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戊二、修圓滿次第。
分三。
己一、略明圓滿次第要旨伊旺二字義。
己二、廣釋伊旺二字義。
己三、别說此續圓滿次第。
今初 總無上續一切要義,皆悉攝入伊旺等四十字之序品義中。
彼義主旨,複皆攝入最初二字義。
金剛鬘續雲:‘續中始宣說,如是我聞等,如是等初語,義廣說雲何。
’初二句,問,集密等續,最初所說序品之義,雲何攝入伊旺二字義中。
後二句問,伊旺等一一字義,廣釋雲何。
為答後問,每頌解釋一字。
為答初問,宣說三種伊旺字義,謂所得果之伊旺,能得道之伊旺,能引相之伊旺。
初伊字義,謂表大師說法住處。
有續說名秘密,有名空界。
如是有名薄伽、法生、蓮花、獅座等。
旺字之義,謂表大師,有名有金剛、或金剛薩埵、或金剛能怖、或金剛自在、或黑茹迦、或時輪、或初佛等名号。
諸續各别宣說。
如雲:‘伊字密、空界,薄伽、法生、蓮,瑜伽住獅座,宣說勝妙法。
旺字有金剛,及金剛薩埵,金剛怖、自在,黑茹迦、時輪,初佛等名号。
’又彼秘密等之了義,謂空性。
金剛薩埵等之了義,謂大悲。
此表空悲無别。
如雲:‘伊旺如來印,表示無二義,空悲無分别,即此所宣說。
彼即如來印,表示無二智,說諸續序品。
’ 第二伊字義,謂般若空性。
縛字義,謂方便大悲。
空點之義,表示方便般若,和合無别。
及是普遍八萬四千法蘊,總略要義,法王正印。
金剛鬘續雲:‘伊字謂空性,如是縛大悲,空點和合生,和合最希有。
遍八萬四千,法蘊略法印,法王正印性,諸續首宣說。
’如是無二智,若何續中宣說,彼中即有最勝實性。
未說則無。
如雲:‘諸續總略義,謂空悲無别,若續說彼義,彼即如來印。
謂伊旺二字。
若經無彼二,彼即無真實。
’密成就論雲:‘諸續首安立,心中最心要,此即大樂依,所說密真實。
諸佛諸菩薩,衆生安樂源,秘密大教王,集密中所有。
伊旺清淨字,三界普敬禮。
’又雲:‘現見虛空界,猶如胡麻筴,盡恒河沙數,如來悉充滿。
彼字真實義,由修習方便,能證得無上,諸佛菩薩位。
’此贊二字義,即成佛道之心要。
是故彼論雲:‘此中二字義,續首不許缺。
’此說一切無上續序品時,必須有彼二字。
意謂即無伊旺二字,亦必有彼之了義也。
第三伊字義,謂所依佛母薄伽。
縛字義,謂能依金剛。
安住能依金剛之空點,表示能現種種變化金剛薩埵大樂等一切安樂之依處。
如雲:‘伊字薄伽相,應知所依蓮,能依名金剛。
能依金剛持,上有空點形,現種種變化,一切樂依處,金剛心大樂。
’此顯由父母相伊旺和合,引生道伊旺之方便。
桑補劄續亦說:由專住内身要點,引生道伊旺之方便自身要穴相伊旺義。
如雲:‘頂上臍中輪,安住伊字形,心間喉中住,許如旺字形。
’此說頂上與臍中脈輪之形,如伊字三角形。
心間與喉中脈輪之形,如旺字圓形。
是伊旺義。
此中言相者,謂形狀之相也。
如是善知果位伊旺,欲求得者,當善了知得彼方便,如二續所說,道位伊旺和合之理。
能引彼之方便,謂外相伊旺,與印和合。
内相伊旺,專住脈輪之理,先善巧已,于引彼道之方便,俱攝二續一切要義。
故若善知二字深義及彼支分俱攝一切續部之理,則諸續中,稱贊二字義,為最要義。
皆可了知也。
己二、,廣釋伊旺二字義。
分二。
庚一、廣釋伊旺二字了義。
庚二、明欲生彼,須由相伊旺,專住身要。
今初 一切續中最主要義,即伊旺義。
若彼了義即空悲者,當說二義雲何。
此中分二。
辛一、釋樂空無别之空與悲義。
辛二、釋二谛無别之空與悲義。
今初 伊字與法生之形,均有三角,故表無我真如。
爾時三角,亦表三解脫門。
諸法自相、因相、果相,皆自性空之空、無相、無願,即伊字所表義。
故若無決斷之空見,則伊字義不全。
