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禮敬與立誓文,然無回向。
最後次第之後,造共回向。
總略論後另有回向故。
又金剛念誦次第略标時,有五次第總标。
依此而言,似有聖者所造宣說圓滿次第之五品論也。
若爾,說第二次第,是釋迦親造,其理雲何?曰:‘此論之末,另有回向。
’又雲:‘以聖金剛之恩,得聞衆多續部。
’諸餘所釋,皆不應理。
若謂第二次第全文,皆是聖者所造,則光明位與雙運位,所說多義,此中宣說必不應理。
故非此全文皆聖者造。
若謂此全文,皆聖者弟子釋迦親造。
則聖者集圓滿次第為五次第,亦不應理。
又兩次引雲:‘聖天所造,無上意趣。
’尤不應理。
似是聖者自造前半,餘令釋迦親補造者。
深細慧者,希更研究。
若許如是,則五次第一論中,連第二次第前半,共為五品。
第二次第有二名稱,曰無上意趣,乃聖者所立之名。
若不爾者,則五次第應非一論,以總略論乃别論故,第二次第造者,亦餘人故。
又若爾者,論中雲:‘金剛念誦次第第一。
’亦不應仍舊也。
總之,聖者于圓滿次第中,以緣心為第二次第,攝為五次第。
由金剛念誦次第即可了知。
亦是建立次第論之意趣也。
又有傳為聖者所造決擇四灌頂義論。
藏中智者,許是僞造。
傳為聖者造之四即次第論。
教授穗論與筏喻疏,俱破除之。
但彌達勒大師與諸随學,則皆許是聖者所造。
聖天所造論中,五次第義釋攝行炬論,世所共知。
自加持次第論阿毗耶論師引為根據。
淨心障論,是宣說心遠離者。
雖是正說心之密宗論,然非集密部之别論。
阿毗耶論師,亦引此論為據。
現證菩提次第論,傳為此論師造。
藏中智者,說有疑處。
與攝行論極不相符,故是依托。
父傳為此師所造之耶惹拉縛等字四理釋,與燒屍儀軌。
藏中智者亦說俱是可觀察處。
其中初論,解釋燈明論中‘乃至耶惹拉哈字’等,二頌之義。
引證攝行論。
又說金剛頂經、金剛鬘經、授記密意經為根本續。
是将鸠拉答惹論師,所造燈明論疏中,以四理解釋耶惹拉縛等字摘出者。
決無聖天所造之理。
後論亦屬僞托。
乙二、餘三弟子如何造論。
龍智或名龍菩提所造論中,正說生起次第兼說圓滿次第之建立次第論,是所共知。
曼荼羅儀軌二十論,羅侯羅親、阿毗耶迦惹、大悲足、能仁賢等衆多論師,引為根據。
決擇四空之辨業論,燈明論中引為根據。
現在譯本,略标中說有一百六十自性。
廣說中未滿八十自性。
總結中僅說五十四種自性。
或是藏本錯落,或是從錯落梵本迻譯之過失也。
依托此論師者多故,有傳為此師所造之五次第疏摩尼鬘論、明顯義論、攝次第論等三論。
此之初論,藏諸先覺,多依為據。
後諸智者,則說彼論與顯義論二俱僞造。
其中初者,解說集密義,多與聖者父子不合。
又列有獅子賢論師弟子佛智足論,引證月稱論。
謂是月稱所引龍菩提論。
又第二次第,究為龍猛或弟子釋迦親,二人誰造,亦未能決斷。
故是依托龍菩提者。
傳說明顯義疏是此師造,亦屬依托。
攝次第論,藏中智者,許是龍菩提造。
卡譯師說是與龍菩提同名者造,此說,如現觀莊嚴論說:六波羅密多,一一各攝六種。
如是從生起次第,乃至雙運,六次第中,亦各攝六種。
次說:彼等攝時,則應彼時一一次第,修道之中,皆攝五種。
然不決定。
譬如心遠離時,說從月輪金剛現起天身之生起次第,許為心遠離之生起次第等。
是未能分别,彼次第時所說,與修彼次第之修持中攝二者差别。
故實是依托龍菩提者。
然此與摩尼鬘論,皆是印度人造。
釋迦親論師所造論中,第二次第論之情形,前已說訖。
攝行論疏,傳為釋迦親造者,若謂與此師同名者造則可。
