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示現接引
關燈
小
中
大
見不休。
如此往返二十餘日,最後方見光中現佛,如願以償。
如無誠心與恒心,豈能親睹聖相耶? 按南海普陀山為觀音菩薩應化道場,凡往朝山進香或遊覽觀光者,多禮梵音洞看菩薩現身。
大士為增其正信,或化導向善,屢放光現相,以垂接引。
如王等基督教徒,傅為龍華外道,皆一見即改信皈依,或修廟念佛。
莫等跪六小時之久,密師連往二十餘日,皆久禱方見,以試其誠心,而消其業障。
此皆慈航普渡,俯順衆生,曲垂方便也。
第二節普現聖像 一、窯現磁像江西有一陶家,制磁為業。
一日裝白磁碗滿窯而燒之,迨開窯不見磁碗,惟見白磁觀世音菩薩,卓立窯中,妙相莊嚴,光明晃耀,迥非人所能制,舉家歡喜,歎未曾有。
遠近聞風,鹹來瞻禮供養。
一夕夢菩薩囑将其像送供福建鼓山湧泉寺,有司具奏其事,朝廷遣使欲請入宮供奉,寺主夢菩薩曰:‘明日朝廷有使來山,欲将我像移供宮中,汝可用小槌在我身衣一敲,以慰我願。
’黎明遵命持槌擊之,衣上裂一長縫,使至見有裂紋,用以奏聞,遂不移供。
以後凡祈晴禱雨,疊彰靈應。
至民國十六年忽然不見,未知何往。
按菩薩示現,在普度衆生,故不願移供皇宮,惟供帝王瞻禮,且知清廷氣數将終也。
二、瓢現畫像普陀佛頂山自文質老和尚重興以來,道風日振。
大寮有一茶頭師,是一在家居士,發心在大寮燒開水,供養大衆。
最信觀音菩薩,每晨三時起燒開水,至晚上九時止,手持大銅瓢,盛一瓢水,念一聖号,手動口念,工作不停,聖号不斷,如此念念無間者二十年,大水瓢之銅柄上,忽現觀音菩薩全身聖像,圓滿莊嚴,初疑人畫,用水洗之?愈洗愈明,以布拭之,愈拭愈顯,令衆生敬,感茶頭師發願出家。
文老和尚以菩薩垂慈,現希有事,我等應生希有心,珍藏供奉,永鎮山門,請圓瑛大師撰觀世音菩薩應現記。
按瓢現聖像,乃手持口念,二十年精誠所感,接引其出家得度也。
三、石現聖容民國三十二年三月初五日,無錫佛教淨業社社友王德超等男女百餘人,雇輪往蘇州靈岩山進香參拜,同谒在山閉關之太平寺退隐真達老和尚,談及山上西施洞之名,與佛法頗不相應,當改名觀音洞,方丈妙真和尚深善其說,請王發心在洞内恭繪觀音聖像。
十三日下午一時王與袁德常等數人同赴洞中,見洞内頑石高低不平,碎紋複雜,無從下手,皆有難色,虔誠同念觀音聖号。
刹那之間,石上忽現大士聖容,眉目畢肖,妙相天成,莫不喜出望外,贊歎禮拜。
适有遊客多人,見亦緻敬。
王即登梯,依相繪出。
不意石上又現身相,或大或小,或坐或立,見者各有不同,殆亦普陀梵音洞之第二靈境耶?衆益驚喜!旋又現鳌魚一頭,在聖像下,張口翹尾,俨然大士端坐魚身。
其下石隙,頓現天然大海之象,令皆得見。
從此妙相莊嚴,永留名山勝境,尋聲救苦,特來饒益有情也。
按改西施洞為觀音洞,即現妙相莊嚴,令王依繪,供衆瞻禮,得福無量也。
四、洞現石像民國六十年元月廿二日,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工人在高雄市壽山水泥原料工地炸開石塊時,發現一天然石洞,約深二十公尺,寬十五公尺,中央矗立觀世音菩薩聖像一尊,高約四公尺,頭戴盤卷佛巾,身穿潔白佛袍,腳立圓型蓮華台上,右手抱嬰兒,栩栩如生,較一般寺廟供奉之雕刻聖像,更生動自然。
附近居民紛往參拜,廠方恐人多擠壞,派工掘運辦公室,前往瞻仰禮拜者仍絡繹于途,将獻高雄市佛教支會供養。
菩薩于此時此地現身應化,俾各地人民皆能恭敬禮拜,共沐救苦救難之慈恩,永免刀兵水火等劫難也。
五、閣毀像存太魯閣建于台灣省東西橫貫公路東端之半山,不知若幹年也。
下俯霧溪,上聳才岩,中供觀音大士銅塑立像,靈感甚多。
