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安國語卷五

關燈
久日久空寂寂虛豁豁。

    似都盧一團鐵。

    不求佛不求祖。

    不看佛經。

    不顧祖錄。

    徒日日堆堆癡坐。

    上無片瓦蓋頭。

    下無寸土立足。

    罵不瞋贊不悅。

    恰似大湖濁之不濁澄之不澄。

    以為最後涅槃妙極尊位。

    是為有餘相似自了小果辟支佛。

    如圓頓菩薩即不然。

    轉會轉參。

    轉了轉舉。

    終洗除見泥糞穢。

    [足*欣]翻正位毒海。

    常依四弘願行利濟一切群有。

    留一句惡毒話頭以絆倒後來上根道流以報答佛祖深恩。

    是謂當家種草真正佛子。

    如盤山寶積禅師是其人也)。

     千峰雨霁露光冷。

    (○君看雙眼色。

    不語似無愁)。

    月落松根蘿屋前。

    (○眼中無見刺。

    耳裡絕聞塵)。

    拟寫等閑此時意。

    (○若識琴中趣。

    何勞弦上聲)。

    一溪雲鎖水潺潺。

    (○莫嫌襟上斑斑色。

    是妾燈前滴淚縫)。

     (評曰。

    此頌全篇如一團大火聚似一條熱鐵橛。

    如何着手腳。

    誰知國師亦頌得喪身失命盤山亦說得喪身失命了。

    學者若見得此頌如指掌。

    見盤山如指掌。

    見盤山如指掌。

    見國師如指掌)。

     (垂示曰。

    昔有一士人。

    持金脫劍募于壯士舞劍如掣電者而欲報寇。

    壯士帶劍窺者累日。

    一日見寇卒六七輩談笑來。

    壯士走進拔劍一刀兩斷去。

    其神速傍觀總無知。

    隻謂以手一拂去。

    寇行三五步。

    俄然倒如割瓜。

    人各始大驚悲不知彼壯土所在。

    法戰亦然。

    明眼宗師殺人不貶眼。

    學者往往喪身失命不知者多)。

     舉。

    岩頭問僧。

    什麼處來。

    (○射工含砂待影過)。

    僧雲。

    西京來。

    (○命如懸絲。

    負命者上鈎來)。

    頭雲。

    黃巢過後還收得劍麼。

    臨崖推人。

    非是好心。

    良匠無棄材。

    明君無棄士)。

    僧雲。

    收得。

    (○果然随語生解。

    翡翠以羽自殘。

    龜以智自害。

    丹以含色磨肌)。

    頭引頸近前雲。

    ?。

    (○見卵而求時夜。

    見彈而求鹗炙)。

    僧雲。

    師頭落也。

    (○一死更不再活。

    滿面慚惶強而惺惺)。

    頭呵呵大笑。

    (○回天關轉地軸。

    敲骨取髓)。

    僧後到雪峰。

    峰問。

    什麼處來。

    (○慣釣鲸鲵澄巨浸。

    卻嗟蛙步??泥沙。

    僧雲。

    岩頭來。

    (○一死更不再活。

    依款結案)。

    峰雲。

    有何言句。

    (○殺人須見血。

    不勞再勘)。

    僧舉前話。

    (○山中古廟裡無轉智大王)。

    雪峰打三十趁出。

    (○鉗錘妙密斧削森俨。

    風定花猶落。

    鳥啼山更幽)。

     (評曰。

    鄂州岩頭和尚字全麼。

    泉州要可氏子也。

    嗣法于德山。

    初在德山會裡商略末後句栽叢林禍蘖本根。

    後來卧雪于鳌山店上逼拶雪峰存惹一代龍門惡聲。

    甘贽家中拈起無眼鈍鐵針見甘娘點檢贓物。

    蘆花深處見瞎臭婆勞煩遍身汗流。

    老僧十九歲時在白水衆寮。

    疑著者老末後大叫一聲。

    二十四而在越英岩僧舍。

    夜半見樓鐘扣破心身忽然相見了。

    結得曠卻惡冤家。

    如斯破瞎秃。

    在千佛場中為千佛被嫌。

    在波旬隊裡為群魔被憎。

    西天此土不見如此惡藞苴。

    一日見僧上來即問。

    何處來。

    恰如鷹欲搏者潛蠖欲伸者屈。

    僧雲。

    西京來。

    果然上一釣來。

    命如懸絲。

    頭曰。

    黃巢過後收得劍麼。

    似惡虎窺跛兔。

    僧雲。

    收得。

    錯。

    病羊入屠處。

    頭引頸曰。

    ?。

    譬如金翅鳥王入阿盧大海劈開雪浪直取龍呑。

    僧雲。

    師頭落也。

