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囑品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善勝。
居清淨城。
坐烏暫婆羅門樹下說法一會。
度人三萬。
神足二。
一舒槃那、二郁多樓。
侍者安和。
子導師。
○偈曰、佛不見身知是佛。
若實有知别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于生死。
迦葉佛。
賢劫第三尊也。
○長阿含經雲、人壽二萬歲時、此佛出世。
種婆羅門。
姓迦葉。
父梵德。
母财主。
居波羅奈城。
坐尼拘律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二萬。
神足二、一提舍、二羅婆、侍者善友。
子集軍。
○偈曰、一切衆生性清淨。
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無罪福。
釋迦文佛。
賢劫第四尊也。
姓刹利。
父淨飯王。
母摩耶。
人壽百歲時、此佛出世。
當此土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初八日自母摩耶右脅誕生。
涅槃于此土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歲。
壽七十九。
說法四十九年。
侍者阿難。
後承命結集經典。
為第二祖。
子羅侯羅。
皆大阿羅漢。
○偈曰、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是為七佛。
釋迦文佛首傳摩诃迦葉尊者、傳燈錄一、第一祖摩诃迦葉、○法華文句一、摩诃迦葉、此翻大龜氏。
其先代學道、靈龜負仙圖而應、從德名族、故言龜氏。
真谛三藏翻為光波。
古仙人。
身光炎踴、能映餘光使不現、故言光波。
亦雲飲光。
迦葉身光亦能映物故。
○智德具備、堪為人尊、故雲尊者。
阿羅漢之尊稱也。
○資持記下三、尊者、臘高德重、為人所尊。
○行事鈔下雲、下座稱上座為尊者。
○指月錄一、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衆。
是時衆皆默然。
唯迦葉尊者破顔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别傳、付囑摩诃迦葉。
又、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黎圍之。
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當護持。
并敕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
第二、阿難尊者、傳燈錄一、第二祖阿難、王舍城人也。
姓刹帝利。
父斛飯王。
○梵語阿難陀、此雲慶喜。
亦雲歡喜。
釋迦如來成道之夜生。
○釋迦世尊之從弟也。
既出家、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
為世尊之侍者。
二十五年。
承釋迦佛之命、與大迦葉結集經典者。
第三、商那和修尊者、傳燈錄一、第三祖商那和修、摩突羅國人。
又曰、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得優波□多為給侍。
因問□多。
汝年幾耶。
曰、我年十七。
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
答曰、師發已白。
為發白耶。
心白耶。
師曰、我但發白。
非心白耳。
□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
○商那尊者、于先身後身衣與胎俱出。
身漸長、衣亦随長。
阿難度之出家、變其衣為法服。
受具戒後又變其衣為僧伽胝。
将寂滅、以智力發願留此袈裟、至釋迦遺法盡時此衣方壞。
第四、優婆□多尊者、傳燈錄一、第四祖優婆□多、吒利國人也。
又曰、尊者每度一人。
以一籌置于石室。
其室縱十八肘。
廣十二肘。
充滿其中。
尊者入滅。
以籌焚之、舍利建塔。
○優婆□多尊者、依其師商那和修之教、若起惡心下黑石、起善心下白石。
初黑多白少。
漸漸修習、黑白平等。
滿七日後唯見白石。
其時商那和修說四聖谛。
