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卯三、熾然猛利火法。
若謂金剛念誦,縱能使風趣入中脈,及入者融化。
倘此不能策動猛利,溶解菩提心,則此中無樂空和合。
若亦能者,當說彼理。
曰:此如前引,金剛鬘續說:此能引大樂。
其所說大樂,即溶解頂上菩提心之樂。
溶解彼者,實須熾然臍間猛利火。
此理如金剛鬘續雲:‘能集諸空行,故說攝空行,常住臍中央,光明如千日,出生大智火,壞一切遍計,現燒蘊分别,成無障礙身。
次攝界分别,複于諸自性,能所取分别,其後亦攝彼。
總焚一切縛,猶如蛾投火。
由合風真實,了知咒實性,雖微細分别,焚毀定無疑。
’其初四句,明臍間猛利體性。
言彼為一切空行母總集體性者,如桑補劄中說為無我母體性,春點續中說為亥母體性。
以彼二尊,即白衣母等,及善猛母等,一切瑜伽母所集之體性故。
此亦僅是一例。
此說猛利赤塵,為一切空行母總集體性者,義謂明妃所作,乃為引生瑜伽師之大樂。
熾然猛利,亦能辦彼事也。
次二句文,總明熾然猛利,能焚遍計分别。
其次二句、一句半、二句半。
如其次第,說能集諸蘊分别,諸界分别,能所取分别。
言集者謂焚燒義,或摧壞義。
言無障礙者,謂數數義,或相續義。
言身者,謂于身焚燒也。
其次二句,合燒分别之法喻。
次二句明,熾然猛利焚燒分别,亦由了知風真實性,出入二相、或出入住三相,與咒真實性,二字或三字結合而成。
即由金剛念誦,乃能如是成辦之義。
其次二句,說微細分别亦定燒毀無疑也。
又彼續雲:‘正依風真實,由吽字策發,善醒覺火輪。
’此說,依止風真實由咒真實,醒覺猛利。
言吽字者,是說二字,及三字金剛念誦之一分。
餘譯本雲:‘由咒身和合。
’疏說彼義,為修生起次第。
故知梵本,亦有二種不同。
盛精進師譯本,如前為善。
由何種風動,然猛利火者,如親教論雲:‘勤戒弓形動,三叉然智火,溶化諸界已。
’此說住三叉處弓形風動,熾然猛利。
此說下遣風。
大印點亦雲:‘于臍處有理,理邊謂密蓮,彼處自熾風,旋繞得體息,由二根和合,風力熾然火。
’此說由住密處蓮花中風,熾然猛利。
若由下遣特殊動理,熾然猛利者,彼由何動?曰:桑補劄雲:‘爐竈臍輪中,業風所吹動,三叉然梵火。
’教授穗論說:由意住定,與二根和合作用,策動風力,使其熾然。
前者謂專住身要風,與修明點等。
第二謂二根和合。
所然之火塵性惹達,雖住身分多處,然主要者,謂短阿所表臍間惹達,與卡字所表安住臍下密處之梵火二事。
此複是住中脈中者。
其能然彼火之下遣風,有入、未入中脈之二種。
主要謂初。
如金剛鬘續雲:‘左降菩提月,右注惹達日,風行于中央,能醒火應知。
’此說由中脈中風行,能醒猛利火。
故以金剛念誦力,風初入中脈時,略然猛利勝暖。
彼增長時,溶解頂上菩提心。
大印點論雲:‘由正然彼火,溶解大樂輪,解已一切脈,遍滴勝甘露。
’此中修然注者,即風未入中脈,其然猛利火溶解菩提心者,亦甚多。
即未修彼,但修風與明點等,于風未入中脈,及未融化之前,亦能然猛利火之俗解菩提心。
即通常二根和合,亦能起彼用。
然彼等溶解菩提心,勢力愈強,則愈難攝持不墜。
若由風入中脈而起者,則極易任持。
又然暖中,亦有能溶菩提心與不能溶解二種。
能溶解暖中,又有風入中脈與未入二種。
入中複有融未融化之二。
其樂亦有,唯風調柔之樂,非溶解樂。
溶解樂中亦有多種次第,皆當善巧分别也。
其下遣風,初然猛利之主要者,謂密處與臍間之二火。
又下遣風,于下二門,如上鼻孔出入,故能入中脈。
若已入者,如上鼻孔所行命風停止出入融化其中,能于下門亦不出入而融化者,則然猛利之力強,溶解菩提心之力亦大。
又得如是一次之後,仍當起風如前出入。
多系如是間雜而起。
非得一次融化,便如出世間道,永斷種子更不複生。
金剛鬘說:金剛念誦由九根門防護諸風。
故知非但滅除上鼻孔出入。
即下鼻孔出入,亦須滅除也。
此複若以身猛力,向上提息,其滅風雖較速,然不切關要。