    可惜許。

    滿面慚惶強惺惺。

    頭呵呵大笑。

    虛空消隕鐵山摧。

    敲骨取髓。

    僧後到雪峰。

    咄。

    者破草鞋。

    峰問。

    何處來。

    桡鈎搭索。

    僧雲。

    岩頭來。

    呈個蒙袋。

    峰曰。

    有何言句。

    不勞再勘。

    僧舉前話。

    家醜向外揚。

    和贓納款。

    雪峰打三十棒。

    華夷并境乾坤一。

    日月離光晝夜照)。

     黃巢過後劍難收。

    (○識取鈎頭意莫認定盤星)。

    提去提來傷手憂。

    (○罕逢穿耳客。

    多遇刻舟人)。

    不是山藤三十下。

    (○善守者藏九地之下。

    善攻者動九天之上)。

    梵天餘血五湖流。

    (○出身易。

    脫體道卻難)。

     (評曰。

    者僧不會岩頭意。

    大蹉過了也。

    而卻自謂。

    收得黃巢劍甚痛快去也。

    于是荷負一枚岩頭頭來行處處納敗阙。

    殊不知早是犯鋒傷手。

    終到雪峰舉前話。

    雪峰明眼宗師深辨來風。

    即曰。

    持落底頭來。

    僧拟義。

    峰打三十棒趁出。

    可謂法令森嚴也。

    若不然。

    者僧空荷擔岩頭頭繞四天下處處叢林血穢狼藉。

    所以言梵天餘血五湖流)。

     (垂示曰。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長也。

    而見者遠。

    順風呼。

    聲非加疾也。

    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見性見諸法。

    眼不加闊也而貫照大千界。

    透過吐言句。

    機不加險也而時人不得窺。

    何故。

    猛獸失險童子曳戟而追之。

    蜂虿入袖壯夫彷徨而失色)。

     舉。

    雲門垂語雲。

    古佛與露柱相交。

    是第幾機。

    (○七九六十三。

    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寒)。

    自代雲。

    南山起雲北山下雨。

    (○巢知風穴知雨。

    楊修見幼婦一遍便知妙)。

     (評曰。

    韶州雲門山文偃禅師。

    嗣法于雪峰。

    姑蘇嘉與人也。

    初跨睦州門阃。

    逼折左腳蹈斷生死命根。

    後來在雪峰。

    與玄沙鏡清保福長慶諸老切磋琢磨。

    終穿卻像骨鼻孔。

    雲門天子惡聲滿宇宙。

    病在陳操屋裡。

    穿鑿教内教外搦尚書兩腑白汗。

    行入乾峰室内。

    商略庵内庵外救乾峰三種重痾。

    就中最苦洞山三頓棒。

    打殺江湖參玄衲子流血可褰裳涉。

    木劄羹鐵釘飯使人呑吐不下者是此老。

    一日垂語曰。

    古佛與露柱相交。

    第幾機。

    自代曰。

    南山起雲北山下雨。

    今時往往言。

    雲門大師平生說平等大惠不二法門真理以拔卻末代衆生有相差别釘橛到究竟安樂身心輕快田地。

    錯錯。

    此是深重最大惡妄想邪見解。

    大妨後昆悟門。

    者般迷人日打殺七八個有什麼罪。

    殊不知大師此語如靠天長劍。

    不信聽國師對判)。

     古佛光中第幾機。

    (○第二重公案三重亦在。

    一九與二九相逢不出手)。

    南山雲外少人知。

    (○知不知疑不疑。

    三生六十劫。

    謹賀有國師親了知)。

    千溪日晚樵歌路。

    (○日上岩猶暗。

    煙消谷尚昏)。

    歸去來兮來去歸。

    (○腳跟未點地。

    見走去什麼處。

    上大人丘乙巳)。

     (評曰。

    此語極難入難解。

    使學者到理盡詞窮心死意消處超過我法二空暗谷打脫生佛一如金網。

    見地不脫禅者不能曾夢見。

    所以言古佛光中少人知。

    古人愁人知少。

    已哉。

    今人愁人知多。

    何故愁人知。

    今時杜撰禅徒往往言。

    此語分明談諸法實相唯有一乘真理。

    一切衆生不知諸法寂滅真理。

    故執虛假不實塵境五趣流轉三途受苦。

    乍了知一乘唯有妙義。

    則不覺投入華嚴圓融平等無相法界永脫生死患難。