民國五十一年春忽岩石崩墜,閣宇全毀,惟大士像前移八尺,近臨鐵鼎,屹立如故,毫發無傷,觀者贊歎,鹹謂大士威神之力,如此其驗且著也。
是年夏公路局重建太魯閣,閣後鑿岩為洞,深達丈許,移供大士聖像于其中。
請湖南張齡居士撰觀音靈感碑文,刻于閣壁,以傳靈異。
尤以東西橫貫公路之告成,經曆奇險巨艱,筆難盡述。
如四十六年覆測,改從南線開始,值上遊迎賓峽崩石塞溪,堵水成泊,山洪沖決,怒濤卷人畜入海,使先易轍改圖,而免執事者盡為魚鼈也。
當築路工程進行中,先總統蔣公親臨巡視,路基甫奠,慮生險阻,而土石堅固,警跸無驚。
自全線通車迄今,往來車輛,悉慶康莊。
凡此祥符,實由靈贶,信乎大慈宏誓,無往而不被其覆帱也。
按橫貫公路即将告成之時,太魯閣車可直達,忽岩崩閣毀,惟像獨存,使重建新閣,以供朝參,而起敬信,俾共沐慈恩也,。
六、照現聖相夏秋之際,常有台風起于太平洋中,中途或變強變弱,方向亦或西或北,變化無常,西岸各國,常遭肆虐,輕則拔木毀屋,重則傷害人畜,誠天災難防。
民國六十二年六月十九日美國空軍為研究台風變化情況,派飛機攜照相機追蹤拍攝。
台風中心有所謂‘台風眼’,晴空無雲,茲忽發現其中有一黑雲,雲上有光,當予拍照,攜回沖洗,則雲中有龍,爪牙可辨,頭立一人,妙相莊嚴,不知何神?持示華人,即知為觀音菩薩鎮壓台風,不使為災。
索取寄台,證明觀音菩薩無時無地不實現其救人救世之大願也。
七、屢賜聖像民國三十八年冬在重慶撤退前,拟請觀音聖像,求保平安,忽于地攤請得阿彌陀佛及觀音、關帝小相片各一幀,俾便攙帶,蒙祐履險如夷,安抵台灣。
即恭設佛堂,拟供西方三聖像,求确保台澎金馬,光複大陸,拯救同胞。
而當時台北不易請到,忽承台中陳翁恭送香港影印五彩三聖像及鏡框三幀,俾常供奉。
五十六年秋退隐台北市郊淨蓮别墅,忽有某居士出國,将所供觀音瓷像送供迄今,未見來迎。
六十四年十一月廿三日,内子鄭侶梅見隔壁衡钰居士以五千五百元,
如此往返二十餘日,最後方見光中現佛,如願以償。
如無誠心與恒心,豈能親睹聖相耶? 按南海普陀山為觀音菩薩應化道場,凡往朝山進香或遊覽觀光者,多禮梵音洞看菩薩現身。
大士為增其正信,或化導向善,屢放光現相,以垂接引。
如王等基督教徒,傅為龍華外道,皆一見即改信皈依,或修廟念佛。
莫等跪六小時之久,密師連往二十餘日,皆久禱方見,以試其誠心,而消其業障。
此皆慈航普渡,俯順衆生,曲垂方便也。
第二節普現聖像 一、窯現磁像江西有一陶家,制磁為業。
一日裝白磁碗滿窯而燒之,迨開窯不見磁碗,惟見白磁觀世音菩薩,卓立窯中,妙相莊嚴,光明晃耀,迥非人所能制,舉家歡喜,歎未曾有。
遠近聞風,鹹來瞻禮供養。
一夕夢菩薩囑将其像送供福建鼓山湧泉寺,有司具奏其事,朝廷遣使欲請入宮供奉,寺主夢菩薩曰:‘明日朝廷有使來山,欲将我像移供宮中,汝可用小槌在我身衣一敲,以慰我願。
’黎明遵命持槌擊之,衣上裂一長縫,使至見有裂紋,用以奏聞,遂不移供。
以後凡祈晴禱雨,疊彰靈應。
至民國十六年忽然不見,未知何往。
按菩薩示現,在普度衆生,故不願移供皇宮,惟供帝王瞻禮,且知清廷氣數将終也。
二、瓢現畫像普陀佛頂山自文質老和尚重興以來,道風日振。
大寮有一茶頭師,是一在家居士,發心在大寮燒開水,供養大衆。
最信觀音菩薩,每晨三時起燒開水,至晚上九時止,手持大銅瓢,盛一瓢水,念一聖号,手動口念,工作不停,聖号不斷,如此念念無間者二十年,大水瓢之銅柄上,忽現觀音菩薩全身聖像,圓滿莊嚴,初疑人畫,用水洗之?愈洗愈明,以布拭之,愈拭愈顯,令衆生敬,感茶頭師發願出家。
文老和尚以菩薩垂慈,現希有事,我等應生希有心,珍藏供奉,永鎮山門,請圓瑛大師撰觀世音菩薩應現記。
按瓢現聖像,乃手持口念,二十年精誠所感,接引其出家得度也。
