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故為女衆故宣說空行母續之心。
其續者,于前問時,既問金剛幂,故即幂續。
言彼是一切續心者,如前文雲:‘五億喜金剛,此盡攝心要。
’故彼非是母續之總能立。
由說‘文略’亦可了知。
若爾,金剛鬘中,問答,如何攝受女衆,其義雲何?謂餘經中,皆說女身,不能現身成佛。
無上續說,以彼身修,能得上品成就,依是故問。
答雲:初發心時,誓度一切衆生,皆證佛地。
故諸女衆不應棄舍。
特明彼身,及殺生所表之重罪者,并現堕邪見者,若依此道修,亦能得上品成就。
為攝受彼等故,宣說金剛幂續。
此豈是說,安立母續之能立。
又言:為攝男女故宣說二續者,總此續中,亦說母續名瑜伽續。
又為攝受女衆故說金剛幂。
故亦說名瑜伽母續。
如前引文:‘諸佛先說喜,金剛瑜伽續,後為攝女故,說瑜伽母續。
’此謂先說五億廣續。
後為攝受女衆故,複攝彼義,說金剛幂瑜伽母續。
又金剛幂與觀察續,俱說歡喜金剛為母續。
故彼所雲瑜伽續者,意說瑜伽父與瑜伽母,二續所依之瑜伽續。
非瑜伽母續所對立之瑜伽續也。
為攝受女衆故宣說金剛幂續之理,前已說訖。
此後段經義,或亦如彼釋。
或俱約父續母續而釋。
謂由無上部,修上品成就之身,主要如寶之補特伽羅,雖男女俱有,然諸經論中,多說行者為士夫,其印有四種女性。
當知爾時,不但士夫,即彼明印亦道行者。
如以般若為緣,令方便解脫。
亦說宣說,方便為緣,令般若解脫故。
此理雖二續俱有,然如母續廣說,明印性相,差别,觀察方便,依止方法,及由依彼引生智慧之理。
諸父續中,則不廣說。
故由此門,說為調伏彼二性故,宣說二續。
然此亦僅宣說二續所為,非是安立父續母續之能立。
喻如集密,雖正為如寶補特伽羅而說,然彼非是父續之能立。
若不爾者,彼續亦說:為令鈍根易通達故說空行母續。
則彼亦應是母續之能立也。
其解釋明柲密真實論義,亦非彼義。
即彼論雲:‘兩交會等四,集亦說二種,由生滿起次,明生起瑜伽,及滿瑜伽母。
二根住等至,說名為交集。
’此說,視、笑、握手、交會等四續中之第四,兩根交集續中,說瑜伽與瑜伽母二續。
初者,宣說生長現起次第,第二宣說圓滿現起次第。
未說,宣說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故。
即彼論前文:‘由勝集後道,明二次體性,勝集尤可愛,是諸續中尊。
’若謂集密等瑜伽續,不正說圓滿次第真實,而正說生起次第真實,自相違故。
又說黑行論師,許如是我聞等為序品者為父續,勝秘密歡喜等為序品者為母續,亦非彼師之意。
彼師是說:瑜伽續中,說如是我聞等;有母續中,說勝秘密歡喜等,二者俱以樂空和合為正行,都無差别。
非說彼二即二續之能立故。
彼文前已引訖,除彼等外,印度諸師及西藏人,安立二續之理,雖尚有多種,然多未明,立為方便般若續之父母,或方便般若之義為何事。
有說:正說方便及般若者,亦未能明,方便般若為指何事,及正說不正說之區别。
其說為能立者,亦僅見二續之同品中有,故不應理。
易了知故,此不繁書。
庚二、安立善說品。
若爾,安立父續母續之理雲何。
此二續中,就生起次第類,雖亦許有各别安立之差别,然主要者,是由圓滿次第安立差别。
又如前說,觀待樂空之方便般若,不安立為方便般若各别續,而安立為不二續。
又觀待彼,多不多說,亦不能安立,如歡喜金剛等母續中,多說大樂。
集密中未說。
及應安立歡喜金剛為父續,集密為母續故。
以是應知由圓滿次第門,說為方便般若各别續之方便般若者,般若謂勝義大樂智,方便謂世俗幻身也。
其由初門,安立瑜伽母續者,如金剛幂第十三品雲:‘世尊,雲何悟人瑜伽母之名。
金剛持告曰:般若度方便,此名瑜伽母,以大印和合,悟入真實性,名瑜伽母續。
’此依總母續增上,說明彼能立也。
其義謂,若法由與彼二聯合,顯示以大印和合,悟入勝義真實空性之理,故說金剛幂等,名瑜伽母續。
以彼因相成立母續,說名般若,即二之義。
