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十三

關燈
寅二、正說睡夢等教授。

    分二。

    卯一、說與睡夢合修。

    卯二、說與死有中有合修。

    初中分二。

    辰一、與睡合修。

    辰二、與夢合修。

    今初 若作是念,如所修事,先起無夢睡眠諸空,後乃起夢,次第決定。

    于修道時,為亦先修,睡眠與光明合後修夢與幻身合,次第決定。

    抑不定耶。

    此中瑪派未學,有見五次第論說,幻身為第三次第,光明為第四次第。

    遂将彼二合修分離,于第三次第時,修夢幻身,于第四次第時,修睡光明。

    然五義論說:‘先于睡時任持四空,其後乃起夢受用身。

    ’極為善說。

    以夢教授之心要,謂起夢受用身。

    彼須先起諸空故。

    與所修事,睡夢次第,亦極相順故。

    第三次第幻身,亦須先起心遠離諸空,雙運幻身,亦須先起光明空故。

    要從死有空後,乃起中有。

    及将勝解諸為。

    攝入光明,乃起初依怙等。

    一切次第,皆如是故。

    以是當知,言睡光明等,雖有光明之名。

    然幻身以下,僅有譬喻光明。

    前已說訖。

    若修夢幻之前,須任持睡光明者,雲何任持耶?此中,将睡眠生為三摩地體性,總有二法。

    謂諸已得大小顯密諸乘所共堅固奢摩他三摩地者,縱不特修睡眠為三摩地。

    隻于臨睡前,令醒時三摩地現前。

    于彼後入睡。

    即無通常睡眠,任運能入妙三摩地。

    複有臨睡時由風趣入中脈之力,現起陽焰等四相之後,以如月光明相等三空為先,次生睡眠為光明性,如無雲翳清淨虛空。

    其中初者,雖能現起,不以陽焰等四相,與月光等三明為先之明淨空相。

    然無睡眠光明之義。

    引發如是空相,亦不須修,咒中所說任持睡眠光明之方便。

    故生彼相,不須先入此乘。

    故此所起睡眠光明,乃是後者,要由風入中脈之力,始能生起也。

    故是醒時,善修專注身要教授,待能引發最低四空之時,次乃将彼諸空,與睡眠諸空合修。

    若不爾者,雖欲與睡合修,然無事可合故。

    其睡眠位,微細出入鼻息,多不能滅。

    故睡眠本位空,雖無如實,斷絕微細出入息,融入中脈之空,然非無四空。

    此複未現夢以前之睡眠,與現夢睡眠。

    其攝風入心間之大小與融不融粗風,有大差别。

    其能将醒時諸空,與睡時諸空合修之瑜伽師,于睡眠空生起之時,要全滅絕微細鼻息融入中脈也。

    如是将入睡時,陽焰等四相初雖未能依次現起。

    熟練之後,則定能依次顯現。

    以是未經依次現起三空為先之睡眠,生為三摩地體者。

    猶非睡眠光明。

    以現起光明一切空者,必須先起空、善空、大空等三空故。

    是因果故。

    是以瑪派,強起光明之教授中說:‘閉關一月,注緣心間四葉蓮花蕊上,有白赤二點,任持睡眠諸空。

    ’若經一月,專注彼境,晝夜恒修。

    易攝風者,容可現起。

    此是修心間不壞之命力也。

    此亦是先能引起醒時四空,次乃與睡合修。

    若晝夜餘時不修,唯臨睡時乃修,非能現起。

    此複臨入睡時專注所緣數數修習,縱能認識,因位睡眠諸空。

    然不能起,由風融攝真實諸空也。

    五義論說:‘夢合修前,任持睡眠空者,于喉間安布阿奴達惹四字。

    梅村許于喉問修。

    粗敦許于心間修。

    若修光明,應于心間。

    若修夢中幻身,應于喉間修。

    緣葉上四字,以一一字,配一一空。

