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不符。
更違自宗根本頌文。
瑪巴所傳一一教授中,均有多師所說多種不同教授。
非彼一切,皆是拏熱巴所傳教授也。
若爾,五次第論雲:‘俱離有無性,善繪金剛心,如于淨鏡中,明現其影像,其一切勝相,此身觀無厭,示賢善弟子,是名自加持。
’其義雲何?曰:彼義是說,俱離二邊之金剛持身,如同所繪像,顯現于清淨鏡中,彼身具足一切殊勝相好,觀者無厭。
如是以鏡中像,與真幻身,法喻相合,開示弟子,為自加持。
非說先緣鏡中影像而修,次以心力取出融入自身之天身,名為幻身。
若不爾者,則諸餘喻亦應同彼。
十二喻中,五次第論解說三喻,其影像喻,是說所繪金剛持身之影像,非說一般影像,以是一切身分,頓時圓滿之喻故。
虹喻者,謂無障礙顔色不亂。
水月喻,謂一幻身,能随所化,分化無量。
加持我論雲:‘以彼等修身。
’說以彼三喻修幻身者,義說,由彼表示而修也。
若如所說,緣鏡中像,修習幻身之二種理,則修彼身,實不須究竟生起次第,及三遠離也。
若依無垢光等,說别攝定中所現身,名加持我。
說為幻身者,則應許,始從陽焰,乃至如羅侯黑暗之八相,皆是幻身。
唯說彼後,逆起之天身,乃名幻身,不應正理。
時輪中,于别攝位,說陽焰等八相者,是諸根風,于一般境,将近退滅及已退入内時之相。
其心遠離等位,所現陽焰等四相,乃四空後所現之相。
是則必須将風融入中脈。
已多次宣說。
以是應知,别攝位中,所見月日羅侯之相。
與三空中月光等相,亦不相同。
總之,若善了知,由金剛念誦究竟,引心遠離諸空時,融化分别及動被之風者,其諸根識,于彼之前,早已融入。
則不複疑修幻身時,是否更以目視而修。
總于後得位,随所見境,皆現妄幻者,于三遠離及幻身位引大樂已,必須殷重,使與空見和合而修。
其後得位,觀于影像有無喜怒,破實執者,全無價值。
此複若由理智,于内外法,盡破一切實執境界,獲決定已,其後任運見境如幻者。
則須善解中觀正理也。
五次第論說:得幻身已,随作何事,皆應觀如幻者,雖亦有共波羅密多乘之幻見。
然彼是說,不共幻義,謂觀一切有情之本來身,唯風心等。
如前已說。
其修風者若已善習,随欲現起佛土等境。
彼願為先,和合持風。
則彼彼境如幻顯現。
然聖者派未說,如是修法。
修幻身時,亦未說收攝,二種靜慮之境相。
亦無彼義。
醜二、說彼所屬教授。
分二。
寅一、兼說教授之依據。
寅二、正說睡夢等教授。
今初 此派所說,睡夢教授,及死殁中有教授。
此等依據何續,及聖父子何論耶?此中廓師,于中有成佛,說死有合修,中有合修二種。
于經生成佛,說睡眠合修。
此師教授,未說夢中合修。
現法成佛中,俱未說彼等合修法。
彼等是引攝行論而說。
拏錯所傳拏熱巴之教授,此等合修皆未宣說。
瑪巴所傳,則多宣說,四種合修。
現法成佛中,說睡夢合修。
中有成佛中,說前二種,及死有中有合修。
經生成佛中,俱說四種。
此論所說,略示方隅,皆未明說。
五次第略論雲:‘為淨夢身故,由表示幻時,所見境世俗,是世幻次第。
’至‘夢幻同修習。
’此說修夢教授。
又雲:‘合修三中有。
’及如前引,配一日夜,與生有死有次第,修五次第。
是略說合修睡眠,與合修死有,中有之教授。
龍猛菩薩論中,除五次第論,于幻身中,說為中有。
可說彼二合修而外,諸餘合修,皆未明說。
龍智菩薩,除将圓滿次第,順配死殁次第外,全未配合中有、睡眠、夢境。
于生起次第,卻說配合生死中有。
月稱論師,說中有成佛者,合修死有、中有。
第十五品,說一切法如夢時,除為證明夢醒諸法,皆無實性,引證攝行論外,皆未正說睡夢合修。
