.『諸位.從今再過一百年.轉輪王要出世了。

    』這是轉輪王出現的豫告。

     諸天勸請 在這三大豫告中.一萬大世界的天人們聽到佛出現的豫告.都集在一處.知道『某人将成佛.』便到他那裡去勸請他成佛。

    這勸請也要有了前兆才行的。

    天人們與一一世界的四大王天、帝釋天、善時分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與大梵天齊集在一個世界之中.同到了兜率天菩薩的地方.勸請道.『菩薩啊.你完成十波羅蜜。

    不是想得帝釋天或魔王、梵天、轉輪王的光榮。

    你是為了要救度全世界的人們.所以求一切智的。

    現在正是你求菩提的時機了.正是求菩提的時機了。

    』 五種觀察 菩薩暫不允諾天人們的勸請.先就時機、國土、地方、家系、生母與壽命的長短作五種的大觀察。

    第一是時機的觀察。

    『是好時機呢.還是非好時機呢。

    』出現在世人的壽命長至十萬歲以上時.非好時機。

    因為這時生物不知生、老、死.佛的說法.也就失卻了三特相的莊嚴。

    即使對他們說無常、苦、無我.他們會詫怪起來.以為『這究竟是甚麽一會事.』勉強聽了.不以為可信.因之便無理解.既無理解.就不能收化導的功效.所以非好時機。

    反之.人的壽命短過百歲時.也非好時機。

    因為這時的生物充滿着煩惱.煩惱太多者.雖受教亦不能遵從.像在水上打印一樣.立即消失。

    所以也非好時機。

    好的時機在人壽百歲以上、千歲以下的時候。

    那時人壽正是百歲.菩薩認為是适於出現的時機。

     次之.就洲觀察。

    把四洲與其屬島并合了觀察起來.知道『諸佛不出於别的三洲.隻生於閻浮提洲。

    』又觀察地方.『這閻浮提是個大洲.廣一萬由旬。

    諸佛是生在其中何處的呢。

    』結果觀察到了中部地方。

    所謂中部地方者.『東方是一個名曰迦旦遮羅的村.過去有大沙羅樹.再過去是邊鄙地方.向内則是中部地方。

    東南方有一條名曰沙羅羅浮帝的河.再過去是邊鄙地方.向内則是中部地方。

    南方有一個名曰白木調的村.再過去是邊鄙地方.向内則是中部地方。

    西方有一個名曰杜那的婆羅門村落.再過去是邊鄙地方.向内則是中部地方。

    北方有一座名曰烏悉羅陀遮的山.再過去是邊鄙地方.向内則是中部地方。

    』這就是律藏中所說的中部地方.長三百由旬.闊二百五十由旬.周圍九百由旬。

    其中有佛、辟支佛、上首弟子、大弟子、轉輪王.有偉力的刹帝利人、婆羅門與富裕的居士出生。

    結果他這樣決定.『這裡有一個名曰迦毘羅衛的城.我要生在此處。

    』 次之.又觀察家系。

    『諸佛不生於毘舍或首陀之家.隻生在世人所崇敬的刹帝利、婆羅門二族中。

    現今刹帝利族正受世人崇敬.我就生在這族之中吧。

    以淨飯王為我之父吧。

    』 最後.又觀察生母。

    『佛的母親須沒有愛欲的.不嗜酒的.曾於十萬劫間修波羅蜜的.生後受過五戒.不曾破失的。

    那位大摩耶妃正是一位這樣的女人.她将是我的生母吧。

    但壽命怎樣呢。

    』他觀察的結果.知道是十個月零七日。

     降生的宣言 菩薩作過五種大觀察之後.才快悅地去接待天人們.允諾着說道.『諸天人啊.我成佛的時機已到了。

