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四

關燈
庚二、明欲生彼須由相伊旺專住身要。

    分二。

    辛一、引生樂空無别之俱生,須專住身要。

    辛二、引生二谛無别之雙運,須專住身要。

    初又分二。

    壬一、總說二種方便。

    壬二、别釋。

    今初 如前所說,尋求究竟了解無我真實義之理,即密咒中亦無勝過波羅密多乘者。

    以未以正理澈底遮遣實執所著境,破壞實執所緣。

    僅内攝其心。

    此與實執行相無違,則于實執全無害故。

    由遮何事能得無我義,其所破事,若較應成中觀所說略粗,而求無我者,内不能遮實執之微細所緣,則于實執猶有餘剩故。

    若較彼更細而破者,則于彼義,不能以正量力,引生緣起定解。

    堕斷空故。

    以是應知,決擇空義之理,實無差别。

    然修彼義時,由左右風融入中脈之力,然起猛利,以溶化菩提心之大樂,定解修習空義。

    如此俱生智,速能淨治二障習氣之力。

    餘任何心皆未能有。

    故必須引生彼大樂智。

    又若不能專住身要,彼必不生。

    故說專住身要二種方便。

    謂依止明印,與内修脈風空點等之方便也。

    其中初者,下三部中,況真實羯摩印,即緣彼之視笑等,亦未說以貪心而作。

    除與自等至外,說緣所修印,笑視執手,故彼諸續,名笑等續。

    無上瑜伽部中,說與羯摩印智印,等至之方便。

    故說彼續,名和合續。

    若何續中,未說與羯摩印和合引生大樂之方便,則彼續中亦必不說,與智印和合。

    亦更不說,修内身脈風空點溶化菩提心,引生大樂之方便。

    若何續中宜說前事,則彼續中,亦必說後二事。

    若何續中,宣說專住内身要穴之方便,則彼亦說,與二印和合。

    彼等方便,一切均是由左右風融入中脈之力引生大樂。

    故彼等之所為,皆是為令定解空性之殊勝俱生喜。

    未生者生,生者安住增長。

     壬二、别釋。

    分二。

    癸一、明印方便。

    癸二、修内脈風等方便。

    今初 若專住身要之方便,是令左右風趣入中脈之方便者,修内身脈風空點等方便,雖然可爾與二印和合,未能如是故說一切方便皆如是者,不應道理。

    曰:依羯磨印能如是者,身境俱須具足續中所說一切德相。

    此極稀有,故非說餘補特伽羅也。

    具足德相者,如教授穗論雲:‘具足般若之方便,由等至力,左右諸風趣入中脈,猛利熾然。

    焚燒蘊等,溶化月分。

    ’此說由與羯摩印和合,令左右風趣入中脈,然猛利火,溶菩提心。

    如來金剛說:‘爾時二鼻孔風停止行動。

    ’是說二風融入中脈。

    此方便即是外命力。

    無上續部,未有不說此命力道者。

    雖皆宣說,然多難通達。

    以此方便,将風收入中脈之要理,但能粗知,亦于了解續義,極為有益。

    如依業印所生影像,其依明了堅固智印者亦多能生起。

    故依智印,亦有令左右風趣入中脈之階段。

    此要了知後續所說三種命力中下門命力之教授也。

     癸二、修内脈風等方便。

     修内脈風空點等之方便者,謂中脈外,有左右脈環鎖之脈輪,于身何處有彼脈輪,即彼中央,有左右風入中脈之門。

    令入之法,謂金剛念誦,與瓶相等風瑜伽,集密兩派。

    及鈴論師論中,所說多種空點瑜伽。

    種毗黑菇迦,與黑行論師論中,所說修猛利等。

    總有多門。

    此複時輪等中,說于臍輪處修瓶相風瑜伽,令二種風趣入中脈。

    種毗黑茹迦與黑行論師,說于臍處修猛利所緣。

    此是說光專住臍輪也。

    智足派說,先住心間,次住密處,後仍專住心間。

    聖派則說,先專住密輪處,次專住心輪處。

    此中有說:瑜伽母續規,必須于臍處。

    不應道理,鈴論師說,先于心間修空點。

    姑姑日巴,依大幻續,說先于心間修命力金剛念誦。

    海生論師歡喜金剛修法中,說于心間收諸戲論入光明故。

    如諸定量論師所說各别諸門,即諸續中亦有宣說。

    當知彼等各有一種不同勝法也。

    彼諸論中雖有明說,彼是左右風趣入中脈之方便者。

    然有多論均未明說。

    又修習時,明觀三派者亦甚少。

    以此關系,由說于何脈輪中,安布修習空點字等。

    令左右風趣入中脈之義亦難了解。

    故當依諸明了說者,及總合經續與可信之論典,詳細研尋,乃可了知也。

    如是二風趣入中脈之門雖有多種。

    然以彼等方便,然猛利火溶菩提心,引發四喜或四空智,認明俱生喜或光明智,修彼相續。

    則是二續所同。

    由彼等因有多種差别,故其俱生及光明果,亦有多種差别。

    若能了知,于身脈輪中央,或中脈下端等,内身諸重要處,觀想諸字及空點等不共修法,而修習持心者,由心風同轉之關系,雖未正式修風,亦成為二風趣入中脈之方便。

    若善了知此理,則于多種圓滿次第論之要義,皆能了知,故于彼等能得定解。

    如是若于二風趣入中脈各别諸門,不共功能,善了知者,則知彼諸論義雖非同一。

    然彼等行迹,二風趣入中脈之果,現起四喜,及四空智,得定解已,修習俱生與光明,樂空和合之相續是為道之心要。

    由于教授總綱,得無謬決定,則于諸續了義,獲大無畏。

    依此密意薩惹哈雲:‘飲啖兩會生歡喜,數數充滿諸壇輪,以如是法修他世,腳蹋愚世頂上行。

    若處風心不行動,日月亦皆無動轉,無知于彼心安慰,射箭已示諸教授。

    ’此說由專住内外身要之方便,令日月風融入中脈,然猛利火,溶菩提心,充滿内身樂空和合,斷諸愚癡。

    總攝一切教授要義。

    若不了知前所說義。

    有見引發俱生各别諸門,其義不同,遂計相違。

    又有贊賞自知教授,實非一切皆同一義,于一教授強使相同。

    有餘深著某一教授,便輕餘者也。

     辛二、引生二谛無别之雙運,須專住身要。

    分二。

    壬一、圓滿次第諸道,須依生死中有次第引生。

    壬二、依此宣說專住身要之理。

    今初 一切無上瑜伽續之意趣,初次第中生起所依能依曼荼羅時,要順器情世間生滅之次第。

    下三續部則無此事。

    如是修者,是為順彼次第引生諸道。

    此複生起次第,僅是随順圓滿次第行相而修,成熟引生圓滿次第之善根。

    故主要者,是為随順有情生死次第,引生圓滿次第諸道也。

    集密諸續明說此理,如金剛鬘續雲:‘如火燒物滅,無因則火息,後仍現命風,種種業風起,彼與俱起識,仍安住三世,從此有業生,從生貪等習,從此複死生,回環如輪轉。

    金剛誦等次,如前成差别。

    ’此是問答死時風滅之理。

    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