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道集說(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屏山居士 李純甫 之純述
橫渠曰:太虛者,氣之體,氣有陰陽,屈伸相感之無窮,故神之應也無窮;其散無數,故神之應也無數,雖無窮,其實湛然,雖無數,其實一而已矣。
陰陽之氣,散則萬殊,人莫知其為一也,合則混然,人莫見其殊也。
形聚為物,物潰反源,反源者,其遊魂為變欤?所謂變者,對聚散存亡為文。
非如螢雀之化,指前後身說也。
屏山曰:此說非孔子之言,非佛氏之言也。
張子憑私臆決,力為此說,固亦勞矣!雖然,敢問張子:其湛然而一者,與無數無窮者,其一物乎?其二物乎?胡為而散?胡為而合?螢雀之化,有前後身,安知遊魂之變,無前後身耶?既同生於太虛之氣,陰陽之神,何參差萬狀,苦樂之不齊,賢愚之絕異耶?誠如此言,飲食、男女之外,無複餘事。
壽夭、貧富之别,出於自然。
名教不足貴,道學不必傳,桀纣盜跖為達人;堯舜孔子,徒自困耳。
此奸雄之所以藉口,泯滅生靈之,語而張子又說而皷之,吾不忍後世之愚民,将胥而為鬼為蜮為血為肉也。
悲夫!試讀《首楞嚴經》,則此語冰銷瓦解矣。
橫渠曰:今所謂死,雖奴仆竈間,皆知是空。
釋氏所謂,不可思議,亦是小人所共知者。
文士學之,增飾其間,或引入易中之意,又以他書文之,故其書亦有文者,實無所取。
如莊子者,其言如此,實是畏死,亦為事不得。
屏山曰:今所謂死,奴仆竈間,共知是空,王侯将相,奸雄豪傑之士,無有不畏死者。
強者至於弑君篡國,弱者止於偷生避罪,養成天下腐脅疽根。
貧賤之士,吮癕呧痔,敗名失節,皆以貪生故耳!自佛書之來,知此革囊不足甚惜,一念蹉跌,千刼淪落,其於名教,殆非小補。
彼以如來不可思議境界,為小人所共知;疑文士文之,何不縷數某經出某書,某說止於某事,五千餘卷,今徧天下,試寓目焉!則張子之言,但欺瞽者可矣。
謂隣人之井,盜吾井之水,癡兒語也。
又咲莊周畏死,何等語耶?周果畏死,亦将三聖人之後,别着一書,為此無忌憚人矣。
橫渠曰:學釋氏之說得,便為聖人,而其行則小人也。
隻聽知便為了,所謂祖師之類也。
屏山曰:如來大方便智,為懈怠衆生,於《法華經》說,娑竭龍女,於一念成佛。
為驕慢衆生,於《華嚴經》說,毘盧成佛於無量刼海,其實皆以三阿僧隻,曆十信、十住、十[同-(一/口)+巳]向、四加行、十地等覺,方入妙覺,信解修證,不可誣也。
至於禅者,則又不然!非佛非魔,非凡非聖,非得不得,非了不了,呵佛罵祖,戴角披毛,此老聃之所以為馬為牛,豈肯如瞿鵲子之見卵而求時夜哉!雖然,如人牧牛,回頭轉腦,蓦鼻牽廻。
如鷄抱卵,暖氣不接,不成種草豈容無俗拟議哉!狂而自聖者,蓋有之矣。
如小人之中庸,而無忌憚者是也。
橫渠曰:孔子過周,問禮於老聃,老聃、未必是今老子。
觀老子薄禮,恐非其人,猶左丘明别有所傳者也。
屏山曰:老子知禮之本,故薄其末,前後區區於升降揖讓之間者,烏知禮意哉?張子必欲斬伐道學,力誣老子,遂及左氏,然則孔子所謂:背見周公,未必非黑肩,文王既沒者,豈楚子熊申乎?宋儒之敢為狂言,遂至於此!籲! 橫渠曰:遁詞者無情,隻是他自信,元無所執守。
見人說有,己則說無,反入於太無。
見人說無,己則說有,反入於至下。
元不曾入中道,此釋老之類也。
屏山曰:如張子之所謂遁詞,蓋有之矣。
中國公孫龍、惠施、鄧析、堅舟同異兩可之說。
西方末黎等,矯亂不死議論是也。
常無有者,老子之信言,中道第一議谛。
釋迦之實語,有謂無謂,離四句,絕百非。
至言去言,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矣。
豈有蔽離陷窮之心,而生詖邪[泳-永+(瑤-王)]遁之辭哉?然則吾聖人顯道而不墜於無神,德行而不涉於有見,有形之器,即無形之道,或默或語,其言外不盡之意,張子未必知也。
橫渠曰:老子言天地不仁是也。
聖人不仁非也。
天地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聖人則仁矣。
屏山曰: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即聖人之神也。
吉兇與民同患,蓋聖人之形迹耳。
聖人之神,與天地相似。
天地之德曰生,豈有生萬物之心乎?故聖人之喜,[目*奚]然侶春,澤及萬世而不為仁,特仁者見之謂之仁耳。
張子強於分别,不惟不知老子,恐吾夫子之言,亦有所未解也。
橫渠曰:萬物皆有理,若不知窮理,如夢過一生。
釋氏便不窮理,皆以為見病所緻,莊子盡能明理,及至窮極,亦以為夢,不知易之窮理也。
