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救刀兵劫
關燈
小
中
大
化吉。
民國二十一年起從事革命情報工作,常出入匪區,搜集匪情,均履險如夷。
如行經大沙坪時,匪軍甫退,死傷遍地;匪攻崇陽縣城,适值公出,迄返崇匪軍已退,幸免驚險。
抗戰勝利,奉派由重慶攜眷飛平,主持華北漢奸之偵訊檢舉及匪諜匪俘之偵捕審判感訓等工作。
至三十七年平津危急,忽奉令兼北平警備總部稽查處長,勉維平市治安,以利堅守。
次年一月廿三日華北剿匪總部傅總司令作義與匪簽訂局部和平條約,被匪指名索交,傅忽深夜電召,急誠懇觀音菩薩默祐,蒙示六十一簽雲: 嘯聚山林兇惡俦善良無事苦煎憂主人大笑出門去不用幹戈盜賊休 内子鄭侶梅在傍笑曰:‘君既大笑出門去,當可安全脫險。
’即自求一簽,蒙示三十六簽雲: 功名富貴自能為偶著先鞭莫問伊萬裡鵬程君有分吳山頂上好鑽龜 解曰:吳山系杭州山名。
餘亦笑曰:‘飛機卿亦有分,當可同時脫險,共遊杭州也。
’急駛中南海懷仁堂,警察局長楊清植等已先到,傅當延見雲:‘此次局部和平誠非得已,諸君安全,自應負責保護,但情況變更,特派機飛送離平,免遭屈辱。
’次晨内子随車相送,獲同飛出重圍,安降青島,免遭慘殺。
飛滬轉杭候車,同遊西湖天竺,二簽皆驗,從此更深信不疑也。
十七、頻蒙救護三十八年六月任國防部軍法局秘書,偕内子随政府由廣州遷重慶,獲同皈依能海法師,早晚念佛及觀音聖号,求生淨土。
十一月底轉成都,奉命撤退,人多機少,先飛昆明,再轉台灣。
軍法局僅領到機票四張,徐局長自留一張,竟以三張分交餘及丁副主任敏之、孫處長拔吾。
餘以不能攜眷同行,應否随同飛昆,誠求觀音菩薩決定,蒙示四十簽雲: 新來換得好模規何用随他步與趨隻聽耳邊消息到崎岖曆盡見亨衢 自問不随他飛昆,往何處耶?忽遇黃處長逸公,奉命率夷區土司立法委員嶺光電、國大代表楊砥中等赴西康發動夷民遊擊,邀往參加。
即邀孫辭職,攜眷乘軍車同往,以機票并讓徐眷。
十二月十日渡新津,次日赴雅安,車經邛崃,橋突毀,始悉西康省主席劉文輝叛變,拟改道樂西公路,迳赴西昌,未知安否?蒙示四十二簽雲: 我曾許汝事和諧誰料修為果自乖但改新圖莫依舊營謀應得稱心懷 十二日回新津,聞雲南省主席盧漢亦已叛變,飛昆人機均被扣,竟獲幸免。
十四日駛樂山,果距匪尚遠,次日邀孫等渡江,赴淩雲寺禮佛,歸舟甫下,突聞匪警,急駛蘇溪,渡沈,舍車步行。
甫宿蘇溪鎮,忽一士兵深夜奔告:‘樂山棄守,匪軍追來,應速行。
’即遍邀黃等速起夜奔。
十六日抵峨眉縣城,見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邀孫等趕宿山下青龍場,拟登山朝拜。
次晨派人返城聯絡,始悉黃等即乘軍車起行,囑在路旁候車。
午餐後登途,因距公路裡許,不知黃已随軍前進,且行且候。
忽一時裝少女疾行趨前,顧謂‘汝等逃難者耶?吾亦逃難者也。
上午十時在峨眉城内忽聞槍聲,疾出西關,匪已大軍進城,現正追來,應速行。
