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救刀兵劫
關燈
小
中
大
算,民國三十五年率妻及幼子中藩逃避長春。
三十七年夏東北告急,長春被圍,國軍糧盡援絕,平民斷炊病疠,情勢危殆。
七月初三日仍攜妻兒随逃亡群向南郊逃生,甫出國軍防線,到洪熙街,前即匪軍重圍據點,不準通過。
欲回市區,恐匪混入,亦不準通行。
聚困數萬人,地小糧絕,進退維谷,坐以待斃,餓死病死,橫屍遍地。
崔家三人,子餓失明,十三夜偎卧路旁檐下,恐難逃出大難,不覺心酸坐起,虔捧從家背出觀音銅像,含淚哀求雲:‘老佛爺!我逃出時,萬貫家财,未帶一草一木,惟将尊像背出。
弟子信佛一生,誦經半世,非不誠懇,今與眷屬同遭劫難,餓已數日,死将臨頭,請老佛爺俯賜垂救!’言訖拭淚,似睡未睡,忽見一老僧囑雲:‘浩劫當前,衆生可憫!老居士奉佛虔誠,當得救脫,明午汝向西北方行,自可出險。
’說畢,合掌誦大悲咒,随念而醒。
忽覺身邊發熱,乃大餅一包,恐他人放置,不敢即食,久候不見來取,且此地并無賣餅之人,定蒙菩薩救饑救難,便同飽餐,精神恢複,子眼複明。
惟疑須向安全之南方逃走,何指向北背道而行耶?蒙眬之間,又見老僧雲:‘居士莫疑,明日北行,自有吉兆,切記切記!’翌日起身,直沿石虎溝村西向北逃竄,忽遇匪哨兵盤诘,正問答問,匪軍張連長來,一見,便命哨兵雲:‘我看老先生面帶善容,沒有問題,讓他們先進崗樓休息,對别人就說是我父母,等夜深再送他們出去。
并囑老先生切須留心,如有人問,須對答圓滿。
’崔聞相救,喜甚謝甚!轉念夜夢,深感菩薩慈悲救護。
當夜張贈幹糧黃豆,令皆飽食。
十時左右,派兵送出重圍,直到長春南方大屯,天已微明,喊農會開門,為辦通行證,交收始别。
經藩陽錦州,安抵北平,得見長子,任駐平國軍第十三軍石覺部團長,旋随軍撤至江南。
三十八年三月長子參與京滬保衛戰,仍率妻及幼子随大批官兵眷屬,乘撤退軍車,由浙赴閩,途遇車禍,毫未受傷。
五月安抵基隆,已無分文,賴友資助,勉度艱苦。
又蒙菩薩示夢,先作香煙攤販,後轉營商,漸獲大利,又成富翁。
身體健康,幼子畢業台灣大學,服務社會,生子女各一,皆蒙觀音菩薩之所護祐也。
十、會戰得免胡佛将軍,承慧明法師傳授準提咒,持誦多年,每遇急難,皆可幸免。
民國三十七年冬浦蚌會戰時,杜聿明任總指揮,胡任副指揮,勢至危急,常念咒不斷,不知者以其有神經病,而仍念咒不顧也。
正被匪重重圍困時,上峰急電派小型飛機召杜回京,面授機宜,讵杜忽病,派胡回京受命後,随即返防,而形勢險惡,機已不能降落矣。
仍安回京,得免殉難,來台任職,皆仗持咒之神力也。
十一、父子均安王秀崖,世居皖北,現住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一三四之三六号。
民國卅七年共匪禍國,我軍在徐蚌會戰失利後,舉家逃至江南昆山司徒街,次年春長子蘭輝赴南京求援之次晨,即聞江陰要塞司令被匪利誘,炮擊友軍,助匪渡江,進踞無錫,京滬路中斷,消息全無,焦急萬分!忽案頭有心經及白衣咒,急虔誠禱告:‘乞祐蘭輝安歸,願終身奉誦心經及白衣咒,每日五遍,永不間斷。
’即起實行,至陰曆四月廿八日上海失守,各路已通,果平安回昆。
據雲:‘車甫抵京,見時局緊張,随登車急返,因路斷折回,而親友均已搬走,聞吾縣縣長所率武裝,已受編集中蕪湖,前往相依。
忽傳匪由荻港過江,随軍向杭州撤退,遇匪炮轟,左右前後,血肉橫飛,獨無恙而被俘。
