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佛:須彌八萬四千由旬,為衆山之王,七金山所不能及。
佛德巍巍,為大法之王,超九界以獨尊,故号大須彌。
須彌光佛:須彌衆寶所成,有大光明。
如來萬德畢具,光明遍照,故以為名。
妙音佛:佛之法音圓妙,普被群機;維摩經雲: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随類各得解;此即顯佛音聲圓妙,以一音能具衆音。
在天聞之為天音,在人聞之為人音,随衆生種類不一,聞之皆同本音,故各各得解,此一多無礙妙。
又佛音不可思議,一座之間,同說異聞。
大根聞之得大益,小根聞之得小益。
随衆生根器不等,聞之自在成就,故各各得解,此小大并陳妙。
由是故稱妙音。
如是等:東方有無量世界,即有無量諸佛。
如是指前五佛,等者等餘一切。
恒河沙數,極言其多。
西域雪山頂上,阿耨達池,四口流出四河。
南銀牛口,流出恒河,闊四十裡,沙細如面。
佛近此河說法,凡言多數,常取為喻。
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 各于其國:于者在也,其指諸佛,各在本國,出廣長舌相,遍覆本界。
三千大千世界,即一佛化土,解見前文。
舌相遍覆,足見佛語無妄,必定可信。
凡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
三藏果頭佛,三大阿僧祗劫不妄語,舌可覆面。
今證明淨土法門,但憑一念,橫超三界。
生唯心淨土,見自性彌陀,理誠真實。
仗自他二力,托九品蓮胎,事亦非謬。
故感其相。
又佛從無量劫來,曾無妄語,久積功德,故感廣長舌相。
華嚴離世間品雲:菩薩有十種舌,所謂:開示演說無盡衆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贊歎諸佛無盡功德舌,乃至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
菩薩成就此法,得如來遍覆國土無上舌。
是則廣長舌相,亦是修成。
證小事則覆面門,證大事則覆大千。
證小證大,應用自在。
令贊淨土法門,舌覆全界,則知念佛一法,即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一大事因緣也。
又廣長舌相,諸佛得之,衆生具之,即萬象亦皆有之。
東坡居士雲: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試思之。
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諸佛婆心苦口,說至誠無妄真實不虛之言,勸告衆生;令發信心。
當信是,是字指法之詞,即指下經名。
此十六字為本經原名。
唐玄奘法師所譯,名稱贊淨土佛攝受經,義同文略,欲省便也。
什師譯本題曰:佛說阿彌陀經,正合持名之法,得佛本意。
故舉世流通,多弘秦本。
不可思議功德,解見在前。
諸佛所護念經者:謂此經專持名号,不假方便,橫截生死,徑登不退。
誠迷津之寶筏,苦海之慈航,故諸佛鹹共護念也。
又念佛衆生,鹹得佛力保護,,令其安隐,無諸障難;鹹得佛心憶念,令其精進,無有退堕。
不僅彌陀本願護念,即十方諸佛,一一無不護念也。
初東方竟。
戊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南方亦有無盡世界,無量諸佛,對于淨土法門,無不贊歎。
今略舉五佛之名,餘以等字該之。
日月燈佛:此約佛三智以立名,日表俗智照事,育萬物故,月表真智照理,破無明故。
燈表中智,晝夜并照,真俗融通故。
名聞光佛:聞字去聲,萬德洪名,普聞法界;慈光遍照,加被衆生。
或聞名,或睹光,無不獲益。
大焰肩佛:焰表智慧,左右兩肩,表權實二智,擔荷衆生故。
須彌燈佛:須彌為燈,普照四天下;佛轉八識成四智,普照四土無遺,故以喻焉。
無量精進佛:精者不雜,進者不退。
因中一心上求下化,不雜不退,得成為佛。
無量,即經曆三祇,修行六度,時之與行,悉皆無量。
下如前釋。
二南方竟。
戊三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前雲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十萬億外,更有多土,各各有佛,數若恒沙。
無量壽名同西方導師,靈芝謂:諸佛同名甚多,決非法藏所成之佛,以是本師不應自贊。
無量相佛者:佛之應身,具足三十二相。
若說報身,則量同塵刹,相好刹塵,豈可限量哉。
無量幢佛:幢者,摧邪顯正義。