若能以金剛念誦,柔和加行,滅其行動較善。
其任持和合風,亦應如是了知。
若下遣風于下二鼻孔出入者,可否如上鼻孔,修出入念誦耶?藏師教授中,謂由下門翕辟加行,引生妙樂。
此雖未立出入念誦之名。
然其智者,可知其義,與上門相同。
覺窩結法歌中,說此理雲:‘摧壞日月行,餘于大空門,碑讓巴不轉,由翕辟加行,策發猛利火,當數數焚燒,五佛四天女,十方勇勇母,集融雜蘭答,四蓮有四點,引生十六樂。
自現智色形,安住蓮蕊中。
住摩尼端時,如燈燭涅槃。
若于摩尼端,正般涅槃時,自他等分别,則都無所見。
若時日月蝕,意碑讓不行,分别盡息滅,心入法界中。
’此說令風入中脈之殊勝方便。
大印點論亦說此義雲:‘由翕辟加行,令風吹然火,諸根如柴薪,以此然猛利。
諸分别蘊色,一切身焚燒,由正然彼火。
’如前說。
由此亦能知由水道中出入念誦。
雖由上門金剛念誦即能辦此二義。
然欲特緣下遣風,于下方修者,當依所得先有教授而修也。
若強遮下遣風,易害大小便閉等症,過患極大。
若能善巧教授要義,以柔和加行,息滅風動,則便利減少,不須數解。
此複全無少許不安,熾然猛利勢力強盛,引樂力大。
溶解諸界任何強猛,不須防慎滴漏等失,有此諸相。
若爾由修金剛念誦,及心間明點等,熾然猛利溶解菩提心者,為如瑜伽母續所說,降至摩尼,依彼引生四喜耶?抑由上下收入心間,引生四空耶?此于心遠離時,再當廣說。
此中多有,僅見遮風等粗猛加行,略為迅速,未善分别,粗猛與柔和加行,如何引生現後功德差别。
凡作專住身要等方便已往,即執為粗猛而修。
其中有見障礙太大,遮修彼等。
餘者則計障礙雖大,要當善巧除礙方便而修出。
除礙之法,有謂若聚風不銷,引生苦者,當修多孔加行,向外宣洩。
餘師多說,當以餘方便,息滅聚風之苦。
其中有謂,為攝風故勵力修習,既攝聚已若不修趣入中脈方便,令其息滅,則徒勞無益,缺乏教授。
自宗稱贊以受用二浪夾迫方便加行,令入中脈,息滅痛楚。
然彼一切,皆是先修粗猛加行也。
彼中亦非凡專修根本風等以來,
若謂金剛念誦,縱能使風趣入中脈,及入者融化。
倘此不能策動猛利,溶解菩提心,則此中無樂空和合。
若亦能者,當說彼理。
曰:此如前引,金剛鬘續說:此能引大樂。
其所說大樂,即溶解頂上菩提心之樂。
溶解彼者,實須熾然臍間猛利火。
此理如金剛鬘續雲:‘能集諸空行,故說攝空行,常住臍中央,光明如千日,出生大智火,壞一切遍計,現燒蘊分别,成無障礙身。
次攝界分别,複于諸自性,能所取分别,其後亦攝彼。
總焚一切縛,猶如蛾投火。
由合風真實,了知咒實性,雖微細分别,焚毀定無疑。
’其初四句,明臍間猛利體性。
言彼為一切空行母總集體性者,如桑補劄中說為無我母體性,春點續中說為亥母體性。
以彼二尊,即白衣母等,及善猛母等,一切瑜伽母所集之體性故。
此亦僅是一例。
此說猛利赤塵,為一切空行母總集體性者,義謂明妃所作,乃為引生瑜伽師之大樂。
熾然猛利,亦能辦彼事也。
次二句文,總明熾然猛利,能焚遍計分别。
其次二句、一句半、二句半。
如其次第,說能集諸蘊分别,諸界分别,能所取分别。
言集者謂焚燒義,或摧壞義。
言無障礙者,謂數數義,或相續義。
言身者,謂于身焚燒也。
其次二句,合燒分别之法喻。
次二句明,熾然猛利焚燒分别,亦由了知風真實性,出入二相、或出入住三相,與咒真實性,二字或三字結合而成。
即由金剛念誦,乃能如是成辦之義。
其次二句,說微細分别亦定燒毀無疑也。
又彼續雲:‘正依風真實,由吽字策發,善醒覺火輪。
’此說,依止風真實由咒真實,醒覺猛利。
言吽字者,是說二字,及三字金剛念誦之一分。
餘譯本雲:‘由咒身和合。
’疏說彼義,為修生起次第。
故知梵本,亦有二種不同。
盛精進師譯本,如前為善。
由何種風動,然猛利火者,如親教論雲:‘勤戒弓形動,三叉然智火,溶化諸界已。
’此說住三叉處弓形風動,熾然猛利。
此說下遣風。
大印點亦雲:‘于臍處有理,理邊謂密蓮,彼處自熾風,旋繞得體息,由二根和合,風力熾然火。
’此說由住密處蓮花中風,熾然猛利。
