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山和尚東林後錄卷上

關燈
北野祠堂萬古新。

    手摺梅華無半語。

    禅機參透一枝春。

    今茲居士攜之東來。

    訪老衲于琉璃光精舍。

    出彼軸以令随喜焉。

    嗚呼畫手之通神。

    贊語之高雅。

    書迹之不俗。

    實一軸之三絕也。

    想夫蘭坡之所描。

    定是模寫牧溪之所畫也。

    今已見之。

    則先之所為慊者得頓足而無恨也。

    大宋有牧溪。

    皇明有蘭坡。

    中間大元豈無妙手寫出此像者乎。

    但未到此方欤。

    抑我輩未及見之欤。

    中華既圖傳衣之像而流傳。

    如是則其授受因緣決不可誣之者明矣。

    居士已得此軸後。

    秋八月值融仙上座在洛寫福昌碑文而寄。

    冬十月将浴禦笠郡武藏邑之溫泉。

    沿途詣宰府神廟。

    扣光明藏寺。

    且托撿挍房快鳳借水戶侯光國卿所奉納神廟之文庫之扶桑拾葉集全帙三十五卷而讀之。

    其三百篇之中有右大将大納言長親法名明魏字子晉所造之兩聖記。

    記佛鑒菅神相見之委曲者也。

    見此見彼感喜不啻。

    而仲冬二十五。

    以國字方言而具記前後之來由。

    結以歌雲。

    憐我加壽末奴心能水遠太仁裳羅左天宇津留神能禦影也。

    今老衲電覽一過。

    又恐他日遺忘無由思索。

    因筆其颠末不敢顧人笑為層言疊語也。

    時元祿十五龍次壬午秋八月二十五日。

    落筆于東武之大隐軒中。

     火異記 元祿癸未春二月二十五日。

    築前州立花實山居士所寄之書。

    三月十六日到于寓居。

    書中所謂。

    本月朔之曉天。

    火于博多之市。

    自寅至辰燒失二百餘家。

    而綱輪天神之社在其中。

    客冬廣其地新其社。

    而至今春修遷座之祭。

    今其新社與本房并二華表在烈焰堆中而無恙。

    恰如魯之靈光巍然獨存。

    又上原氏甚兵衛者養甥某而在家。

    年甫十七。

    常信天神。

    每月二十五日必詣宰府之社者多年于茲。

    這回甚兵衛之屋宅及資财悉燒卻。

    但其甥所貯一物亦不亡。

    而臨火急時欲身輕便脫其所著之上衣投于火中。

    其衣燒盡而左袖宛存。

    蓋以袖中有宰府之梅符也。

    又宇佐八幡宮之社人。

    持神符來于博多。

    欲授歸神之輩而寓松原友泉宅。

    其夜泉夢見鷹來翔于宅上。

    已覺而以夢事告其妻及社人。

    語才畢火逼在近。

    社人蒼黃把币帛以祝禱焉。

    且崇福禅寺知事養首座。

    拉奴輩來為泉令運出其家具子。

    而首座獨向火焰中疾誦普門品者十遍許。

    于是乎泉宅亦無恙焉。

    右三事居士之所親見。

    而合城上下無不喟歎。

    予見書之所告如是。

    而深感聖慈神慈現此不可思議之殊勝。

    更喜首座社人并甥某發此希有之信功。

    感喜不止。

    并偈以記焉。

    三事現奇烈焰紅。

    二神一聖禦慈風。

    慈風雖是難思議。

    總出當人信力中。

     實山居士制大衣記 昔者金色頭陀。

    持迦文大聖丈六身上僧伽黎衣。

    入定于雞足山中。

    待彌勒慈尊從都率天當來下生。

    欲令着其千尺身上。

    彼衣在丈六身上不長不廣。

    在千尺身上不短不狹。

    前身後身恰好相應。

    是佛衣之無相不可思議也。

    夫佛衣多品。

    而其财體以糞掃為上。

    所謂糞掃有十種有四種。

    共是拾取衆人所棄糞掃故壞之布帛等浣染修治聚綴作衣。

    而不生布帛等見。

    謂之無相福由衣。

    曹溪古佛所謂諸佛袈裟不是布不是絹者是也。

    是真和合衣也忍辱衣也勝幡衣也除熱惱服也解脫服也吉祥服也。

    永平高祖所謂決定成菩提之護身符者是也。

    如來告智光比丘說法衣十種勝利。

    第九雲。

    袈裟猶如良田。

    能善增長菩薩道故。

    又雲。

    若有衆生共相違反欲堕邪見。

    念袈裟力依袈裟力尋生悲心還得清淨。

    又如來往昔在寶藏佛所為大悲菩薩時。

    于彼佛前而發願言。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若于一念中生恭敬心尊重僧伽黎衣。

    如是衆生乃至一人。

    不于三乘得受記莂而退轉者。

    則為欺诳十方世界無量阿僧祇等現在諸佛。

    必定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嗚呼袈裟之為功德也如是。

    而一得受持。

    則生生值遇。

    鮮白比丘尼及商那和修尊者之與衣俱生。

    蓮華色尼之得阿羅漢果者不可誣也。

    築州老臣平山居士。

    生前常願國君父子慈孝和合無有隔違殺業減少益至和順。

    而造次颠沛寤寐不忘。

    其子實山繼其先志念茲在茲。

    今茲元祿癸未孟冬晦夜。

    夢與卍山及平山到松月庵。

    庵之左邊有一宇堂。

    堂中安觀音大士靈像。

    卍山立于像左邊。

    平山實山并立于像前。

    爾時大士說四句偈言。

    福田和泥地合都率雲雲。

    實山問卍山。

    偈意如何。

    卍山所說粗如右所記。