    就請回去吧。

    』他送出了他們.便随兜率天的天人們進兜率天的難陀園去。

    凡是天上的世界.都有難陀園。

    到了那裡.天人們請菩薩『在此處死去.再轉生於善處.』請他把前世所行善業的效果想起.這樣地過着日子。

    菩薩就在天人們這樣侍奉中在那裡死去.投胎於大摩耶妃的腹内。

    其經過情形如下。

     托胎的奇瑞 相傳.這時迦毘羅衛城剛在舉行阿沙陀〔秋祭〕祭典.全城羣衆都在狂熱的情緒中。

    大摩耶妃自十五夜以前的七日以來.戒止飲酒.豫備了花環、香料來享受佳節的快樂。

    到了第七日.很早就起身.以香水澡浴.舍金四十萬兩作大布施.華飾盛裝.吃精美食品.守八齋戒.走到莊嚴華麗的寝殿.就在寝牀卧着的時候做起夢來。

    夢境是這樣的。

    四大天王連卧榻将妃扛擡到雪山地方.那裡有一塊廣六十由旬的平原.名曰悅意石.其中有七由旬的大沙羅樹。

    四大天王把妃安置在樹下.自己退立一旁。

    這時天王們的妃子也來了.她們把大摩耶妃扛到阿耨達池.勸請澡浴.除去人間的垢穢.替她着上天人的衣服.以天花飾身。

    那裡附近有一座白銀山.山中有黃金宮殿.就在那裡向東替她鋪好了天人的卧榻.教她卧在榻上。

    這時菩薩化身為白色美麗的象.在相離不遠的黃金山上走着.既而下來上白銀山去。

    從北方上山.以銀色的鼻子執持白蓮華.高吼一聲.進入黃金殿以後.在母妃卧榻的周圍右繞三遍.就從母妃的右脇鑽進.住在胎内了。

    其時正是阿沙陀祭的最後一日。

    妃次日醒來.就把夢中的情形告訴國王。

    王召了六十四位有名的婆羅門來.在日來新用綠葉炒谷等物裝飾着的祭場上.排列高貴的坐具請他們就坐.将醍醐、蜜、糖調成的羹湯盛入金銀鉢中賜給他們.此外還加賜了許多東西.如新衣與赭色的牛等類。

    王於他們各得所欲以後.把妃所做的夢說給他們聽.問他們『吉兇怎樣。

    』婆羅門們道.『大王.不必憂慮.這是王妃懷妊了。

    而且所懷的是男胎.不是女胎。

    大王将有王子了。

    這位王子将來如果住在家裡過家庭生活.當為轉輪王。

    如果出家去過出家人生活.當為替世界拂除障蓋的佛吧。

    』卻說.菩薩入母胎時.一瞬間一萬世界都起震動.現出三十二種的祥兆。

    一萬大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光明.為這光榮所動.盲者恢複了視力.聾者聞到聲音.啞者開口互相言談.伛偻者把身子伸直.跛者開步能走.被幽系者從枷、鎖之類的刑具解放.地獄中的火都熄滅.餓鬼界不覺饑渴.畜類沒有恐怖.生類毫無病苦.出言和愛.馬與象在和風中嘶吼.所有樂器各自鳴奏.在人手上與身上的飾物一一發出聲音.四方天空一碧無翳.柔和清涼的風吹來使生類感到快适.甘雨不時下降.地中有水噴出.鳥停在空中不飛.江水不流.大海水轉鹹為甘.一切必要的地方.表面都用五色蓮華覆蓋.水陸的花全開放.樹幹上有幹的蓮華.枝上有枝的蓮華.蔓上有蔓的蓮華.陸地上有蓮華穿土湧出.七朵一層.層層升上.空中有蓮華下垂.四方有蓮華吹來如雨.天樂在空中齊鳴.一萬世界宛如一個花環在旋轉.如一個用花環結成的束子.又如一個用花環嚴飾的寶座.麈拂搖振.花香撲鼻.全體好似合成了一個大花環.真是美到極處。

