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第六祖賜谥大鑒禅師碑

關燈
聽之不聞名曰希。

    師用感動、師指五祖而言。

    遂授信具。

    
信具、衣缽也。

    遁隐南海上、人無聞知。

    又十六年、度
度、特洛切。

    其可行、乃居曹溪。

    
鹹亨末、能住韶州寶林寺。

    曹溪、韶州地名也。

    為人師。

    會
會、集合也。

    學學、學者。

    去來嘗數千人。

    其道以無為為有、
無量壽經上、無為泥洹之道。

    ○肇論、無為者、取乎虛無寂寞、妙絕于有為。

    ○莊子、無為有為、有為無為、而遊于塵垢之外。

    以空洞為實、空洞、寬闊而無所有也。

    ○周顗答王導曰、此中空洞無物、但足用卿輩數百人。

    以廣大不蕩為歸。

    其教人、始以性善、終以性善。

    不假耘鋤、本其靜矣。

    中宗聞名、使幸臣再征、不能緻。

    取其言以為心術。

    其說具在。

    
詳在壇經護法品。

    今布天下。

    凡言禅、皆本曹溪。

    大鑒去世、百有六年。

    
先天二年卒、是歲癸醜、至元和十三年戊戌、為一百六年。

    凡治廣部而以名聞者以十數。

    莫能揭其号。

    
廣部、指嶺南而言。

    言六祖去世百有六年中治嶺南而有名聞者不少、皆未能為六祖疏聞于上。

    崇六祖以谥号者。

    乃今始告天子、得大谥。

    豐佐吾道。

    
豐、大也。

    佐、猶助也。

    其可無辭。

    
言安可無此碑記。

    公始立朝、以儒重。

    刺虔州。

    都護安南。

    
元和五年七月、總自虔州刺史、為安南都護。

    由海中大蠻夷、連身毒之西、身毒、國名。

    即天竺也。

    浮舶聽命、鹹被公德。

    受旗纛
纛、音道。

    又徒沃切。

    節戟、纛、翳也。

    舞者所執。

    又羽葆幢也。

    纛、左纛也。

    以旄牛尾而為之。

    來莅南海。

    
按韓文公祭總文雲、于泉于虔、始執郡符。

    遂殿交州、抗節番禺。

    交州、即安南都護府。

    番禺、則南海郡廣州也。

    與公此碑合。

    而唐史乃雲、總自安南都護遷桂管經略觀察使。

    誤矣。

    東坡曰、以碑考之、蓋自安南遷南海、非桂管也。

    可以正唐史之誤。

    屬國如林。

    不殺不怒人畏無噩。

    
噩、音愕。

    ○說文、噩嘩訟也。

    允克光于有仁。

    昭列大鑒、莫如公宜。

    其徒之老
老、指其寺中之長老。

    乃易石于宇下、使來谒辭。

    其辭曰、達摩幹幹、
幹幹不息之貌、○易、乾九三、君子以終日幹幹。

    傳佛語心。

    
楞伽經注解一、佛語心者、即諸佛所說心法也。

    ○宗鏡錄五十七、楞伽經雲、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佛語心者、佛所說之如來藏心也。

    楞伽經一部之所明者、宗如來藏心。

    故名經之品名為佛語心品。

    ○楞伽序文雲、昔初祖語二祖曰、此楞伽四卷、可以印心。

    不數傳後當為名相之學。

    六承其授、大鑒是臨。

    勞勤專默、終挹于深。

    
挹、一作揖。

    抱其信器、行海之陰。

    其道爰施、在溪之曹。

    □
□、模龐切。

    雜也。

    合猥猥多也。

    雜也。

    附、不夷其高。

    傳告鹹陳、惟道之褒。

    生而性善、在物而具。

    荒流奔轶、
轶、徒結切、○說文、轶、車相出也。

    乃萬其趣。

    匪思愈亂、匪覺滋誤。

    由師内鑒、鹹護于素。

    不植乎根、不耘乎苗。

    中一外融、有粹孔昭。

    在帝中宗、聘言于朝。

    陰翊
音翼。

    輔也。

    王度。

    
度、法度也。

    ○國語、思我王度。

    俾人逍遙。

    
逍遙、徜徉自得之貌。

    越百有六祀、号谥不紀。

    由扶風公告今天子。

    尚書既複、
尚書祠部之符、複到都府也。

    大行乃诔。

    
行讀去聲。

    谥法、大行受大名。

    小行受小名。

    以六祖圓寂之初。

    尚未得谥。

    而潛德日彰。

    群下所稱。

    辭宜有異。

    故曰大行。

    言其有大德行。

    必受大名也。

    ○诔、谥也。

    累列生時之德行而稱之曰诔。

    ○論語疏、诔者、猶今行狀。

    光于南土、其法再起。

    厥徒萬億、同悼齊喜。

    惟師教所被、洎扶風公所履、鹹戴天子。

    天子休命、嘉公德美、溢于海夷、浮圖是視。

    師以仁傳、公以仁理。

    谒辭圖堅、
言告于六祖之祠、陳其碑辭、圖刊之于堅貞之石。

    永胤不已。

    
胤、異刃切。

    繼也嗣也。

    子孫相承續也。

    ○詩、永錫祚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