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十三

關燈
明時,說順爾時之教授,贊頌祈請師長。

    諸餘次第,亦準此理,修師長瑜伽,及以彼理祈禱。

    極為善哉。

    非但聽聞教授之時,餘一切位皆應以彼理祈禱也。

    以是當知,總一切乘,特于此乘。

    要不失壞師長三昧耶。

    觀師如佛而興供養。

    以一切事令師歡喜,勵力斷除師不喜事。

    最為切要。

     寅二、為彼解說光明教授。

    分三。

    卯一、說内外二種證菩提。

    卯二、說證彼方便二種靜慮。

    卯三、說諸異名及諸贊頌。

    初又分二。

    辰一、正義。

    辰二、釋難。

    今初 次對如是祈請弟子,發悲愍心,而宣說者,第四次第雲:‘夜間明分為明相,日光初現即明增,中界乃是明近得,諸本性動非一次。

    非晝非夜非中界,所有永離諸本性。

    即證菩提一刹那,是師所許瑜伽境。

    中界之後非滅壞,諸黑闇聚盡過去,日光未現刹那頃,說名無垢真實際。

    最勝教師離翳障,為弟子示外菩提。

    内心安樂離濁穢,刹那當得佛菩提。

    ’此說内外二種菩提。

    卡師譯為:‘彼諸本性非一具。

    ’及雲:‘黑闇之後皆永盡,中界威德鹹過去。

    日光未現刹那頃,說此無垢為真際。

    ’攝行論亦雲:‘證菩提有二,外證菩提者,謂黎明時,過無明相,乃至日光未出。

    此是光明一切空。

    ’此所說義,如五次第論雲:‘已過得明所表二時,乃至日光未出,說為黎明。

    日光已出為明增,日沒中界為無明,月光現時為明相。

    ’其說内證菩提雲:‘初如陽焰見五色光聚。

    第二明相見如月光。

    第三明增見如日光。

    第四明得見如黑闇。

    次離黑闇一刹那頃,是為光明。

    相極明了,恒常光顯。

    勝義谛自相,唯智眼能見。

    ’此處師長為弟子宣說外内二種菩提。

    其中初者,若将外界一夜,分為四分即說為四空者,則說第四空,即證菩提之刹那,及唯是瑜伽師之境界等,不應道理。

    若以彼時四種虛空為喻,顯示四空者,内時四空亦唯如是,則不能分内外差别。

    以内證時,亦以月日黑闇為喻而宣說故。

    若謂四時,引生四空智者,則彼四時一一時中,應無一時發四空者。

    故内外二種菩提之差别,當由何分别耶。

    此中廓師,叙述兩派,一拏熱巴所說,二有妃師與黑三昧耶金剛所說。

    初謂一夜四分為四空者,是法性之喻、時、相、表。

    故外證菩提,乃不了義。

    其真了義,謂内證菩提。

    由與羯摩印等至之力,引菩提心降至金剛根際、中部、及金剛瓶。

    于彼三樂,以三空印證而修,是道位三明相。

    及彼二點,相抵住時,息滅自性分别之樂智,是為光明一切空義。

    第二則說,以四外喻,表诠四種離分别障,為外菩提。

    以二種靜慮,将幻入光明,由内證表诠。

    為内證菩提。

    拉彌則說:一夜四分為四空者,許為彼等名稱之内四空義。

    其依羯摩印之第四空,及依智印,或經陽焰等五相次第所得之第四空,說為内證菩提。

    月光疏、顯義論、三昧耶金剛疏、能仁祥等,亦說外時所說四空,即内四空。

    皆未明判内外差别也。

    若作如前觀察,則諸分判内外差别者,固不能解答。

    其諸未判差别者,亦不能解答。

    此乃極難通達最切要處,故須研究。

    此須依據第十五品燈明所說乃能了知。

    如根本續雲:‘淨行及王種,商農四種女,金剛法性修,此能得秘密。