     菩薩之母 菩薩入母胎之後.有四個天子執劍守護.使菩薩母子不受災禍。

    菩薩之母對男性不生欲念.名譽榮華達到極點。

    内心安樂.身不疲乏。

    菩薩在胎内.如摩尼珠受黃色絹絲覆罩。

    原來菩薩所住之母胎.與神祠的内殿一樣.不許别人借住的。

    所以菩薩之母於菩薩誕生後第七日就死去.轉生於兜率天了。

    别的婦人生産或不滿十個月.或過十個月.生産時或坐或卧。

    菩薩之母不然.她於胎内保護菩薩整十個月.立着生産。

    凡是菩薩之母都如此。

    大摩耶妃像用器盛油似地.懷蓄着菩薩.至滿十個月時.就想歸甯母家.對淨飯大王說道.『大王.我想回到故鄉天臂城去。

    』王答應道.『好。

    』就命把從迦毘羅衛到天臂城之間的道路修平.沿途用芭蕉、水瓶與其他的東西裝飾起來.請妃乘入黃金輿駕.由大臣們扛擡了.護衛森嚴地送她回去。

     降誕 在這兩城之間.有一個沙羅樹園.兩城的人們都稱之為藍毘尼園。

    這時沙羅樹正滿樹開花.花間枝間.有五色的蜜蜂與種種的禽鳥飛翔着.發出美妙的聲音。

    整個藍毘尼園好像心蘿園〔帝釋天的遊苑.〕又好像有大威力的王者所特辟的酒宴場。

    妃見了那光景.就想往沙羅樹林中去遊玩。

    大臣們把妃扛到了林中.妃走到沙羅樹王之下.想去攀觸樹枝.忽然有一枝像蘆葦突然遇到熱氣的樣子.垂下到妃的手邊來。

    妃伸手去攀時.覺到要生産了。

    於是用幕把妃圍蔽起來.從者們大家退開。

    妃就手攀樹枝立着生産。

    這時.有四個具清淨心的大梵天.手執金網.把菩薩兜接在金網中.立在母妃之前.告訴說道.『王妃恭喜.你生了有偉大力量的兒子了。

    』别的生類出母胎時.總沾惹着可厭的不淨物的。

    菩薩不然.他誕生時張着兩手與兩足.好像說法者從法座下來.又好像人從樓梯走下。

    留在母胎裡的時候.毫不受不淨物的沾污.清淨潔白.像一粒用迦屍絹綢包裹的摩尼寶珠.帶了光輝出母胎來。

    這時.空中有水兩股.突然流下.供養菩薩母子.使菩薩與母體加增氣力。

    於是.四大王天以緣起吉祥、柔軟舒适的羚羊皮衣.從梵天張執之金網中接過菩薩.人間再以杜克羅布的被褥從那些天人手裡去接。

    菩薩從人間的手中下來.立在地上.向東方一望.見數千的大世界猶如庭園.天與人都在捧了香華之類供養.說『大士啊.這裡沒有可與你相等的.何況比你更勝的呢。

    』再轉看四方四隅.以及上下.觀徧十方.不見有與自己相等的.菩薩知道『這是好方向.』就邁起大步.向前走.走到七步光景.許多天人都跟随着來了.大梵天掌着白傘.善時天振着犁尾的拂子.其他諸天人手中也各拿着可以作為王者之标記的東西。