若謂是聖者弟子釋迦親造,則定非爾。
月稱論師所造論中,燈明論是所共知。
此師所造之加行六支論,乃從第十二品燈明論中摘出者也。
金剛薩埵修法。
有如來護與利拉班□二師注釋。
摩羯陀國能仁賢等論師,亦許為月稱之論。
集密現觀莊嚴論、本頌、自釋,傳為月稱造者,藏諸智者說是可觀察處。
此二造者,謂與此師同名則可。
若謂是燈明論造者,則純屬依托也。
此中聖天、龍智、釋迦親三師,共知是聖者弟子。
摩黨笈者,集密瑪派諸師,許為聖者弟子。
月稱論師,廓譯師等諸先覺,皆說是聖者弟子。
藏地中觀家,因顯句論末雲:‘聖者衆論與諸弟子,隐滅已久,現今宗義不明。
’故說月稱,未見聖者。
然彼因不定。
如跋曹譯師傳中,記載金剛座論師說:月稱論師得持明位久住于世。
故彼晚年,見龍猛之弟子與論典,皆久隐滅,與親見龍猛,不相違故。
以是藏中智者,謂如阿底峽尊者說:‘龍猛弟子月稱,實是聖者弟子。
’燈明論亦雲:‘諸佛二次第印定,彼義吾從龍猛得,敬禮遍主金剛心,月稱于此漸次說。
’此說集密教義親從龍猛獲得。
福緣名稱亦說:‘言從龍猛得者,即顯示是龍猛菩薩親傳弟子,非展轉得。
’又雲:‘羅侯羅賢薩惹哈婆羅門,傳授龍猛。
彼傳月稱,并贊功德。
燈善明論雲:公迦那城中,吉祥山頂上,衆生遠離處,先安住于彼。
等同天人主,宣說最上法,羅侯羅大師,于此地尊勝。
由承事彼師,得大乘瑜伽,登地勤利他,龍猛願尊勝。
從彼獲珍寶,名揚三世間,到集密海岸,月稱願尊勝。
又拉慶迦惹弟子鸠摩羅論師亦說:此等顯示,以是龍猛弟子故具足教授。
’以是當知,如拏熱巴、阿毗耶迦惹、大悲足、迦濕彌羅臘彌、能仁賢、福緣名稱、鸠摩羅、鸠拉答惹、如來護、利拉班□等,随順聖者父子,解釋集密義者,皆視月稱足等同聖者,為所信處。
乙三、諸
最後次第之後,造共回向。
總略論後另有回向故。
又金剛念誦次第略标時,有五次第總标。
依此而言,似有聖者所造宣說圓滿次第之五品論也。
若爾,說第二次第,是釋迦親造,其理雲何?曰:‘此論之末,另有回向。
’又雲:‘以聖金剛之恩,得聞衆多續部。
’諸餘所釋,皆不應理。
若謂第二次第全文,皆是聖者所造,則光明位與雙運位,所說多義,此中宣說必不應理。
故非此全文皆聖者造。
若謂此全文,皆聖者弟子釋迦親造。
則聖者集圓滿次第為五次第,亦不應理。
又兩次引雲:‘聖天所造,無上意趣。
’尤不應理。
似是聖者自造前半,餘令釋迦親補造者。
深細慧者,希更研究。
若許如是,則五次第一論中,連第二次第前半,共為五品。
第二次第有二名稱,曰無上意趣,乃聖者所立之名。
若不爾者,則五次第應非一論,以總略論乃别論故,第二次第造者,亦餘人故。
又若爾者,論中雲:‘金剛念誦次第第一。
’亦不應仍舊也。
總之,聖者于圓滿次第中,以緣心為第二次第,攝為五次第。
由金剛念誦次第即可了知。
亦是建立次第論之意趣也。
又有傳為聖者所造決擇四灌頂義論。
藏中智者,許是僞造。
傳為聖者造之四即次第論。
教授穗論與筏喻疏,俱破除之。
但彌達勒大師與諸随學,則皆許是聖者所造。
聖天所造論中,五次第義釋攝行炬論,世所共知。
自加持次第論阿毗耶論師引為根據。
淨心障論,是宣說心遠離者。
雖是正說心之密宗論,然非集密部之别論。
阿毗耶論師,亦引此論為據。
現證菩提次第論,傳為此論師造。
藏中智者,說有疑處。
與攝行論極不相符,故是依托。
父傳為此師所造之耶惹拉縛等字四理釋,與燒屍儀軌。
藏中智者亦說俱是可觀察處。
其中初論,解釋燈明論中‘乃至耶惹拉哈字’等,二頌之義。
引證攝行論。