使即時證須陀洹道。
見付法藏傳三。
第五、提多迦尊者、傳燈錄一。
第五祖提多迦、摩伽陀國人也。
又曰、五祖提多迦尊者。
因求出家。
□多問曰。
汝身出家。
心出家。
答曰、我來出家。
非為身心。
□多曰、不為身心。
複誰出家。
答曰、夫出家者。
無我我故。
即心不生滅。
心不生滅。
即是常道。
諸佛亦常。
心無形相。
其體亦然。
○尊者本名香衆、師□多尊者易以今名。
○尊者有偈、付彌遮迦尊者雲、通達本無心、無法無非法。
悟了同未悟。
無心亦無法。
說已踴身虛空作十八變火光三昧自焚其軀。
見佛祖曆代通載四。
第六、彌遮迦尊者、傳燈錄一、第六祖彌遮迦、中印度人也。
○尊者既傳法已、當遊北天竺國、知婆須蜜多為法器。
謂曰、我師提多迦、說世尊昔遊北印度語阿難言、此國中、吾滅後三百年有一聖人、姓頗羅堕、名婆須蜜、而于禅祖當獲第七。
世尊紀汝、汝應出家。
遂披剃。
見佛祖曆代通載。
第七、婆須蜜多尊者、傳燈錄一、第七祖婆須蜜多、北天竺國人也。
○尊者當執酒器、遊行裡闬、或吟或嘯、人謂之狂。
遇第六祖、遂出家。
後以偈付佛陀難提。
偈曰、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且雲、如來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當護持。
見佛祖曆代通載。
第八、佛馱難提尊者、傳燈錄一、第八祖佛馱難提、迦摩羅國人也。
○尊者頂有肉髻、辯捷無礙。
行化至提迦國城、遂付法于伏馱蜜多。
見佛祖曆代通載。
第九、伏馱蜜多尊者、傳燈錄一、第九祖伏馱蜜多、提迦國人也。
○尊者示不言不行相五十年、遇第八祖乃言。
第八祖謂其慮父母愛情難舍、故不言不行耳。
見佛祖曆代通載。
第十、脅尊者、傳燈錄一、第十祖脅、中印度人也。
○付法藏傳五、彼脅比丘、昔業故、在母胎中六十餘年。
既生之後、須眉皓白。
厭惡五欲、不樂居家。
往就尊者佛陀蜜多、稽首禮足求在道次。
精進勇猛、未曾以脅至地而卧。
時人即号為脅比丘。
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傳燈錄一、第十一祖富那夜奢、華氏國人也。
又曰、十一祖富那夜尊者。
谒脅尊者。
問汝從何來。
師曰、我心非往。
脅曰、汝何處往。
師曰、我心非止。
脅曰、汝不定耶。
師曰、諸佛亦然。
脅曰、汝非諸佛。
師曰、諸佛亦非。
脅印可度之。
○傳燈錄一、十二祖馬鳴大士見富那問曰、我欲識佛。
何者即是。
富曰、汝欲識佛。
不識者是。
馬曰、佛既不識。
焉知是乎。
富曰、既不識佛。
焉知不是。
馬曰、此是鋸義。
富曰、彼是木義。
富複問曰、鋸義者何。
馬曰、與師平出。
馬又問曰、木義者何。
富曰、汝被我解。
馬乃豁悟。
十二、馬鳴大士、傳燈錄一、第十二祖馬鳴大士、波羅奈國人也。
○脅比丘付法于富那奢而涅槃。
富那奢一時在閑林思惟、有一大士名馬鳴、智慧淵鑒、凡所難問、無不摧伏。
起大憍慢、草芥群生。
富那奢知其可化、與彼論二谛之義、使彼屈伏。
遂為弟子。
富那奢既涅槃、乃遊行教化于華氏城。
建大法幢、摧滅邪見。
作妙伎樂、名喇吒利羅。
其音清雅哀婉、宣說苦空無我之法。
時城中五百王子開悟出家。
後在月支國度脫無量人民。
詳見付法傳五、○有大心大行名大士。
菩薩之異稱也。
以其說法、能使諸餓馬悲鳴、故名馬鳴大士。
十三、迦毗摩羅尊者、傳燈錄一、第十三祖迦毗摩羅、華氏國人也。
○迦毗摩羅、摩揭陀國人。
初為外道、有三千弟子。
與馬鳴談論、為馬鳴屈伏。
遂為馬鳴弟子。
于南天布法。
見佛祖統記。
十四、龍樹大士、傳燈錄一、第十四祖龍樹大士、西天竺國人也。
亦名龍勝。
○大士名阿周陀那。
佛滅後七百年、出世于南天竺。
為馬鳴弟子迦毗摩羅之弟子。
提婆菩薩之師也。
入龍空赍大華嚴經、開鐵塔傳密藏。
顯密八宗之祖師也。
以龍成道、故以龍配字。
見本傳。
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傳燈錄二、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南天竺國人也。
又曰、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因谒龍樹。
知是智人。
令侍者以滿缽水。
置于座前。
提婆觀之。
乃以針投。
契于龍樹。
即為法嗣。
○付法藏傳六、尊者、其初托生南天竺土婆羅門種。
尊貴豪勝。
由毀神眼、遂無一目。
因即号曰迦那提婆。