    菩薩走到第七步.就停住了足.用莊嚴的聲音作着獅子吼說.『我是世界中的最勝者。

    』 三生發語 菩薩於初出母胎時發語者有三生。

    就是生為大藥時.生為一切度時與此生。

    當生為大藥時.菩薩才出母胎.即有帝釋天王來以旃檀樹心納入菩薩手中而去.菩薩生下來時手執旃檀樹心。

    其母問道.『你拿來的是甚麽.』菩薩答道.『是藥。

    』因為他是拿了藥來的.就命名曰藥王子。

    後來把藥盛入甕中.能愈目盲、耳聾與一切疾病.於是大家都說.『此藥偉大.此藥偉大.』所以他得了大藥的名字。

    其次.當生為一切度時.菩薩一出母胎就伸出右手向母問道.『母親啊.我們家裡有着甚麽.拿來布施吧。

    』母道.『你生在财寶之家了。

    』說着.将兒子的手放在自己的掌上.教他去抱持千金的财囊。

    再其次.就是這次生下來時的獅子吼。

    如是.菩薩曾有三生於初出母胎時就發語的。

     七者同時出現 菩薩出生時.也如入胎時一樣.有三十二種的前兆。

    當我們的菩薩在藍毘尼園誕生時.羅睺羅的母妃、闡那大臣、迦留陀夷大臣、乾陟馬王、大菩提樹與四個藏寶的瓶也同時出現於世了。

    據說.那四個瓶之中.一個大一伽吠多.一個大半由旬.一個大三伽吠多.一個大一由旬。

    這七者是同時出現的。

    迦毘羅衛與天臂兩城的人們.伴送菩薩回到迦毘羅衛城去。

     黑執天行者 當日.三十三天的天人們皆大歡喜.振衣相戲.說『淨飯大王的王子在迦毘羅衛城誕生了。

    這位王子将坐在菩提樹下成佛吧。

    』這時.有一行者名曰黑執天〔阿私陀仙.〕已得八定.向在淨飯大王的宮中出入。

    他晝食既畢.上三十三天去坐了休息.見天人們那種的樣子.問道.『你們為何這般高興.請把理由告訴我。

    』天人們道.『朋友.淨飯王有王子誕生了。

    這王子當坐在菩提道場成佛.來轉法輪吧。

    我們就可瞻仰那無邊的威力.聽受法門了.所以如此高興。

    』行者聽了他們的話.就急急地從天界下來.到王宮裡.在特設的座上坐下.向王道.『大王.聽說你有了王子了.我想看看他。

    』王使人把盛裝的王子領來.正想叫王子對行者禮拜時.王子的足反加到行者的發髻上去了。

    原來菩薩在此生中别無應禮拜的人.如果有人不知道.把菩薩的頭抑到任何人的足下去.那人的頭就會碎成七塊。

    行者覺得『我不應毀滅自己.』就從座下來向菩薩合掌.王見到這不思議的情形.當場也情不自禁地向自己的王子禮拜了。

    行者能知過去四十劫、未來四十劫共八十劫間的事.見菩薩相好完全具足.就推究『能成佛呢.不能成佛呢.』推究的結果.是『必當成佛.』於是覺得『這位是不思議者.』發出微笑來。

    既而又推究『我能否見他成佛.』知道『不能.我将於中途死亡.轉生在無色界中.任憑有百佛千佛也無法來替我開悟的。

    』他想到『我不能見這位不思議者成佛.真是莫大的損失.』不禁哭泣了。

    在座的人們怪異了問道.『我們的尊者方才曾在微笑的.忽而又哭起來了。

    尊師啊.莫非我們這位王子将有甚麽障礙嗎。

    』行者道.『這位王子毫無障礙.必當成佛。

    』人們道.『那麽你為何哭呢。

    』行者道.『我不能見他成佛.自覺損失很大.所以哭的。

    』 那羅迦少年出家 行者又推究『在親屬之中.可有誰能見王子成佛的.』推究的結果.知道他的外甥那羅迦得見佛。

    便到他妹子家裡.問『你兒子那羅迦在那裡。

    』妹子道.『哥哥.在家裡。

    』行者道.『喚他來。

    』那羅迦既到.行者就對他道.『少年啊.淨飯大王生了一個王子。

    這位王子是佛的種子.再過三十五年當成佛。

    你是能夠見到他的.今日就出家吧。

    』這位少年.家有八億七千萬的财寶.知道『舅父勸他出家.決非不利.』就叫人從儲藏處取出黃色的衣服與土制的鉢來.剃去須發.纏上黃衣.說『我是為了世間最第一者而出家的.』對菩薩所在之方向合掌.五體投地而作禮拜.就把鉢裝入袋中.負在肩上.入雪山修沙門道去了。