若由下遣特殊動理,熾然猛利者,彼由何動?曰:桑補劄雲:‘爐竈臍輪中,業風所吹動,三叉然梵火。
’教授穗論說:由意住定,與二根和合作用,策動風力,使其熾然。
前者謂專住身要風,與修明點等。
第二謂二根和合。
所然之火塵性惹達,雖住身分多處,然主要者,謂短阿所表臍間惹達,與卡字所表安住臍下密處之梵火二事。
此複是住中脈中者。
其能然彼火之下遣風,有入、未入中脈之二種。
主要謂初。
如金剛鬘續雲:‘左降菩提月,右注惹達日,風行于中央,能醒火應知。
’此說由中脈中風行,能醒猛利火。
故以金剛念誦力,風初入中脈時,略然猛利勝暖。
彼增長時,溶解頂上菩提心。
大印點論雲:‘由正然彼火,溶解大樂輪,解已一切脈,遍滴勝甘露。
’此中修然注者,即風未入中脈,其然猛利火溶解菩提心者,亦甚多。
即未修彼,但修風與明點等,于風未入中脈,及未融化之前,亦能然猛利火之俗解菩提心。
即通常二根和合,亦能起彼用。
然彼等溶解菩提心,勢力愈強,則愈難攝持不墜。
若由風入中脈而起者,則極易任持。
又然暖中,亦有能溶菩提心與不能溶解二種。
能溶解暖中,又有風入中脈與未入二種。
入中複有融未融化之二。
其樂亦有,唯風調柔之樂,非溶解樂。
溶解樂中亦有多種次第,皆當善巧分别也。
其下遣風,初然猛利之主要者,謂密處與臍間之二火。
又下遣風,于下二門,如上鼻孔出入,故能入中脈。
若已入者,如上鼻孔所行命風停止出入融化其中,能于下門亦不出入而融化者,則然猛利之力強,溶解菩提心之力亦大。
又得如是一次之後,仍當起風如前出入。
多系如是間雜而起。
非得一次融化,便如出世間道,永斷種子更不複生。
金剛鬘說:金剛念誦由九根門防護諸風。
故知非但滅除上鼻孔出入。
即下鼻孔出入,亦須滅除也。
此複若以身猛力,向上提息,其滅風雖較速,然不切關要。
若能以金剛念誦,柔和加行,滅其行動較善。
其任持和合風,亦應如是了知。
若下遣風于下二鼻孔出入者,可否如上鼻孔,修出入念誦耶?藏師教授中,謂由下門翕辟加行,引生妙樂。
此雖未立出入念誦之名。
然其智者,可知其義,與上門相同。
覺窩結法歌中,說此理雲:‘摧壞日月行,餘于大空門,碑讓巴不轉,由翕辟加行,策發猛利火,當數數焚燒,五佛四天女,十方勇勇母,集融雜蘭答,四蓮有四點,引生十六樂。
自現智色形,安住蓮蕊中。
住摩尼端時,如燈燭涅槃。
若于摩尼端,正般涅槃時,自他等分别,則都無所見。
若時日月蝕,意碑讓不行,分别盡息滅,心入法界中。
’此說令風入中脈之殊勝方便。
大印點論亦說此義雲:‘由翕辟加行,令風吹然火,諸根如柴薪,以此然猛利。
諸分别蘊色,一切身焚燒,由正然彼火。
’如前說。
由此亦能知由水道中出入念誦。
雖由上門金剛念誦即能辦此二義。
然欲特緣下遣風,于下方修者,當依所得先有教授而修也。
若強遮下遣風,易害大小便閉等症,過患極大。
若能善巧教授要義,以柔和加行,息滅風動,則便利減少,不須數解。
此複全無少許不安,熾然猛利勢力強盛,引樂力大。
溶解諸界任何強猛,不須防慎滴漏等失,有此諸相。
若爾由修金剛念誦,及心間明點等,熾然猛利溶解菩提心者,為如瑜伽母續所說,降至摩尼,依彼引生四喜耶?抑由上下收入心間,引生四空耶?此于心遠離時,再當廣說。
此中多有,僅見遮風等粗猛加行,略為迅速,未善分别,粗猛與柔和加行,如何引生現後功德差别。
凡作專住身要等方便已往,即執為粗猛而修。
其中有見障礙太大,遮修彼等。
餘者則計障礙雖大,要當善巧除礙方便而修出。
除礙之法,有謂若聚風不銷,引生苦者,當修多孔加行,向外宣洩。
餘師多說,當以餘方便,息滅聚風之苦。
其中有謂,為攝風故勵力修習,既攝聚已若不修趣入中脈方便,令其息滅,則徒勞無益,缺乏教授。
自宗稱贊以受用二浪夾迫方便加行,令入中脈,息滅痛楚。
然彼一切,皆是先修粗猛加行也。
彼中亦非凡專修根本風等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