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山和尚東林後錄卷上

關燈
門人白龍謹編 法語 觀音大士達磨大師安座供養 記得普門品中所謂。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

    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設欲求女。

    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愛敬。

    如是所說見驗于現今者。

    于此國夫人之先考先妣别峰院好雪大居士法雲院貞照大姊明明曆曆。

    誰敢聽冰。

    我聞。

    居士與大姊同在華屋時。

    大姊每身及懷孕。

    必告其意于居士。

    請取觀音大士古像禮拜供養。

    專為胎子祈求福智。

    分娩之後待成長日乃授其像令其護持焉。

    嗚呼如是用心者今古希有。

    實火中分陀利華也。

    又聞。

    居士非但信觀音大士。

    晚年殊歸我禅。

    時時修靜坐于達磨大師像前。

    遂臨易箦之際。

    親以其像又授國夫人。

    而居士與大姊雖同歸山丘。

    其靈不亡明明在上。

    豈忘此二像與其諸子乎。

    自其不忘而言。

    則子孫之見二像乃居士大姊之二神主也。

    是故國夫人這回新建此心空堂安觀音大士像更莊嚴舊祖堂安達磨大師像。

    今日大起供養雲。

    非啻飨二像及衆僧。

    兼薦先考先妣并先靈諸位。

    因令老衲修一場佛事。

    正當此時大士大師不起此法空座上而現意生化身于國夫人慈悲室内。

    國夫人亦不出其室内而注慈善根光于此法空座上。

    譬如水月一月不降衆水不升上下交映影子顯現。

    老衲即今有心空偈。

    證明前緣将表章般若十八空。

    然偈中着得一十七個心字特缺一個者。

    須知空中有個不空底那一心而主張上來吉祥殊勝之大功德。

    則心空即不空不空即心空。

    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此中商量處且請聽我偈。

    大士大師傳佛心。

    佛心禅教一同心。

    此心窮劫無邊際。

    個個心空及第心。

    且道恁麼功德聚因緣資始。

    又何心。

    女中堯舜今猶在。

    福國孝慈和合心。

    和合心光藏不得。

    照開士等四民心。

    逢場吐露證明句。

    水月昭昭感應心。

    感應道交天叵測。

    心呑沙界界呑心。

    圓通圓覺打成片。

    法法總歸方寸心。

    方寸虛靈活卓卓。

    未生前事本來心。

    莫言父母非依怙。

    函蓋乾坤心見心。

    久立衆慈伏惟珍重。

     示立花增弘居士 欲到彼岸。

    須舣此岸舟解纜待風。

    若纜子縛着而不解。

    則雖得好風不能到彼也。

    病患境界亦複如是。

    眷屬之恩愛财産之戀惜。

    縛着身舟甚于纜子。

    平日須用解卻手段。

    若能解卻。

    則于命終時掉臂即行可無凝滞。

    欲得恁麼行履。

    須看金剛六喻偈。

    偈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專觀此觀。

    臨命終際心念觀音慈悲。

    口唱觀音名号。

    念念相續無雜他念。

    是最後好消息也。

    至切至切。

     示無華齋 立花宗樸居士求齋号于予。

    予乃以無華應焉。

    古雲。

    甯拙無巧。

    甯樸無華。

    甯粗無弱。

    甯僻無俗。

    是為詩句嫌巧華也嫌弱俗也。

    今則不爾。

    不巧者養智也。

    不華者養仁也。

    不弱者養勇也。

    不俗者養真也。

    就此四者中以無華名齋。

    而以樸實養仁。

    則智勇與真皆在其中。

    且兼四者參禅。

    則禅亦在其中。

    而名佛為能仁寂默為一切智人為大勇猛者為真實語者。

    則佛亦不外于四者也。

    雖佛雖禅雖文武但在其所養何如也。

    居士其勉焉。

     示立花道皓 立花道皓善士早喪其母而侍父成立焉。

    比年以來事主緻身。

    乃自思念。

    忠也孝也根于方寸間而所培養在信心中。

    其信心之則又在為父之所為。

    蓋謂之繼其志也。

    于是欲就老衲受防非止惡之佛戒而檢束平生之志行。

    老衲感其所欲因授大戒付血脈。

    直以道皓為法諱。

    以不白為法号。

    以虛谷為齋名。

    夫不白而皓明者。

    養道之使然也。

    不黑而黕污者。

    養欲之使然也。

    其初養時不甚白不甚黑。

    而遂皓黕相分者。

    所養之志在道與在欲之驗也。

    其豈得不敬慎哉。

    敬可為皓明志。

    慎勿為黕污情。

    而其所養不容私意。

    随流克己如虛谷應響。

    則為主緻忠為親緻孝等皆自然而然。

    實從自己方寸流出将來。

    蓋天蓋地無有間斷。

    謂之信心也。

    敢告善士。

    常顧諱号齋名以為韋弦。

    則所謂有此父而有此子者也。

    誰不忻羨。

    至囑至囑。

     示白水養琢醫士 昔者負局先生常負磨鏡局于吳市磨一鏡取一錢以為常産。

    又出紫丸藥與有疾者。

    得之者無不愈。