’前行數十步,複候謂‘汝等今晚趕宿龍池耶?吾亦趕赴龍池,但龍池決不可住,匪今晚必到,宜再前進,以免追及。
’餘當唯唯謝謝!孫友郭冷廠疑為匪諜,密議至龍池拘訊。
餘以匪諜必為匪宣傳,豈反勸速行耶?促先女疾行,旋忽不見,始悟為大士現身垂救,以餘夫婦念念不忘,故獲随感随應,但以惑業障覆,無由得見本相,惟觀其為士兵及女身等劣相耳,由此持念聖号益虔。
晚抵龍池,黃等又已前進,飯後衆倦欲眠,力勸宵行,并遍邀已睡者均起同行。
十八日晨抵新場,黃等及守樂山之劉慕廉軍長、川湘鄂邊區綏靖主任宋希濂等先已不期而會,商同入康遊擊,劉允而宋否。
匪忽追至,劉派精銳一營登山拒敵,被當地民團叛變夾攻,全營覆沒。
餘等雖已搭乘軍車,甫登前山,路毀車停,紛抛車物逃竄。
餘夫婦僅存随身攜帶之阿彌陀佛及觀音關帝聖像、暨靈簽淨土文等一小袋,行倦落後,夜深人稀,忽聞泣呼觀音救苦者,詢知為張錫昌夫人,足小行遲,夫離子散,引其緩行,不顧匪追,晨抵金口河,尋交其夫及子。
惟郭全家失散,以其疑而不信也。
時黃等與劉軍餐畢待發,忍饑随行。
二十日宿壽屏山,宋部某副主任追至,獲悉宋部分由小路奔峨邊小沙坪,引匪集中追擊,全軍被俘,惟伊逃出。
匪再窮追,相距已遠,若非分道,決難幸免也。
廿一日上蓑衣嶺,冰雪遍地,百餘裡無人煙,因嶺楊與駐冷水坪夷兵隊長李敬揚系舊交,先往假道,率劉軍疾進。
餘等落後,甫入康境,又遭叛軍前哨堵擊,進退維谷,紛念阿彌陀佛及觀音聖号,忽聞檀香馥郁,精神一振,攻擊前進,勢如破竹,夜抵冷水坪,已無容身之地,忽于路旁得一小屋,促膝圍爐,坐以待旦。
駐黃木廠叛軍一團,憑岩阿溝天險頑抗,劉又密調精銳一營,乘黑夜請夷民導占敵後高山,黎明槍炮齊發,使敵膽寒,再由正面夾攻,激戰逾時,忽敵炮彈塞,不支潰退。
當越岩阿溝,進駐黃木廠。
廿三日占馬烈鄉,廿五日克富林,獲與西昌通電話,欣悉前駐西昌之一三六師師長伍培英,與其嶽父劉文輝同時叛變,經國防部保密局西康站長兼西昌警備司令部稽查處長談榮章,率所屬官兵,會同甫由成都飛海口轉飛西昌之西南軍政副長官胡宗南部國軍三連,奮勇擊潰,克複甯屬各縣,迎胡飛昌坐鎮。
中央派警備司令賀國光兼西康省主席,歡迎速往。
廿七日晚餐後,随軍由小路步行,過大渡河,謠傳匪警,舟小水急,徹夜競渡,坐候沙灘,手足凍裂。
廿九日宿海棠,甫入睡鄉,又傳匪警,劉軍急走,店主呼告,即邀黃等迅追莫及。
次日至保安,卅一日抵越隽,途多夷人,詢知為熟苗,通漢語,故能相安。
而生苗居深山,常出搶劫,或擄漢人為奴隸,同行難友多被擄搶,餘等竟平安通過。
三十九年元旦承越隽警備分區王副司令派夷兵護送過小祥嶺,二日宿鄧祥營,三日至泸沽,始通公路。
四日宿禮州,談處長聞餘夫婦在後,派車遠迎,五日抵西昌,設所招待,并在家歡宴,勸以‘夷民善變難馭,弟尚不能在此遊擊,況兄人地生疏耶?已報奉毛局長電複,饬送兄飛瓊轉台。
惟每周僅換班軍機一架次,此次惟一空位,請尊夫人先行如何?’憶前‘但改新圖’之簽示,決遵召赴台,惟請同行。
候至廿四日始克登機,安降海口,因無入台證,經函請毛局長來電證明,至二月二日乘軍機轉飛台灣,果‘稱心懷’,而‘崎岖曆盡見亨衢’,其顯感顯應,皆如此其驗且著也。
