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品第六

關燈
故名佛。

    ○案此言自性即覺為佛。

    法者、正也。

    
法者、一切皆有法。

    即道也。

    故以講道為說法。

    ○要覽中、梵語達磨、華言法、以轉持為義。

    謂轉物生解、住持自性故。

    ○案此言自性即正為法。

    僧者、淨也。

    
僧者、僧伽之略。

    三寶之一。

    譯作衆。

    凡三人以上之比丘和合一處而修道者曰僧。

    ○别行疏鈔二、一味清淨性體、僧也。

    ○般若燈論、四果人、謂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和合。

    故名僧也。

    ○案此言即淨為僧。

    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要覽下躁靜篇雲、師子吼菩薩問曰、少欲知足、有何差别。

    佛言少欲者、不求不取。

    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能離财色、名兩足尊。

    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
邪見注見前。

    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貢、獻也。

    貢高獻已學問勢力等高于人也。

    貪愛執著、名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衆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

    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

    若不見佛、憑何所歸。

    言卻成妄。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

    經文
華嚴經淨行品、自歸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

    自佛不歸、無所依處。

    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

    
頓悟入道要門論下、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

    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

    佛法無二、和合為僧。

    即是一體三寶。

    經雲。

    心佛與衆生、是三無差别。

    身口意清淨、名為佛出世。

    三業不清淨、名為佛滅度。

    ○案此即自心三寶之說也。

    内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

    各各志心。

    
心之所之為志。

    志心猶言留心也。

    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

    
經論所說佛身有二身乃至十身。

    雖開合多途、可以三身括之。

    如台宗所立法報應三身。

    法相宗所立自性受用變化三身。

    最勝王經所說之法應化三身。

    大小乘通用之法報化三身等是也。

    又悟性論雲、飛騰十方、随宜救濟者、化身佛也。

    斷惑修善、雪山成道者、報身佛也。

    無言無說、湛然常住者、法身佛也。

    若論至理、一佛尚無、何得有三。

    此言三身者、但據人智有上中下耳。

    令汝等見三身。

    了然自悟自性。

    總随我道。

    于自色身
父母所生之身為色身。

    歸依清淨法身佛。

    
妙句九、法身如來、名毗盧遮那。

    此翻遍一切處。

    于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

    
妙句九、報身如來名盧舍那。

    此翻淨滿。

    于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

    
梵綱經心地品、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台。

    周匝千華上、複現千釋迦。

    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

    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

    如是千百億、盧舍那本身。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客館曰舍。

    舍宅雲者、言色身如旅行之館舍也。

    不可言歸。

    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

    世人總有。

    為自心迷、不見内性。

    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

    汝等聽說、今汝等于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

    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淨法身佛。

    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

    
彌陀經疏鈔二、稱理則自性能生萬法。

    ○傳心法要下、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故知一切諸法皆由心造。

    乃至人天地獄六道修羅盡由心造。

    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

    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

    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
十地經雲、衆生身中有金剛佛。

    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

    隻為五陰重雲覆。

    如瓶内燈光、不能顯現。

    上明下暗。

    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

    世人性常浮遊、
浮遊、猶言周流也。

    ○莊子、浮遊不知所求。

    ○淮南子、忘肝膽。

    遺耳目。

    猶浮遊無方之外。

    如彼天雲。

    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

    
事類摘錄第四、慧日普照、智月常圓。

    ○無量壽經下、慧日照世間、清除生死雲。

    ○法華普門品、慧日破諸暗。

    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著境、執著于六塵境也。

    被自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

    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徹、于自性中萬法皆現。

    
林子三教正宗統論、夫佛豈無法邪。

    若迷若妄、不即自除。

    而性中萬法、豈能自現。

    見性之人、亦複如是。

    此名清淨法身佛。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

    自歸依者、
案以下九十六字、或雲、在前三歸戒末是自歸依也之下。

    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妄念遷流之心。

    嫉妒心嫉妒見前注。

    谄曲心筆削記六、谄謂罔冒。

    曲謂違理。

    吾我心大智度論四十八、但住吾我心中、憶想分别覺觀心說。

    诳妄心唯識論六、七、诳心、所為獲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輕人心不敬重人之心。

    慢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