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九

關燈
如雲:‘次彼等清淨,由正瑜伽力,命力諸分别,周遍盡斷已,風真實遊行,修最上瑜伽。

    無二勝瑜伽,經廿七日夜,依風真實性,散亂心清淨。

    ’此說,第六月中,由依止風性行,修金剛念誦之力,斷盡命力諸風分别,令于分别境散亂之心皆得清淨。

    是于此等,說名數、随、止(觀處差别)、觀(觀時差别)、轉、淨。

    修六月金剛念誦之後,心間脈結完全開解者,意說最利根之所化也。

    此續多處,除出入息外,未說息住。

    諸作疏者,誦‘明往還’句,為‘行不行’。

    然續中明說:‘以入住及出,圓滿次瑜伽。

    ’廓譯師說,學習粗風究竟量齊,謂行動明顯。

    乃于根現量,色相明顯。

    無諸錯誤,數相明顯。

    聲音自性三字行相明顯,處所、粗細、遲速、輕重等相明顯也。

    究竟相狀,謂不生諸病。

    學習細風究竟量齊,謂将外三千世界風,攝入毛孔,身内能容。

    将身内風,放出充滿三千世界。

    能将内外交融。

    及由外風所觸,便能引生樂輕二觸。

    學支分風究竟量齊,謂能于諸根門,轉移諸識。

    及能無害守持諸風。

    謂于風火地水四風行時,于内守持不令外出。

    如其次第,能無損害飛騰虛空。

    外界寒觸不能侵害。

    大力士等不能動搖。

    火等諸物不能傷損。

    是神通師規。

     卯二、金剛念誦能融風于中脈。

     如前所說,由修風咒和合無别之念誦。

    風音,宣為三字。

    非僅意境前作如是勝解。

    是生猛利意識感覺。

    喻如生起次第者,初僅勝解修為諸尊。

    修習之後,則心不須特作彼觀,任運能起諸尊慢相。

    如是成已,則風咒各異之境執,俱能遮止。

    此複由于中脈中央,修入住出三種念誦,由風心同轉之關系,便能于中脈中轉。

    此複初須特令于彼出入。

    待修習已,則以金剛念誦為緣,諸風真實趣入彼中也。

    得彼之相狀,謂未修金剛念誦時,左右鼻孔各别遊行。

    既修金剛念誦,決定不久風便平行。

    是以金剛念誦令風趣入中脈之相。

    此于下門及心間修微細相,亦當了知。

    若能如是風入中脈,然不能久即轉為左右單行者,是修習力弱之過失。

    若如是入已,如前于中修習出入,略經少時,心間脈結漸漸松緩。

    最後便能開解脈結。

    若作是念:依心間要穴,于中脈中作金剛念誦,雖能令風入中脈,及松緩脈結。

    然金剛念誦,不能将風閉于中脈以金剛念誦,不遮出入息如常安住故。

    以是,若未持風于内和合,遮其出入。

    金剛念誦不能使風融入中脈。

    如斯疑者,是以圓滿次第少分為足。

    總未了知,定量教典所說,明點瑜伽等,如何攝風。

    特未了知,詳說金剛念誦一切要義之集密法類。

    故生是疑。

    然無彼過。

    若善修習如前所說入住出三,等量金剛念誦。

    至一期限,不待努力,風自然住。

    此複漸久。

    爾時雖不特意停止出入,而自漸短。

    故初修時,不須特令住量,長于出入之量。

    次仍勵修金剛念誦,則風全不出入,于内安住矣。

    如授記密意續雲;‘名住三真實,自性念誦相,無名無言說,是勝菩提心。

    三性成一味,無往亦無還。

    ’此說:無名句體性,不可言說之自性念誦,于風咒本性和合無别之菩提心風,修念誦後。

    則入住出三全無差别,成為一味。

    爾時諸風全無出入也。

    此續中說:‘菩提心為風。

    ’故此中言菩提心即是風息。

    此續中說:‘入住出三風實性同成一味。

    ’故餘處義亦皆如是。