若僅有彼,而無專住内外身所生大樂,則縛字義不全。
若有彼二,而不了知,起真空見為溶樂體,及空性境與大樂智,以此無倒決定彼境。
樂空和合之理者,仍不具足空點之義。
故欲了知樂空無别伊旺義者,須知彼等。
此又分三。
壬一、釋空義。
壬二、釋樂義。
壬三、釋樂空無别和合義。
初又分三。
癸一、明生死根本。
癸二、明破彼求無我見相同。
癸三、破計不同。
今初 攝行論雲:‘如是有情,由離善知識故,不能遍知自心實性,執我、我所,計虛僞法,增益善不善等,自從無始生死以來,受諸苦惱。
’此說,由谛實執,不知心真實性。
愚蒙增上,執補特伽羅我及我所,流轉生死。
引證八千頌及業障清淨經等成立。
謂龍猛菩薩亦顯說彼義雲:‘若謂此皆空,是無生自性,苦樂等生死,雲何由業轉。
由執我無間,即起貪等垢,随他增益轉,故一切唯心。
如幻相出現,次由善惡業,當生善惡趣。
’大樂論師之弟子,無支金剛亦雲:‘即由此等故,增長生死等,心著不實法,流轉受諸苦。
故諸劣慧者,乃至有實執,永住三有獄。
’此說由執不實法為谛實之實執增上,流轉生死。
乃至實執未斷,不能解脫生死。
此與寶鬘論說:‘若時有蘊執,爾時有我執,有我執造業,由業故受生。
’謂乃至未斷于蘊實執,即不能斷,由惑業力受生相同。
癸二、明破彼求無我見相同。
是故非僅盡斷生死根本實執習氣,須通達蘊無自性之空慧。
即欲斷除由惑業力流轉生死之系縛,通達無自性慧,亦不容少。
故斷除生死系縛之聲聞、獨覺,亦必先修彼義。
此如餘處廣說。
以是釋菩提心論雲:‘若不知空性,不能依解脫,故愚者流轉,六道三有獄。
’無支金剛亦雲:‘是故諸知識,欲慶樂三趣,及除自錯亂,當斷除實執。
’非但相乘如是,即入金剛乘者,斷除實執生死根本,亦須先求通達無我空性正見,進修彼義。
如是亦如金剛心莊嚴續雲:‘善知一瑜伽,往靜處勤修,淨罪現成
分三。
己一、略明圓滿次第要旨伊旺二字義。
己二、廣釋伊旺二字義。
己三、别說此續圓滿次第。
今初 總無上續一切要義,皆悉攝入伊旺等四十字之序品義中。
彼義主旨,複皆攝入最初二字義。
金剛鬘續雲:‘續中始宣說,如是我聞等,如是等初語,義廣說雲何。
’初二句,問,集密等續,最初所說序品之義,雲何攝入伊旺二字義中。
後二句問,伊旺等一一字義,廣釋雲何。
為答後問,每頌解釋一字。
為答初問,宣說三種伊旺字義,謂所得果之伊旺,能得道之伊旺,能引相之伊旺。
初伊字義,謂表大師說法住處。
有續說名秘密,有名空界。
如是有名薄伽、法生、蓮花、獅座等。
旺字之義,謂表大師,有名有金剛、或金剛薩埵、或金剛能怖、或金剛自在、或黑茹迦、或時輪、或初佛等名号。
諸續各别宣說。
如雲:‘伊字密、空界,薄伽、法生、蓮,瑜伽住獅座,宣說勝妙法。
旺字有金剛,及金剛薩埵,金剛怖、自在,黑茹迦、時輪,初佛等名号。
’又彼秘密等之了義,謂空性。
金剛薩埵等之了義,謂大悲。
此表空悲無别。
如雲:‘伊旺如來印,表示無二義,空悲無分别,即此所宣說。
彼即如來印,表示無二智,說諸續序品。
’ 第二伊字義,謂般若空性。
縛字義,謂方便大悲。
空點之義,表示方便般若,和合無别。
及是普遍八萬四千法蘊,總略要義,法王正印。
金剛鬘續雲:‘伊字謂空性,如是縛大悲,空點和合生,和合最希有。
遍八萬四千,法蘊略法印,法王正印性,諸續首宣說。
’如是無二智,若何續中宣說,彼中即有最勝實性。
未說則無。
如雲:‘諸續總略義,謂空悲無别,若續說彼義,彼即如來印。
謂伊旺二字。
若經無彼二,彼即無真實。
’密成就論雲:‘諸續首安立,心中最心要,此即大樂依,所說密真實。
諸佛諸菩薩,衆生安樂源,秘密大教王,集密中所有。
伊旺清淨字,三界普敬禮。