第二節救外患劫 一、救日護國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各占一區。
日軍所占區内有一寺,供古代傳留觀音聖像一尊,住持僧允贈供養,祈保兩國興盛和平。
即迎往日本,建鎮海樓于高麗海峽而供養之。
迨癸卯年日俄戰争,俄竭全國之力以攻日,水陸并進,其勢洶洶。
陸則利用西伯利亞鐵路直逼海參威,海則盡驅波羅的海艦隊,繞印度洋直入高麗海峽。
當時俄以日本區區三島,稱霸亞洲,不難一鼓而殲滅之,日本滅,則中國大好河山,自為俄之屬地,世界即無與抗顔者。
不意是日大霧,日本海軍士官都隐于鎮海樓觀音像前後,以伺俄軍蹤迹。
忽一線清光,沖破大霧,見俄艦隊盡集在前,日軍皆奮勇争先,一鼓沖到俄艦之側,将其全部擊沉,未沉者皆被俘而大捷。
從此日本海軍崇信鎮海樓之觀世音菩薩,為亞洲之大慈大悲救世主。
此為駐漢口日本領事濑川,持照片親證于盧鴻滄居士,曹亞伯記。
二、護國息災日寇侵華,由蠶食而欲鲸吞,民國廿六年七月七日突襲蘆溝橋,大戰爆發,領袖蔣公領導全國軍民長期抗戰,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前方各大城市漸被侵占,後方城市亦遭狂炸。
三十年更瘋狂南進,偷襲珍珠港,攻陷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嶼,我國各海口均被封鎖,滇緬路亦被截斷,對外交通斷絕,抗戰日益艱困。
三十一年冬主席林公暨各院部長派屈映光、張子廉居士,赴廣東南華寺請虛雲老和尚至重慶,商建護國息災大悲法會,祈禱勝利,救國救民。
考試院長戴公季陶任法會長,因參加僧俗人衆,分在南岸獅子山慈雲華岩兩寺同時舉行。
十二月初八日開經,老和尚在慈雲寺上堂法語雲:‘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三災八難除,蒼生鹹覺悟,國泰民安樂,雨順風調護,菩薩降吉祥,除苦灑甘露。
今日政府元尊,合國官紳,啟建全國護國息災大悲法會道場四十九日,令山僧率領全體僧伽,諷誦諸品尊經,加持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稱揚嘉号,祈觀音之慈濟,禱普賢之宏願,轉國運于昌隆,使民安物阜,劫難消除,冤敵滅蹤,此界他方,均成樂土。
’次年元旦在華岩寺升座法語雲:‘今朝新年元旦節,普天同慶皆喜悅,護國法會祈和平,共證菩提圓三德。
國運昌隆億萬年,四海歡欣寇消滅,生民齊唱太平歌,島域歸降釋冤結。
’至廿六日法會圓滿,後方各城市即未再遭敵機空襲,日寇果于卅四年八月歸降,抗戰勝利,主席蔣公宣告以德報怨,而釋冤結,誠應驗不爽也。
按日本參加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我僧以德報怨,允贈觀音聖像,祈保兩國興盛和平。
使日俄戰争,日蒙救護而免滅亡,而我國亦獲保護。