    金剛鬘續亦雲:‘善修金剛誦,了知諸風相,斷諸分别風。

    ’此說:金剛念誦,能斷風行動。

    又雲:‘普于九根門,遍防護一切,誦吽無能等。

    ’此說:金剛念誦,于上下鼻孔等一切門,遮風外出,于内防護,此等義如親教論雲:‘此中由吽出,嗡攝啊安住,于此持實性,于入住出三,當得解脫智,不須生疑惑。

    ’此中明說,由修金剛念誦,從融會、脫離入住出三相之風,當得妙智,不須猶預、疑惑也。

    若爾,二字金剛念誦,如何令風融入脈内耶?由修彼力,令風入中脈,及開解脈結,與三字相同。

    爾時彼風,已得往還根本處道,即還本處,如死次第。

    續中雖說二種金剛念誦。

    然聖父子安立三字金剛念誦者,僅是一例。

    親教論雲:‘非僅入出二相,亦從住相解脫。

    ’故須先滅出入動息,于内安住。

    其次住息,亦須融入。

    此由修出入念誦,風不行中,亦有随沉力轉而不行者,當善分别。

    又鼻息停止,風住内時。

    若未融化,身覺脹滿。

    融化之時,即便消滅。

    若如前說依次現起風入中脈之相狀,其風自力長時内住,設融入者,即融入中脈。

    故諸空性,如說現起。

    若非彼位,即使融入内,亦非融入中脈。

    故諸空性,不能如說現起。

    其風真正融入心間不壞者,須先松緩心間脈結。

    故先以攝歸心間之方便而收攝時,即融入中脈,亦是融入與彼相近之中脈。

    非真融入彼處。

    如是即使趣入中脈,亦不能于脈結處之中脈出入也。

    金剛鬘續雲:‘少少離功用。

    ’此說,于風出入,不作大功用。

    親教論雲:‘于内住時,徐徐任持。

    ’故于入住出三風,徐修,金剛念誦者。

    息滅風等雖稍遲緩。

    然身内諸界不亂,調适力強。

    從專住身要所引生之功德,與餘不等。

    是故引發諸空其力極強。

    引發空性一次之後,極易增長。

    安樂溫暖等皆極堅固。

    利益甚大。

    以是諸得樂暖等覺,發生歡喜,由見能修善行等德,作猛利修規者。

    乃至未成就所為以來。

    亦以如論所說而修,較為妥善。

    此複于金剛念誦之風加行,及系心明點等而修。

    雖稍速強。

    然說,強力執持如修風和合者,是非時死之因緣。

    故雖有速成之功德,但當善巧其界限也。

    如前所引戌主所說:修心間明點所現諸相。

    亦許彼是金剛念誦之相。

    是故此中,亦現陽焰等相狀。

    真正心遠離諸空。

    乃至心間脈結,未開解以來,不能獲得。

    然随順心遠離諸空,則從最低時,亦定能現起。

    故當善分别。

    倘未辨别此等,從最低時,由金剛念誦引起諸空,執前三空,為真正心遠離,執第四空,為第四次第光明。

    于彼二後所起二種天身。

    如次執為第三次第之幻身,與第五次第之雙運身。

    實未證彼任何功德,自以為證,起增上慢。

    昔未曾得勝上功德,皆不尋求。

    已得功德亦不增長。

    有謂我已得如是道,然得彼道所生功德,均未見生,便起邪見,謗彼等說皆是虛言。

    有因聖父子諸論文中,未得心遠離前,多未宣說能現道位諸空。

    即執未至彼前,道位諸空不現。

    不為引生彼故而勤修。

    便當失壞極大義利。

    以是當知,由修圓滿次第。

    将風融入中脈所生之四喜、四空。

    不須立為極高道位。

    故為生彼等,勵力勤修。

    若時現起如前所說,從融化諸風所起三空及譬喻光明。

    則當憶正見,盡力住定。

    若風搖動,從定起時。

    仍修金剛念誦等攝風方便。

    間雜而修。

     (卷九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