幸穿西服,持有照相業之身份證,僞稱偕友往西湖照相而獲釋。
途多匪軍,時有我機臨空轟炸,死傷枕藉,乃徒步繞道湖州,方得安歸。
’益信為觀音靈感所賜。
後遷上海,四十年隻身逃入香港調景嶺難民營,次年奉準入台就業,曆經流離失所,饑寒交迫諸苦,每晨必誦經咒各五遍,從未間斷。
六十二年退休後,每日增誦金剛經一遍,以報佛恩! 十二、公審獲釋釋瑞智法師,字含真,湖南甯鄉人。
曾任長沙佛教支會理事長,寶甯寺方丈,太益寺住持,寶甯義校校長。
民國三十八年春被共匪指為大地主,捕押杲山寺月餘,提出公審鬥争清算,苦刑拷打,至九死一生時,惟默念觀音菩薩。
夜夢菩薩雲:‘你要得救矣。
’三日後,果有本保貧民千餘人聯名保釋。
但因另案被控地主,久未歸案而被通緝,各縣市鄉鎮匪警,攜其早年照片到處逮捕,而續逃亡。
躲在湘鄉檀木橋小廟樓上,誠念觀音聖号達三月之久,長滿胡須,與相片判若兩人,不易辨認,數次被捕獲釋,輾轉來台而幸免。
十三、屢救重圓鐘石磐居士,江西人,現住台灣省台南縣新營鎮中興路四八号。
民國卅八年八月任國軍某部軍官,在贛南安遠山中行軍,與匪遭遇激戰被圍,至彈盡援絕時,決分路突圍而走最後,追匪已至,急跳山溝,匿水草中,同伴數人亦随跳下,急喊:‘大家不要動,一齊念觀音菩薩。
’而槍炮及殺喊聲震撼山谷,匪沿山溝搜索,對柴草深處,一陣掃射及手榴彈,草木皆焦。
正危急中,忽降大雨,天色漸暗,得趁機爬過兩山,脫離戰場。
但各要道均有匪把守,土民亦趁機攔劫,行動困難,晝伏夜行,而苦路徑不熟。
鐘再提議念觀音聖号,求指引出路,果來一樵夫,示願帶路,見衆已餓三日,都走不動,即領往其戚家吃飯後,引抄小路前進,輾轉介其親友帶路供飯,得追上最後一群戰友,均被攔劫,僅以身免,或因抵抗受傷,凄慘萬分!入廣東境,惟土共沿途襲擊,因趕路先行,仍常念聖号,忽遇一鄉人指左一小路雲:‘東山有土共,可由此繞過去。
’果平安無事。
惟荒野無人,雨大天暗,無處容身,忽一廟宇,老和尚開門讓入,殿上正是日夜禱念之大悲觀世音菩薩,便同跪拜叩謝!次日到梅縣城内,已成真空,從各店門所留粉筆隊标,知各部隊均已通過,有水旱二路可以前進。
雖水路多險,因腳已腫爛,決定乘船。
但船均被拉走,僅一帆船,亦被傷兵雇妥,每人船費三銀元,尚可擠上。
當共将錢掏出不到五元,忽見徐君來雲:‘到此數日,因全家十餘人,無法再走,隻好暫住。
願将賣衣物所得,分予接濟。
’即回取錢,将船費解決,迅告客滿。
行不多時,突聞槍聲,一人中彈倒鐘腿上,急朗念觀音聖号,便船停槍息,死二傷九,而鐘之同伴均安無恙。
土共命均空手上岸,上船檢查,搜去手槍一支,方準開船。
晚抵松口,匪來監視,候次日命齊上岸排隊,先搜光身藏金戒銀元等,再搜船上,方準放行。
迄至匪軍前線,擋住去路,均押上岸訊問,鐘恐問出真情被扣,愈默念聖号,忽聞匪幹吹哨集合,命衆上船,順流而下,迅入國軍防線,安抵潮汕,與部隊集合。
幸遇失散之妻,據告沿途亦遇車翻船破匪劫等危險,因虔念聖号,得保平安。
惟候鐘十餘日,幾全絕望,竟獲破鏡重圓,皆至誠所感也。
按匪搜時之大雨,帶路之樵夫,指路之鄉人,容身之廟宇,開門之老僧,接濟之徐君等,皆觀音之所化現,否則何相遇如是之巧耶? 十四、獲匿安離丁敏之居士,浙江紹興人,現住台北市北投公館路一四七号。
早年肄業杭州浙江法政專校時,即皈依太虛大師,精研佛學,曾著金剛經及心經集注,廣印普施。
曆任行政軍法等工作垂五十年,因誠念觀音聖号,參與剿匪抗戰,皆履險如夷。
