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陵開元寺志下

關燈
德讵有涯哉。

    夫古之施者。

    患不為檀越。

    今之施者。

    患其為檀越。

    豈非古之檀越施之今之檀越攘之也。

    公好義布施。

    饬南台葺開元。

    捐資無所恡。

    真為檀越而不自居。

    惟不居檀越也者。

    而後乃稱真檀越矣。

    餘志公修葺。

    畧其事不着。

    着其善心。

    附于末簡。

    以為世勸。

    庶幾名山古刹。

    有修無廢哉。

    萬曆戊戌春三月。

    郡人楊道賓。

    書于斆學軒。

     重修戒壇序 李開藻(永春人太常寺卿) 僧如佑。

    為泉州開元寺重修戒壇。

    以忍辱心。

    行大誓願。

    铢丐粒請。

    積日累月。

    複檐危棂。

    幸免雨風。

    而像設欄楯。

    未複莊嚴之舊。

    複重趼四走。

    望門求施。

    則遇餘於茅翁山中。

    餘呼而告之曰。

    上人。

    汝視泉州為何等州。

    開元寺為何等寺。

    戒壇為何等戒壇。

    夫天下之不知戒多矣。

    以不戒故。

    起種種心。

    乃至一切種種無狀。

    不可言說。

    不可捄藥。

    展轉坑塹。

    不可解脫。

    聖大悲憫。

    以種種導護。

    種種方便。

    作大壇宇。

    具諸神威。

    俾望而入者。

    肅然生懼。

    因懼生信。

    因信還覺。

    如揚鈴铎。

    如建旛幢。

    凡有耳目。

    鹹得聽覩。

    觀此聖意。

    此戒不足而有壇。

    壇又不足以示戒。

    上人之修烏容已乎。

    雖然。

    吾嘗見壇矣。

    此壇壞時。

    此戒不壞。

    此壇既修。

    戒則複修。

    凡我大衆。

    要識從上建戒壇意。

    又識今日修戒壇意善皈依是。

    善成就是善護念是。

    無有貴賤高下。

    衆寡大小。

    必有随現願力。

    立得波羅蜜多者。

     吾所見叢林戒壇。

    皆為周垣缭繞。

    時其鐍鑰。

    無攔出入者。

    一切随喜。

    非自顧蠲潔。

    莫敢入。

    即入逡巡瞻禮。

    不敢咳唾跛倚睇視。

    其嚴如此。

    蓋曰戒壇。

    不戒則不戒矣。

    故戒為入佛第一門。

    而嚴戒壇。

    又為修壇末後第一着即再付上人金。

    佐築垣費。

    仍識簡末。

    呈諸施者。

     重修曾爐寺記 曾爐派出於紫雲。

    紫雲舊多名僧。

    此蓋其别隐修真之地雲。

    兵燹後寺幾廢。

    茲重過之。

    則槐竹[芴/心]蒨香花粉郁。

    而諸禅房。

    亦稍稍增葺矣。

    問之主僧員晤曰。

    惟茲寺田。

    兵後存者三之一。

    其後一者。

    又多迷失。

    僅存十之七。

    又奸佃據之饷額在寺。

    法重僧逋。

    故寺幾廢。

    嗣後葉劉锺三大人。

    稍寬撫之。

    迨今蘇大人。

    又為法其豪據者。

    盡以歸僧。

    幸年稍稔。

    故得以其羨。

    及抄化所得者修之。

    以奉香火。

    是惟諸大人檀施之功。

    諸大人宜千歲壽。

    嗟乎佛法。

    曆千刦不磨。

    乃亦患苦如斯哉。

    往朱子簿同安時。

    憫梵天寺僧詩雲。

    輸盡王租生理微。

    野僧行乞暮來歸。

    於是頗為計。

    寺至今幸存不廢。

    則朱子力也。

    夫天之大無外。

    王者之道亦無外。

    乃今不能為地。

    而猥以外教虐待之。

    此其於天於王者之意。

    謂何甚矣哉。

    其異於子朱子之用心也。

    若諸大人則今朱子哉。

    茶罷員悟邀予記。

    餘遂為紀其所以廢興者。

    兼志往來。

     萬曆十四年   翀鵬陳舉賢記 崇祯五年僧性慧同徒定[王*已]重建 十奇頌卷跋 恒白山人題(即釋大圭) 天不愛寶。

    紫雲興焉。

    甘露降焉。

    地不愛寶。

    桑蓮瑞焉。

    芝草生焉。

    諸公競出明珠白[辟/王]以華之。

    是人之不愛其寶也。

    吾知石浮圖益高。

    龍眼井益深。

    而高僧異人。

