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十五

關燈
身亦由加持我次第,唯從風心而起。

    及從如淨水之光明中,現起如魚躍之清淨幻身。

    如斯法喻,與從光明無餘間隔者相符。

    攝行論說:如從睡眠速覺之喻。

    睡眠喻光明。

    醒覺喻從彼現起雙運身。

    此亦符合無間隔者。

    四空合一,于順行時,前融于後,最後于光明合一相符,于逆起時則不符合。

    與所淨因位次第中,死有光明無間,成就近得,同時成就中有,尤相符順。

    故是從第四次第勝義光明起已無間,成雙運身。

    說從光明中如前起近得等,亦不相違。

    以成雙運時,雖說逆起三空,然非說從彼修成彼身也。

    設作是念,雙運豈非勝義光明之意,與清淨幻身,同時和合耶。

    從第四次第光明起已無間,縱已成就清淨幻身,然于爾時已無光明之智,雲何安立為雙運耶?曰:雖實如是,然此應知,五次第論所說多種雙運之理。

    如雲:‘生死與涅槃,俱離二分别,若時成一體,說彼名雙運。

    ’乃至‘有色及無色,俱離二分别,行者達寂滅,彼即得雙運。

    ’共說二十一種雙運。

    若将其中:‘整持’一頌明二雙運,‘等引’一頌明二雙運,共诠二十三種雙運亦可。

    如是所說之主要雙運,如卡師譯雲:‘知真實如次,自加持光明,唯彼二和合,是雙運次第。

    ’謂自加持與光明為雙。

    彼二和合,說名雙運。

    又雲:‘世俗與勝義,差别了知已,若時正合雜,說彼為雙運。

    ’謂世俗勝義為雙,彼二合雜,說名雙運。

    此中未得勝義光明之前,其有從五光風所成幻身時,而無心與勝義谛等同一味之光明。

    于未得雙運之前,其有樂心與勝義等同一味之光明時,複無身成幻身之世俗。

    各别起故,皆無雙運。

    若時‘身自加持’,世俗幻身究竟。

    ‘心成光明’,勝義谛究竟。

    彼二同時聚合一身,平等和合非各别起,乃得雙運。

    如是主要雙運初證得時,雖須彼二同時聚合。

    然安立雙運,尚有餘理。

    非凡得雙運者,皆須以彼理安立為雙運也。

    雙運之梵語,為瑜伽那底。

    瑜伽名雙,那底為不二。

    非是兩分各别安住、同時和合,即前述之雙運。

    此從逆次最後明相起後,重入光明時,乃能獲得也。

    五次第論,多說:于生死涅槃等二法,斷二分别,不為彼分别所破,成為無二雙運者,是除前理外,更以餘理安立雙運也。

    若謂彼諸分别,于現觀真實義智前寂滅者,彼于第四次第光明時已得,則說依彼為先,修此雙運,不應道理。

    若謂盡斷一切分别者,乃至未得無學雙運,必不得彼,則彼不符有學雙運。

    故是斷盡緣于人法,一切實執分别種子,彼無二智,乃是此中雙運。

     若爾,此雙運道,于第四次第勝義光明初現證已,起已無間,即得成就。

    僅由一座勝義光明,雲何能得摧壞一切俱生煩惱之功能耶?曰:其發生勝義光明智,有如是斷障功能之因者,謂由幻身及于彼位行諸密行多修譬喻光明之力。

    彼複于第四次第時,猶未已斷。

    初得有學雙運時,乃為已斷俱生煩惱。

    現證如是光明者,能經長時住定。

    非僅一刻。

    其前于譬喻光明,尚能久住,況得勝義光明故。

    親教論亦雲:‘于有貪離貪,中間不可得,智天刹那顯,其受用此智,經八時一日,一月或一年,一劫至千劫。

    ’此說修俱生智之時量,順彼補特伽羅能力大小之次第。

    以是五次第略論亦雲:‘由得光明處,超度于生死,一時或一日,月半月一年,經劫或千劫,住一一刹那,常起智加行。

    ’亦屬善說。

    攝行論所說:四空合一之義。

    前已說訖。

    言‘明聚’乃至‘遍照一切世界’,義謂從光明風心,所成身光,充滿世界,猶如日光遍照虛空。

    第十五品之燈明論中如前說,黎明現證勝義光明後,說成就雙運時雲:‘續說光明照百踰繕那者,僅是一例。

    說彼光明,能照三千等世界。

    ’言彼能得十力等者,有學雙運位僅得随順。

    于無學位得真實等,如應當知。

    五次第論,與攝行論所說雙運,亦于彼二有須共說及各别說。

    言無轉者,顯得彼身即不間斷。

    乃得真實金剛身。

    言無漏等者,謂已斷盡一切煩惱。

    燈明論說:無學位中,不從光明逆起三空。

    此中既說逆起位。

    故是有學雙運。

     寅四、答第四第六問并餘義。

     言‘以色為體名’,卡師譯為‘以名色為體,大金剛持。

    ’月光疏亦說:色為色蘊,名為餘四蘊。

    此複顯示,雙運金剛持,以風心為體。

    即答前問解脫者誰。

    言脫離生死等,謂斷盡一切煩惱系縛,為解脫義。

    即答何為解脫義。

    此等說明,初得有學雙運時,即有永斷煩惱之圓滿斷德。

    此雙運身初成就時,是離原身異位成就。

    第十一品燈明論說:此成就雙運者,攝持常眼可見之化身。

    雖尚有餘攝持化身之理,然入前身攝持化身者,與中有生于胎中受生已,要降生時,乃為衆眼所見相同。

    此極難通達,故應于彼上了知。

    初品燈明論說:得雙運已,重入蘊等,攝持化身。

    義即如是。

    燈明論說:‘清淨天身住蘊筐中。

    ’龍智亦雲:‘正依怙将此,勤藏護安置,諸蘊寶箧中。

    ’以是如龍猛菩薩之雙運身,唯諸不退菩薩行境,非常人能見。

    然彼前身,則常人亦見。

    如是幻身,亦是從譬喻光明逆次起後成就。

    言從三心成就者,謂從餘二明相,及近得上中,間接成就,從近得下分,直接成就。

    其受用身,初離原身異位成就,次入前身攝持化身之理,亦如前說應知。

    若善知此,則于修三重薩埵之了義,得大定解,并于幻身及雙運者要住前身而行密行,以金剛念誦修羯摩等,當能斷除無量疑惑也。

    又說安住雙運報身,修化身勝曼荼羅等,非淨除受用身相而修。

    彼現證光明時,彼身亦不淨滅。

    此理除幻身入光明時外,皆當了知。

    五次第論與攝行論,雖說得雙運已,則于自道别無新學。

    然非不重修已學者。

    如五次第論雲:‘安住雙運位,正學大瑜伽,由修雙運故,行與彼無别。

    ’說修雙運,及說住彼修習密行。

    龍智亦雲:‘無分别甚深,諸佛身廣大,說此名二谛,先各别了知,世俗及勝義,其次應修習,合一無盡道。

    ’又如前引文後雲:‘故應仗師恩,努力求通達,由此意明顯,次應修密行。

    ’五次第論、及攝行論,說學無學雙運之異名曰:幻網成佛,已到生死海彼岸,所作已辦之大瑜伽,安住二谛理等,乃至廣說。

     子二、釋後續所說二支。

     如是五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