以十五品中,說如夢故,便謂此宗,說持夢等教授者,實非論義。
除攝行論,說睡眠與四空合修外,餘聖父子論中,皆未宣說。
攝行論雲:‘次經多生展轉修習,學無我法,了解合修加行,與本性明相合雜為一。
由此次第,緣勝義谛。
其次第者,謂令蘊等,入微細界。
細界、入心、心入于思,思入無明,如是睡眠。
爾時心思,趣入無明一刹那頃,忘失諸念。
其後都無忘念智慧自體,即光明性。
複從彼起,風得本性,起餘夢境。
乃至識未動搖,應睡觀光明。
是名各别内證,離身語意,真勝義谛,内證菩提。
由此次第,殺害身輪如來衆會。
悟入真如,得善成就。
義謂不待,有戲論無戲論行,即能速疾,改換自身。
’卡師譯為:‘風動本性,若未起餘夢。
’較為妥善。
彼後又雲:‘此義如授記密意大瑜伽續雲:觀色等内法,名毗缽舍那,如不動等數,觀名奢摩他。
此等無體性,真如名寂滅,行者将諸佛,入真如壇輪。
’此說将睡眠,生為四空三摩地自性者,是行極無戲論行之瑜伽師。
彼身,有睡眠時與醒覺時,二種生起四空之理,此非唯說睡時起法。
是說彼起四空,即如是起也。
又如攝行論雲:‘以此次第,行唯補蘇姑行。
’謂僅作飲食便利等事。
除此之外,即睡修光明。
若能知此,說除睡眠,無修光明之要義。
則餘合修法之究竟要義,亦能了知。
若爾,授記密意教文,雖說瑜伽師,将蘊等諸佛,入光明真如壇輪。
然雲何證知,由睡眠四空次第,将蘊等入光明耶?彼續文中,雖未明說瑜伽師,将睡眠起為四空體性。
然聖提婆,由龍猛教授,開顯彼義。
故能了知。
如是悟入光明之理中,亦完具授記密意續所說,将蘊等入于光明之義。
如雲:鼓腹為瓶相之語,雖未聯合所别事與鼓腹,明說,青玉鼓腹為瓶。
然彼所别事中,已完具彼語所說之鼓腹也。
言‘殺害如來衆會,得善成就’者,與根
更違自宗根本頌文。
瑪巴所傳一一教授中,均有多師所說多種不同教授。
非彼一切,皆是拏熱巴所傳教授也。
若爾,五次第論雲:‘俱離有無性,善繪金剛心,如于淨鏡中,明現其影像,其一切勝相,此身觀無厭,示賢善弟子,是名自加持。
’其義雲何?曰:彼義是說,俱離二邊之金剛持身,如同所繪像,顯現于清淨鏡中,彼身具足一切殊勝相好,觀者無厭。
如是以鏡中像,與真幻身,法喻相合,開示弟子,為自加持。
非說先緣鏡中影像而修,次以心力取出融入自身之天身,名為幻身。
若不爾者,則諸餘喻亦應同彼。
十二喻中,五次第論解說三喻,其影像喻,是說所繪金剛持身之影像,非說一般影像,以是一切身分,頓時圓滿之喻故。
虹喻者,謂無障礙顔色不亂。
水月喻,謂一幻身,能随所化,分化無量。
加持我論雲:‘以彼等修身。
’說以彼三喻修幻身者,義說,由彼表示而修也。
若如所說,緣鏡中像,修習幻身之二種理,則修彼身,實不須究竟生起次第,及三遠離也。
若依無垢光等,說别攝定中所現身,名加持我。
說為幻身者,則應許,始從陽焰,乃至如羅侯黑暗之八相,皆是幻身。
唯說彼後,逆起之天身,乃名幻身,不應正理。
時輪中,于别攝位,說陽焰等八相者,是諸根風,于一般境,将近退滅及已退入内時之相。
其心遠離等位,所現陽焰等四相,乃四空後所現之相。
是則必須将風融入中脈。
已多次宣說。
以是應知,别攝位中,所見月日羅侯之相。
與三空中月光等相,亦不相同。
總之,若善了知,由金剛念誦究竟,引心遠離諸空時,融化分别及動被之風者,其諸根識,于彼之前,早已融入。
則不複疑修幻身時,是否更以目視而修。
總于後得位,随所見境,皆現妄幻者,于三遠離及幻身位引大樂已,必須殷重,使與空見和合而修。
其後得位,觀于影像有無喜怒,破實執者,全無價值。