勝利後任國防軍法局副主任,局長徐鎮公,名業道,湖南湘潭人。
三十八年随政府遷移,由南京、廣州、重慶至成都,十二月十一日随徐夫婦及女飛昆明,适雲南省主席盧漢叛變,人機均被扣,情況危急,勸徐夫婦及女同念觀音聖号,獲同匿機場氣象台,徐以所穿中将領章之黃呢軍服,換得該台勤務兵之灰布軍服,僞裝病患,同住某私立醫院,猶疑信參半雲:‘我母信佛念佛,常念心經,如将心經内容使我了解,方能起信。
’丁即費時兩晝夜著心經淺說,徐閱後始誠信默念,得率妻女與丁同乘運菸葉之貨車離昆,仍均默念聖号不停。
經匪區黔桂道中,疊遭兩旁山上匪軍亂槍劫車,幸獲沖出。
惟徐夫人疑不肯念,獨被槍傷,裹傷随行,同由廣州香港,安抵台灣,徐即退隐學佛,印送心經淺說,以報佛恩。
丁任軍法局第一組少将組長,及國家安全局第三處副處長,恭書彌陀、法華、藥師、地藏、金剛等經,暨三時系念佛事,影印行世,福慧雙修,故壽而康。
十五、不出樊籠沈琢之居士,民國三十九年冬仍居上海南市。
女婿已先來台,雖由香港彙款接濟,終非長久之策。
申請入台,又恐攜眷增婿負擔,考慮至再,殊難自決,乃虔禱海潮路寺觀音大士,蒙示第十四簽雲: 宛如仙鶴出樊龍脫卻羁縻處處通南北東西無障礙任君直上九霄中 自思滬上戚友,思想難測,稍一不慎,禍即随之,簽已明示,尚複何疑。
迨行意既決,匪警突至,一再謂‘汝居工人區内,有辱身份。
’是匪對其經曆,早已了然,危機暗伏,如處樊龍,簽已示警!即毅然攜眷赴港,安抵台灣,克享自由,無異身入九霄矣。
十六、安出重圍餘姓毛,名淩雲,号惕園,湖北通城縣人,現住台北市吳興街二八四巷十七号之一淨蓮别墅,父握誠公,母郭太夫人,因連夭兩子一女,餘又早産體弱,甫三朝,即寄名觀音菩薩座下,便蒙慈祐,關星順度,易養成人,頻逢内戰匪亂,皆逢兇
三十七年夏東北告急,長春被圍,國軍糧盡援絕,平民斷炊病疠,情勢危殆。
七月初三日仍攜妻兒随逃亡群向南郊逃生,甫出國軍防線,到洪熙街,前即匪軍重圍據點,不準通過。
欲回市區,恐匪混入,亦不準通行。
聚困數萬人,地小糧絕,進退維谷,坐以待斃,餓死病死,橫屍遍地。
崔家三人,子餓失明,十三夜偎卧路旁檐下,恐難逃出大難,不覺心酸坐起,虔捧從家背出觀音銅像,含淚哀求雲:‘老佛爺!我逃出時,萬貫家财,未帶一草一木,惟将尊像背出。
弟子信佛一生,誦經半世,非不誠懇,今與眷屬同遭劫難,餓已數日,死将臨頭,請老佛爺俯賜垂救!’言訖拭淚,似睡未睡,忽見一老僧囑雲:‘浩劫當前,衆生可憫!老居士奉佛虔誠,當得救脫,明午汝向西北方行,自可出險。
’說畢,合掌誦大悲咒,随念而醒。
忽覺身邊發熱,乃大餅一包,恐他人放置,不敢即食,久候不見來取,且此地并無賣餅之人,定蒙菩薩救饑救難,便同飽餐,精神恢複,子眼複明。
惟疑須向安全之南方逃走,何指向北背道而行耶?蒙眬之間,又見老僧雲:‘居士莫疑,明日北行,自有吉兆,切記切記!’翌日起身,直沿石虎溝村西向北逃竄,忽遇匪哨兵盤诘,正問答問,匪軍張連長來,一見,便命哨兵雲:‘我看老先生面帶善容,沒有問題,讓他們先進崗樓休息,對别人就說是我父母,等夜深再送他們出去。
并囑老先生切須留心,如有人問,須對答圓滿。
’崔聞相救,喜甚謝甚!轉念夜夢,深感菩薩慈悲救護。
當夜張贈幹糧黃豆,令皆飽食。
十時左右,派兵送出重圍,直到長春南方大屯,天已微明,喊農會開門,為辦通行證,交收始别。
經藩陽錦州,安抵北平,得見長子,任駐平國軍第十三軍石覺部團長,旋随軍撤至江南。
