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方外志卷第四

關燈
制,瓦用青色琉璃。

    於梭溪上建二橋,橋上構會仙亭,直南嶺表建洞門一座。

    内則方丈、齋堂、雲堂、土地堂、三真殿。

    又有上清閣、禦書閣,閟三朝宸翰及高宗所臨晉唐帖。

    紹興二十二年楊和王存中重建三清殿,曹開府勳建三門。

    曹又於觀北結庵,賜号「沖啬」。

    宮中為院六,一曰經藏,二曰三元,三曰延賓,四曰清虛,五曰白雲,六曰浴院。

    屢朝宣賜,則有宋太宗、真宗禦書共五十三卷,祥符中禦衣四事,高宗史漢事實《翰墨志》。

    用高麗僧統所織成經簾二帙,裹吳越國王所舍銅像天尊一十身,連金銀銅所鑄火焰台座,檀香三清像一龛,計二百六十身;玉花八株,銅三清像,金銀字經二百函;睦親宅昭成太子宮聖蹟四十軸,厯代珍襲供奉。

    至國朝吳元年遘火,化為丘墟,惟檀香像一龛存焉。

    洪武中,道士金靜觀、提點吳惟敬相繼營建。

    永樂十年道紀鮑了靜又加新之,其間架規模崇飾豔麗,去舊為遠。

    至今且百餘年,道衆貧匮,殿宇日就頹壞。

    宮中碑刻無慮十數,獨崔尚所作碑頌,韓擇木八分書古今珍尚,今亦無存矣。

    其複改「桐柏宮」,當在本朝,但不知何時耳。

     佑聖觀 在縣東一百步玅山上,即玄帝廟,舊系城隍廟基。

    宋南渡後,曹開府勳建觀,而境民崇奉,香火不廢。

    韓擇木斷碑在焉。

     元明宮 在縣西北二十八裡,桐柏觀之東北。

    徐靈府《小錄》:由桐柏北上一峯可五裡許。

    唐長慶元年,靈府定室於此。

    寶厯元年賜号「方瀛」,宋大中祥符元年改額,今廢。

    萬厯庚子釋子受行結茅於此,竟為釋氏宮。

     洞天宮 在縣西北三十五裡玉霄峯。

    唐鹹通間,道士葉藏質創道齋,号「石門山」,居十三年,奏為「玉霄宮」。

    周廣順元年朱霄外建三清殿。

    徐靈府《小錄》雲:道士陳寡言嘗隐於此,号「華琳」。

    有經鐘二樓,經皆鹹通十一年書,後題雲:上清三洞弟子葉藏質為姚劉四娘造,永鎮玉霄藏中。

    宋祥符元年改今額。

    有禹鐘,高三尺,狀如铎,上有隐文。

    又一大鐘,漢乾佑二年鑄,今廢。

     仁靖、純素二宮 在桐柏觀左右。

    元至元間,桐柏道士王足庵,遇世祖宣授「仁靖純素真人」,遂於其右,舊白雲觀基,建純素宮;又於其左,即曹開府沖啬庵基,建仁靖宮,今廢。

     迎真宮 在縣東十步,其址今并為布政分司。

     福聖觀 在縣西北十五裡,桐柏山西南瀑布岩下。

    赤烏二年為葛玄建,初号「天台」。

    額乃玄飛白書,王右軍評其書如鳥鵲勢骞漓屼。

    東北連丹霞洞,有仙人拍掌岩。

    西北枕翠屏,上有三井,号三絕之一,洩為瀑布,蔽崖而下,狀似垂蜺數百丈,有濺珠亭。

    觀前對靈溪,觀中引瀑布萦繞廊院、灌注池塘。

    宋元嘉嘗於此剏瀑布寺。

    東北一百五十步,有柳泌使君宅,号「紫霄山居」,今皆蕪殁,惟玉清行刻「流水岩」。

    洪武間大水瀉出,而字多不辨矣。

    又有隐真中峯,蓋梁徐則所居之處。

    唐鹹通中,刺史姚鹄因建老君殿,得玉簡,上之,刻曰:「海水竭,台山阙,皇家寶祚無休歇。

    」诏付史館。

    宋大中祥符四年改今額。

    天聖五年遣中侍投金龍。

    有布衣孟合附詩以進,诏重新之。