    雖然非宿有靈骨底上根伶利漢子則辄不能歸入。

    是故言古佛光中少人知。

    錯錯。

    大錯了也。

    此言見地不脫底見泥獄。

    若果爾。

    後面所謂千溪日晚樵歌路歸去來兮來去歸是說什麼道理。

    如何挾得齒牙。

    莫謂前頭打徹了後頭打未徹。

    殊不知後箭猶輕前箭猶深。

    何故。

    嘉州大象咬斷指指)。

     (垂示曰。

    蛇出一寸知其大小。

    人出一言知其長短。

    到衲僧門下一言一句一機一境要辨淺深要見向背。

    況作家相見目擊道存。

    未開口以前早是相見了。

    依甚麼如此)。

     舉。

    仰山問三聖。

    汝名什麼。

    (○獅子颦呻。

    頂門豎惡摩醯眼。

    肘後斜懸奪命符)。

    聖雲。

    惠寂。

    (○象王回顧。

    曾騎鐵馬入重城。

    敕下傳聞六國清)。

    山曰。

    惠寂是我。

    (○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無情變落花)。

    聖雲。

    我名惠然。

    (○雪後始知松柏操。

    事難方知丈夫心)。

    仰山呵呵大笑。

    (○一似岩頭笑也非岩頭笑。

    一等是笑。

    為什麼卻為兩段)。

    師着語雲。

    什麼處去也。

    (○可貴可恐。

    長慶來也。

    曹溪波浪若相似。

    無限平人被陸沈)。

     (評曰。

    袁州仰山惠寂禅師。

    韶州懷化人也。

    嗣法于沩山。

    仰山于沩山。

    如曹山于洞山。

    一日有梵僧來。

    下繞禅床三匝曰。

    來欲禮文殊卻見此小釋迦。

    于是仰山小釋迦名遍叢林。

    三聖惠然禅師嗣法于臨濟。

    既欲遷化即曰。

    誰知我正法眼藏卻向此瞎驢邊滅地。

    于是濟北瞎驢名遍天下。

    一日見仰山。

    山間。

    你名什麼。

    恰如關吏窺夜行。

    三聖雲。

    惠寂。

    是什麼心行。

    将其謂颠。

    仰山曰。

    惠寂是我。

    可惜許。

    放過一着。

    三聖曰。

    我名惠然。

    改頭換尾。

    九尾野狐多變體。

    仰山呵呵大笑。

    回天關轉地軸。

    璧間木上座欠伸握拳咬嗔牙。

    國師着語曰。

    什麼處去也。

    天荒地老無青眼世上誰是舊雷陳。

    此話錯會者多。

    往往言。

    仰山曰。

    你名什麼。

    此是探竿影草宗師家尋常用處。

    依彼我差别法看他如何。

    三聖入真谛平等無差法門挑撥去。

    仰山臨危不變。

    轉坐斷俗谛有為法位。

    拶将來雲。

    惠寂是我。

    三聖亦有轉身自在作用。

    卻來即曰。

    我名惠然。

    仰山呵呵大笑。

    兩頭共截斷。

    一劍靠天寒。

    錯錯。

    是什麼閑學解。

    殊不知二老相見互是龍象蹴蹈。

    蹇馬瞎驢如何近傍。

    隻互機機相投而已。

    那處挾你教家判斷。

    你若得判釋分明。

    國師着語曰。

    什麼處去也。

    是什麼道理。

    試判釋将來。

    如何注解去。

    是真谛乎。

    是俗谛乎。

    将又真俗不二聖谛第一義谛乎。

    且有幾枚厚面皮。

    拟義一棒一條痕。

    殊不如此是吾橫嶽大應祖師跨萬裡鲸波入息耕靈鹫莊屋裡隻手奪得無柄鈍鐵鍬去一镬镬出底脫曲破大碗。

    使東海日多兒孫十年五歲薄粥亦不快通咽者。

    是此狼毒也。

    不信聞國師妙伽陀)。

     煦日影中雪霁春。

    (○雨前初見華間葉。

    雨後兼無葉底花)。

    梅腮柳面鬥芳新。

    (○常憶江南三月裡。

    鹧鹄鳴處百花香)。

    詩緣風興無限意。

    (○暮春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獨許若吟野外人。

    (○元是山中人愛說山中話)。

     (評曰。

    東帝純化既行。

    舊年冰雪乍消融。

    新歲溪流次第漲。

    千葉展濃綠顔。

    萬枝解紅紫唇。

    各鬥芳菲互争嬌豔。