佛智具足,建立法幢,摧伏邪魔,顯示正法。
衆生有無量機,佛說無量法,故稱無量幢。
大光佛: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此屬智光。
又約身光:或常光遠照,或放光特照。
如法華眉間毫光,照東方萬八千億佛土之類。
大明佛:以具足三智,破五住煩惱之黑闇。
惑盡智圓,遍照法界,無所障礙。
寶相佛,寶者尊貴義,佛相一一殊特妙好,實足寶貴。
又佛身如紫磨金,毫相如琉璃筒等,即寶相也。
淨光佛:煩惱垢盡,智慧光滿,離染清淨,無所不照。
下如前釋。
三西方竟。
戊四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焰肩佛如前釋。
最勝音佛:佛之三業最勝,音即口業,圓音一演,異類等解。
具不思議力,自在成就,九界衆生,所不能及,故稱最勝。
難沮佛:證究竟堅固之理,真窮惑盡,不可沮壞。
日生佛:佛出世間,以慧日照破世間自他癡暗,如杲日麗天,群昏爍破,故名曰生。
網明佛:佛張教網,撈擄衆生;一一教網,皆佛智所成,明白朗徹,足破迷暗。
下如前釋。
四北方竟。
戊五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界地下,皆是水輪,水輪之下有金輪,金輪之下有火輪,火輪之下有風輪,風輪之下有空輪。
空輪之下,又有無色界、色界、欲界、人間,重重無盡,故有恒沙諸佛。
師子為獸中王,師子一吼,百獸腦裂。
佛為法中王,說法自在,天魔外道,聞之無不信服,故以喻名焉。
名聞佛解同前。
名光佛:名稱普聞十方世界,猶如日光普照世間。
達磨佛:梵語達磨,此雲法,法者可軌義。
佛所修之行,堪為衆生模範,行可軌也。
所說之教,堪為衆生所持,教可軌也。
法幢佛:幢有高顯義,佛所說法,高超一切,顯明究竟。
三乘聖人,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不宗仰。
持法佛:善持權實頓漸諸法,随機利導,悉令開解。
下如前釋。
五下方竟。
戊六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界六欲天上,有四禅十八天,四禅以上,有四空四天。
四天以上有空輪,空輪以上有風輪,風輪以上有火輪,火輪以上有金輪,金輪以上有水輪。
水輪以上又有無量世界。
如是諸輪,重重無量。
故上方亦有恒沙諸佛。
梵音佛:梵者淨也,佛所說法音,無有染著,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宿王佛:此作二解:一、月為宿王,衆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
佛為法王,朗然大覺,一切衆生所不能及。
二、北辰為宿中王,一切衆星,悉皆環拱。
佛為覺王,九界衆生,鹹共歸依。
香上佛:牛頭栴檀,為香中之最,此香六铢,價值娑婆世界。
楞嚴經雲:此香一焚,四十裡内,同時聞氣。
佛證五分法身之香,普薰十方法界,又非栴檀之所能及,故雲香上。
香光佛:世間之香,隻能辟穢,不能破暗。
今佛得戒定慧香,不僅辟除見思之穢,并能寂照含空,照破無明之暗,故名香光。
大焰肩佛同前。
雜色寶華嚴身佛:雜色雲者,不一而足也。
佛修六度萬行之因華,莊嚴法身之果德,此約行以立名。
娑羅樹王佛:娑羅譯堅固,此樹高大,一切林木無能及,者;歲寒不凋、故雲堅固。
佛證究竟堅固法身之體,高超九界,為法中王,故以稱之。
寶華德佛:佛具萬德,莊嚴貴重,當如寶華。
世間之華有凋謝,而寶華則堅固妙好,佛德如之。
見一切義佛:世出世間,諸法無盡,義亦無盡。
佛得一切種智,具正知見,而能究盡諸法實相。
凡權實遍圓,頓漸總别,一切之義,無不悉知悉見。
如須彌山佛:須彌四寶所成,高出衆山之表。
佛具四德,而為十界之尊,義亦如之。
以上諸佛贊歎,亦皆彌陀願力功德之所成就。
大本法藏願雲:我作佛時,名聞十方,無央數世界諸佛,各于大衆之中,稱我功德,及與國土。
問:念佛法門,既為諸佛共贊,何以六祖壇經雲: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答:六祖乃上根利智,禅宗頓教之人。
所有見解,迥出常流;其所吐詞,亦是接引上根之輩,并非撥無淨土,實為一般著相念佛者,解黏去縛而已。
即就其詞研究,實是贊揚實相念佛法門。
既明實相一真之理,則心外無佛無土,一一無非當人心性。
故淨宗先覺亦雲: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
又雲: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當知西方依正,本自心之現量,斷不可執詞而昧義,妄生毀謗,自取罪戾也。