又曰:釋氏所謂萬物之性,猶告子生之謂性耳。
屏山曰:張子果能窮易之理,将亦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夫生
陰陽之氣,散則萬殊,人莫知其為一也,合則混然,人莫見其殊也。
形聚為物,物潰反源,反源者,其遊魂為變欤?所謂變者,對聚散存亡為文。
非如螢雀之化,指前後身說也。
屏山曰:此說非孔子之言,非佛氏之言也。
張子憑私臆決,力為此說,固亦勞矣!雖然,敢問張子:其湛然而一者,與無數無窮者,其一物乎?其二物乎?胡為而散?胡為而合?螢雀之化,有前後身,安知遊魂之變,無前後身耶?既同生於太虛之氣,陰陽之神,何參差萬狀,苦樂之不齊,賢愚之絕異耶?誠如此言,飲食、男女之外,無複餘事。
壽夭、貧富之别,出於自然。
名教不足貴,道學不必傳,桀纣盜跖為達人;堯舜孔子,徒自困耳。
此奸雄之所以藉口,泯滅生靈之,語而張子又說而皷之,吾不忍後世之愚民,将胥而為鬼為蜮為血為肉也。
悲夫!試讀《首楞嚴經》,則此語冰銷瓦解矣。
橫渠曰:今所謂死,雖奴仆竈間,皆知是空。
釋氏所謂,不可思議,亦是小人所共知者。
文士學之,增飾其間,或引入易中之意,又以他書文之,故其書亦有文者,實無所取。
如莊子者,其言如此,實是畏死,亦為事不得。
屏山曰:今所謂死,奴仆竈間,共知是空,王侯将相,奸雄豪傑之士,無有不畏死者。
強者至於弑君篡國,弱者止於偷生避罪,養成天下腐脅疽根。
貧賤之士,吮癕呧痔,敗名失節,皆以貪生故耳!自佛書之來,知此革囊不足甚惜,一念蹉跌,千刼淪落,其於名教,殆非小補。
彼以如來不可思議境界,為小人所共知;疑文士文之,何不縷數某經出某書,某說止於某事,五千餘卷,今徧天下,試寓目焉!則張子之言,但欺瞽者可矣。
謂隣人之井,盜吾井之水,癡兒語也。
又咲莊周畏死,何等語耶?周果畏死,亦将三聖人之後,别着一書,為此無忌憚人矣。
橫渠曰:學釋氏之說得,便為聖人,而其行則小人也。
隻聽知便為了,所謂祖師之類也。
屏山曰:如來大方便智,為懈怠衆生,於《法華經》說,娑竭龍女,於一念成佛。
為驕慢衆生,於《華嚴經》說,毘盧成佛於無量刼海,其實皆以三阿僧隻,曆十信、十住、十[同-(一/口)+巳]向、四加行、十地等覺,方入妙覺,信解修證,不可誣也。
至於禅者,則又不然!非佛非魔,非凡非聖,非得不得,非了不了,呵佛罵祖,戴角披毛,此老聃之所以為馬為牛,豈肯如瞿鵲子之見卵而求時夜哉!雖然,如人牧牛,回頭轉腦,蓦鼻牽廻。
如鷄抱卵,暖氣不接,不成種草豈容無俗拟議哉!狂而自聖者,蓋有之矣。
如小人之中庸,而無忌憚者是也。
橫渠曰:孔子過周,問禮於老聃,老聃、未必是今老子。
觀老子薄禮,恐非其人,猶左丘明别有所傳者也。
屏山曰:老子知禮之本,故薄其末,前後區區於升降揖讓之間者,烏知禮意哉?張子必欲斬伐道學,力誣老子,遂及左氏,然則孔子所謂:背見周公,未必非黑肩,文王既沒者,豈楚子熊申乎?宋儒之敢為狂言,遂至於此!籲! 橫渠曰:遁詞者無情,隻是他自信,元無所執守。
見人說有,己則說無,反入於太無。
見人說無,己則說有,反入於至下。
元不曾入中道,此釋老之類也。
屏山曰:如張子之所謂遁詞,蓋有之矣。
中國公孫龍、惠施、鄧析、堅舟同異兩可之說。
西方末黎等,矯亂不死議論是也。
常無有者,老子之信言,中道第一議谛。
釋迦之實語,有謂無謂,離四句,絕百非。
至言去言,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矣。
豈有蔽離陷窮之心,而生詖邪[泳-永+(瑤-王)]遁之辭哉?然則吾聖人顯道而不墜於無神,德行而不涉於有見,有形之器,即無形之道,或默或語,其言外不盡之意,張子未必知也。
橫渠曰:老子言天地不仁是也。
聖人不仁非也。
天地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聖人則仁矣。
屏山曰: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即聖人之神也。
吉兇與民同患,蓋聖人之形迹耳。
聖人之神,與天地相似。
天地之德曰生,豈有生萬物之心乎?故聖人之喜,[目*奚]然侶春,澤及萬世而不為仁,特仁者見之謂之仁耳。
張子強於分别,不惟不知老子,恐吾夫子之言,亦有所未解也。
橫渠曰:萬物皆有理,若不知窮理,如夢過一生。
釋氏便不窮理,皆以為見病所緻,莊子盡能明理,及至窮極,亦以為夢,不知易之窮理也。
又曰:釋氏所謂萬物之性,猶告子生之謂性耳。
屏山曰:張子果能窮易之理,将亦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