    紹興十一年置九天祠(按《衆真記》夷、齊死為九天仆射之說)。

    三十年,楊侍郎偰妻趙,以老君殿建三清殿。

    陳古靈襄皇佑間來遊瀑布,命名「習養」,有記。

    嘉泰二年令丁大榮立碑,刻「習養之瀑」四字於石崖上,國朝初,并入桐柏。

     白雲昌壽觀 在縣西北二十五裡桐柏觀西,唐大中六年建,舊名「白雲庵」。

    宋乾道四年,内侍邝守甯棄官入道,乞改庵為觀,遂賜今額。

    邝後於觀側,自剙「白雲庵」,今俱廢。

     玉京觀 在赤城玉京洞天之右,宋政和八年賜額。

    建觀未幾,中廢。

    嘉熙改元,朝廷設醮祈禱,天使詣投龍簡籍地,行禮殊虧,昭事時沖靜大師高惟幾辟田度址、興建觀宇,觀玅演道大師範善遷同盟助就,郡守張号奏撥公田以助堂廚,禦前宣賜沉香、鬥真、鐘磬,及禦書觀額、拱辰殿扁,安鎮觀門。

    正殿崇奉徽宗本命聖君,名「清平萬壽殿」,縣令姚德輝叙其事,今廢。

     淨元觀 在縣東三十裡五都,今廢。

     聖壽院 在桐柏觀西,舊名延壽。

    周廣順元年,朱霄外建,宋治平三年改今額,今廢。

     玅樂院 在縣西北二十五裡十二都,即「王喬仙壇」。

    前有石泉,名醴泉。

    泉南有上真亭,去亭東二十步有八角井。

    壇東有太子庵,西有朝鬥壇,南去百步有吹箫台,北去三十步有瀛峯室。

    唐僧靈一有〈題王喬觀傅道士所居〉,今無此觀,其景意疑即「玅樂」也。

    舊有銅鐘,自桐柏移來,上刻唐景龍二年所鑄,今已廢。

     法輪院 在縣西北二十五裡,桐柏觀西。

    吳赤烏元年葛玄卓庵於此,感三真人降,授以《貞一勸誡法輪玅經》,遂名台曰「降真」。

    漢乾佑中,錢氏複為朱霄外新之,仍造檀香像一百軀。

    宋祥符元年改今額,元至順間重修,翰林學士虞集記。

    今廢。

     法蓮院 在縣西北三十五裡十二都,唐鹹通六年,道士葉藏質建。

    以層巒疊出,狀似蓮花,故号蓮峯道院。

    宋治平三年改額,今廢。

     照慶院 在縣西北二十五裡,舊名「佛窟」,唐大中六年建,蓋僧遺則卓庵之地。

    唐會昌中,廢。

    後道士劉處靜剙「聖祖殿」,越州刺史李褒奏聞,賜号「道元」,張仁穎為記。

    宋祥符元年,昭慶中有七星閣,唐鹹通中物也。

     赤城全真道院 在縣東二百二十步,今廢。

     鶴峯全真道院 在縣東十五裡十都,元大德九年道士徐光孚建,廢。

     紫霄道院 在縣西南三十五裡,舊志所載,莫考都址。

     桃源道院 在縣西南一十五裡二十都,至元間,道士陳貫道建,今廢。

     熙甯道院 在縣西北二十五裡,宋鹹湻七年,道士徐自明建,今廢。

     養素道院 在縣治之北,至元間,道士王中立建,後廢,基為豪右所占。

     松隐道院 在縣西二裡二十都,即曹忠靖勳松隐園,今廢又興。

     延真庵 在縣西七裡十二都落馬橋,今廢。

     思真庵 舊志:元至元間,道士石好問建。

    今無考處所。

     卧雲庵 在縣西北三十裡十二都瓊台之側,至元間,道士周正中建,久廢。

     奉化縣嶽林寺本泉和尚助英洋伍元 高郵州華藏寺竹林和尚助英洋肆元 天台山方廣寺授慧和尚助英洋叁元 萬年寺成蓮和尚助英洋叁元 光緒拾九年桂月佛隴真覺寺敏曦募刻 天台山方外志卷第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