又經中說性之處,有雲上無佛道可成,下無衆生可度;豈可因其說,遂執世界中無佛無衆生耶?智者請三思之!二諸佛勸信标題竟。
丁三征釋經題意義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是征問,下方解釋。
雲何,何故,皆征問口氣。
但凡有其名,必有其義,須加研究。
既明其義,乃可受持。
上經名本有十六字,此所征祗後半八字,雲何一切諸佛所護念,其義若明,信心自切。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此段解釋。
得蒙諸佛護念,正由具足三慧。
聞即聞慧,聞而深信,念佛法門,最為穩當。
受即思慧,領受在懷,厭穢忻淨,願求往生。
持即修慧,執持名号,淨念相繼,一心不亂。
亦即淨土信、願、行,三資糧也。
及聞諸佛名者:即上六方諸佛萬德洪名。
聞經受持,聞佛名亦應受持。
凡能聞是經及佛名之衆生,皆是有大善根。
大本雲: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有因緣聞此義。
華嚴偈雲:甯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願生天中,而不聞佛名。
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以此經功德,不可思議;佛名功德,亦不可思議。
聞者有大因緣,故得諸佛護念。
常途修行,單仗自力,必待破無明見法身,方得佛護。
今淨土法門,仗自他二力,故一聞是經及佛名,即得護念。
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得者:是有聞經及佛名者,無一人而不得也。
得個甚麼?皆得不退轉于佛果菩提。
梵語阿耨多羅,此譯無上;三藐譯正等;三菩提譯正覺:即佛果之名。
既有翻譯,諸經中仍存梵語者,何也?乃是五不翻中遵古不翻。
自古以來,譯經法師皆不翻故。
此名乃超越九界之号。
正覺,揀異六凡衆生;衆生自從無始無明住地以來,本覺真性,埋沒于五蘊身中,是謂不覺之衆生。
或起妄覺邪覺,而非正覺。
正等,揀異二乘;二乘自聞法得解以來,自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佛德巍巍,為大法之王,超九界以獨尊,故号大須彌。
須彌光佛:須彌衆寶所成,有大光明。
如來萬德畢具,光明遍照,故以為名。
妙音佛:佛之法音圓妙,普被群機;維摩經雲: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随類各得解;此即顯佛音聲圓妙,以一音能具衆音。
在天聞之為天音,在人聞之為人音,随衆生種類不一,聞之皆同本音,故各各得解,此一多無礙妙。
又佛音不可思議,一座之間,同說異聞。
大根聞之得大益,小根聞之得小益。
随衆生根器不等,聞之自在成就,故各各得解,此小大并陳妙。
由是故稱妙音。
如是等:東方有無量世界,即有無量諸佛。
如是指前五佛,等者等餘一切。
恒河沙數,極言其多。
西域雪山頂上,阿耨達池,四口流出四河。
南銀牛口,流出恒河,闊四十裡,沙細如面。
佛近此河說法,凡言多數,常取為喻。
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 各于其國:于者在也,其指諸佛,各在本國,出廣長舌相,遍覆本界。
三千大千世界,即一佛化土,解見前文。
舌相遍覆,足見佛語無妄,必定可信。
凡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
三藏果頭佛,三大阿僧祗劫不妄語,舌可覆面。
今證明淨土法門,但憑一念,橫超三界。
生唯心淨土,見自性彌陀,理誠真實。
仗自他二力,托九品蓮胎,事亦非謬。
故感其相。
又佛從無量劫來,曾無妄語,久積功德,故感廣長舌相。
華嚴離世間品雲:菩薩有十種舌,所謂:開示演說無盡衆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贊歎諸佛無盡功德舌,乃至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
菩薩成就此法,得如來遍覆國土無上舌。
是則廣長舌相,亦是修成。
證小事則覆面門,證大事則覆大千。
證小證大,應用自在。
令贊淨土法門,舌覆全界,則知念佛一法,即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一大事因緣也。