讵日寇忘恩負義,侵略無厭,我總統蔣
民國二十一年起從事革命情報工作,常出入匪區,搜集匪情,均履險如夷。
如行經大沙坪時,匪軍甫退,死傷遍地;匪攻崇陽縣城,适值公出,迄返崇匪軍已退,幸免驚險。
抗戰勝利,奉派由重慶攜眷飛平,主持華北漢奸之偵訊檢舉及匪諜匪俘之偵捕審判感訓等工作。
至三十七年平津危急,忽奉令兼北平警備總部稽查處長,勉維平市治安,以利堅守。
次年一月廿三日華北剿匪總部傅總司令作義與匪簽訂局部和平條約,被匪指名索交,傅忽深夜電召,急誠懇觀音菩薩默祐,蒙示六十一簽雲: 嘯聚山林兇惡俦善良無事苦煎憂主人大笑出門去不用幹戈盜賊休 内子鄭侶梅在傍笑曰:‘君既大笑出門去,當可安全脫險。
’即自求一簽,蒙示三十六簽雲: 功名富貴自能為偶著先鞭莫問伊萬裡鵬程君有分吳山頂上好鑽龜 解曰:吳山系杭州山名。
餘亦笑曰:‘飛機卿亦有分,當可同時脫險,共遊杭州也。
’急駛中南海懷仁堂,警察局長楊清植等已先到,傅當延見雲:‘此次局部和平誠非得已,諸君安全,自應負責保護,但情況變更,特派機飛送離平,免遭屈辱。
’次晨内子随車相送,獲同飛出重圍,安降青島,免遭慘殺。
飛滬轉杭候車,同遊西湖天竺,二簽皆驗,從此更深信不疑也。
十七、頻蒙救護三十八年六月任國防部軍法局秘書,偕内子随政府由廣州遷重慶,獲同皈依能海法師,早晚念佛及觀音聖号,求生淨土。
十一月底轉成都,奉命撤退,人多機少,先飛昆明,再轉台灣。
軍法局僅領到機票四張,徐局長自留一張,竟以三張分交餘及丁副主任敏之、孫處長拔吾。
餘以不能攜眷同行,應否随同飛昆,誠求觀音菩薩決定,蒙示四十簽雲: 新來換得好模規何用随他步與趨隻聽耳邊消息到崎岖曆盡見亨衢 自問不随他飛昆,往何處耶?忽遇黃處長逸公,奉命率夷區土司立法委員嶺光電、國大代表楊砥中等赴西康發動夷民遊擊,邀往參加。
即邀孫辭職,攜眷乘軍車同往,以機票并讓徐眷。
十二月十日渡新津,次日赴雅安,車經邛崃,橋突毀,始悉西康省主席劉文輝叛變,拟改道樂西公路,迳赴西昌,未知安否?蒙示四十二簽雲: 我曾許汝事和諧誰料修為果自乖但改新圖莫依舊營謀應得稱心懷 十二日回新津,聞雲南省主席盧漢亦已叛變,飛昆人機均被扣,竟獲幸免。
十四日駛樂山,果距匪尚遠,次日邀孫等渡江,赴淩雲寺禮佛,歸舟甫下,突聞匪警,急駛蘇溪,渡沈,舍車步行。
甫宿蘇溪鎮,忽一士兵深夜奔告:‘樂山棄守,匪軍追來,應速行。
’即遍邀黃等速起夜奔。
十六日抵峨眉縣城,見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邀孫等趕宿山下青龍場,拟登山朝拜。
次晨派人返城聯絡,始悉黃等即乘軍車起行,囑在路旁候車。
午餐後登途,因距公路裡許,不知黃已随軍前進,且行且候。
忽一時裝少女疾行趨前,顧謂‘汝等逃難者耶?吾亦逃難者也。
上午十時在峨眉城内忽聞槍聲,疾出西關,匪已大軍進城,現正追來,應速行。
’前行數十步,複候謂‘汝等今晚趕宿龍池耶?吾亦趕赴龍池,但龍池決不可住,匪今晚必到,宜再前進,以免追及。
’餘當唯唯謝謝!孫友郭冷廠疑為匪諜,密議至龍池拘訊。
