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序

關燈
可拿撮也。

    ○案無把鼻、言無鼻準之不可把持。

    即得無所得之意。

    出馬祖道一禅師。

    南嶽讓禅師之法嗣、姓馬氏、故人稱為馬祖。

    唐元和中谥大寂。

    ○傳燈錄六、六祖能和尚謂讓曰、向後佛法、從汝邊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

    案所雲馬駒、即指馬祖之預言。

    石頭、希遷禅師、居衡山之南寺。

    有石在寺之東、狀如台。

    結庵于其上。

    時人号之為石頭和尚。

    機智圓明、玄風大震。

    
玄風、玄妙之風化也。

    ○文選三十八庾亮表文。

    弱冠濯纓、沐浴玄風。

    乃有臨濟鎮州臨濟義元禅師初參黃檗、三度被打。

    後參大愚、于言下大悟。

    鹹通八年四月十日示滅。

    谥慧照。

    其後宗之者稱謂臨濟宗。

    沩仰潭州沩山靈祐禅師、百丈之入室弟子也。

    敷揚宗教四十餘年。

    大中七年正月示寂。

    谥大圓禅師。

    袁州仰山慧寂通智禅師、即沩山之法嗣。

    後宗其師弟之學者謂之沩仰宗。

    曹洞第一祖洞山良價禅師、第二祖曹山本寂禅師、後謂之曹洞宗、不曰洞曹宗者、取便為言故也。

    雲門韶州雲門山文偃禅師、每顧見僧、即曰鑒、僧欲酬之、則曰咦。

    常以此顧鑒咦三字、接學者。

    後謂之雲門宗。

    法眼金陵清涼院文益禅師、嗣羅漢琛、周顯德五年谥大法眼禅師大智藏大導師。

    後稱其宗為法眼宗。

    諸公、巍然而出。

    
巍然、高大貌。

    道德超群。

    門庭險峻。

    
周禮、阍入掌掃門庭。

    啟迪英靈啟、開也。

    迪、導也。

    ○書經太甲上、啟迪後人。

    ○英華靈秀之氣所鐘者曰英靈。

    ○隋書李德林傳、陳使江總目送之曰、此河朔之英靈也。

    衲子、智度論、比丘曰、佛當著何等衣。

    佛、應著衲衣。

    故宗門中呼佛子曰衲子。

    奮志沖關。

    
○關、或雲玄關。

    三處之玄關也。

    就法門而言。

    ○慈靈法師遵式居天竺日、有貴宦注楞嚴、求師印可。

    師烹烈焰謂之曰、今先申三問、若答之契理、當為流通。

    若其不合、當付此火。

    宦許之。

    師曰真精妙元、性淨明心、不知如何注釋。

    三四四三、宛轉十二。

    流變三疊、一十百千。

    為是何義。

    二十五聖所證圓通、既雲實無優劣、文殊何得取觀音。

    其人無措。

    師即舉付火中。

    見佛祖統紀十慈雲傳。

    此即楞嚴三關也。

    ○黃龍常以三問□人。

    曰、人個個有生緣、如何是汝之生緣。

    曰、我手何似佛手。

    曰、我腳何似驢腳。

    無人契其旨者、天下叢林目為三關。

    ○案此奮志沖關之關、指禅關而言。

    雖非楞嚴之三關黃龍之三關、而為關則一。

    故不雲沖三關而雲沖關也。

    一門深入、謂于禅之一門深入也。

    五派同源。

    
五派指上之臨濟沩仰曹洞雲門法眼。

    曆遍爐錘、莊子、皆在爐錘之間耳。

    規模廣大。

    
規、所以為圓之器。

    模、制器之型也。

    原其五家綱要、五家即前所雲之五派。

    注見臨濟等五宗下。

    ○尚書序、舉其宏綱。

    撮其機要。

    足以垂世立教。

    盡出壇經。

    夫壇經者、言簡義豐、
豐、足也。

    理明事備、具足諸佛無量法門。

    一一法門、具足無量妙義。

    一一妙義、發揮諸佛無量妙理。

    即彌勒樓閣中。

    
彌勒為紹釋迦佛位之補處菩薩。

    先佛入滅。

    生兜率天之内院。

    人壽四千歲時、彌勒來為賢劫千佛之第五佛。

    從今經曆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出世于第十之滅劫。

    于華林園中金剛座處龍華提樹下以三會之說法、化一切之人天。

    說詳一切智光明仙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菩薩處胎經、○華嚴經七十七、于此南方有國名海岸、有園名大莊嚴。

    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

    從菩薩善根果報生。

    ○同七十九、爾時善财童子、恭敬右繞彌勒菩薩摩诃薩已、而白之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

    時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

    命善财入。

    善财心喜。

    入已還閉。

    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于虛空。

    即普賢毛孔中。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有一菩薩結跏趺坐、名曰普賢。

    身白玉色、五十種光、光五十種色。

    以為項光。

    身諸毛孔、流出金光。

    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薩、以為眷屬。

    安詳徐步。

    善入者即同善财。

    
此句承上彌勒樓閣中句。

    于一念間圓滿功德、與普賢等、與諸佛等。

    
此句承上普賢毛孔中句。

    惜乎壇經為後人節略太多、不見六祖大全之旨。

    
莊子田子方篇、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德異幼嘗見古本、古本。

    古時所刻之書本。

    指壇經。

    自後遍求三十餘載、近得通未詳上人僧人之尊稱。

    内有德智、外有勝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

    尋到全文、遂刊于吳中以木闆刻字謂之刊。

    吳中、江蘇之吳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