又廣長舌相,諸佛得之,衆生具之,即萬象亦皆有之。
東坡居士雲: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試思之。
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諸佛婆心苦口,說至誠無妄真實不虛之言,勸告衆生;令發信心。
當信是,是字指法之詞,即指下經名。
此十六字為本經原名。
唐玄奘法師所譯,名稱贊淨土佛攝受經,義同文略,欲省便也。
什師譯本題曰:佛說阿彌陀經,正合持名之法,得佛本意。
故舉世流通,多弘秦本。
不可思議功德,解見在前。
諸佛所護念經者:謂此經專持名号,不假方便,橫截生死,徑登不退。
誠迷津之寶筏,苦海之慈航,故諸佛鹹共護念也。
又念佛衆生,鹹得佛力保護,,令其安隐,無諸障難;鹹得佛心憶念,令其精進,無有退堕。
不僅彌陀本願護念,即十方諸佛,一一無不護念也。
初東方竟。
戊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南方亦有無盡世界,無量諸佛,對于淨土法門,無不贊歎。
今略舉五佛之名,餘以等字該之。
日月燈佛:此約佛三智以立名,日表俗智照事,育萬物故,月表真智照理,破無明故。
燈表中智,晝夜并照,真俗融通故。
名聞光佛:聞字去聲,萬德洪名,普聞法界;慈光遍照,加被衆生。
或聞名,或睹光,無不獲益。
大焰肩佛:焰表智慧,左右兩肩,表權實二智,擔荷衆生故。
須彌燈佛:須彌為燈,普照四天下;佛轉八識成四智,普照四土無遺,故以喻焉。
無量精進佛:精者不雜,進者不退。
因中一心上求下化,不雜不退,得成為佛。
無量,即經曆三祇,修行六度,時之與行,悉皆無量。
下如前釋。
二南方竟。
戊三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前雲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十萬億外,更有多土,各各有佛,數若恒沙。
無量壽名同西方導師,靈芝謂:諸佛同名甚多,決非法藏所成之佛,以是本師不應自贊。
無量相佛者:佛之應身,具足三十二相。
若說報身,則量同塵刹,相好刹塵,豈可限量哉。
無量幢佛:幢者,摧邪顯正義。
佛智具足,建立法幢,摧伏邪魔,顯示正法。
衆生有無量機,佛說無量法,故稱無量幢。
大光佛: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此屬智光。
又約身光:或常光遠照,或放光特照。
如法華眉間毫光,照東方萬八千億佛土之類。
大明佛:以具足三智,破五住煩惱之黑闇。
惑盡智圓,遍照法界,無所障礙。
寶相佛,寶者尊貴義,佛相一一殊特妙好,實足寶貴。
又佛身如紫磨金,毫相如琉璃筒等,即寶相也。
淨光佛:煩惱垢盡,智慧光滿,離染清淨,無所不照。
下如前釋。
三西方竟。
戊四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焰肩佛如前釋。
最勝音佛:佛之三業最勝,音即口業,圓音一演,異類等解。
具不思議力,自在成就,九界衆生,所不能及,故稱最勝。
難沮佛:證究竟堅固之理,真窮惑盡,不可沮壞。
日生佛:佛出世間,以慧日照破世間自他癡暗,如杲日麗天,群昏爍破,故名曰生。
網明佛:佛張教網,撈擄衆生;一一教網,皆佛智所成,明白朗徹,足破迷暗。
下如前釋。
四北方竟。
戊五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界地下,皆是水輪,水輪之下有金輪,金輪之下有火輪,火輪之下有風輪,風輪之下有空輪。
空輪之下,又有無色界、色界、欲界、人間,重重無盡,故有恒沙諸佛。
師子為獸中王,師子一吼,百獸腦裂。
佛為法中王,說法自在,天魔外道,聞之無不信服,故以喻名焉。
名聞佛解同前。
名光佛:名稱普聞十方世界,猶如日光普照世間。
達磨佛:梵語達磨,此雲法,法者可軌義。
佛所修之行,堪為衆生模範,行可軌也。
所說之教,堪為衆生所持,教可軌也。
法幢佛:幢有高顯義,佛所說法,高超一切,顯明究竟。
三乘聖人,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不宗仰。
持法佛:善持權實頓漸諸法,随機利導,悉令開解。
下如前釋。
五下方竟。
戊六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界六欲天上,有四禅十八天,四禅以上,有四空四天。
四天以上有空輪,空輪以上有風輪,風輪以上有火輪,火輪以上有金輪,金輪以上有水輪。
水輪以上又有無量世界。
如是諸輪,重重無量。
故上方亦有恒沙諸佛。