十六、羅侯羅多尊者、傳燈錄二、第十六祖羅侯羅多、迦毗羅國人也。
○尊者行化至室羅城金水河、告衆曰、有聖者僧伽難提居于彼處。
佛志一千年後當紹聖位。
領諸學衆溯流而上。
至彼、見僧伽難提安坐入定。
三七日後方從定起。
與之辨論定義。
難提心意豁然。
祖遂付以法眼。
見佛祖曆代通載。
十七、僧伽難提尊者、傳燈錄二、第十七祖僧伽難提、室羅閥城寶莊嚴王之子也。
○尊者出家後至大石窟安坐入定。
及從定起。
十六祖問之曰、汝身定耶、心定耶。
曰身心俱定。
祖曰、身心俱定、有何出入。
曰雖有出入、不失定相。
祖诘之。
尊者豁然、即求度脫。
見佛祖正宗道影一。
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傳燈錄二、第十八祖伽耶舍多、摩提國人也。
○十七祖既得法受記已、行化至摩提國、見一童子。
祖問汝幾歲耶。
曰百歲。
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歲。
童曰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
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
時聞風吹殿鈴聲。
祖問曰、鈴鳴耶、風鳴耶。
尊者曰、非風鈴鳴。
我心鳴耳。
祖曰心複誰乎。
答曰、俱寂靜故。
祖曰、善哉善哉。
即付尊者以大法。
見佛祖正宗道影一。
十九、鸠摩羅多尊者、傳燈錄二、第十九祖鸠摩羅多、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也。
○十八祖至月氏國見一婆羅門舍有異氣。
祖将入彼舍。
尊者問曰、是何徒衆。
曰是佛弟子。
尊者聞佛号、心神竦然、即時閉戶。
祖良久叩其門。
尊者曰、此舍無人。
祖曰答無者誰。
尊者知祖異人、開關延接。
祖曰、昔世尊記曰、吾滅後一千年有大士出現于月氏國。
今汝值吾。
應斯嘉運。
于是尊者發宿命智、投祖出家。
見佛祖曆代通載。
二十、阇耶多尊者、傳燈錄二、第二十祖阇耶多、北天竺國人也。
智慧淵沖。
化道無量。
又曰、二十祖阇耶多尊者遇鸠摩入國。
問曰、我家父母。
素信三寶。
而常萦疾療。
凡所營作、皆不如意。
而我鄰家。
久為旃陀羅行。
而身常勇健。
所作和合。
彼何幸而我何辜。
鸠摩曰、善惡之報。
有三時焉。
凡人但見仁夭暴壽。
逆吉義兇。
便謂亡因果、虛罪福。
殊不知影響相随。
縱經萬劫、亦不磨滅。
時阇耶多頓釋所疑。
鸠摩曰、汝雖已信三業。
而未明業從惑生。
惑因識有。
識依不覺。
不覺依心。
心本清淨。
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
寂寂然。
靈靈然。
汝若入此門、可與諸佛同矣。
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夢幻。
阇耶多夙慧頓發。
○尊者得法後以法付婆修盤頭。
即于座宴然歸寂。
見佛祖正宗道影一。
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傳燈錄二、第二十一祖婆修盤頭、羅閱城人也。
尊者一食不卧、六時禮佛。
為衆所歸。
二十祖至彼問其衆曰、此頭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
衆曰、我師精勤、何故不可。
祖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
我不禮佛、亦不輕慢。
我不長坐、亦不懈怠。
我不一食、亦不雜食。
心無所希、名之曰道。
尊者聞之、遂發無漏智。
祖乃付法。
見佛祖正宗道影一。
二十二、摩拏羅尊者、傳燈錄二、第二十二祖摩拏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也。
○二十一祖至彼國。
王問之。
祖雲今王國有二師化導。
佛記第二五百年有二神力大士出家繼聖。
王之次子摩挐羅是其一。
吾雖德薄、敢當其一。
王遂舍之作沙門。
祖遂付以大法。
見佛祖正宗道影一。
二十三、鶴勒那尊者、傳燈錄二、第二十三祖鶴勒那、月氏國人也。
姓婆羅門。
父千勝。
○尊者常有鶴衆相随。
問二十二祖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
祖說偈曰、心随萬境轉、轉處實能幽。