    他後來於如來成最上覺時.來到佛處.聽佛說那羅迦道〔那羅迦經.〕再入雪山得阿羅漢果.履行尊勝之道.七個月後即在黃金山附近之處.立着而入無餘涅盤了。

     占觀相好 到了第五日.王替菩薩洗頭.舉行命名式。

    以四種香料塗飾王宮.又徧撒炒熟的谷物與種種顔色的花。

    招請精通三吠陀的婆羅門一百零八人.列坐在宮中.飨以純粹的乳糜與其他美食.虔誠地請他們觀占王子的相好.問『将來怎樣。

    』 二七〇 羅摩、陀遮、羅迦那、曼帝、憍陳如、婆伽、須耶摩與須陀多.這八位精通〔吠陀的〕六分的婆羅門.當場宣唱呪文。

     佛或轉輪王 菩薩初入胎時.這八個婆羅門也曾占過夢兆。

    這次占觀相好。

    八人之中.有七個都伸出兩個手指來作兩種豫言.說『有這種相好的人.在家當為轉輪王.出家當成佛。

    』又把轉輪王的.光榮詳說一番。

    唯有一個最年青的名曰憍陳如.見菩薩具有種種相好.隻伸出一個手指來.作片面的豫言道.『這人決不會留在家庭之中的.将來一定是一位破除煩惱蓋障的佛。

    』原來這青年過去曾在佛所立有誓願.此生已是最後的一生.所以智慧遠勝其他七人.能以一個手指單獨決定.作如是的豫言.說『具這樣相好的人不會留在家庭裡.他必當成佛。

    』 五羣比丘 這幾個婆羅門回到家裡以後.各各召喚自己的兒子們.對他們說道.『孩子們啊.我已年老.能否親見淨飯王子成一切智.不得而知。

    将來王子成一切智了.你們要出家去歸依他的教啊。

    』後來其中七人.随業各受其應得之生去了.隻有憍陳如青年尚壯健。

    大士為求菩提而出家.到了優樓頻羅的地方.覺得『這地方很好.适於良家子有精勤之志者居住用功.』便定居下來。

    憍陳如聞知『大人出家了.』就去告知那些婆羅門的兒子們道.『聽說悉達太子出家了.他必成佛。

    如果你們的父親還活着的話.現在必定要舍棄家庭而出家吧。

    你們有志.可就出家.我也要随他出家了。

    』可是他們并非個個都是同志.有三人未曾出家.其他四人奉憍陳如婆羅門為首而出家。

    這五人後來共為五羣的長老。

     王子出家的前兆 這時.王問臣下道.『我這王子見了甚麽要出家呢。

    』臣下道.『有四種前兆。

    』王問道.『那是甚麽。

    』臣下道.『是老人、病人、死人、出家人。

    』王道.『從今以後.不準這四種人在王子面前出現。

    我的王子不須成佛.他該執行奄有一萬二千屬島的四大洲政權.為周圍三十六由旬的羣衆所圍繞.闊步世間。

    』於是在東西南北各方.每一伽吠多派一個人看守嚴防.不使那四種人接近王子。

    就在那一日.同族八萬戶齊集到舉行慶祝的場所來.每戶各獻上一個小孩.說『不論這位王子将來成佛或是為王.我們各獻出一個小孩。

    如果成佛.那麽有刹帝利族的沙門到處随侍。

    如果為王.那麽可由刹帝利族的侍從者護衛而行。

    』王又選容貌端美毫無缺點的婦人侍伴菩薩。

    菩薩有許多人侍奉.生長於無上榮華之中。

     下種式 有一日.王舉行下種式。

    這日.全城裝飾得像天宮一樣地美觀.王以下的人們都換了新衣.以香料與花環飾身.齊集於宮殿内。

    在王要去工作的地方安排着一千把的鋤頭.其中有一百零八把.除王所用的一把外.用銀裝飾。

    連牛與牛繩上也都有銀子的飾品。

    王所用的那一把.則用赤金裝飾.牛角上牛繩上也都裝得有金。