若詳說彼義,謂若正說,如拘目陀之菩提心,從頂至摩尼,引生上降,次返頂間,引生下固四喜之理。
及由大印,俱生樂空無别和合,悟入勝義真實空性之智,輾轉增長之次第。
而不正說,由大樂智所乘五光明風,修成世俗幻身之理者,名瑜伽母續。
以俱生慧度修習法身之方便,既是樂空無别和合之瑜伽,複是正成法身之空品般若分,亦品母故。
由第二門安立瑜伽父續者,如空行海雲:‘諸瑜伽續王,彼彼執差别,光明摩耶法,我為幻世說。
’此明了宣說也。
彼義謂宣說。
于何處說,謂于諸瑜伽續王中說。
宣說何事,謂說幻身。
為誰宣說,謂為世間,即為彼所化說。
由誰宣說,謂由大師我說。
如何宣說,謂以并前三空之光明,即以四空次第說修幻身之理。
由何能修,謂由善知,彼續所說彼彼儀軌之差别而修也。
若詳說彼義,謂若正說,于光明現起之心處,由漸攝風息之次第,起順引四空,次由外放之次第,起逆引四空,引生空智之理,及從光明之五光風息,修成幻身之理者,名瑜伽父續。
以彼是空智,與從風所成身,二體無别和合之瑜伽,亦是正修色身之明品方便分,亦名父故。
明真實論義,亦是說引生幻身,從四空現起之次第,與悟入本來圓滿成就之真實義,輾轉現起之次第,是二續所正說。
故與前二義同。
上說不正說者,謂彼續對彼義,特至力而說與不說,非僅說不說也。
彼二差别,若于父續母續,各主要經,有具量者解釋之理。
則諸餘方便般若續經,亦是屬彼之支分。
其未明說彼理者,亦應引入彼二品而釋。
故彼能立之理,非不遍于二續一切經也。
乙三、别釋方便續。
分二。
丙一、方便續分三類。
丙二、别釋集密。
今初 方便續中,如金剛心莊嚴續說,有貪嗔癡三方便續。
初如彼雲:‘次所應說者,大貪方便續,若能善了知,即生證悉地,集密續王整一千,金剛鬘續整三億,授記密意四千正,四天女問百七十,邬惹敦達二百八。
複有屬彼解釋續,大三昧耶五十五,集五金剛整一千,普集大續一億正,平等尊勝二百十,月秘密點千七百,金剛地下百二十,金剛冠續七百五,忿怒月點整五億,金剛尊勝百九百,平等秘密整五千,金剛密嚴五千正,金剛密庫整七千,摩
其續者,于前問時,既問金剛幂,故即幂續。
言彼是一切續心者,如前文雲:‘五億喜金剛,此盡攝心要。
’故彼非是母續之總能立。
由說‘文略’亦可了知。
若爾,金剛鬘中,問答,如何攝受女衆,其義雲何?謂餘經中,皆說女身,不能現身成佛。
無上續說,以彼身修,能得上品成就,依是故問。
答雲:初發心時,誓度一切衆生,皆證佛地。
故諸女衆不應棄舍。
特明彼身,及殺生所表之重罪者,并現堕邪見者,若依此道修,亦能得上品成就。
為攝受彼等故,宣說金剛幂續。
此豈是說,安立母續之能立。
又言:為攝男女故宣說二續者,總此續中,亦說母續名瑜伽續。
又為攝受女衆故說金剛幂。
故亦說名瑜伽母續。
如前引文:‘諸佛先說喜,金剛瑜伽續,後為攝女故,說瑜伽母續。
’此謂先說五億廣續。
後為攝受女衆故,複攝彼義,說金剛幂瑜伽母續。
又金剛幂與觀察續,俱說歡喜金剛為母續。
故彼所雲瑜伽續者,意說瑜伽父與瑜伽母,二續所依之瑜伽續。
非瑜伽母續所對立之瑜伽續也。
為攝受女衆故宣說金剛幂續之理,前已說訖。
此後段經義,或亦如彼釋。
或俱約父續母續而釋。
謂由無上部,修上品成就之身,主要如寶之補特伽羅,雖男女俱有,然諸經論中,多說行者為士夫,其印有四種女性。
當知爾時,不但士夫,即彼明印亦道行者。
如以般若為緣,令方便解脫。
亦說宣說,方便為緣,令般若解脫故。
此理雖二續俱有,然如母續廣說,明印性相,差别,觀察方便,依止方法,及由依彼引生智慧之理。
諸父續中,則不廣說。
故由此門,說為調伏彼二性故,宣說二續。
然此亦僅宣說二續所為,非是安立父續母續之能立。
喻如集密,雖正為如寶補特伽羅而說,然彼非是父續之能立。
若不爾者,彼續亦說:為令鈍根易通達故說空行母續。
則彼亦應是母續之能立也。
其解釋明柲密真實論義,亦非彼義。
即彼論雲:‘兩交會等四,集亦說二種,由生滿起次,明生起瑜伽,及滿瑜伽母。
二根住等至,說名為交集。
’此說,視、笑、握手、交會等四續中之第四,兩根交集續中,說瑜伽與瑜伽母二續。
