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中等。
修降伏羯摩時,與上相違亦如是知。
四風者,持祥論師,說是小四大。
複次若自于阿唎左行時,問者于迦唎右行時而問。
或相違而問,則彼事不成。
若二人相同,彼事得成。
若二人俱住兩處而問,則彼事成否不定。
若自風入時,他有所問,及作自事甚善。
若風出時,則惡。
若住内時,善惡無定。
即前續雲:‘依怙行阿唎,若住迦唎問,行迦住阿唎,失壞所欲事。
若依怙行彼,有住彼請問,彼義皆得成。
住二成猶預。
’又雲:‘問者或自事,法身皆善利,受用身成疑,化身起聞诤。
’法身謂入息。
受用身謂住。
化身謂出息。
醜六、諸風所有作用。
攝行論說:‘由細界風,與識明相和合,能圓滿作世出世間一切所作。
’若知初者,則能了知與他乘共不共二種生死流轉次第。
由了知此為因緣故進知第二。
即能了知共不共二種生死還滅次第。
若爾,由風圓滿創造一切世間生死所作之理雲何?如金剛鬘續雲:‘猶如月蝕時,諸風漸息滅,如前上上轉,融入自體性。
複趣入舍持。
’此說臨命終時,如月蝕時漸不明顯。
如是前風漸入後風。
言複入舍持者,即趣入命風。
與攝行論雲:‘又彼等得不壞已,轉成無事。
’又雲:‘如是住身時作一切已,最後趣入不壞。
’說臨命終時,諸風趣入心間不壞風,轉入無事光明。
其義相同。
又地水火風四界,前入後時,諸風動力,漸漸衰弱。
最後能動本性分别之風,融入内識第一明相時,諸本性分别息滅,現起第一空。
次現第二、第三空、第四光明。
此等是由較彼前前風動漸微而現。
次從光明風,風動漸強,即起近得。
次起增長,明相,亦由較前前風動漸強而起。
從明相風動力最強,即生諸本性分别也。
如是生死次第,全由風造。
即于能動本性分别風,滅起之間,現起四空。
如是由三明相風,極動之力,引諸本性分别。
故說一切有情本性分别之根本,即三明相。
如金剛鬘續雲:‘若聞此三識,三明相為相,即諸有情界,本性之根本。
’又雲:‘此即大風界,是三識所乘。
以是故本性,常如如而轉。
’五次第論雲:‘若時有明相,即以風為乘,爾時一切性,無餘盡當生。
如風所住處,本性即随行。
’由諸本性分别,引生煩惱。
由此造業,生生死中。
如金剛鬘續雲:‘如火焚無物,無因故息滅。
複現起命風,起種種業風,彼與識同時,仍住于世間,從此業及生。
次貪等習氣,從此複死生,如是如輪轉。
’如是說者,非不說我執為生死根本,而說風為生死根本。
攝行論中亦如是說。
又說:由我我所執為依,而造善不善業。
輪轉善趣惡趣之生死流轉次第。
以八千頌等三經成立。
謂龍猛菩薩亦明說彼義,如雲:‘若此悉皆空,及無生體性,此苦樂等事,如何由業轉。
由妄執有我,遂起貪等垢,遍計依他轉,凡愚受苦惱。
此一切唯心,如幻相現起,次造善惡業,遂生善惡趣。
’此是經續二種共規。
以是當知說由風力引生生死者,即是我執等煩惱引生生死之助緣。
此即諸風共同作用。
各别作用中,持命風作用,如金剛鬘續雲:‘從根門相續,有命與力行,一切時遍行,是故說名命。
’金剛鬘别譯本,及餘書所引彼文,雖多異譯。
然義謂于五根門恒使諸風出入者,主要是彼風力。
由此能存活,故名為命。
能令長時增長即是力義。
故能使長時存活,作二種業。
是無畏論師所許。
甘露密論說,能使諸風于根門出入為業。
下遣風作用,如雲:‘向下引命風,大便精液等,此于下除遣,常瑜伽應知。
’此說向下部引導精液等,是下遣風業。
别譯本中,命字處,謂引小便,較善。
向下引風者,謂引諸風下行,特引至密處二門,次引至臍間。
如前已說。
等住風作用,如雲:‘笑與啖及舐,飲用并吮吸,若常平等住,說名為等住。
’卡師譯為,能令飲食平等安住。
教授穗論,引文為‘住臍飲食等,平導故等住。
’此義,如甘露密論雲:‘令飲食等同時消化。
’謂于臍處所用飲食,化為同昧。
上行風作用,如雲:‘上行與内攝,食諸啖嘗等,知已同和合,當知上行業。
’亦有譯為‘與識同和合’者。