    王在大羣臣民的随從中.帶了王子出發.在下種場邊有一株閻浮樹。

    王在樹下替王子鋪好了卧榻.上罩镂金的天幕.周圍用帷帳遮蔽.諄囑侍從者好好看守.然後率了大臣們行舉鋤下種的儀式去。

    到了場上.王手執金鋤.大臣們手執銀鋤.農民們手執其他的鋤.一同在各處回環搗掘.王由這邊巡視到那邊.複由那邊巡視到這邊.自己覺得很是榮耀。

     樹影的奇瑞 守護在菩薩身畔的婦女們.為了『想去看看國王的雄姿.』都從帷帳中出來。

    菩薩見周圍無人.就急忙坐起身來.盤起兩腿.調整呼吸.入第一禅定了。

    婦人們徘徊於有種種食物的地方.回來稍遲。

    這時别的樹影都搖動.唯有菩薩頭上的那株樹影靜止不動.在地上畫成圓形。

    婦人們想到『王子獨自在那裡呢.』急忙回來.走進帷帳看時.見菩薩正在卧榻上盤了腿坐着。

    就奇異起來.連同樹影的情形去向王報告道.『大王.王子打着坐呢.還有一件事可奇.别的樹影都搖動.那株閻浮樹的影子卻圓圓地安定着的。

    』王急忙過來.果見情形奇異.就向王子禮拜道.『王子啊.這是我第二次對你的禮拜了。

    』 三時殿 此後菩薩次第成長.已到了十六歲。

    王為菩薩依照寒暑.建造三時的宮殿.一所是九層樓.一所是七層樓.一所是五層樓。

    派四萬個舞妓侍候菩薩。

    菩薩身邊滿是盛裝的舞妓.宛如一個被許多天女圍繞的天王.耳聽不雜男音的歌樂.依氣候随意更換宮殿.榮華過日。

    羅睺羅的母親是他第一個妃子。

     競技 卻說.王子如是享受榮華.有一日.在同族集會中有人講起這樣的話.『悉達遊樂度日.甚麽技藝也不學。

    萬一遇到戰争.如何是好呢。

    』王於是叫了菩薩來.對他說道.『王子啊.你同族中有人說.「悉達甚麽技藝都不學.隻是遊樂度日。

    」我覺得你也應該打個主意才是。

    』王子道.『王啊.我不必學習技藝.我有技藝可給大家看.請派人到各處擊鼓告知.說「從今日算起第七日.悉達要獻技.請同族的人都來看。

    」』王依言照辦。

    屆時.菩薩集合了能發矢如電與百步穿楊的弓術之士.在大衆觀覽之中.演出其他弓術之士所不能及的十二種技藝給大家看。

    詳情見沙羅盤伽仙因緣〔第五二二〕中。

    自此以後.同族就不懷疑了。

     四門出遊 有一日.菩薩想往遊苑去.叫禦者來.命『豫備車子。

    』禦者答應說『是。

    』於是在高貴的車上加以種種裝飾.駕上四匹白蓮色的辛杜出産的國王禦馬.請菩薩登車。

    菩薩坐在這安如宮殿的車中向遊苑進行。

    天人說.『悉達太子證上正覺的時機已快到了.給他看前兆吧。

    』把一個天子幻化為一個老人.齒落發白.皮膚起绉.駝背持杖.顫動着行走。

    這老人隻有菩薩與禦者看到。

    菩薩向禦者道.『朋友.這是甚麽一種人.他的毛發與别的人不同呢。

    』菩薩與禦者的問答.詳見大本經中。

    菩薩聽到了禦者的回答.覺得『老衰随生而來.那麽生就是災禍。

    』心中感動.就回車返宮殿來了。

    王問禦者道.『王子為甚麽回來得這麽早。

    』禦者道.『大王.因為看見了一個年老的人.所以就回來了。

    王子看見了年老的人.也許會出家呢。

    』王道.『你們為甚麽不遵守我的命令。

    叫舞妓們當心.王子如果肯享榮華.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