餘以匪諜必為匪宣傳,豈反勸速行耶?促先女疾行,旋忽不見,始悟為大士現身垂救,以餘夫婦念念不忘,故獲随感随應,但以惑業障覆,無由得見本相,惟觀其為士兵及女身等劣相耳,由此持念聖号益虔。
晚抵龍池,黃等又已前進,飯後衆倦欲眠,力勸宵行,并遍邀已睡者均起同行。
十八日晨抵新場,黃等及守樂山之劉慕廉軍長、川湘鄂邊區綏靖主任宋希濂等先已不期而會,商同入康遊擊,劉允而宋否。
匪忽追至,劉派精銳一營登山拒敵,被當地民團叛變夾攻,全營覆沒。
餘等雖已搭乘軍車,甫登前山,路毀車停,紛抛車物逃竄。
餘夫婦僅存随身攜帶之阿彌陀佛及觀音關帝聖像、暨靈簽淨土文等一小袋,行倦落後,夜深人稀,忽聞泣呼觀音救苦者,詢知為張錫昌夫人,足小行遲,夫離子散,引其緩行,不顧匪追,晨抵金口河,尋交其夫及子。
惟郭全家失散,以其疑而不信也。
時黃等與劉軍餐畢待發,忍饑随行。
二十日宿壽屏山,宋部某副主任追至,獲悉宋部分由小路奔峨邊小沙坪,引匪集中追擊,全軍被俘,惟伊逃出。
匪再窮追,相距已遠,若非分道,決難幸免也。
廿一日上蓑衣嶺,冰雪遍地,百餘裡無人煙,因嶺楊與駐冷水坪夷兵隊長李敬揚系舊交,先往假道,率劉軍疾進。
餘等落後,甫入康境,又遭叛軍前哨堵擊,進退維谷,紛念阿彌陀佛及觀音聖号,忽聞檀香馥郁,精神一振,攻擊前進,勢如破竹,夜抵冷水坪,已無容身之地,忽于路旁得一小屋,促膝圍爐,坐以待旦。
駐黃木廠叛軍一團,憑岩阿溝天險頑抗,劉又密調精銳一營,乘黑夜請夷民導占敵後高山,黎明槍炮齊發,使敵膽寒,再由正面夾攻,激戰逾時,忽敵炮彈塞,不支潰退。
當越岩阿溝,進駐黃木廠。
廿三日占馬烈鄉,廿五日克富林,獲與西昌通電話,欣悉前駐西昌之一三六師師長伍培英,與其嶽父劉文輝同時叛變,經國防部保密局西康站長兼西昌警備司令部稽查處長談榮章,率所屬官兵,會同甫由成都飛海口轉飛西昌之西南軍政副長官胡宗南部國軍三連,奮勇擊潰,克複甯屬各縣,迎胡飛昌坐鎮。
中央派警備司令賀國光兼西康省主席,歡迎速往。
廿七日晚餐後,随軍由小路步行,過大渡河,謠傳匪警,舟小水急,徹夜競渡,坐候沙灘,手足凍裂。
廿九日宿海棠,甫入睡鄉,又傳匪警,劉軍急走,店主呼告,即邀黃等迅追莫及。
次日至保安,卅一日抵越隽,途多夷人,詢知為熟苗,通漢語,故能相安。
而生苗居深山,常出搶劫,或擄漢人為奴隸,同行難友多被擄搶,餘等竟平安通過。
三十九年元旦承越隽警備分區王副司令派夷兵護送過小祥嶺,二日宿鄧祥營,三日至泸沽,始通公路。
四日宿禮州,談處長聞餘夫婦在後,派車遠迎,五日抵西昌,設所招待,并在家歡宴,勸以‘夷民善變難馭,弟尚不能在此遊擊,況兄人地生疏耶?已報奉毛局長電複,饬送兄飛瓊轉台。
惟每周僅換班軍機一架次,此次惟一空位,請尊夫人先行如何?’憶前‘但改新圖’之簽示,決遵召赴台,惟請同行。
候至廿四日始克登機,安降海口,因無入台證,經函請毛局長來電證明,至二月二日乘軍機轉飛台灣,果‘稱心懷’,而‘崎岖曆盡見亨衢’,其顯感顯應,皆如此其驗且著也。
第二節救外患劫 一、救日護國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各占一區。