    金剛日沒後,遍發起修習,明相出現時,勝修得成就。

    ’疏解彼義謂:‘圓滿次第者,于四種中,随覓一印,即依彼印。

    金剛不壞法者,謂圓滿次第。

    彼體性者,謂成就彼證德。

    如斯行者,修習能得金剛秘密金剛持位。

    此複要由證菩提次第,乃能圓滿。

    金剛等四句,明彼方便。

    其中有外内二種菩提次第。

    若如初釋,金剛日者謂實日輪。

    沒後者,謂過黃昏界後,當以盡所有之資具,供養師長。

    次由師恩,于中夜分獲得灌頂。

    明相出現時,謂已過表示明相之夜分,于日未出時,傳授證菩提之次第。

    得成就者,謂能清淨。

    此是外證菩提之次第。

    若如内證菩提而釋,金剛日者,謂方便智等至為相出現之後,沒者謂現般若自性而滅。

    如是明增二相沒已,即當發起能修光明之近得也。

    明相出現者,謂無明已過之時,其修行者,由三空因緣。

    勝修,謂現證光明。

    由此即能成就大印。

    ’其大印謂雙運。

    既說光明能現證此道,故知内外二種菩提,是勝義光明。

    臨證彼之近因時,依止外印者,是初頌義。

    其依止法,謂師長于中夜分,依羯摩印,傳真灌頂。

    表示光明。

    次黎明時,傳光明修法。

    後傳修雙運之教授。

    故先得勝義光明,其後成就雙運。

    如是現證勝義光明,要待黎明殊勝時分。

    故名外證菩提。

    彼複由内心,四空次第而證。

    亦名内證菩提。

    是故一夜餘三時分,為三空者,如前心遠離時所說,雖是以爾時虛空為喻而顯。

    然無不能分内外差别之過失也。

    其無學雙運,如攝行論與五次第論說,亦是于黎明時證得也。

     辰二、釋難。

     五次第論與攝行論,皆說成就幻身,求光明者,于中夜分傳灌頂已,于黎明時,顯示二種菩提,與二種靜慮之教授。

    然彼于黎明時,能否引發勝義光明耶?若不能者,則與前說燈明論相違。

    若謂能者,則未得如斯功能以前,應不可說光明教授。

    是則未得幻身以前,雖已具得四種灌頂。

    應不可聽受,以六邊四理解說續義之圓滿次第也。

    若可聽者,則前文說,幻身究竟者,乃聽受光明教授之理,是何意趣。

    茲當解釋,五次第論與攝行論,所說者有二位,謂初成熟法器位,及得幻身具如斯功能位。

    燈明論文,意說後位,非約一切而說也。

    具足德相之弟子,縱具得成熟法器之灌頂,先已解說續義,生起了解。

    然有相續已起道位現觀之具德師長,為令弟子相續,漸起道證。

    傳諸教授。

    則彼弟子尤須依待。

    豈先已說光明教授,此便不須複說耶。

    以是應知,得幻身之弟子雖無邊際,其堪為彼師長者,尤為無邊。

    非以現在師徒為限也。

    又非得幻身無間,于一夜中,即能發生勝義光明。

    如集智金剛續雲:‘世尊,三空光明後如何耶?世尊告曰,如火焚薪,化為灰燼,如是光明以般若智長時淨治。

    如多羅葉所化灰塵,如是以方便智淨治。

    如焚兜羅綿,如是以明得智速疾清淨。

    ’于究竟光明時,作是說故。

    五次第論雲:‘經年或經月,善承事師已。

    ’亦作是說故。

    是故得幻身者,從師長處聽受光明教授已,以二種靜慮,多修悟入光明方便之後,當如燈明論所說而作。

    其以俱生樂,現證真實義之勝義光明,與未親證之譬喻光明。

    當善了知,分别其相也。

     (卷十三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