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故顯了說。
巳三、諸師教授如何解說。
分二。
午一、教授中如何說。
午二、依經論釋彼義。
今初 瑪派教授,色頂巴所作,明幻身根本義者,如四義論雲:‘幻身者,以聖父子,許為幻現、無性、身作天身。
故是現為天身都無自性。
引生彼身之因,謂從生起次第修習天身,及以三空,淨治執著生起次第為實天身,無間而起,如水起泡,或魚躍淵,頓時現起智慧方便之天身。
此複是由不定性四字融入不壞點,點現為天身。
母表空,父表明,和合表明空同一樂味。
如短阿畫具五光明,是風心之體。
當收入彼中而修。
又彼幻身之天身,是于外白内赤之法生中而修。
’有輪論雲:‘内層蓮花,收入中央不壞點,即修此點,現為父母天身。
如鏡中像。
’五次第一座圓滿論雲:‘心住明點而修,有學光明。
臨休止時,從點空中現起天身,作諸威儀。
’此與彼派二大教授、諸小教授,均不相符,定屬錯謬。
五義論雲:‘如短阿畫具五光明,是諸法真理風心之體。
故當于彼收心而修。
由彼離諸實執,故名非有。
無性顯現,故亦非無。
此明幻身。
聖提婆說:身為天身。
故說天身明空顯現都無自性,離一切執。
是為幻身。
說彼以十二幻喻表示,故說如鏡像等。
若能識彼,即識幻身。
’此中雖說真幻身,為不壞點,實是點所起天身。
即由彼論可知。
由此亦可知,一一小教授,說短阿及吽字,為幻身之理也。
五義論雲:‘修幻身中,有幻定與幻解脫之二。
初者,謂于住室,東西開窗,以紫草水充滿鍋器上豎寶劍安置見處。
面前安鏡,繪金剛薩埵像,映照鏡中,于彼影像,注心修習。
于彼不起實執。
故能認識幻身。
說此是修生起次第之教授。
’意謂是五次第論‘善繪金剛心’之義。
依此破除實執之理,色頂巴,三續幻身教授中,說有定幻、夢幻、中有幻之三幻。
初中複有取、淨、合一之三幻。
初者,‘謂觀鏡中所現天身,于彼贊毀,有無喜怒貪恚。
若見無者,取置面前,如前明想,複作贊毀,觀彼有無貪恚。
若亦無者,令入自身,修觀自成如幻天身,則對自稱贊,及香塗右脅,并供諸珍寶,當無喜貪。
或對自毀謗,與刀割左脅,并奪諸财寶,亦無恚怒。
’有住持此派教授者,幻定之名如前,修彼之法,‘謂由身要與視相,令心專住不散,故能持心。
由心持故,即能持風。
從此起證。
地、水、火、風、心、心所、無明、一切空等。
由前前融入後後,始從陽焰乃至暗相,依次現起。
次一切空,如無雲虛空。
次從逆行三明三心及風,引起如幻天身等無量證德。
若作是修,不甚增進。
增進規則,謂廣如五義論說。
若不能者,可于鏡中現天身像,于彼心中,專住修習。
初現影像,為明相。
次彼像如别有體為明增。
次彼不顯漸趣黑暗,為近得。
次一切澄淨如淨虛空。
引生如前所說證德。
’其中初者,是将前引,無垢光疏與勝樂上疏,說以别攝支,于虛空中現種種境,名自加持。
與此宗之幻身自加持。
妄執為一事。
其增進法,則系依據藏地先覺,有說任觀何境,初顯為明相。
次漸細為增相,後不顯将滅,為得相之義也。
學幻解脫,五義論說:‘有晝間覺時所修,與夜間夢中所修之二。
初者,謂明想天身,于彼喉中,由樂空相,修習風心,引生風力,趣入關要之證德。
從此引生如幻解脫。
睡中起夢,此位不起,故不相同。
出世解脫,謂能往色究竟天,得師長加持,現見無量化身佛,聞正法等。
學世間解脫,謂能見三十三天,睹史天、色究竟等天,及能往彼,受彼天子天女供養。
從彼能任持明點,示現種種神通。
’此說先起諸解脫欲,次于喉中修瓶相風,便如夢中現彼諸事。