諸先覺說,其義謂令諸飲食,與舌識合。
與甘露密論相順。
教授穗論,說能降注十風。
甘露密論說,由此使業風,于根門出。
然上行風,本性上行。
顯非唯此,故雲内攝。
顯亦令入息也。
了知受用飲食之理,令與舌合,作嚼啖等即彼風業。
周遍風作用,如雲:‘能遍能持性,及能往還等,周遍諸節故,說名為周遍。
’初義卡師譯為‘能活’。
諸支分風各别作用。
謂資助五識各取自境。
如前已說。
已說常人與瑜伽師共同作用。
今當說瑜伽師特殊作用,謂于四根本風,修金剛念誦,能作息災等事業。
故能修成諸共悉地。
又于彼風修金剛念誦,能引四空,由微細風生起幻身,故能修成最勝悉地。
由于五支分風,修金剛念誦,能修成天眼等五種神通。
随所見境,增盛大樂。
由于周遍風,修金剛念誦,能于中有得勝悉地,領受光明。
是諸先覺所說。
醜七、依彼了知修持要義。
如是已說諸風體用,依此如何能知,專住身要之要義耶?曰:如金剛鬘續,說識所乘風與識習氣和合趣境,生諸自性,及由習氣熏染增上,漂流生死。
除此之外,别無生死之後。
又雲:‘故為斷生死,當精勤修習,明點差别位,諸餘無明者不知,彼中結,開已得悉地。
’此說為欲淨治流轉生死之習氣故,當開解心間中脈之無明結。
言‘點差别’者,謂當修金剛念誦。
故由了知如前所說自性分别,動不動之界限,現起四空。
為依彼次第,于相續生起故,須修金剛念誦等命力。
即是解說諸風為依,無上了知修持要義也。
複次先善破除二我執境,尋求定解無我義之通達我無慧,由修此慧,永斷二障。
諸大智者雖所共許。
然以聞思善決擇已,修甚深空性時,如此乘所說,須以殊勝有境大樂修者,則為餘乘及下續部,所未說者。
故是無上乘之别法。
以勝方便,随引四喜四空何事,皆須由大樂門引發。
乃至未能滅盡動分别風,必不能圓滿引生。
故當勤修滅風方便。
故說修風能使風動漸息,心得堅住。
若作是念,雖不修風,凡能修心無分别住遠離沉掉者,由修彼故,即能得堅固妙三摩地。
何用修風為。
又作是念,若心堅固無分
修降伏羯摩時,與上相違亦如是知。
四風者,持祥論師,說是小四大。
複次若自于阿唎左行時,問者于迦唎右行時而問。
或相違而問,則彼事不成。
若二人相同,彼事得成。
若二人俱住兩處而問,則彼事成否不定。
若自風入時,他有所問,及作自事甚善。
若風出時,則惡。
若住内時,善惡無定。
即前續雲:‘依怙行阿唎,若住迦唎問,行迦住阿唎,失壞所欲事。
若依怙行彼,有住彼請問,彼義皆得成。
住二成猶預。
’又雲:‘問者或自事,法身皆善利,受用身成疑,化身起聞诤。
’法身謂入息。
受用身謂住。
化身謂出息。
醜六、諸風所有作用。
攝行論說:‘由細界風,與識明相和合,能圓滿作世出世間一切所作。
’若知初者,則能了知與他乘共不共二種生死流轉次第。
由了知此為因緣故進知第二。
即能了知共不共二種生死還滅次第。
若爾,由風圓滿創造一切世間生死所作之理雲何?如金剛鬘續雲:‘猶如月蝕時,諸風漸息滅,如前上上轉,融入自體性。
複趣入舍持。
’此說臨命終時,如月蝕時漸不明顯。
如是前風漸入後風。
言複入舍持者,即趣入命風。
與攝行論雲:‘又彼等得不壞已,轉成無事。
’又雲:‘如是住身時作一切已,最後趣入不壞。
’說臨命終時,諸風趣入心間不壞風,轉入無事光明。
其義相同。
又地水火風四界,前入後時,諸風動力,漸漸衰弱。
最後能動本性分别之風,融入内識第一明相時,諸本性分别息滅,現起第一空。
次現第二、第三空、第四光明。
此等是由較彼前前風動漸微而現。
次從光明風,風動漸強,即起近得。
次起增長,明相,亦由較前前風動漸強而起。
從明相風動力最強,即生諸本性分别也。
如是生死次第,全由風造。
即于能動本性分别風,滅起之間,現起四空。
如是由三明相風,極動之力,引諸本性分别。
故說一切有情本性分别之根本,即三明相。
如金剛鬘續雲:‘若聞此三識,三明相為相,即諸有情界,本性之根本。
’又雲:‘此即大風界,是三識所乘。
以是故本性,常如如而轉。