随濾謬得性、無喜亦無憂。
鶴衆聞偈飛鳴而去。
既得法、行化中印土。
付法
居清淨城。
坐烏暫婆羅門樹下說法一會。
度人三萬。
神足二。
一舒槃那、二郁多樓。
侍者安和。
子導師。
○偈曰、佛不見身知是佛。
若實有知别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于生死。
迦葉佛。
賢劫第三尊也。
○長阿含經雲、人壽二萬歲時、此佛出世。
種婆羅門。
姓迦葉。
父梵德。
母财主。
居波羅奈城。
坐尼拘律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二萬。
神足二、一提舍、二羅婆、侍者善友。
子集軍。
○偈曰、一切衆生性清淨。
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無罪福。
釋迦文佛。
賢劫第四尊也。
姓刹利。
父淨飯王。
母摩耶。
人壽百歲時、此佛出世。
當此土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初八日自母摩耶右脅誕生。
涅槃于此土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歲。
壽七十九。
說法四十九年。
侍者阿難。
後承命結集經典。
為第二祖。
子羅侯羅。
皆大阿羅漢。
○偈曰、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是為七佛。
釋迦文佛首傳摩诃迦葉尊者、傳燈錄一、第一祖摩诃迦葉、○法華文句一、摩诃迦葉、此翻大龜氏。
其先代學道、靈龜負仙圖而應、從德名族、故言龜氏。
真谛三藏翻為光波。
古仙人。
身光炎踴、能映餘光使不現、故言光波。
亦雲飲光。
迦葉身光亦能映物故。
○智德具備、堪為人尊、故雲尊者。
阿羅漢之尊稱也。
○資持記下三、尊者、臘高德重、為人所尊。
○行事鈔下雲、下座稱上座為尊者。
○指月錄一、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衆。
是時衆皆默然。
唯迦葉尊者破顔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别傳、付囑摩诃迦葉。
又、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黎圍之。
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當護持。
并敕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
第二、阿難尊者、傳燈錄一、第二祖阿難、王舍城人也。
姓刹帝利。
父斛飯王。
○梵語阿難陀、此雲慶喜。
亦雲歡喜。
釋迦如來成道之夜生。
○釋迦世尊之從弟也。
既出家、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
為世尊之侍者。
二十五年。
承釋迦佛之命、與大迦葉結集經典者。
第三、商那和修尊者、傳燈錄一、第三祖商那和修、摩突羅國人。
又曰、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得優波□多為給侍。
因問□多。
汝年幾耶。
曰、我年十七。
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
答曰、師發已白。
為發白耶。
心白耶。
師曰、我但發白。
非心白耳。
□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
○商那尊者、于先身後身衣與胎俱出。
身漸長、衣亦随長。
阿難度之出家、變其衣為法服。
受具戒後又變其衣為僧伽胝。
将寂滅、以智力發願留此袈裟、至釋迦遺法盡時此衣方壞。
第四、優婆□多尊者、傳燈錄一、第四祖優婆□多、吒利國人也。
又曰、尊者每度一人。
以一籌置于石室。
其室縱十八肘。
廣十二肘。
充滿其中。
尊者入滅。
以籌焚之、舍利建塔。
○優婆□多尊者、依其師商那和修之教、若起惡心下黑石、起善心下白石。
初黑多白少。
漸漸修習、黑白平等。
滿七日後唯見白石。
其時商那和修說四聖谛。
使即時證須陀洹道。
見付法藏傳三。
第五、提多迦尊者、傳燈錄一。
第五祖提多迦、摩伽陀國人也。
又曰、五祖提多迦尊者。
因求出家。
□多問曰。
汝身出家。
心出家。