    平山聞訖深感。

    告實山雲。

    你請取國君父子所著襯衣制福田衣。

    先令卍師受用祈平生之志願。

    後你頂受其衣回其功德莫忘國恩。

    既而夢覺。

    四句偈中記前兩句忘後兩句。

    終托事于他緣而請取國君父子葛衣各一領。

    并添平山生前所著葛衣片少許。

    浣染縫治為僧伽黎衣。

    拳拳奉持将不違夢中亡父所命之微志也。

    夫以神交為夢。

    則今所夢者六夢中之思夢。

    平時所思而夢焉。

    若孔子夢周公是也。

    又經中所謂寤寐恒一者也。

    此時衣未成。

    先馳專使遠寄長書。

    具報上來夢中因緣。

    老衲見書不能無感。

    謾代大士補後兩句雲。

    前身後身不隔一發。

    是乃福田田中和泥合水存亡前後人間天上一種圓成和合合成底之衣偈也。

    仲冬下旬強呵凍筆書以酬之。

    敢請莫言夢中說夢好矣。

     青柳觀音堂記 築前州粕屋郡青柳驿觀音大士白檀瑞像者。

    或雲。

    毗首羯摩所造。

    或雲。

    鳥佛師所雕也。

    相好殊特絕倫無比。

    此像本在州之川原村福王裡。

    年序深遠未詳誰某安置其中也。

    承應年中有國命移川原戶口于此驿中。

    驿中善男善女互相戮力。

    插把茅于驿傍為一小堂。

    奉移大士像歸崇如福王舊。

    元祿年中野田新兵衛一理。

    以國命來領驿中事。

    于是驿中唱和集分文财托太宰府戒壇院運照律師。

    命府城像匠氏修像故壞。

    莊嚴光趺相好鮮明。

    恰如生動。

    有老府君之侍臣根本金大夫重信者。

    與一理相計舍俸餘财。

    廣其堂地更立堂宇。

    驿中随喜能事既畢。

    一理亦出私财買堂西邊地補堂地缺。

    且從福王迎地藏朽壞古像。

    補治莊挍安前把茅堂中。

    令觀音有鄰不孤也。

    初當築堂基。

    一理夜出潛自擔土。

    則驿中貴賤争助其勞。

    俄頃成功。

    而其妻女亦拉婢夜出。

    包小石于袖中自運于基上。

    驿中女流相随恐後。

    又成其功。

    既而其堂欲蓋以瓦。

    瓦在府城。

    城去驿數裡。

    一理憚其遠取費人力而猶豫之間。

    制瓦工人俄來雲。

    此處田土土力堅緻堪以制瓦。

    乃制新瓦。

    瓦既成。

    則蓋瓦工人亦不招自來。

    不日蓋了。

    驿人面面無不感喜。

    自是每年以六月十七十八為開扉節。

    令人瞻禮。

    遠近相集兩日成市。

    其結緣功德可謂不少矣。

    元祿十六癸未之歲。

    重信一理俱發志願。

    營為息庵于堂後。

    上田主房以丹青筆畫于障壁。

    遂請求正了玄二僧令住庵中為二像修供養。

    而速見正左衛門友吉。

    來開庭園穿小池。

    架石橋種唐蓮栽杜蘅。

    一理寄奇石成山川趣。

    藤井勘右衛門鐵山居士施茶具。

    立花五郎左衛門實山居士挂扁額。

    殊作文作偈賀其成也。

    今茲寶永乙酉季春。

    老衲偶赴東林取道于驿中。

    一理區區延于庵中。

    一宿管待令禮觀音地藏二像。

    因乞作記傳盛事于後世。

    殷勤丁甯不忍辭讓。

    乃就其口頭底直書塞責雲(寶永乙酉三月二十三日)。

     心空堂記 築後州柳川城主立花左近将監忠茂。

    法名别峰院忠岩好雪大居士。

    生平信觀音大士。

    老後營一小軒為坐禅室。

    安運慶所刻達磨大師古像于其中。

    時時修靜坐于像前。

    其為人也可想觀耳。

    昔者梁武問達磨于志公。

    志公雲。

    此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

    然則觀音達磨異名同體。

    而居士之信觀音慈修達磨禅。

    所信所修無二無三。

    豈非一味平等之三昧乎。

    居士之賢配伊達陸奧守忠宗公之息女。

    法名法雲院龍珠貞照大姊。

    每臨懷孕與居士議。

    必請觀音古像新其光趺。

    盛于寶龛安所居室。

    供養恭敬諷誦經咒。

    專為胎子祈求福智。

    分娩之後待其成長授與其像令持念焉。

    由是諸子皆承父母命各信大士。

    而築前州福岡城主綱政公之夫人亦貞照大姊之所生。

    而其所受之大士者惠心僧都之所手刻也。

    大士緣日十八十九古今二說。

    而本邦多用十八日。

    今以十九是好雪居士之忌日。

    夫人決志于十九。

    修大士生日之會以資居士忌日之福。

    而夫人之信大士。

    視之父母。

    如冰之生于水似青之出于藍。

    其純厚親切不異侍于父母。

    又常拜寫普門品不知幾卷。

    其筆迹端正足見心畫。

    然及寫畢。

    必取燧火燒卻之不敢令人見焉。

    其心之所存不可思議也。

    但知立花重根之信觀音且為道雪居士以往之尊靈常修法供不忘往事故。

    書一卷而為标軸包以袱子并添好雪居士所持十八顆念珠一串而賜之。

    實寶永元年甲申八月十九日也。

    重根頂受而歸。

    其夕點燈于觀音影前展彼卷于幾上拜誦了而眠卧。

    則夢一點明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