’五次第論雲:‘若時有明相,即以風為乘,爾時一切性,無餘盡當生。
如風所住處,本性即随行。
’由諸本性分别,引生煩惱。
由此造業,生生死中。
如金剛鬘續雲:‘如火焚無物,無因故息滅。
複現起命風,起種種業風,彼與識同時,仍住于世間,從此業及生。
次貪等習氣,從此複死生,如是如輪轉。
’如是說者,非不說我執為生死根本,而說風為生死根本。
攝行論中亦如是說。
又說:由我我所執為依,而造善不善業。
輪轉善趣惡趣之生死流轉次第。
以八千頌等三經成立。
謂龍猛菩薩亦明說彼義,如雲:‘若此悉皆空,及無生體性,此苦樂等事,如何由業轉。
由妄執有我,遂起貪等垢,遍計依他轉,凡愚受苦惱。
此一切唯心,如幻相現起,次造善惡業,遂生善惡趣。
’此是經續二種共規。
以是當知說由風力引生生死者,即是我執等煩惱引生生死之助緣。
此即諸風共同作用。
各别作用中,持命風作用,如金剛鬘續雲:‘從根門相續,有命與力行,一切時遍行,是故說名命。
’金剛鬘别譯本,及餘書所引彼文,雖多異譯。
然義謂于五根門恒使諸風出入者,主要是彼風力。
由此能存活,故名為命。
能令長時增長即是力義。
故能使長時存活,作二種業。
是無畏論師所許。
甘露密論說,能使諸風于根門出入為業。
下遣風作用,如雲:‘向下引命風,大便精液等,此于下除遣,常瑜伽應知。
’此說向下部引導精液等,是下遣風業。
别譯本中,命字處,謂引小便,較善。
向下引風者,謂引諸風下行,特引至密處二門,次引至臍間。
如前已說。
等住風作用,如雲:‘笑與啖及舐,飲用并吮吸,若常平等住,說名為等住。
’卡師譯為,能令飲食平等安住。
教授穗論,引文為‘住臍飲食等,平導故等住。
’此義,如甘露密論雲:‘令飲食等同時消化。
’謂于臍處所用飲食,化為同昧。
上行風作用,如雲:‘上行與内攝,食諸啖嘗等,知已同和合,當知上行業。
’亦有譯為‘與識同和合’者。
諸先覺說,其義謂令諸飲食,與舌識合。
與甘露密論相順。
教授穗論,說能降注十風。
甘露密論說,由此使業風,于根門出。
然上行風,本性上行。
顯非唯此,故雲内攝。
顯亦令入息也。
了知受用飲食之理,令與舌合,作嚼啖等即彼風業。
周遍風作用,如雲:‘能遍能持性,及能往還等,周遍諸節故,說名為周遍。
’初義卡師譯為‘能活’。
諸支分風各别作用。
謂資助五識各取自境。
如前已說。
已說常人與瑜伽師共同作用。
今當說瑜伽師特殊作用,謂于四根本風,修金剛念誦,能作息災等事業。
故能修成諸共悉地。
又于彼風修金剛念誦,能引四空,由微細風生起幻身,故能修成最勝悉地。
由于五支分風,修金剛念誦,能修成天眼等五種神通。
随所見境,增盛大樂。
由于周遍風,修金剛念誦,能于中有得勝悉地,領受光明。
是諸先覺所說。
醜七、依彼了知修持要義。
如是已說諸風體用,依此如何能知,專住身要之要義耶?曰:如金剛鬘續,說識所乘風與識習氣和合趣境,生諸自性,及由習氣熏染增上,漂流生死。
除此之外,别無生死之後。
又雲:‘故為斷生死,當精勤修習,明點差别位,諸餘無明者不知,彼中結,開已得悉地。
’此說為欲淨治流轉生死之習氣故,當開解心間中脈之無明結。
言‘點差别’者,謂當修金剛念誦。
故由了知如前所說自性分别,動不動之界限,現起四空。
為依彼次第,于相續生起故,須修金剛念誦等命力。
即是解說諸風為依,無上了知修持要義也。
複次先善破除二我執境,尋求定解無我義之通達我無慧,由修此慧,永斷二障。
諸大智者雖所共許。
然以聞思善決擇已,修甚深空性時,如此乘所說,須以殊勝有境大樂修者,則為餘乘及下續部,所未說者。
故是無上乘之别法。
以勝方便,随引四喜四空何事,皆須由大樂門引發。
乃至未能滅盡動分别風,必不能圓滿引生。
故當勤修滅風方便。
故說修風能使風動漸息,心得堅住。
若作是念,雖不修風,凡能修心無分别住遠離沉掉者,由修彼故,即能得堅固妙三摩地。
何用修風為。
又作是念,若心堅固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