    而不取藥錢。

    後隐于吳山。

    一旦告人雲。

    我将還蓬萊山。

    為汝曹下神水于崖頭。

    乃有水白色流于石間。

    飲者多愈疾。

    因為立祠焉。

    今也築陽人白水養琢。

    善醫治疾。

    又不貪錢。

    恰似養負局先生之所養。

    而自玉自琢磨者也。

    由是而言。

    則今之白水謂之昔之白色流于石間者亦可也。

    頃日頻乞安法名。

    蓋潛信宗乘也。

    乃以石鏡自照之四字應焉。

    石鏡号也。

    自照名也。

    夫石鏡之為鏡。

    雖負局先生磨不得底。

    隻自磨自照以了自心者。

    而鏡之揩磨猶如玉之琢磨。

    以數下工手為好也。

    這回養琢以靈藥療老僧之病惱。

    然老僧無錢之可酬其功。

    而養琢素非貪錢者。

    聊筆此閑言語以答其懇懇也。

     示是道齋 興禅寺惟寬禅師。

    僧問。

    如何是道。

    師雲。

    大好山。

    僧雲。

    學人問道。

    師何言好山。

    師雲。

    汝隻識好山何曾達道。

    今也實山居士親說直方好山處士之笃實操履且乞為處士授齋居名。

    因舉寬禅師語名為是道齋。

    蓋欲令好山達其道也。

    作麼生是道。

    甯可清貧長樂。

    不濁富多憂。

     示光照院清壽禅尼 剪發染衣搭五條袈娑入三寶福田。

    直變垢穢女身頓成清淨法體。

    出離本懷何以加之。

    切須觀世間相如了一夢信菩提道如念一子。

    若能恁麼。

    圓至翁所謂娑婆穢土蓮華國五濁群生九品人不亦虛語也。

    禅尼其思。

     壽像供養 藤井如如齋鐵山居士。

    命洛陽造像氏幽覺令造老衲像。

    将安東林之祖堂。

    先寄此寶林乞修供養。

    老衲即今以優填瑞像之故事向像告雲。

    我身後事親付屬你。

    你善鎮東林莫令滅卻我正法眼藏。

    且莫忘卻居士護法深心。

    乃眼眼相對以我眼光灑像眼中。

    則像即我我即像。

    雖然恁麼。

    此中消息難思議。

    鐵壁鐵山當面峙。

    隻有如如不動人眉毛厮結照心地。

     與貞長老 昔者如來。

    于中阿含梵志雨勢經中。

    為諸比丘說幾個七不衰法。

    其中所謂。

    若比丘未施設事不更施設。

    本所施設而不改易。

    我所說戒善奉行者。

    比丘必勝則法不衰。

    佛說如是。

    隻此一條實足緻法不衰。

    而今乾光貞長老。

    因築州諸居士請俄赴東林。

    彼中本有所施設。

    不可以改易焉。

    且住屍羅戒地不強立新條令。

    則日常無事不勞念頭。

    單顧不衰兩字慎勿欲令興盛。

    臨别無他語。

    但頌出前義書以為餞。

    修前施設勿修新。

    以戒為師德有鄰。

    無事貴人非造作。

    平常是道自天真。

     小佛事 釋迦如來開光 築前州福城吏隐立花重根。

    法名實山居士。

    官事之暇燒香禮拜發四弘願。

    手親刻雕釋迦如來尊像說偈雲。

    千刀千禮絕思量。

    這裡不論渠我相。

    放手元來一木橛。

    寶林寒月發毫光。

    乃命京師之像匠氏新造光趺。

    嚴飾已成先寄此庵中。

    乞點眼開光之佛事。

    依法修儀和前偈雲。

    慈悲喜舍四無量。

    出沒去來三昧相。

    绀目點開明皎皎。

    更無一物不蒙光。

    且道此光明若道從筆頭現。

    是筆光非佛光。

    若道從佛身現。

    為甚麼借筆頭點。

    良久雲。

    光明自有光明種。

    隻在因緣開發時。

     又(無華齋請) 迦文大聖大慈尊。

    無古無今開化門。

    兩道光明明皎皎。

    青蓮瞬視盡乾坤。

     同(安于流芳堂) 堂安大聖為開光。

    正法眼中照十方。

    或誦或禅無别個。

    一華拈起永流芳。

     又(龜子靜頤信士請) 黃金鑄出鐵蓮華。

    千佛合成一釋迦。

    非一非千無相相。

    靈光寂照盡河沙。

     釋迦觀音毗沙門同時開光(宗誠實山鐵山共請) 稽首釋迦觀世音。

    和南護法北天心。

    一毫端上光明藏。

    點出六眸照古今。

     佛生日拈香 歲歲降生八字佛。

    年年薰沐一盆湯。

    倒傾袖湊供茶盞。

    遙拔背振為壽香。

    且道此壽香将甚麼為證。

    非煙非火非枯木。

    托出牡丹雨後芳。

     寸魚堂開示 立花重根法名實山。

    去年寶永改元甲申。

    自夏至秋造修松月庵。

    今年乙酉春。

    創一小堂于庵東邊徹書記禅室之舊址。

    安觀音大士古像。

    其堂之為制由夢感也。

    揭扁為寸魚堂。

    蓋取義于白居易所謂豈寸魚之心能報東海之恩者而專奉為老府君光之公祈現當二世之殊利竊欲答鴻恩之萬乙耳。

    此日殊營伊蒲齋修供養儀。

    而乞老衲證明佛事。

    乃禮拜諷經。

    為說偈言。

    感夢構堂開一門。

    就中供養補陀尊。

    自言将此寸魚志借力大悲酬海恩。

    作麼生是酬恩底句。

    毛端呑盡滄溟水。

    露出珊瑚月一痕。

     松月庵開示。

     松雨竹風何所為。

    熾然說法妙難思。

    燈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