又說金剛頂經、金剛鬘經、授記密意經為根本續。
是将鸠拉答惹論師,所造燈明論疏中,以四理解釋耶惹拉縛等字摘出者。
決無聖天所造之理。
後論亦屬僞托。
乙二、餘三弟子如何造論。
龍智或名龍菩提所造論中,正說生起次第兼說圓滿次第之建立次第論,是所共知。
曼荼羅儀軌二十論,羅侯羅親、阿毗耶迦惹、大悲足、能仁賢等衆多論師,引為根據。
決擇四空之辨業論,燈明論中引為根據。
現在譯本,略标中說有一百六十自性。
廣說中未滿八十自性。
總結中僅說五十四種自性。
或是藏本錯落,或是從錯落梵本迻譯之過失也。
依托此論師者多故,有傳為此師所造之五次第疏摩尼鬘論、明顯義論、攝次第論等三論。
此之初論,藏諸先覺,多依為據。
後諸智者,則說彼論與顯義論二俱僞造。
其中初者,解說集密義,多與聖者父子不合。
又列有獅子賢論師弟子佛智足論,引證月稱論。
謂是月稱所引龍菩提論。
又第二次第,究為龍猛或弟子釋迦親,二人誰造,亦未能決斷。
故是依托龍菩提者。
傳說明顯義疏是此師造,亦屬依托。
攝次第論,藏中智者,許是龍菩提造。
卡譯師說是與龍菩提同名者造,此說,如現觀莊嚴論說:六波羅密多,一一各攝六種。
如是從生起次第,乃至雙運,六次第中,亦各攝六種。
次說:彼等攝時,則應彼時一一次第,修道之中,皆攝五種。
然不決定。
譬如心遠離時,說從月輪金剛現起天身之生起次第,許為心遠離之生起次第等。
是未能分别,彼次第時所說,與修彼次第之修持中攝二者差别。
故實是依托龍菩提者。
然此與摩尼鬘論,皆是印度人造。
釋迦親論師所造論中,第二次第論之情形,前已說訖。
攝行論疏,傳為釋迦親造者,若謂與此師同名者造則可。
若謂是聖者弟子釋迦親造,則定非爾。
月稱論師所造論中,燈明論是所共知。
此師所造之加行六支論,乃從第十二品燈明論中摘出者也。
金剛薩埵修法。
有如來護與利拉班□二師注釋。
摩羯陀國能仁賢等論師,亦許為月稱之論。
集密現觀莊嚴論、本頌、自釋,傳為月稱造者,藏諸智者說是可觀察處。
此二造者,謂與此師同名則可。
若謂是燈明論造者,則純屬依托也。
此中聖天、龍智、釋迦親三師,共知是聖者弟子。
摩黨笈者,集密瑪派諸師,許為聖者弟子。
月稱論師,廓譯師等諸先覺,皆說是聖者弟子。
藏地中觀家,因顯句論末雲:‘聖者衆論與諸弟子,隐滅已久,現今宗義不明。
’故說月稱,未見聖者。
然彼因不定。
如跋曹譯師傳中,記載金剛座論師說:月稱論師得持明位久住于世。
故彼晚年,見龍猛之弟子與論典,皆久隐滅,與親見龍猛,不相違故。
以是藏中智者,謂如阿底峽尊者說:‘龍猛弟子月稱,實是聖者弟子。
’燈明論亦雲:‘諸佛二次第印定,彼義吾從龍猛得,敬禮遍主金剛心,月稱于此漸次說。
’此說集密教義親從龍猛獲得。
福緣名稱亦說:‘言從龍猛得者,即顯示是龍猛菩薩親傳弟子,非展轉得。
’又雲:‘羅侯羅賢薩惹哈婆羅門,傳授龍猛。
彼傳月稱,并贊功德。
燈善明論雲:公迦那城中,吉祥山頂上,衆生遠離處,先安住于彼。
等同天人主,宣說最上法,羅侯羅大師,于此地尊勝。
由承事彼師,得大乘瑜伽,登地勤利他,龍猛願尊勝。
從彼獲珍寶,名揚三世間,到集密海岸,月稱願尊勝。
又拉慶迦惹弟子鸠摩羅論師亦說:此等顯示,以是龍猛弟子故具足教授。
’以是當知,如拏熱巴、阿毗耶迦惹、大悲足、迦濕彌羅臘彌、能仁賢、福緣名稱、鸠摩羅、鸠拉答惹、如來護、利拉班□等,随順聖者父子,解釋集密義者,皆視月稱足等同聖者,為所信處。
乙三、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