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五

關燈
唯由增上勝解而生,則從種子所生之身曼荼羅,似不許為身遠離也。

    能仁德師僅說:總略論所說之生起次第,明身遠離。

    然未明說,如何宣說身遠離之理也。

    後二論師,說學總略論三三摩地之後,學身遠離。

    故雖許彼是生起次第,然不許是總略論所說之生起次第。

    西藏廓派,多許身遠離為圓滿次第。

    倫師則說:若于蘊等未分五五之粗分身遠離,是為尋求。

    若從百部乃至一部,詳細伺察之身遠離,是為伺察。

    前者是共生起次第之身遠離,以說生起次第者,于善瑜伽位亦如是修故。

    後者,許為圓滿次第不共之身遠離也。

     醜二、觀察彼等應不應理。

     如是諸異派中當取何說?曰:若計一切身遠離,皆是總略論所說之生起次第。

    則與攝行論說:‘學初發業三摩地後,當學身遠離’相違,無可避免。

    若謂總略論所說之三三摩地所不攝,是餘生起次第。

    尤不應理。

    以總略論之三三摩地,除修羯摩時少數生起次第外,凡屬圓滿次第前行之一切生起次第,皆宣說故。

    總略論之粗細二種生起次第究竟之後,前未曾證,更須修學身遠離生起次第,諸尊行相之理,無可安立故。

    除修諸尊身相之外,彼中無餘修身遠離之理故。

    若計一切身遠離皆是圓滿次第,亦不應理。

    以說身遠離為一切所共。

    特說語遠離非生起次第者之境界故。

    由成立是否所共,說為粗細,亦可知故。

    以是亦不可說,論言:于彼安立諸尊。

    是顯于蘊等安立諸尊,為二次第所共,非顯身遠離為彼所共。

    故身遠離,當分有二次第之二種身遠離也。

    雖爾,然非如三昧耶金剛所說。

    以攝行論說,從百部乃至三部之身遠離,皆一部身遠離中攝。

    其所攝為生起次第,攝彼等為圓滿次第,不應理故。

    又身遠離修蘊等為諸尊,若是修習現為諸尊行相者,則說生起次第,于芥子量中,觀能依所依圓滿曼荼羅,明顯堅固之後,次乃修此。

    然前未證者,此更無可修。

    故學彼已,别說學此之道次第,不應道理也。

    五蘊等中别分五五,此第一次第位,雖未明說然粗細生起次第皆究竟後,則随所見,用意觀察,皆能無間現起諸尊明顯堅固。

    不能說彼,詳細分别則不能生。

    故倫師于身遠離,分判二次第之理,亦不應理。

    有說:生起次第者,是新起為諸尊。

    身遠離修蘊等為諸尊者,乃觀諸尊本來成就,是為圓滿次第修諸尊規。

    此說是未善分辨,二次第中,有修咒身與智身諸尊二法。

    如圓滿次第位,雖亦由心觀想空點字等,實無而觀。

    然彼不須經曆餘異類所緣,即能引生無造圓滿次第,故是圓滿次第所攝。

    其想蘊等本來是諸尊者,未能如是。

    彼修諸尊之規,由心造作觀想,較生起次第尤重。

    故如是二種觀諸尊規,不能分辨二次第之差别也。

    如是若謂由通達空性慧相分,現為諸尊者。

    彼亦不能簡别,生起次第。

    以生起次第位,亦能生起彼故。

    生起諸尊之前,說誦‘虛内達’等,淨修空性。

    彼義,亦非,未得空見,僅收現象故。

     醜三、安立自宗。

     若爾,身遠離,分二次第,其理雲何?曰:修蘊等為諸尊之身遠離中,通達空性慧之相分,有現不現起諸尊之二種修法。

    其現起中複有是否以不共樂通達空性之二類。

    以樂通達空性中,複有是否左右二風融入中脈所生妙樂之二類也。

    其生起次第中,有初二中之後者,及非以溶樂通達空性而通達空性,并由後二中之第二門,修蘊等為諸尊之身遠離。