三十八年三月長子參與京滬保衛戰,仍率妻及幼子随大批官兵眷屬,乘撤退軍車,由浙赴閩,途遇車禍,毫未受傷。
五月安抵基隆,已無分文,賴友資助,勉度艱苦。
又蒙菩薩示夢,先作香煙攤販,後轉營商,漸獲大利,又成富翁。
身體健康,幼子畢業台灣大學,服務社會,生子女各一,皆蒙觀音菩薩之所護祐也。
十、會戰得免胡佛将軍,承慧明法師傳授準提咒,持誦多年,每遇急難,皆可幸免。
民國三十七年冬浦蚌會戰時,杜聿明任總指揮,胡任副指揮,勢至危急,常念咒不斷,不知者以其有神經病,而仍念咒不顧也。
正被匪重重圍困時,上峰急電派小型飛機召杜回京,面授機宜,讵杜忽病,派胡回京受命後,随即返防,而形勢險惡,機已不能降落矣。
仍安回京,得免殉難,來台任職,皆仗持咒之神力也。
十一、父子均安王秀崖,世居皖北,現住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一三四之三六号。
民國卅七年共匪禍國,我軍在徐蚌會戰失利後,舉家逃至江南昆山司徒街,次年春長子蘭輝赴南京求援之次晨,即聞江陰要塞司令被匪利誘,炮擊友軍,助匪渡江,進踞無錫,京滬路中斷,消息全無,焦急萬分!忽案頭有心經及白衣咒,急虔誠禱告:‘乞祐蘭輝安歸,願終身奉誦心經及白衣咒,每日五遍,永不間斷。
’即起實行,至陰曆四月廿八日上海失守,各路已通,果平安回昆。
據雲:‘車甫抵京,見時局緊張,随登車急返,因路斷折回,而親友均已搬走,聞吾縣縣長所率武裝,已受編集中蕪湖,前往相依。
忽傳匪由荻港過江,随軍向杭州撤退,遇匪炮轟,左右前後,血肉橫飛,獨無恙而被俘。
幸穿西服,持有照相業之身份證,僞稱偕友往西湖照相而獲釋。
途多匪軍,時有我機臨空轟炸,死傷枕藉,乃徒步繞道湖州,方得安歸。
’益信為觀音靈感所賜。
後遷上海,四十年隻身逃入香港調景嶺難民營,次年奉準入台就業,曆經流離失所,饑寒交迫諸苦,每晨必誦經咒各五遍,從未間斷。
六十二年退休後,每日增誦金剛經一遍,以報佛恩! 十二、公審獲釋釋瑞智法師,字含真,湖南甯鄉人。
曾任長沙佛教支會理事長,寶甯寺方丈,太益寺住持,寶甯義校校長。
民國三十八年春被共匪指為大地主,捕押杲山寺月餘,提出公審鬥争清算,苦刑拷打,至九死一生時,惟默念觀音菩薩。
夜夢菩薩雲:‘你要得救矣。
’三日後,果有本保貧民千餘人聯名保釋。
但因另案被控地主,久未歸案而被通緝,各縣市鄉鎮匪警,攜其早年照片到處逮捕,而續逃亡。
躲在湘鄉檀木橋小廟樓上,誠念觀音聖号達三月之久,長滿胡須,與相片判若兩人,不易辨認,數次被捕獲釋,輾轉來台而幸免。
十三、屢救重圓鐘石磐居士,江西人,現住台灣省台南縣新營鎮中興路四八号。
民國卅八年八月任國軍某部軍官,在贛南安遠山中行軍,與匪遭遇激戰被圍,至彈盡援絕時,決分路突圍而走最後,追匪已至,急跳山溝,匿水草中,同伴數人亦随跳下,急喊:‘大家不要動,一齊念觀音菩薩。
’而槍炮及殺喊聲震撼山谷,匪沿山溝搜索,對柴草深處,一陣掃射及手榴彈,草木皆焦。
正危急中,忽降大雨,天色漸暗,得趁機爬過兩山,脫離戰場。
但各要道均有匪把守,土民亦趁機攔劫,行動困難,晝伏夜行,而苦路徑不熟。
鐘再提議念觀音聖号,求指引出路,果來一樵夫,示願帶路,見衆已餓三日,都走不動,即領往其戚家吃飯後,引抄小路前進,輾轉介其親友帶路供飯,得追上最後一群戰友,均被攔劫,僅以身免,或因抵抗受傷,凄慘萬分!入廣東境,惟土共沿途襲擊,因趕路先行,仍常念聖号,忽遇一鄉人指左一小路雲:‘東山有土共,可由此繞過去。
