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黑谷上人語燈錄卷上

關燈
為方便說也 又一時師語曰。

    法門優劣由宗義轉。

    學者雖多分别之者甚希。

    我朝真言乃有二流。

    所謂東寺真言·天台真言是也。

    就中天台所傳真言其義不如東寺所傳真言。

    所以者何。

    天台一山之内兼學顯密二教。

    而以法花為宗本意。

    而言天台奧旨者即真言也。

    是乃不出顯宗域内之真言也。

    東寺所傳真言乃言非顯宗之可比等焉。

    是則顯宗域外之真言也。

    又我窺諸宗教相。

    真言·佛心兩宗收取諸宗以為白宗教相。

    而廢諸教以立自宗。

    自餘諸宗不取真言·佛心以為自宗教相。

    又不廢彼兩宗。

    故知于宗義則無與此兩宗等者也 又師在世時三井僧正公胤作淨土決疑鈔三卷破選擇集。

    其書雲。

    法華有即往安樂之文。

    觀經有讀誦大乘之句。

    讀誦法華往生淨土。

    是有何妨。

    然廢讀誦大乘唯立念佛一行。

    此大錯也。

    胤公使弟子學佛赍之往而示于師。

    師披之未終卷。

    而言曰。

    此書不足遍覽。

    曾聞胤公有優才也。

    不意出于如此淺語。

    胤公聞吾立淨土宗。

    必知判教權實。

    己知判教權實。

    複必知存廢權立實之義。

    然今何為難我廢立之義。

    又以圓頓一實法華反攝爾前觀經讀誦大乘句中。

    以為所難準的。

    此亦似忘自宗廢立之旨。

    胤公若有深智乃責餘言。

    觀經爾前之教。

     何以圓極法華攝在爾前觀經讀誦大乘句中而廢之乎。

    然吾立淨土宗。

    通以觀經前後諸大乘經悉攝往生行中。

    而對念佛廢之。

    何獨遺法華乎。

    學佛還報。

    胤公無語即燒其書。

    師之滅後七七日間門人聚會為修追福。

    胤公自請一日勤其導師。

    說法之因語聽徒曰。

    吾今來臨上人追修之席者偏為忏悔前非。

    具述上事。

    四座感其悃笃。

    胤公自其而後深歸淨土。

    終焉吉祥數有佳瑞雲 又一時師語曰。

    一日予遊月輪禅合之館。

    适山僧某來會。

    僧問予曰。

    聞公立淨土宗。

    爾乎。

    予答曰。

    然也。

    又問。

    依何經論立之耶。

    答曰。

    依善導觀經疏中付屬釋文立之。

    僧曰。

    其立宗義何唯依一文耶。

    予微笑不答。

    彼僧還山語寶地真公曰。

    空公得吾問不能答。

    真公曰。

    空公不答者非不能矣。

    以不足答故也。

    空公于我台宗已為達人。

    且廣涉亘諸宗神智高邁。

    子也自料所問淺薄勿敢輕篾空公矣。

    真公能知予者。

    圓戒法門乃予之弟子也(私雲。

    以此乃知。

    依付屬文而立宗義也) 又一時師語曰。

    聖道門者喻之如祖父履。

    祖父大足。

    兒孫小足。

    其履不可用也。

    今人欲追昔賢之迹修聖道門亦複如是。

    此道綽禅師之意也(或文如祖父弓) 或人問曰。

    常住廢惡修善之念念佛。

    與常思本願之旨念佛。

    孰為勝耶。

    師答曰。

    廢惡修善雖是諸佛通誡。

    末世我等常多違背。

    若自不乘别意弘願恐難出生死者欤 又一時師召予言曰。

    汝見選擇集否。

    予對曰。

    未見。

    師曰。

    此我所述。

    汝當見之。

    我生存間不欲流布。

    故未許他焉。

    師曾罹于微恙。

    方其複時。

    月輪禅合請曰。

    願師撰集淨土要義為吾垂訓。

    拳拳服膺以備明鑒焉。

    于是師乃着選擇集贈之。

    然此集中乃約淨土門中諸行而念佛與諸行所比論也。

    是即淨土宗觀無量壽經之意而已。

    是故師述其意曰。

    此觀無量壽經若依天台宗意則爾前教也。

    故成法華方便。

    若依法相宗意則為别時意。

    然依淨土宗意則一切教行悉為念佛方便。

    故言淨土宗觀無量壽經也。

    師又曰。

    凡于聖道門皆修三乘四乘因而得三乘四乘果。

    故諸行與念佛不比挍也。

    于淨土門諸行·念佛俱是往生之因。

    故諸行與念佛所比挍也。

    然而諸行則非彌陀本願。

    是故彌陀光明不攝取之。

    釋尊亦不付屬。

    故導師曰。

    自餘衆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挍也。

    又道綽·善導宗義不異。

    當辨知之。

    又聖道淨土二門雖異行體是一也。

    義意可知 臨終祥瑞記 建曆元年十一月十七日。

    有歸洛之敕許。

    中納言藤光親奉綸命到勝尾。

    因同月二十日師還洛東大谷。

    缁白奔走如逢父母。

    悲喜交流。

    同二年正月二日少覺四大不愈。

    從來所患不接之氣轉增。

    自爾唯語往生一事不複餘言。

    高聲念佛宛如平生。

    雖睡眠間唇舌尚動。

    又比年老病相侵耳目稍衰。

    大限已近反複聰明。

    不亦奇乎。

    同三日語諸弟曰。

    我前身在天竺交聲聞僧常行頭陀。

    今來本邦學天台宗。

    竟開淨土門專弘念佛矣。

    諸弟問曰。

    師今往生極樂世界乎。

    答曰。

    極樂吾本邦也。

    盍歸去乎。

    同十一日辰刻起坐合掌高聲念佛殆過于平時。

    聞人皆零淚。

    乃告諸弟曰。

    汝等高聲念佛。

    今阿彌陀佛來。

    因為贊歎念佛功德。

    少時又曰。

    觀音勢至及海會聖衆來。

    汝等見不。

    諸弟對曰。

    不見。

    曰汝等至心念佛。

    必得見之。

    又諸弟乞安佛像于前。

    手系五色線以為臨終引接之助标。

    師笑而指空曰。

    此外又有佛乎。

    吾十餘年來念佛功積。

    三昧成就頻見彼土佛菩薩及諸莊嚴。

    于予何用假助标乎。

    同二十日當坊上紫雲起。

    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