梵音佛:梵者淨也,佛所說法音,無有染著,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宿王佛:此作二解:一、月為宿王,衆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
佛為法王,朗然大覺,一切衆生所不能及。
二、北辰為宿中王,一切衆星,悉皆環拱。
佛為覺王,九界衆生,鹹共歸依。
香上佛:牛頭栴檀,為香中之最,此香六铢,價值娑婆世界。
楞嚴經雲:此香一焚,四十裡内,同時聞氣。
佛證五分法身之香,普薰十方法界,又非栴檀之所能及,故雲香上。
香光佛:世間之香,隻能辟穢,不能破暗。
今佛得戒定慧香,不僅辟除見思之穢,并能寂照含空,照破無明之暗,故名香光。
大焰肩佛同前。
雜色寶華嚴身佛:雜色雲者,不一而足也。
佛修六度萬行之因華,莊嚴法身之果德,此約行以立名。
娑羅樹王佛:娑羅譯堅固,此樹高大,一切林木無能及,者;歲寒不凋、故雲堅固。
佛證究竟堅固法身之體,高超九界,為法中王,故以稱之。
寶華德佛:佛具萬德,莊嚴貴重,當如寶華。
世間之華有凋謝,而寶華則堅固妙好,佛德如之。
見一切義佛:世出世間,諸法無盡,義亦無盡。
佛得一切種智,具正知見,而能究盡諸法實相。
凡權實遍圓,頓漸總别,一切之義,無不悉知悉見。
如須彌山佛:須彌四寶所成,高出衆山之表。
佛具四德,而為十界之尊,義亦如之。
以上諸佛贊歎,亦皆彌陀願力功德之所成就。
大本法藏願雲:我作佛時,名聞十方,無央數世界諸佛,各于大衆之中,稱我功德,及與國土。
問:念佛法門,既為諸佛共贊,何以六祖壇經雲: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答:六祖乃上根利智,禅宗頓教之人。
所有見解,迥出常流;其所吐詞,亦是接引上根之輩,并非撥無淨土,實為一般著相念佛者,解黏去縛而已。
即就其詞研究,實是贊揚實相念佛法門。
既明實相一真之理,則心外無佛無土,一一無非當人心性。
故淨宗先覺亦雲: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
又雲: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當知西方依正,本自心之現量,斷不可執詞而昧義,妄生毀謗,自取罪戾也。
又經中說性之處,有雲上無佛道可成,下無衆生可度;豈可因其說,遂執世界中無佛無衆生耶?智者請三思之!二諸佛勸信标題竟。
丁三征釋經題意義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是征問,下方解釋。
雲何,何故,皆征問口氣。
但凡有其名,必有其義,須加研究。
既明其義,乃可受持。
上經名本有十六字,此所征祗後半八字,雲何一切諸佛所護念,其義若明,信心自切。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此段解釋。
得蒙諸佛護念,正由具足三慧。
聞即聞慧,聞而深信,念佛法門,最為穩當。
受即思慧,領受在懷,厭穢忻淨,願求往生。
持即修慧,執持名号,淨念相繼,一心不亂。
亦即淨土信、願、行,三資糧也。
及聞諸佛名者:即上六方諸佛萬德洪名。
聞經受持,聞佛名亦應受持。
凡能聞是經及佛名之衆生,皆是有大善根。
大本雲: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有因緣聞此義。
華嚴偈雲:甯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願生天中,而不聞佛名。
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以此經功德,不可思議;佛名功德,亦不可思議。
聞者有大因緣,故得諸佛護念。
常途修行,單仗自力,必待破無明見法身,方得佛護。
今淨土法門,仗自他二力,故一聞是經及佛名,即得護念。
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得者:是有聞經及佛名者,無一人而不得也。
得個甚麼?皆得不退轉于佛果菩提。
梵語阿耨多羅,此譯無上;三藐譯正等;三菩提譯正覺:即佛果之名。
既有翻譯,諸經中仍存梵語者,何也?乃是五不翻中遵古不翻。
自古以來,譯經法師皆不翻故。
此名乃超越九界之号。
正覺,揀異六凡衆生;衆生自從無始無明住地以來,本覺真性,埋沒于五蘊身中,是謂不覺之衆生。
或起妄覺邪覺,而非正覺。
正等,揀異二乘;二乘自聞法得解以來,自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