三、石現聖容民國三十二年三月初五日,無錫佛教淨業社社友王德超等男女百餘人,雇輪往蘇州靈岩山進香參拜,同谒在山閉關之太平寺退隐真達老和尚,談及山上西施洞之名,與佛法頗不相應,當改名觀音洞,方丈妙真和尚深善其說,請王發心在洞内恭繪觀音聖像。
十三日下午一時王與袁德常等數人同赴洞中,見洞内頑石高低不平,碎紋複雜,無從下手,皆有難色,虔誠同念觀音聖号。
刹那之間,石上忽現大士聖容,眉目畢肖,妙相天成,莫不喜出望外,贊歎禮拜。
适有遊客多人,見亦緻敬。
王即登梯,依相繪出。
不意石上又現身相,或大或小,或坐或立,見者各有不同,殆亦普陀梵音洞之第二靈境耶?衆益驚喜!旋又現鳌魚一頭,在聖像下,張口翹尾,俨然大士端坐魚身。
其下石隙,頓現天然大海之象,令皆得見。
從此妙相莊嚴,永留名山勝境,尋聲救苦,特來饒益有情也。
按改西施洞為觀音洞,即現妙相莊嚴,令王依繪,供衆瞻禮,得福無量也。
四、洞現石像民國六十年元月廿二日,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工人在高雄市壽山水泥原料工地炸開石塊時,發現一天然石洞,約深二十公尺,寬十五公尺,中央矗立觀世音菩薩聖像一尊,高約四公尺,頭戴盤卷佛巾,身穿潔白佛袍,腳立圓型蓮華台上,右手抱嬰兒,栩栩如生,較一般寺廟供奉之雕刻聖像,更生動自然。
附近居民紛往參拜,廠方恐人多擠壞,派工掘運辦公室,前往瞻仰禮拜者仍絡繹于途,将獻高雄市佛教支會供養。
菩薩于此時此地現身應化,俾各地人民皆能恭敬禮拜,共沐救苦救難之慈恩,永免刀兵水火等劫難也。
五、閣毀像存太魯閣建于台灣省東西橫貫公路東端之半山,不知若幹年也。
下俯霧溪,上聳才岩,中供觀音大士銅塑立像,靈感甚多。
民國五十一年春忽岩石崩墜,閣宇全毀,惟大士像前移八尺,近臨鐵鼎,屹立如故,毫發無傷,觀者贊歎,鹹謂大士威神之力,如此其驗且著也。
是年夏公路局重建太魯閣,閣後鑿岩為洞,深達丈許,移供大士聖像于其中。
請湖南張齡居士撰觀音靈感碑文,刻于閣壁,以傳靈異。
尤以東西橫貫公路之告成,經曆奇險巨艱,筆難盡述。
如四十六年覆測,改從南線開始,值上遊迎賓峽崩石塞溪,堵水成泊,山洪沖決,怒濤卷人畜入海,使先易轍改圖,而免執事者盡為魚鼈也。
當築路工程進行中,先總統蔣公親臨巡視,路基甫奠,慮生險阻,而土石堅固,警跸無驚。
自全線通車迄今,往來車輛,悉慶康莊。
凡此祥符,實由靈贶,信乎大慈宏誓,無往而不被其覆帱也。
按橫貫公路即将告成之時,太魯閣車可直達,忽岩崩閣毀,惟像獨存,使重建新閣,以供朝參,而起敬信,俾共沐慈恩也,。
六、照現聖相夏秋之際,常有台風起于太平洋中,中途或變強變弱,方向亦或西或北,變化無常,西岸各國,常遭肆虐,輕則拔木毀屋,重則傷害人畜,誠天災難防。
民國六十二年六月十九日美國空軍為研究台風變化情況,派飛機攜照相機追蹤拍攝。
台風中心有所謂‘台風眼’,晴空無雲,茲忽發現其中有一黑雲,雲上有光,當予拍照,攜回沖洗,則雲中有龍,爪牙可辨,頭立一人,妙相莊嚴,不知何神?持示華人,即知為觀音菩薩鎮壓台風,不使為災。
索取寄台,證明觀音菩薩無時無地不實現其救人救世之大願也。
七、屢賜聖像民國三十八年冬在重慶撤退前,拟請觀音聖像,求保平安,忽于地攤請得阿彌陀佛及觀音、關帝小相片各一幀,俾便攙帶,蒙祐履險如夷,安抵台灣。
即恭設佛堂,拟供西方三聖像,求确保台澎金馬,光複大陸,拯救同胞。
而當時台北不易請到,忽承台中陳翁恭送香港影印五彩三聖像及鏡框三幀,俾常供奉。
五十六年秋退隐台北市郊淨蓮别墅,忽有某居士出國,将所供觀音瓷像送供迄今,未見來迎。
六十四年十一月廿三日,内子鄭侶梅見隔壁衡钰居士以五千五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