答曰、我來出家。
非為身心。
□多曰、不為身心。
複誰出家。
答曰、夫出家者。
無我我故。
即心不生滅。
心不生滅。
即是常道。
諸佛亦常。
心無形相。
其體亦然。
○尊者本名香衆、師□多尊者易以今名。
○尊者有偈、付彌遮迦尊者雲、通達本無心、無法無非法。
悟了同未悟。
無心亦無法。
說已踴身虛空作十八變火光三昧自焚其軀。
見佛祖曆代通載四。
第六、彌遮迦尊者、傳燈錄一、第六祖彌遮迦、中印度人也。
○尊者既傳法已、當遊北天竺國、知婆須蜜多為法器。
謂曰、我師提多迦、說世尊昔遊北印度語阿難言、此國中、吾滅後三百年有一聖人、姓頗羅堕、名婆須蜜、而于禅祖當獲第七。
世尊紀汝、汝應出家。
遂披剃。
見佛祖曆代通載。
第七、婆須蜜多尊者、傳燈錄一、第七祖婆須蜜多、北天竺國人也。
○尊者當執酒器、遊行裡闬、或吟或嘯、人謂之狂。
遇第六祖、遂出家。
後以偈付佛陀難提。
偈曰、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且雲、如來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當護持。
見佛祖曆代通載。
第八、佛馱難提尊者、傳燈錄一、第八祖佛馱難提、迦摩羅國人也。
○尊者頂有肉髻、辯捷無礙。
行化至提迦國城、遂付法于伏馱蜜多。
見佛祖曆代通載。
第九、伏馱蜜多尊者、傳燈錄一、第九祖伏馱蜜多、提迦國人也。
○尊者示不言不行相五十年、遇第八祖乃言。
第八祖謂其慮父母愛情難舍、故不言不行耳。
見佛祖曆代通載。
第十、脅尊者、傳燈錄一、第十祖脅、中印度人也。
○付法藏傳五、彼脅比丘、昔業故、在母胎中六十餘年。
既生之後、須眉皓白。
厭惡五欲、不樂居家。
往就尊者佛陀蜜多、稽首禮足求在道次。
精進勇猛、未曾以脅至地而卧。
時人即号為脅比丘。
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傳燈錄一、第十一祖富那夜奢、華氏國人也。
又曰、十一祖富那夜尊者。
谒脅尊者。
問汝從何來。
師曰、我心非往。
脅曰、汝何處往。
師曰、我心非止。
脅曰、汝不定耶。
師曰、諸佛亦然。
脅曰、汝非諸佛。
師曰、諸佛亦非。
脅印可度之。
○傳燈錄一、十二祖馬鳴大士見富那問曰、我欲識佛。
何者即是。
富曰、汝欲識佛。
不識者是。
馬曰、佛既不識。
焉知是乎。
富曰、既不識佛。
焉知不是。
馬曰、此是鋸義。
富曰、彼是木義。
富複問曰、鋸義者何。
馬曰、與師平出。
馬又問曰、木義者何。
富曰、汝被我解。
馬乃豁悟。
十二、馬鳴大士、傳燈錄一、第十二祖馬鳴大士、波羅奈國人也。
○脅比丘付法于富那奢而涅槃。
富那奢一時在閑林思惟、有一大士名馬鳴、智慧淵鑒、凡所難問、無不摧伏。
起大憍慢、草芥群生。
富那奢知其可化、與彼論二谛之義、使彼屈伏。
遂為弟子。
富那奢既涅槃、乃遊行教化于華氏城。
建大法幢、摧滅邪見。
作妙伎樂、名喇吒利羅。
其音清雅哀婉、宣說苦空無我之法。
時城中五百王子開悟出家。
後在月支國度脫無量人民。
詳見付法傳五、○有大心大行名大士。
菩薩之異稱也。
以其說法、能使諸餓馬悲鳴、故名馬鳴大士。
十三、迦毗摩羅尊者、傳燈錄一、第十三祖迦毗摩羅、華氏國人也。
○迦毗摩羅、摩揭陀國人。
初為外道、有三千弟子。
與馬鳴談論、為馬鳴屈伏。
遂為馬鳴弟子。
于南天布法。
見佛祖統記。
十四、龍樹大士、傳燈錄一、第十四祖龍樹大士、西天竺國人也。
亦名龍勝。
○大士名阿周陀那。
佛滅後七百年、出世于南天竺。
為馬鳴弟子迦毗摩羅之弟子。
提婆菩薩之師也。
入龍空赍大華嚴經、開鐵塔傳密藏。
顯密八宗之祖師也。
以龍成道、故以龍配字。
見本傳。
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傳燈錄二、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南天竺國人也。
又曰、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因谒龍樹。
知是智人。
令侍者以滿缽水。
置于座前。
提婆觀之。
乃以針投。
契于龍樹。
即為法嗣。
○付法藏傳六、尊者、其初托生南天竺土婆羅門種。
尊貴豪勝。
由毀神眼、遂無一目。
因即号曰迦那提婆。
十六、羅侯羅多尊者、傳燈錄二、第十六祖羅侯羅多、迦毗羅國人也。
○尊者行化至室羅城金水河、告衆曰、有聖者僧伽難提居于彼處。
佛志一千年後當紹聖位。
領諸學衆溯流而上。
