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方外志卷第五

關燈
外無法 滿目青山 法眼聞曰:「即此一偈,可起吾宗。

    」開寶四年辛未,華頂峯忽摧,聲震一山,師曰:「吾非久矣。

    」明年六月,大星殒於峯頂,林木變白,師乃示疾於蓮華峯,叅問如常。

    二十八日集衆言别,跏趺而逝。

    二師口義雲:玄弼山君言國師是智者,起法堂都料淨光大師是放生會首,螺溪堂僧是所放之魚。

     道榮尊者 淳化中,居長隴院,即今廣岩寺。

    習禅定,靈異頗多,人以羅漢目之。

    既入滅,人有見於壽昌五百應真位者。

    今肉身尚存,凡有所請,多響應。

    宋元符閑縣令太史章,以久旱,他求無驗,躳往拜請。

    迎至縣,雨即充洽。

    尋送還寺,作長歌以頌其德。

    碑刻尚在寺中。

     惟靖尊者 吳門人也。

    年三十許,入寍國寺,巡僧房,唱曰:「要人出家請留下。

    」至經藏院,見大德慧政,便跪拜申誠,願容執侍。

    政公允納,與之薙染。

    嘗侵星赴禅林寺晨粥,而多虎豹随到寺門。

    虎踞若伺候,靖出複随。

    遲明巨迹極多,靖恐人知,以鋤滅虎迹。

    俄患背疽,困睡,有鸩鳥糞於瘡所,不久全愈。

    又虞冰雪,備秔粒半鬥,每日以铫合菜煮食。

    置秔於地窖中,過期用米常滿不耗,靖乃築之,去曰:「吾被此,知非理也。

    」卒時年七十餘。

    《神僧傳》 國朝 裘聖僧 邑人,幼歲出家為僧,住國清寺。

    後又遊外,二十年而歸。

    訪親周氏,周有婢,适其采桑,遭師遽擁抱之;以手執其頸,類解縛狀。

    婢驚怒告其主,主曰:「出家人何輕薄如此!」師曰:「七日後當自知之。

    」主訝其語。

    至日,置婢於室,以人守之。

    夜分,守者少睡,醒視,婢已經死矣。

    問師,師曰:「昔見鬼以十索系其頸,吾斷之,恨尚留其一耳。

    」華頂寺僧請師預道場,師曰:「明午有火殃到寺,正日必有火,我不預也。

    」明午,一婦人從轎馬婢仆投寺中,施齋至晚。

    寺中人問曰:「火殃何在?」師曰:「施粥婦人非火殃耶?」忽火從中起,一寺為墟。

    徤跳楊千戶妻施師履,師亟穿走泥[濘-丁]中。

    楊妻心悔,師知之,遂還其履。

    視之,如未嘗着土中。

    嘗攜一少孫出遊,途遇虎,馴伏於側。

    孫歸語家人,師摩其肩曰:「莫說!莫說!」遂失音。

    師化後乃能語。

    世傳伏虎禅師後身也。

    其神通事蹟甚多,父老猶能言之。

    舊志 附:唐 懷玉禅師 丹丘人。

    觀想淨土将四十年,日課佛名五萬,誦淨土諸經通三百萬。

    一日見西方聖衆有擎銀台而至,師曰:「如我本望,必得金台。

    」言發而台隐。

    師彌加精苦,三七日後,向人複來曰:「法師已得上品生。

    」忽異光照室。

    越三日,書偈曰:「清淨皎潔無塵垢,蓮華化生為父母。

    我經十劫修道來,出示閻浮厭衆苦。

    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娑婆歸淨土。

    」弟子見佛菩薩共禦金台西下,迎玉而去。

    台州知府段公有詩贊曰: 我師一念登初地 佛國笙歌兩度來 惟有門前古槐樹 枝低秪為挂金台《統紀》 附:宋 戒闍黎 臨海三江婁氏子也,母夢月光入懷,覺而有孕,生而能言,曰:「善哉父母,生我劬勞;長度羣生,為世沃焦。

    」父母驚而不言,遂名頓吉。

    一日,忽謂母曰:「可備齋七位。

    」母問其故,兒曰:「我同衣來相見。

    」父母恠之,即為營齋。

    俟之日晡,果有僧七人,撫掌打拍,徐徐行至其家。

    其父命坐:「大德何來?」僧曰:「南印土來,聞君有奇子,特來相賀。

    」其父曰:「何勞尊重!」遂設齋。

    食罷,母抱兒出見,僧謂兒曰:「仁者,有情軌則惺惺着,勿被他瞞。

    」兒乃撫掌而咲,僧遂謝去。

    兒謂父母曰:「向者七人皆佛菩薩示現爾。

    」五歲自稱六和大師。

    十五出家,至杭見天醫波利多,問曰:「子何來?」師曰:「從緣來。

    」曰:「是何姓?」曰:「是佛性。

    」曰:「子身尚俗,安識佛姓?」師曰:「我身雖俗,因俗證真。

    真俗圓融,洞然不二。

    無二之法,即是佛性。

    」波利多異之,乃為薙發,受具足戒,故名善戒。

    其神變事迹至多,具見《闍黎示現錄》。

    将滅之日,於台州兜率寺擊鼓集衆,為說觀音圓通法門。

    乃下座,出殿前,湧身虛空,現諸神變。

    還入殿内,複昇法座,連呌大衆「看!看!」先於左手現日、右手現月,放八寶光明;次於口中現蓮華十二朵花,放寶光十二色;又於頂上放無數光,光光八棱中空。

    師曰:「老僧有如是妙用,以彰釋迦如來正法。

    大衆!老僧世緣已畢,與汝作别!」言訖,合掌而逝。

    闍毘之次,胷中迸裂三昧性火自焚。

    五色祥雲圍繞,異香芬馥;舍利無數,奉瘗於寺,永鎮山門。

    太守趙邦彥聞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