幻定教授雲:‘專住心間明點及短阿畫,修和合風,若生遊行虛空等覺,即是生起如幻解脫。
當于彼境,無喜無著,于諸懸險,無礙而過,漸次淨修。
’四義論說:‘明想天身,從毫相等,放諸光明,供養諸佛,随宜現身調伏衆生,淨治二障。
将光收入自身。
及将所作天身化成光明,由二靜慮收入自身。
依此引生前說解脫。
’ 午二、依經論釋彼義。
五義論與四義論,說短阿畫具五光明,為諸法真理風心之體者,非說于修習意識前,所現阿字形。
是說彼所表示微細命風,與乘彼風之意識,為風心本來身。
複說此是從現起諸空之樂空覺中,無餘間隔生起幻身。
故是從三空風心,無餘間隔生起幻身之義。
以是當知或說明點現起天身為幻身,或說點字為幻身等,教授之意。
是指從彼等,所表本來風心細身,生起幻身。
不可妄執意識所現明點字形,轉變所生天身,即為幻身也。
如是五次第略論,說安布咒輪修金剛念誦之後雲:‘庸分别習氣,咒性緣自心,身淨分别淨,風淨故無垢,由風淨現證,智世俗幻身。
’此說先修咒輪,以金剛念誦清淨風已,引生幻身之理也。
其中于彼輪葉所布諸咒字形,表示庸常八十種分别心,及鼓動心之風。
由能表字形,漸收攝故,分别及風,皆當清淨。
由鼓動分别之風清淨故,便當現證智慧身之幻身也。
又彼論雲:‘從唯風心起,幻身俱諸明。
’與說從八十種分别及風清淨之唯風心,修成幻身,亦相符合。
即校本釋諸續與聖父子諸論,亦是彼義。
又以十二幻喻表示幻身者,略說少數法喻相同之理,言識彼義,即識幻身者,由法喻相同之理,決擇幻身,雖極妥善。
然将所說修生起次第不明顯,令其明顯之教授,誤為幻身位,五次第論所說‘善繪金剛心’等義。
說先緣鏡中影像而修。
次以心力,将彼取出,安置中間。
後入自身,謂自起天身,即幻身者,既違前文自說,從空智、樂空定中,無間而起幻身。
亦與一切定量教典
巳三、諸師教授如何解說。
分二。
午一、教授中如何說。
午二、依經論釋彼義。
今初 瑪派教授,色頂巴所作,明幻身根本義者,如四義論雲:‘幻身者,以聖父子,許為幻現、無性、身作天身。
故是現為天身都無自性。
引生彼身之因,謂從生起次第修習天身,及以三空,淨治執著生起次第為實天身,無間而起,如水起泡,或魚躍淵,頓時現起智慧方便之天身。
此複是由不定性四字融入不壞點,點現為天身。
母表空,父表明,和合表明空同一樂味。
如短阿畫具五光明,是風心之體。
當收入彼中而修。
又彼幻身之天身,是于外白内赤之法生中而修。
’有輪論雲:‘内層蓮花,收入中央不壞點,即修此點,現為父母天身。
如鏡中像。
’五次第一座圓滿論雲:‘心住明點而修,有學光明。
臨休止時,從點空中現起天身,作諸威儀。
’此與彼派二大教授、諸小教授,均不相符,定屬錯謬。
五義論雲:‘如短阿畫具五光明,是諸法真理風心之體。
故當于彼收心而修。
由彼離諸實執,故名非有。
無性顯現,故亦非無。
此明幻身。
聖提婆說:身為天身。
故說天身明空顯現都無自性,離一切執。
是為幻身。
說彼以十二幻喻表示,故說如鏡像等。
若能識彼,即識幻身。
’此中雖說真幻身,為不壞點,實是點所起天身。
即由彼論可知。
由此亦可知,一一小教授,說短阿及吽字,為幻身之理也。
五義論雲:‘修幻身中,有幻定與幻解脫之二。
初者,謂于住室,東西開窗,以紫草水充滿鍋器上豎寶劍安置見處。
面前安鏡,繪金剛薩埵像,映照鏡中,于彼影像,注心修習。
于彼不起實執。
故能認識幻身。
說此是修生起次第之教授。
’意謂是五次第論‘善繪金剛心’之義。
依此破除實執之理,色頂巴,三續幻身教授中,說有定幻、夢幻、中有幻之三幻。
初中複有取、淨、合一之三幻。
