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七

關燈
别住,即能令風趣入中脈,不須别修也。

    此中釋曰,總唯令心無分别堅固安住,乃内外大小乘所共有。

    特于空性義,無分别住無漏三摩地,亦共波羅密多乘。

    引生彼等,不須修風瑜伽,專住身要。

    縱得如斯妙三摩地。

    亦無由風融入中脈增上,獲得大樂之義。

    以是前雲‘由遮業風動搖,修心堅住。

    ’所言心堅住者,是指俱生樂心。

    如薩惹哈雲:‘此中攝意由風浪,動蕩令極不調順,若能通達俱生性,由此本性當堅固。

    ’引生彼樂者,要令業風融入中脈,然猛利火。

    故彼等之無分别心與諸安樂,雖名相同,其義實殊。

    前已多說。

    雖有定解空性正見,由正修時,必須以溶樂而修。

    故入圓滿次第者,先說多種引生大樂方便,專住身要法門。

    不應妄執是無空性可修,乃說脈、風、明點、風瑜伽等不深之圓滿次第也。

    如是修風瑜伽,息滅業風者,是總滅依止二脈,于諸根門出入之十風。

    特滅依左右二脈行之命與下遣主要二風。

    若彼諸風未入中脈,由依餘脈出入增上。

    仍能引起八十種自性分别,障礙現證四空義故。

    若生圓滿大樂,必須菩提心溶解力強。

    此複必要強力然猛利火。

    殊勝燃彼,必須命下二風融入中脈。

    此中必須遮下遣風于下鼻門出入。

    故須分辨,如前所說,于上下鼻門出入之理也。

    若知前說,二乘所共,流轉生死之次第,則知須滅生死根本之我執。

    而求定解無我之正見。

    若知不共由風增上流轉生死之次第。

    則知須滅動搖分别之業風,而求滅彼方便,專住身要之教授。

    由此方便所引大樂,定解無我,以修樂空和合道為心要。

    故能不誤教授要訣也。

    若不爾者,則不能分辨大樂與餘樂之微細差别,亦不能分辨粗細空理之差别而得究竟正見。

    故雖贊美樂空和合,亦唯愛樂其名耳。

    此是二部續中所說心要,正修法身之不共法。

    其修色身之不共法,此派明說者,前已數說,下仍當說。

     子四、明咒之真實。

    分五。

    醜一、集咒。

    醜二、咒名。

    醜三、咒義。

    醜四、咒勝義。

    醜五、咒根本短阿字。

    今初 言集咒者,為從何事而集耶?如三分别續雲:‘阿唎迦唎城,出密咒之本。

    ’謂十六韻與三十四音。

    攝行論說,除卡字外三十三音者,意謂離迦沙外,無别體也。

    從彼所集之咒者,謂心咒、近心咒、鬘咒等,續部所說一切諸咒。

    如何集法者,諸續部中宣說多種撷集咒法。

    如是一切咒之真實,謂嗡啊吽三字。

    如攝行論雲:‘其中蛇等諸咒,是從阿唎迦唎中出。

    彼等真實謂從不壞所出三字。

    以一切咒,皆是女、男、中性,如教授法而入三字。

    以是三字,乃一切咒之主。

    ’從‘以一切咒’至‘以是’,是明三字為一切咒主之因相。

    根本續亦雲:‘此普攝咒心,謂身語意密。

    ’說三字為一切咒之心要。

    言女等三性者,為說集處阿唎迦唎耶?抑說所集蛇等咒耶?抑配三字耶?卡師所譯攝行論雲:‘女男中性之一切咒。

    ’第六品燈明論雲:‘諸咒,謂阿唎迦唎所出生。

    是蛇等性。

    彼等由女男中性,成為三字所依,故咒乃三字。

    ’二古譯本,均作是說。

    二新譯本則雲:‘攝于三字。

    ’第十品燈明論亦雲:‘男等三咒乃攝于三字者。

    ’故是所集咒分為三性。

    諸咒如何分男女中性,及彼等攝入三字之理,除雲:‘如教授法’外。

    五父子論均無明文。

    餘師所說多不可信。

    自宗,謂由男女各尊咒,及二共咒門,安立三種。

    随說幾多咒尊,一切攝入三金剛内。

    故一切咒,亦皆攝入三字之内。

    故說三字,是一切咒之心要。

    謂一切身金剛種性之心要,為嗡字。

    故彼一切咒之主要,亦即嗡字。

    餘二亦應如是知。

    若作集處解,則應如金剛心莊嚴續所說:十二阿唎為女性。

    迦□喳、達、跋諸部為男性。

    日唎四字為中性。

    若作三字者,則嗡字男性,啊字女性、吽字中性也。

    福緣稱等說,音韻八部,攝入部首阿、迦、□、喳、達、跋、雅、夏八字。

    此八攝入阿迦雅夏四字。

    彼四攝入阿迦雅三字。

    此三如次,轉成女性啊字、男性吽字、中性嗡字。

    如是從所集處,雖有無量集咒之理,然今此處,是集嗡啊吽三字。

    彼一一字,皆從不壞俱生三字中出。

    由此門中,所集三字,能攝一切密咒,是名集咒。

    明三字中攝一切咒之所為者,是為令了知,餘一切咒修成悉地之功力,三字中皆備。

    是一切語念誦中之究竟念誦。

    以第十品本釋俱說:‘若生起次第者已修三行,未獲成就。

    當以所誦三字咒,策發一切諸尊心。

    ’故。

    又如後說,生起次第者,由此能修四種業故。

     如是了義三字念誦,與三風和合無别而誦之金剛念誦,具備策發諸尊心意,加持行者一切咒語念誦之功能。

    固不待言。

    以金剛念誦中,就風瑜伽分,有将諸風攝入中脈等功德,由誦咒門,亦有無上發生殊勝功力之理。

    當獲定解。

    故與其他風瑜伽不同。

     如是三字作何所作。

    攝行論說有二所作。

    初作常人與瑜伽師共同所作者,謂以三字入住出漸次流轉之力,由晝夜令身安住門能住持身。

    即彼三字與赤白體性之阿唎迦唎,于二根交會時,同向下注。

    從秘密鼻孔,以種子形出,能生成諸有情身。

    又即彼字,與命力同時上行,能警覺眼等諸根也。

    意謂精血與風合雜,向下行時,能于下門,令風出入及住本處。

    故說為三字。

    命風上行時,亦有少分安住身内,及出息後仍入身内,故亦可計為三字。

    風音之字,亦得說名,與風同時。

    安住身時,能作已說當說一切所作。

    臨命終時,入不壞已,複依通常身,如前造作一切所作。

    此義已說。

    别作瑜伽師之所作有二,一作生起次第者,謂由三字加行,能起諸尊。

    此是有色形之三字。

    即此有色形之字體,安布心間等處。

    作小聲與大聲之語念誦。

    依于外色及方向等,能作息災等業。

    此中有聲色二種三字也。

    二作圓滿次第者,謂從上鼻任運而作金剛念誦,能淨治往昔業障。

    由金剛念誦門、四曼荼羅風,各行半座時,主要能修息災、增益、愛敬、降伏各一羯摩。

    兼亦能成餘三羯摩。

    故各能辦正副二業。

    二瑜伽師,受飲食時,先以三字淨證增長,次第淨除飲食過失。

    此中亦有聲色二種。

    如是雖俱依内外而說。

    然此中主要,是說從心中不壞息,所起諸風,出入住三,本音三字。

    如攝行論雲:‘若于悟入内體語音三字,全無疑惑。

    ’說一一字,皆從不壞息出故。

     (卷七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