此複若由理智,于内外法,盡破一切實執境界,獲決定已,其後任運見境如幻者。
則須善解中觀正理也。
五次第論說:得幻身已,随作何事,皆應觀如幻者,雖亦有共波羅密多乘之幻見。
然彼是說,不共幻義,謂觀一切有情之本來身,唯風心等。
如前已說。
其修風者若已善習,随欲現起佛土等境。
彼願為先,和合持風。
則彼彼境如幻顯現。
然聖者派未說,如是修法。
修幻身時,亦未說收攝,二種靜慮之境相。
亦無彼義。
醜二、說彼所屬教授。
分二。
寅一、兼說教授之依據。
寅二、正說睡夢等教授。
今初 此派所說,睡夢教授,及死殁中有教授。
此等依據何續,及聖父子何論耶?此中廓師,于中有成佛,說死有合修,中有合修二種。
于經生成佛,說睡眠合修。
此師教授,未說夢中合修。
現法成佛中,俱未說彼等合修法。
彼等是引攝行論而說。
拏錯所傳拏熱巴之教授,此等合修皆未宣說。
瑪巴所傳,則多宣說,四種合修。
現法成佛中,說睡夢合修。
中有成佛中,說前二種,及死有中有合修。
經生成佛中,俱說四種。
此論所說,略示方隅,皆未明說。
五次第略論雲:‘為淨夢身故,由表示幻時,所見境世俗,是世幻次第。
’至‘夢幻同修習。
’此說修夢教授。
又雲:‘合修三中有。
’及如前引,配一日夜,與生有死有次第,修五次第。
是略說合修睡眠,與合修死有,中有之教授。
龍猛菩薩論中,除五次第論,于幻身中,說為中有。
可說彼二合修而外,諸餘合修,皆未明說。
龍智菩薩,除将圓滿次第,順配死殁次第外,全未配合中有、睡眠、夢境。
于生起次第,卻說配合生死中有。
月稱論師,說中有成佛者,合修死有、中有。
第十五品,說一切法如夢時,除為證明夢醒諸法,皆無實性,引證攝行論外,皆未正說睡夢合修。
以十五品中,說如夢故,便謂此宗,說持夢等教授者,實非論義。
除攝行論,說睡眠與四空合修外,餘聖父子論中,皆未宣說。
攝行論雲:‘次經多生展轉修習,學無我法,了解合修加行,與本性明相合雜為一。
由此次第,緣勝義谛。
其次第者,謂令蘊等,入微細界。
細界、入心、心入于思,思入無明,如是睡眠。
爾時心思,趣入無明一刹那頃,忘失諸念。
其後都無忘念智慧自體,即光明性。
複從彼起,風得本性,起餘夢境。
乃至識未動搖,應睡觀光明。
是名各别内證,離身語意,真勝義谛,内證菩提。
由此次第,殺害身輪如來衆會。
悟入真如,得善成就。
義謂不待,有戲論無戲論行,即能速疾,改換自身。
’卡師譯為:‘風動本性,若未起餘夢。
’較為妥善。
彼後又雲:‘此義如授記密意大瑜伽續雲:觀色等内法,名毗缽舍那,如不動等數,觀名奢摩他。
此等無體性,真如名寂滅,行者将諸佛,入真如壇輪。
’此說将睡眠,生為四空三摩地自性者,是行極無戲論行之瑜伽師。
彼身,有睡眠時與醒覺時,二種生起四空之理,此非唯說睡時起法。
是說彼起四空,即如是起也。
又如攝行論雲:‘以此次第,行唯補蘇姑行。
’謂僅作飲食便利等事。
除此之外,即睡修光明。
若能知此,說除睡眠,無修光明之要義。
則餘合修法之究竟要義,亦能了知。
若爾,授記密意教文,雖說瑜伽師,将蘊等諸佛,入光明真如壇輪。
然雲何證知,由睡眠四空次第,将蘊等入光明耶?彼續文中,雖未明說瑜伽師,将睡眠起為四空體性。
然聖提婆,由龍猛教授,開顯彼義。
故能了知。
如是悟入光明之理中,亦完具授記密意續所說,将蘊等入于光明之義。
如雲:鼓腹為瓶相之語,雖未聯合所别事與鼓腹,明說,青玉鼓腹為瓶。
然彼所别事中,已完具彼語所說之鼓腹也。
言‘殺害如來衆會,得善成就’者,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