’又雲:‘現見虛空界,猶如胡麻筴,盡恒河沙數,如來悉充滿。
彼字真實義,由修習方便,能證得無上,諸佛菩薩位。
’此贊二字義,即成佛道之心要。
是故彼論雲:‘此中二字義,續首不許缺。
’此說一切無上續序品時,必須有彼二字。
意謂即無伊旺二字,亦必有彼之了義也。
第三伊字義,謂所依佛母薄伽。
縛字義,謂能依金剛。
安住能依金剛之空點,表示能現種種變化金剛薩埵大樂等一切安樂之依處。
如雲:‘伊字薄伽相,應知所依蓮,能依名金剛。
能依金剛持,上有空點形,現種種變化,一切樂依處,金剛心大樂。
’此顯由父母相伊旺和合,引生道伊旺之方便。
桑補劄續亦說:由專住内身要點,引生道伊旺之方便自身要穴相伊旺義。
如雲:‘頂上臍中輪,安住伊字形,心間喉中住,許如旺字形。
’此說頂上與臍中脈輪之形,如伊字三角形。
心間與喉中脈輪之形,如旺字圓形。
是伊旺義。
此中言相者,謂形狀之相也。
如是善知果位伊旺,欲求得者,當善了知得彼方便,如二續所說,道位伊旺和合之理。
能引彼之方便,謂外相伊旺,與印和合。
内相伊旺,專住脈輪之理,先善巧已,于引彼道之方便,俱攝二續一切要義。
故若善知二字深義及彼支分俱攝一切續部之理,則諸續中,稱贊二字義,為最要義。
皆可了知也。
己二、,廣釋伊旺二字義。
分二。
庚一、廣釋伊旺二字了義。
庚二、明欲生彼,須由相伊旺,專住身要。
今初 一切續中最主要義,即伊旺義。
若彼了義即空悲者,當說二義雲何。
此中分二。
辛一、釋樂空無别之空與悲義。
辛二、釋二谛無别之空與悲義。
今初 伊字與法生之形,均有三角,故表無我真如。
爾時三角,亦表三解脫門。
諸法自相、因相、果相,皆自性空之空、無相、無願,即伊字所表義。
故若無決斷之空見,則伊字義不全。
若僅有彼,而無專住内外身所生大樂,則縛字義不全。
若有彼二,而不了知,起真空見為溶樂體,及空性境與大樂智,以此無倒決定彼境。
樂空和合之理者,仍不具足空點之義。
故欲了知樂空無别伊旺義者,須知彼等。
此又分三。
壬一、釋空義。
壬二、釋樂義。
壬三、釋樂空無别和合義。
初又分三。
癸一、明生死根本。
癸二、明破彼求無我見相同。
癸三、破計不同。
今初 攝行論雲:‘如是有情,由離善知識故,不能遍知自心實性,執我、我所,計虛僞法,增益善不善等,自從無始生死以來,受諸苦惱。
’此說,由谛實執,不知心真實性。
愚蒙增上,執補特伽羅我及我所,流轉生死。
引證八千頌及業障清淨經等成立。
謂龍猛菩薩亦顯說彼義雲:‘若謂此皆空,是無生自性,苦樂等生死,雲何由業轉。
由執我無間,即起貪等垢,随他增益轉,故一切唯心。
如幻相出現,次由善惡業,當生善惡趣。
’大樂論師之弟子,無支金剛亦雲:‘即由此等故,增長生死等,心著不實法,流轉受諸苦。
故諸劣慧者,乃至有實執,永住三有獄。
’此說由執不實法為谛實之實執增上,流轉生死。
乃至實執未斷,不能解脫生死。
此與寶鬘論說:‘若時有蘊執,爾時有我執,有我執造業,由業故受生。
’謂乃至未斷于蘊實執,即不能斷,由惑業力受生相同。
癸二、明破彼求無我見相同。
是故非僅盡斷生死根本實執習氣,須通達蘊無自性之空慧。
即欲斷除由惑業力流轉生死之系縛,通達無自性慧,亦不容少。
故斷除生死系縛之聲聞、獨覺,亦必先修彼義。
此如餘處廣說。
以是釋菩提心論雲:‘若不知空性,不能依解脫,故愚者流轉,六道三有獄。
’無支金剛亦雲:‘是故諸知識,欲慶樂三趣,及除自錯亂,當斷除實執。
’非但相乘如是,即入金剛乘者,斷除實執生死根本,亦須先求通達無我空性正見,進修彼義。
如是亦如金剛心莊嚴續雲:‘善知一瑜伽,往靜處勤修,淨罪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