    由後二中之初門,修蘊等為諸尊之身遠離,即安立為圓滿次第。

    其修蘊等為諸尊之生起次第身遠離。

    是增上勝解,身曼荼羅,收曼荼羅時,及觀一切境為金剛持時所宣說。

    此亦表說,生起次第者,觀五境為男女諸尊之方便般若清淨。

    故學如是身遠離者,乃學生起次第時所說。

    其說,學初發業之三摩地後所學身遠離,乃圓滿次第之身遠離也。

     若爾,何處宣說?由大樂門、修蘊等為諸尊之身遠離耶?曰:攝行論中,說修五部身遠離時,引虛空平等續雲:‘衆生皆是五佛體,猶如舞人及畫圖,若處唯一大樂性,一性、多态而舞蹈。

    ’此文宣說也。

    此說如獨一舞人,戴著各種面具服飾,而作舞蹈。

    又如青等一色,現為多種色相。

    如是唯一大樂以多種姿态而作舞蹈者。

    非說唯佛金剛持乃如是作。

    是通約道果時一切大樂而說也。

    如是身遠離位,亦是修唯一大樂性,現為五部等多種遊戲。

    又此亦非自身,無彼大樂,僅緣他身大樂而修。

    故要自身生起彼樂,乃如是修。

    以是攝行論爾時,引證摩耶勝樂續雲:‘非從繪鑄等,能起諸瑜伽,勤修菩提心,乃成天瑜伽。

    我即一切佛,一切勇識體,故修自為天,當善修自體。

    ’此說非緣外天像,要勤修菩提心,修自身為諸尊也。

    所言菩提心,亦即樂空無别之菩提心。

    歡喜金剛續雲:‘一切法清淨,定說為真如,後一一差别,說為諸尊淨。

    ’又雲:‘唯自證體淨,非餘淨能脫,為境事淨故,自證最勝樂。

    ’此說決擇内外一切法自性空,之真如清淨,乃總清淨。

    修色蘊等一一法,為一一尊,乃各尊清淨。

    諸瑜伽師各别内證大樂,乃自證清淨。

    共說三種。

    其中第二,即前續雲:‘生次第品中,此淨治諸蘊。

    ’此說,不以大樂修習諸尊,而修諸尊各别清淨乃生起次第。

    故修大樂,即圓滿次第清淨。

    其真如清淨,乃彼二所共也。

    若不了知如前所說,圓滿次第修身遠離諸尊之理。

    此位既無引生智身諸尊之理,則雖安立為圓滿次第,然較引生咒身諸尊之理,别無殊勝。

    非能了達此中要義。

    若不安立此大樂為生起次第,則生起次第究竟,乃至未到身遠離前,未有引生此樂方便。

    身遠離位,亦無引生此樂之理。

    則此位中大樂雲何生起耶?曰:此乃此中極難解處,故難了知。

    下次序時,再當廣說。

     子二、生起次第與殊勝身遠離之次序。

     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之身遠離。

    次序決定,其理雲何?曰:總修完全粗細生起次第,是為成熟引生圓滿次第之善根,故亦為成熟引生圓滿次第之身遠離。

    特于摩尼内修微細标幟或明點者,是将左右風收入中脈之方便。

    依彼引生如前所說之大樂,即修身遠離之正行。

    故與微細生迎次第,如是連系也。

    雲何得知修下門細相,是将左右風收入中脈之方便耶?曰:事行續中雖說命力,然彼不能将左右風收入中脈。

    前已說訖。

    若修無上續所說之命力,其命謂左右二風。

    力謂遮止彼二,于左右脈轉,令入中脈。

    時輪法中多次宣說。

    燈明論等,命與力義,雖不如是說。

    然修命力,能作彼事,則皆相同。

    故後續說,于秘密鼻端,修微細相,為命力之義。

    親教論釋雲:‘空點心力理,降至心蓮花,安住自金剛,摩尼之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