日軍所占區内有一寺,供古代傳留觀音聖像一尊,住持僧允贈供養,祈保兩國興盛和平。
即迎往日本,建鎮海樓于高麗海峽而供養之。
迨癸卯年日俄戰争,俄竭全國之力以攻日,水陸并進,其勢洶洶。
陸則利用西伯利亞鐵路直逼海參威,海則盡驅波羅的海艦隊,繞印度洋直入高麗海峽。
當時俄以日本區區三島,稱霸亞洲,不難一鼓而殲滅之,日本滅,則中國大好河山,自為俄之屬地,世界即無與抗顔者。
不意是日大霧,日本海軍士官都隐于鎮海樓觀音像前後,以伺俄軍蹤迹。
忽一線清光,沖破大霧,見俄艦隊盡集在前,日軍皆奮勇争先,一鼓沖到俄艦之側,将其全部擊沉,未沉者皆被俘而大捷。
從此日本海軍崇信鎮海樓之觀世音菩薩,為亞洲之大慈大悲救世主。
此為駐漢口日本領事濑川,持照片親證于盧鴻滄居士,曹亞伯記。
二、護國息災日寇侵華,由蠶食而欲鲸吞,民國廿六年七月七日突襲蘆溝橋,大戰爆發,領袖蔣公領導全國軍民長期抗戰,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前方各大城市漸被侵占,後方城市亦遭狂炸。
三十年更瘋狂南進,偷襲珍珠港,攻陷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嶼,我國各海口均被封鎖,滇緬路亦被截斷,對外交通斷絕,抗戰日益艱困。
三十一年冬主席林公暨各院部長派屈映光、張子廉居士,赴廣東南華寺請虛雲老和尚至重慶,商建護國息災大悲法會,祈禱勝利,救國救民。
考試院長戴公季陶任法會長,因參加僧俗人衆,分在南岸獅子山慈雲華岩兩寺同時舉行。
十二月初八日開經,老和尚在慈雲寺上堂法語雲:‘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三災八難除,蒼生鹹覺悟,國泰民安樂,雨順風調護,菩薩降吉祥,除苦灑甘露。
今日政府元尊,合國官紳,啟建全國護國息災大悲法會道場四十九日,令山僧率領全體僧伽,諷誦諸品尊經,加持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稱揚嘉号,祈觀音之慈濟,禱普賢之宏願,轉國運于昌隆,使民安物阜,劫難消除,冤敵滅蹤,此界他方,均成樂土。
’次年元旦在華岩寺升座法語雲:‘今朝新年元旦節,普天同慶皆喜悅,護國法會祈和平,共證菩提圓三德。
國運昌隆億萬年,四海歡欣寇消滅,生民齊唱太平歌,島域歸降釋冤結。
’至廿六日法會圓滿,後方各城市即未再遭敵機空襲,日寇果于卅四年八月歸降,抗戰勝利,主席蔣公宣告以德報怨,而釋冤結,誠應驗不爽也。
按日本參加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我僧以德報怨,允贈觀音聖像,祈保兩國興盛和平。
使日俄戰争,日蒙救護而免滅亡,而我國亦獲保護。
讵日寇忘恩負義,侵略無厭,我總統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