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序

關燈
(此序共分五段。

    見性成佛以上、述佛祖傳付至達磨。

    為第一段。

    法寶壇經以上、述二祖至六祖、以明壇經緣起。

    為第二段。

    盡出壇經以上、述大師之子孫皆從此經出。

    為第三段。

    與諸佛等以上述此經之勝妙。

    為第四段。

    以後述流通此經之緣由、為第五段。

    ) 古筠比邱德異撰 古筠、德異生長之地名。

    德異為示陽高安盧氏。

    示陽即江南瑞州之瑞陽。

    瑞與示、音相迩。

    故曰示陽。

    高安其郡名也。

    瑞陽、明曰瑞州府。

    元曰、瑞陽。

    唐曰、筠州。

    從唐故稱古筠。

    今江西之高安縣也。

    ○釋氏要覽上、梵語比丘、秦言乞士。

    上于諸佛乞法、資益慧命。

    下于施主乞食、資益色身。

    故雲比丘。

    ○德異、别号絕牧叟。

    鼓山皖山凝禅師之法嗣。

    六祖二十一世孫、休休禅庵之開山。

    元朝人也。

    ○增集續傳燈錄四、松江澱山蒙山德異禅師、示陽高安盧氏。

    參蘇之承天孤蟾瑩。

    傳詳元賢繼燈錄三。

     妙道妙者絕妙之言。

    故宗鏡錄九曰、隻喚妙為絕。

    絕是妙之異名也。

    ○莊子、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

    虛玄、虛玄、寂靜貌。

    不可思議。

    
理之深妙、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也。

    ○法華玄義序、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議也。

    忘言得旨、莊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陶潛詩、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端可悟明。

    
端、始也。

    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多子塔、為辟支佛之古迹、而世尊嘗于此處顧視迦葉尊者分半座使坐者。

    拈華于靈山會上。

    
宗門雜錄上、王荊公問蔣山佛惠泉禅師曰、禅家所謂世尊拈華。

    出自何典。

    泉曰、大藏經所不載。

    王雲、餘頃在翰苑。

    偶見大梵王問決經三卷、因開之。

    經中所載詳。

    雲、梵王至靈山會上。

    以金色波羅苑獻佛。

    舍身為床坐。

    請為群生說法。

    世尊登座、拈華示衆。

    人天百萬、悉皆罔措。

    獨有金色頭陀破顔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吩咐摩诃迦葉。

    此經多談帝王事。

    所以秘藏。

    世無聞者。

    佛惠歎其博究。

    ○法華科注一曰、耆阇崛山。

    此雲靈鹫山。

    以山峰似鹫。

    故名其山。

    又前佛今佛。

    皆居此山。

    佛滅後、羅漢支佛常居。

    為聖所居。

    故呼為靈。

    似火與火、會元十、天台诏國師谒龍牙。

    問雄雄之尊。

    為甚麼近之不得。

    牙曰、如火與火。

    師曰、忽遇水來。

    又作麼生。

    牙曰、去、汝不會我語。

    ○案火與火、是火傳火、燈燈不斷之義也。

    以心印心。

    
祖庭事苑八、達磨西來、不立文字。

    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傳心法要上、自如來付法迦葉已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印著空、即印不成文。

    印著物、即印不成法。

    故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西傳四七、四七、自迦葉至達磨二十八代也。

    達磨又為震旦之初祖。

    至菩提達摩、稽古略二、達磨尊者、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

    既而念震旦緣熟、行化時至。

    辭于侄王。

    王為具大舟、實以珍寶、汛重溟、三周寒暑、達于南海。

    當梁普通元年九月二十一日也。

    東來此土。

    
按自西印度來東震旦、故曰東來此土。

    直指人心、宗鏡錄、釋迦文佛、開衆生心、成佛知見。

    達磨初祖、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見性成佛。

    
悟性論、佛者、覺也。

    人在覺、心得菩提。

    故名為佛也。

    ○頓悟入道要門上、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

    亦名了了見性也。

    隻個不住一切處心者、即是佛心。

    有可大師者、瑜伽論、推滅邪穢外道、出現世間、故号大師○稽古略二、慧可大師、洛京武牢姬氏子、初名神光、博涉詩書、尤精玄微。

    幼年抵洛陽龍門香山。

    依寶靜禅師出家。

    受具永穆寺。

    首于言下悟入。

    
二祖慧可問初祖達磨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可曰我心未甯、乞師與安。

    祖曰将心來與汝安。

    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見五燈會元一、案此即于言下悟入也。

    又見末後東土五祖第二祖注中。

    末上末者、最後之一次。

    末上、猶雲在最後也。

    ○傳燈錄十、僧問趙州從谂禅師雲、和尚還入地獄否。

    師曰老僧末上入。

    曰、大善知識為什麼入地獄。

    師雲、若不入、阿誰教化汝。

    ○案世間流通本、末上多誤作未上。

    今據大藏經中之壇經及傳燈錄更正之。

    三拜釋氏要覽中、今釋氏以三拜者、表三業歸敬也。

    得髓、指月錄四、初祖欲返天竺。

    命門人曰、時将至矣。

    汝等盍言所得乎。

    有道副對曰。

    如我所見。

    不執文字。

    不離文字。

    而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總持曰、我今所解。

    如慶喜見阿佛國。

    一見更不再見。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