初者,‘謂觀鏡中所現天身,于彼贊毀,有無喜怒貪恚。
若見無者,取置面前,如前明想,複作贊毀,觀彼有無貪恚。
若亦無者,令入自身,修觀自成如幻天身,則對自稱贊,及香塗右脅,并供諸珍寶,當無喜貪。
或對自毀謗,與刀割左脅,并奪諸财寶,亦無恚怒。
’有住持此派教授者,幻定之名如前,修彼之法,‘謂由身要與視相,令心專住不散,故能持心。
由心持故,即能持風。
從此起證。
地、水、火、風、心、心所、無明、一切空等。
由前前融入後後,始從陽焰乃至暗相,依次現起。
次一切空,如無雲虛空。
次從逆行三明三心及風,引起如幻天身等無量證德。
若作是修,不甚增進。
增進規則,謂廣如五義論說。
若不能者,可于鏡中現天身像,于彼心中,專住修習。
初現影像,為明相。
次彼像如别有體為明增。
次彼不顯漸趣黑暗,為近得。
次一切澄淨如淨虛空。
引生如前所說證德。
’其中初者,是将前引,無垢光疏與勝樂上疏,說以别攝支,于虛空中現種種境,名自加持。
與此宗之幻身自加持。
妄執為一事。
其增進法,則系依據藏地先覺,有說任觀何境,初顯為明相。
次漸細為增相,後不顯将滅,為得相之義也。
學幻解脫,五義論說:‘有晝間覺時所修,與夜間夢中所修之二。
初者,謂明想天身,于彼喉中,由樂空相,修習風心,引生風力,趣入關要之證德。
從此引生如幻解脫。
睡中起夢,此位不起,故不相同。
出世解脫,謂能往色究竟天,得師長加持,現見無量化身佛,聞正法等。
學世間解脫,謂能見三十三天,睹史天、色究竟等天,及能往彼,受彼天子天女供養。
從彼能任持明點,示現種種神通。
’此說先起諸解脫欲,次于喉中修瓶相風,便如夢中現彼諸事。
幻定教授雲:‘專住心間明點及短阿畫,修和合風,若生遊行虛空等覺,即是生起如幻解脫。
當于彼境,無喜無著,于諸懸險,無礙而過,漸次淨修。
’四義論說:‘明想天身,從毫相等,放諸光明,供養諸佛,随宜現身調伏衆生,淨治二障。
将光收入自身。
及将所作天身化成光明,由二靜慮收入自身。
依此引生前說解脫。
’ 午二、依經論釋彼義。
五義論與四義論,說短阿畫具五光明,為諸法真理風心之體者,非說于修習意識前,所現阿字形。
是說彼所表示微細命風,與乘彼風之意識,為風心本來身。
複說此是從現起諸空之樂空覺中,無餘間隔生起幻身。
故是從三空風心,無餘間隔生起幻身之義。
以是當知或說明點現起天身為幻身,或說點字為幻身等,教授之意。
是指從彼等,所表本來風心細身,生起幻身。
不可妄執意識所現明點字形,轉變所生天身,即為幻身也。
如是五次第略論,說安布咒輪修金剛念誦之後雲:‘庸分别習氣,咒性緣自心,身淨分别淨,風淨故無垢,由風淨現證,智世俗幻身。
’此說先修咒輪,以金剛念誦清淨風已,引生幻身之理也。
其中于彼輪葉所布諸咒字形,表示庸常八十種分别心,及鼓動心之風。
由能表字形,漸收攝故,分别及風,皆當清淨。
由鼓動分别之風清淨故,便當現證智慧身之幻身也。
又彼論雲:‘從唯風心起,幻身俱諸明。
’與說從八十種分别及風清淨之唯風心,修成幻身,亦相符合。
即校本釋諸續與聖父子諸論,亦是彼義。
又以十二幻喻表示幻身者,略說少數法喻相同之理,言識彼義,即識幻身者,由法喻相同之理,決擇幻身,雖極妥善。
然将所說修生起次第不明顯,令其明顯之教授,誤為幻身位,五次第論所說‘善繪金剛心’等義。
說先緣鏡中影像而修。
次以心力,将彼取出,安置中間。
後入自身,謂自起天身,即幻身者,既違前文自說,從空智、樂空定中,無間而起幻身。
亦與一切定量教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