    益羣然出矣。

    有奚必膠遺墨。

    以求文殊。

    泥肉身。

    以求袒膊者哉。

     偈頌 十奇頌 一芬陁利遍流芳。

    不在春蠶葉上香。

    為瑞為祥百廿刹。

    阿誰又覔舊枯樁。

    (桑樹白蓮) 一色光明撥不開。

    半青黃底浪疑猜。

    山河百二全包裹。

    放你函關望氣來。

    (紫雲蓋地) 清淨屍羅全躰是。

    如何特地強安排五層封土鬼蹲埵。

    更望天中上味來。

    (甘露戒壇) 這裡是甚麽所在。

    尋常枝蔓敢侵疆。

    還他一種靈苗好。

    吹落春風步步香。

    (凡草不生) 碧眼龍眉解魇人。

    容求單位笑欣欣。

    明朝添五百閑漢。

    大屋潑天開紫雲。

    (應夢羅漢) 無端要播臭名聲。

    平地幹戈老賊精。

    是我何曾施寸刃。

    屈他五十六人兵。

    (支院高僧) 湧出團團無縫塔。

    再來古佛也難尋。

    同時遮照全賓主。

    爛卻虛空不轉心。

    (東西石塔) 靂靂聲前俊不禁。

    豁開秋水碧沉沉。

    天生神物瞳人别。

    除是绠長來汲深。

    (古龍眼井) 十支論注手抄過。

    弘法其如作俑何。

    大智人前三尺暗。

    後來入海算沙多。

    (文殊墨蹟) 露肩擔荷個什麽。

    想得平生诳謼人。

    坐刹清風明月底。

    雲間更着一渾身。

    (袒膊真身) 蓮寺粧塑迦葉佛 揑土塗金巧像真。

    落人眼底翳還生。

    蓮宮個個識得你。

    七佛中間第六名。

     蓮寺蓋山門屋 八字掀開解脫門。

    毋勞郢匠運風斤。

    是誰把手拽不入。

    華屋重重鎻紫雲。

     蓮寺蓋涅盤堂戒壇造塔 戒珠光射涅盤城。

    蓋複将來禍事生。

    個個紫雲門下客。

    誰無靈骨堕深坑。

     題文殊唯識疏真蹟 業習頓空能所取。

    真唯識性絕纖埃。

    七零八落紙上語。

    莫謗文殊親寫來。

     蓮寺都寺鑄羹飯二銅镬 熔銅百沸可沾唇。

    慚愧楊岐鬬飣新。

    甘露作羹雲作飯。

    全開鼎镬陷平人。

     都寺開僧堂天井移廊路 逼人叅透此頭關。

    得路何如塞路難。

    個個橫眠單七尺。

    天光瑩徹覺場寒。

     題文殊謄唯識注 唯識之成依主釋。

    窺基章疏已支離随波逐浪猶抄寫。

    大好堂堂七佛師。

     詠開元雙塔金标 詹仰庇(安溪人侍郎) 石塔雙飛缥[缈-目+耳]端。

    淩虛頂上結金團。

    晴光閃爍天中落。

    紫氣飄搖雲外寒。

    過雁猶驚明月動。

    騰龍誤作寶珠看。

    欲擎霄漢慚無力。

    萬古孤高一點丹。

     春日同姚雲台寅丈池太常明洲黃觀察肖源開元寺角巾登塔用扇頭韻續成五七言各一律 程朝京(休甯人本府知府) 晝刻黃堂靜。

    招尋古寺幽。

    紫雲留佛偈。

    雙塔剩荒丘。

    勘破西來意。

    希蹤方外俦。

    摳衣滄海近。

    幸拓蔭城頭。

     淩風絕頂逐天遊。

    郭外青青農事幽。

    欲逐枕書開北牖。

    喜看攜榼向東丘。

    偷閑喜訂空門約。

    勝果還輸濟世俦。

    自愧未能成底事。

    憑欄長憶白雲頭。

     和前韻 姚純臣(吳縣人本府知府) 石塔千年古。

    禅關一徑幽。

    淩虛追列子。

    觀化達齊丘。

    杯酒情無盡。

    陽春和寡俦。

    壯遊諧夙願。

    絕勝鳳池頭。

     雙塔高标日影悠。

    振衣覽勝複探幽。

    刹那今古田三變。

    無盡興衰土一丘。

    檻外落花空。

    色相。

    樹頭啼鳥亦朋俦。

    憑欄欲說無生話。

    卻恐庭前石點頭。

     和前韻(有序) 袁崇友(東筦人南安知縣) 開元禅寺。

    其來舊矣。

    鐘聲一片。

    佛火猶紅。

    塔影雙标。

    法雲長紫。

    時維春日。

    雅屬勝遊。

    郡侯程公。

    停旄至止。

    二郡姚公。

    解帶斯仝。

    七級既登。

    四賦爰着。

    於是肖源先生。

    從而和之。

    玉塵齊揮。

    金音并唱。

    玄言如屑。

    誇白雲以猶孤。

    攬衣遙臨。

    蹑青雲而更上。

    可謂神襟邁古。

    勝緻無今者矣。

    友鄙人也。

    孟夏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