至彼、見僧伽難提安坐入定。
三七日後方從定起。
與之辨論定義。
難提心意豁然。
祖遂付以法眼。
見佛祖曆代通載。
十七、僧伽難提尊者、傳燈錄二、第十七祖僧伽難提、室羅閥城寶莊嚴王之子也。
○尊者出家後至大石窟安坐入定。
及從定起。
十六祖問之曰、汝身定耶、心定耶。
曰身心俱定。
祖曰、身心俱定、有何出入。
曰雖有出入、不失定相。
祖诘之。
尊者豁然、即求度脫。
見佛祖正宗道影一。
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傳燈錄二、第十八祖伽耶舍多、摩提國人也。
○十七祖既得法受記已、行化至摩提國、見一童子。
祖問汝幾歲耶。
曰百歲。
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歲。
童曰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
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
時聞風吹殿鈴聲。
祖問曰、鈴鳴耶、風鳴耶。
尊者曰、非風鈴鳴。
我心鳴耳。
祖曰心複誰乎。
答曰、俱寂靜故。
祖曰、善哉善哉。
即付尊者以大法。
見佛祖正宗道影一。
十九、鸠摩羅多尊者、傳燈錄二、第十九祖鸠摩羅多、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也。
○十八祖至月氏國見一婆羅門舍有異氣。
祖将入彼舍。
尊者問曰、是何徒衆。
曰是佛弟子。
尊者聞佛号、心神竦然、即時閉戶。
祖良久叩其門。
尊者曰、此舍無人。
祖曰答無者誰。
尊者知祖異人、開關延接。
祖曰、昔世尊記曰、吾滅後一千年有大士出現于月氏國。
今汝值吾。
應斯嘉運。
于是尊者發宿命智、投祖出家。
見佛祖曆代通載。
二十、阇耶多尊者、傳燈錄二、第二十祖阇耶多、北天竺國人也。
智慧淵沖。
化道無量。
又曰、二十祖阇耶多尊者遇鸠摩入國。
問曰、我家父母。
素信三寶。
而常萦疾療。
凡所營作、皆不如意。
而我鄰家。
久為旃陀羅行。
而身常勇健。
所作和合。
彼何幸而我何辜。
鸠摩曰、善惡之報。
有三時焉。
凡人但見仁夭暴壽。
逆吉義兇。
便謂亡因果、虛罪福。
殊不知影響相随。
縱經萬劫、亦不磨滅。
時阇耶多頓釋所疑。
鸠摩曰、汝雖已信三業。
而未明業從惑生。
惑因識有。
識依不覺。
不覺依心。
心本清淨。
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
寂寂然。
靈靈然。
汝若入此門、可與諸佛同矣。
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夢幻。
阇耶多夙慧頓發。
○尊者得法後以法付婆修盤頭。
即于座宴然歸寂。
見佛祖正宗道影一。
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傳燈錄二、第二十一祖婆修盤頭、羅閱城人也。
尊者一食不卧、六時禮佛。
為衆所歸。
二十祖至彼問其衆曰、此頭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
衆曰、我師精勤、何故不可。
祖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
我不禮佛、亦不輕慢。
我不長坐、亦不懈怠。
我不一食、亦不雜食。
心無所希、名之曰道。
尊者聞之、遂發無漏智。
祖乃付法。
見佛祖正宗道影一。
二十二、摩拏羅尊者、傳燈錄二、第二十二祖摩拏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也。
○二十一祖至彼國。
王問之。
祖雲今王國有二師化導。
佛記第二五百年有二神力大士出家繼聖。
王之次子摩挐羅是其一。
吾雖德薄、敢當其一。
王遂舍之作沙門。
祖遂付以大法。
見佛祖正宗道影一。
二十三、鶴勒那尊者、傳燈錄二、第二十三祖鶴勒那、月氏國人也。
姓婆羅門。
父千勝。
○尊者常有鶴衆相随。
問二十二祖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
祖說偈曰、心随萬境轉、轉處實能幽。
随濾謬得性、無喜亦無憂。
鶴衆聞偈飛鳴而去。
既得法、行化中印土。
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