初者,宣說生長現起次第,第二宣說圓滿現起次第。
未說,宣說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故。
即彼論前文:‘由勝集後道,明二次體性,勝集尤可愛,是諸續中尊。
’若謂集密等瑜伽續,不正說圓滿次第真實,而正說生起次第真實,自相違故。
又說黑行論師,許如是我聞等為序品者為父續,勝秘密歡喜等為序品者為母續,亦非彼師之意。
彼師是說:瑜伽續中,說如是我聞等;有母續中,說勝秘密歡喜等,二者俱以樂空和合為正行,都無差别。
非說彼二即二續之能立故。
彼文前已引訖,除彼等外,印度諸師及西藏人,安立二續之理,雖尚有多種,然多未明,立為方便般若續之父母,或方便般若之義為何事。
有說:正說方便及般若者,亦未能明,方便般若為指何事,及正說不正說之區别。
其說為能立者,亦僅見二續之同品中有,故不應理。
易了知故,此不繁書。
庚二、安立善說品。
若爾,安立父續母續之理雲何。
此二續中,就生起次第類,雖亦許有各别安立之差别,然主要者,是由圓滿次第安立差别。
又如前說,觀待樂空之方便般若,不安立為方便般若各别續,而安立為不二續。
又觀待彼,多不多說,亦不能安立,如歡喜金剛等母續中,多說大樂。
集密中未說。
及應安立歡喜金剛為父續,集密為母續故。
以是應知由圓滿次第門,說為方便般若各别續之方便般若者,般若謂勝義大樂智,方便謂世俗幻身也。
其由初門,安立瑜伽母續者,如金剛幂第十三品雲:‘世尊,雲何悟人瑜伽母之名。
金剛持告曰:般若度方便,此名瑜伽母,以大印和合,悟入真實性,名瑜伽母續。
’此依總母續增上,說明彼能立也。
其義謂,若法由與彼二聯合,顯示以大印和合,悟入勝義真實空性之理,故說金剛幂等,名瑜伽母續。
以彼因相成立母續,說名般若,即二之義。
若詳說彼義,謂若正說,如拘目陀之菩提心,從頂至摩尼,引生上降,次返頂間,引生下固四喜之理。
及由大印,俱生樂空無别和合,悟入勝義真實空性之智,輾轉增長之次第。
而不正說,由大樂智所乘五光明風,修成世俗幻身之理者,名瑜伽母續。
以俱生慧度修習法身之方便,既是樂空無别和合之瑜伽,複是正成法身之空品般若分,亦品母故。
由第二門安立瑜伽父續者,如空行海雲:‘諸瑜伽續王,彼彼執差别,光明摩耶法,我為幻世說。
’此明了宣說也。
彼義謂宣說。
于何處說,謂于諸瑜伽續王中說。
宣說何事,謂說幻身。
為誰宣說,謂為世間,即為彼所化說。
由誰宣說,謂由大師我說。
如何宣說,謂以并前三空之光明,即以四空次第說修幻身之理。
由何能修,謂由善知,彼續所說彼彼儀軌之差别而修也。
若詳說彼義,謂若正說,于光明現起之心處,由漸攝風息之次第,起順引四空,次由外放之次第,起逆引四空,引生空智之理,及從光明之五光風息,修成幻身之理者,名瑜伽父續。
以彼是空智,與從風所成身,二體無别和合之瑜伽,亦是正修色身之明品方便分,亦名父故。
明真實論義,亦是說引生幻身,從四空現起之次第,與悟入本來圓滿成就之真實義,輾轉現起之次第,是二續所正說。
故與前二義同。
上說不正說者,謂彼續對彼義,特至力而說與不說,非僅說不說也。
彼二差别,若于父續母續,各主要經,有具量者解釋之理。
則諸餘方便般若續經,亦是屬彼之支分。
其未明說彼理者,亦應引入彼二品而釋。
故彼能立之理,非不遍于二續一切經也。
乙三、别釋方便續。
分二。
丙一、方便續分三類。
丙二、别釋集密。
今初 方便續中,如金剛心莊嚴續說,有貪嗔癡三方便續。
初如彼雲:‘次所應說者,大貪方便續,若能善了知,即生證悉地,集密續王整一千,金剛鬘續整三億,授記密意四千正,四天女問百七十,邬惹敦達二百八。
複有屬彼解釋續,大三昧耶五十五,集五金剛整一千,普集大續一億正,平等尊勝二百十,月秘密點千七百,金剛地下百二十,金剛冠續七百五,忿怒月點整五億,金剛尊勝百九百,平等秘密整五千,金剛密嚴五千正,金剛密庫整七千,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