’果平安無事。
惟荒野無人,雨大天暗,無處容身,忽一廟宇,老和尚開門讓入,殿上正是日夜禱念之大悲觀世音菩薩,便同跪拜叩謝!次日到梅縣城内,已成真空,從各店門所留粉筆隊标,知各部隊均已通過,有水旱二路可以前進。
雖水路多險,因腳已腫爛,決定乘船。
但船均被拉走,僅一帆船,亦被傷兵雇妥,每人船費三銀元,尚可擠上。
當共将錢掏出不到五元,忽見徐君來雲:‘到此數日,因全家十餘人,無法再走,隻好暫住。
願将賣衣物所得,分予接濟。
’即回取錢,将船費解決,迅告客滿。
行不多時,突聞槍聲,一人中彈倒鐘腿上,急朗念觀音聖号,便船停槍息,死二傷九,而鐘之同伴均安無恙。
土共命均空手上岸,上船檢查,搜去手槍一支,方準開船。
晚抵松口,匪來監視,候次日命齊上岸排隊,先搜光身藏金戒銀元等,再搜船上,方準放行。
迄至匪軍前線,擋住去路,均押上岸訊問,鐘恐問出真情被扣,愈默念聖号,忽聞匪幹吹哨集合,命衆上船,順流而下,迅入國軍防線,安抵潮汕,與部隊集合。
幸遇失散之妻,據告沿途亦遇車翻船破匪劫等危險,因虔念聖号,得保平安。
惟候鐘十餘日,幾全絕望,竟獲破鏡重圓,皆至誠所感也。
按匪搜時之大雨,帶路之樵夫,指路之鄉人,容身之廟宇,開門之老僧,接濟之徐君等,皆觀音之所化現,否則何相遇如是之巧耶? 十四、獲匿安離丁敏之居士,浙江紹興人,現住台北市北投公館路一四七号。
早年肄業杭州浙江法政專校時,即皈依太虛大師,精研佛學,曾著金剛經及心經集注,廣印普施。
曆任行政軍法等工作垂五十年,因誠念觀音聖号,參與剿匪抗戰,皆履險如夷。
勝利後任國防軍法局副主任,局長徐鎮公,名業道,湖南湘潭人。
三十八年随政府遷移,由南京、廣州、重慶至成都,十二月十一日随徐夫婦及女飛昆明,适雲南省主席盧漢叛變,人機均被扣,情況危急,勸徐夫婦及女同念觀音聖号,獲同匿機場氣象台,徐以所穿中将領章之黃呢軍服,換得該台勤務兵之灰布軍服,僞裝病患,同住某私立醫院,猶疑信參半雲:‘我母信佛念佛,常念心經,如将心經内容使我了解,方能起信。
’丁即費時兩晝夜著心經淺說,徐閱後始誠信默念,得率妻女與丁同乘運菸葉之貨車離昆,仍均默念聖号不停。
經匪區黔桂道中,疊遭兩旁山上匪軍亂槍劫車,幸獲沖出。
惟徐夫人疑不肯念,獨被槍傷,裹傷随行,同由廣州香港,安抵台灣,徐即退隐學佛,印送心經淺說,以報佛恩。
丁任軍法局第一組少将組長,及國家安全局第三處副處長,恭書彌陀、法華、藥師、地藏、金剛等經,暨三時系念佛事,影印行世,福慧雙修,故壽而康。
十五、不出樊籠沈琢之居士,民國三十九年冬仍居上海南市。
女婿已先來台,雖由香港彙款接濟,終非長久之策。
申請入台,又恐攜眷增婿負擔,考慮至再,殊難自決,乃虔禱海潮路寺觀音大士,蒙示第十四簽雲: 宛如仙鶴出樊龍脫卻羁縻處處通南北東西無障礙任君直上九霄中 自思滬上戚友,思想難測,稍一不慎,禍即随之,簽已明示,尚複何疑。
迨行意既決,匪警突至,一再謂‘汝居工人區内,有辱身份。
’是匪對其經曆,早已了然,危機暗伏,如處樊龍,簽已示警!即毅然攜眷赴港,安抵台灣,克享自由,無異身入九霄矣。
十六、安出重圍餘姓毛,名淩雲,号惕園,湖北通城縣人,現住台北市吳興街二八四巷十七号之一淨蓮别墅,父握誠公,母郭太夫人,因連夭兩子一女,餘又早産體弱,甫三朝,即寄名觀音菩薩座下,便蒙慈祐,關星順度,易養成人,頻逢内戰匪亂,皆逢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