    ’其說夢合修前,任持睡眠諸空,極為善哉。

    如是連續任持時,蓮花及點,如粗敦所許,應于心間修習。

    不宜于喉間修。

    由修光明,與心相屬。

    故須于心間修習。

    若不能由融入風力,與夢合修。

    唯由願力任持夢者,則于喉間修習相關。

    似須辨此差别也。

    其修阿奴達惹,說是無二尊勝續義。

    雖印度人亦有許者,然拏熱巴教授,于心間修咒輪者,亦非修彼四字。

    故任持睡眠光明,如瑪派教授,說緣心間赤白點修,方為善哉。

    此是系心于心間咒輪中央不壞點。

    若欲開廣者,安布咒輪次收攝等,皆如前說。

    五次第一座圓滿論說:‘緣心間四字及中央點,修金剛念誦,任持睡眠光明。

    ’須否安布四字,前已說訖。

    其緣心間明點,修金剛念誦,任持睡眠光明者,實是殊勝教授。

    以是授記密意續之義故。

    如授記密意續中,說四曼荼羅風念誦之後雲:‘正說為十八,彼亦住此等,猶如諸新酥,遍住于乳内。

    如是寂滅性,住于白衣等。

    ’次雲:‘觀色等内法’,至‘入真如壇輪’。

    其後雲:‘行者出入息,和合同一性,住般若方便,勿失咒支誦。

    行者于眠等,遍一切所作,無名無言說,超三世常誦。

    ’其初六句,說十八空性之光明,安住白衣等金剛念誦中,如從乳中,出諸新酥。

    故說由金剛念誦,引生四空也。

    言‘色等’乃至‘入真如壇輪’者,說将蘊等入于光明。

    其義亦有睡眠光明。

    前已說訖。

    ‘行者’四句,說修風咒無别和合念誦。

    其後四句,說于眠時亦修彼念誦。

    如是說于夜間眠時,由金剛念誦引生四空。

    此義複是由金剛念誦,引生睡眠光明故。

    總之醒時,由何方便引生四空。

    于臨睡時,亦須以彼方便引起四空相合。

    醒時之最勝方便,即修心間不壞點,與金剛念誦故。

    前已多說。

    如是瑪師教授所傳,二種任持睡眠光明之方便,應知即是本釋諸續及聖父子無上密意之教授。

    諸散教授互相和合,亦極重要。

    若知此者,則見攝行論說将睡眠現為四空體性。

    遂疑何處宣說任持睡眠光明之方便,亦善解除也。

     總任何道,若将本位所有法,方便善巧,取以為道,則成速疾。

    此睡眠位,本有由風自力收攝,所引諸空。

    若以合修教授取為道者,尤為速疾。

    本位雖有諸空,然因空相不甚明顯,及由睡力失念太甚。

    故乃至未能取為道前,不能引起決定認識也。

    此中念力若全不失,則亦無睡眠。

    若念失太甚,則不能定解睡眠四空。

    故須由教授,令既入睡眠,複非失念不能定解諸空也。

    其中由無睡眠障此善行者極少。

    破除彼障及睡眠太厚之法,諸教授中所說極多。

    亦有彼中未曾說及之除障方便也。

    薄厚适中,現起睡眠諸空之後,入光明時,當憶正見,長時将護。

    若速醒覺或速起夢,成彼障時,破除此障之基礎方法。

    下當宣說。

     諸瑜伽師雖能由風融入中脈引發四喜四空,若不了知如是合修教授,則不能知,将諸證德與睡合修,或于現法道證勝進。

    或于此生未得勝德,臨命終時,即以死有四空為道,非僅無諸死苦怖畏,且使道證勝進。

    故當善巧合修教授。

    以善知此者,即未能獲彼德。

    由數數作意,亦能植堅固微妙習氣故。

    如是其不能起睡眠為三摩地體性者,有能否定解本位睡眠諸空同分之二類。

    其能生者,亦有能否生為睡眠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