    其望底佳趣吟中氣味。

    非苦吟積歲月而深入得詩道之佳境底逋客則不能辄知。

    道人亦然。

    潛修功積密參力充。

    則蹈翻八識賴耶暗谷大圓鏡光惠日乍展出。

    則有為住相積雪乍解。

    罪累業障凝霜乍消。

    越轄四弘顧輸。

    鞭一乘大車。

    增進不退。

    則擊碎真如平等堅凍。

    消融法性一枚層冰。

    遊戲真如不二聖境。

    逍遙明暗雙雙底寶處。

    如遊百華叢裡。

    佛祖不得挾手。

    如然寂二老總是者般人。

    其唱拍鼓舞恰似春花得春暖鬥紅紫。

    欲知二老相見當意。

    參取國師末後一着。

    曰。

    什麼處去也。

    切忌作一喝會去)。

     (垂示曰。

    昔有一士人。

    見青蛇病伏草窠。

    持歸蓋以藥物。

    與食仁育。

    到蘇活放之。

    後來夜半有圓光如蓋者赫赫而照牆根。

    開戶望庭上怪以為妖魅。

    張目接劍畏窺望。

    骊珠一顆病蛇在傍。

    初知報答舊恩來。

    所以言夜明簾外珠癡人按劍立。

    祖師門下亦往往有此樣。

    試舉看)。

     舉。

    雲門垂語雲。

    乾坤之内宇宙之間。

    中有一寶秘在形山。

    (○手把白玉鞭骊珠盡擊碎。

    擊碎擊碎。

    不擊碎增瑕颣。

    更須子細)。

    拈燈龍向佛殿裡。

    将三門來燈龍上。

    (○未是分外事。

    三日皺眉。

    驅烏童子亦須解。

    雖然與麼。

    更須子細)。

     (評曰。

    此話往往錯會底多。

    此是寶藏論中一段說話也。

    大師撮來指示。

    肇公與大師大同有小異。

    肇公就事上論。

    大師就理上說。

    所謂形山即四大五蘊空屋。

    一寶則人人本具性。

    失之故五道輪回六趣受苦。

    得之則發起平等無邊智光隆興無量恒沙妙用。

    拈燈籠向佛殿裡。

    将三門來燈籠上。

    何故。

    入得理事不二圓融無礙法界故。

    錯錯。

    如上瞎注腳大錯了也。

    若果然。

    祖祖不傳妙訣拂土滅絕。

    是非彼夜明簾外按劍立。

    似張智解瘦臂振情量槌子七華八裂重重打破了者。

    殊不知此是祖祖相傳來底内秘一着。

    大異你情解。

    學者密密參訣。

    一旦不合入得。

    則斬割生死業根。

    [足+欣]翻二家暗谷。

    洗除見地泥獄。

    拔卻正證釘橛。

    如如意珠化作無量雜寶赈窮困衆生無休期。

    運出無量法财行大法施無乏。

    向上玄關鎖龍門萬刃黑雲奪後生參徒情量凡解立祖庭孤危真風。

    是故國師大有工夫。

    莫作容易看)。

     宇宙乾坤同一寶。

    (○二千年外大系驢橛。

    當什麼臭皮襪。

    無佛世界抛擲着)。

    燈龍佛殿形山中。

    (○和盤托出爛泥團)。

    青松雪齊岩勢晚。

    (○清??之美始于耒耜。

    黼黻之美在于杼軸)。

    寒月風清溪畔空。

    (○一段風流玉琢成。

    一枝留得舊風流。

    切忌昆侖呑棗)。

     (評曰。

    此頌極精密密地。

    此頌極孤峻峻地。

    卻覺寒毛卓豎麼。

    今時大有輕薄禅徒智解邪黨盡言。

    什麼難解之有。

    門着即言。

    宇宙乾坤諸相非相。

    山河大地無相無為。

    恰似一顆明珠内外總無點翳。

    所以言宇宙乾坤同一寶。

    學者若入得者寶所。

    則燈籠跳入露柱。

    佛殿走出三門。

    一二說華嚴理事不二法體。

    三四談事事無礙圓融法界。

    青松寒月全是一顆。

    和盤托出夜明珠。

    寔佛祖難為下觜。

    咄。

    瞎注腳惡邪解。

    祖師若似你鄙陋凡解。

    廚下盲婢亦說禅。

    竈前瞎奴亦談玄。

    個個大丈夫豈用屈黃金膝展拜哉。

    須知此頌甚不容易。

    老僧四十年前未吃正受嗔拳時。

    與你今情解同一橫範也。

    回首憶前事。

    不覺兩腋滴汗。

    莫謂鹄林荒唐鑿說妄搦枯骨求汁。

    你若見雲門示衆真正。

    見此頌真正。

    切忌随例作一喝會去)。

     (垂示曰。

    問有多種。

    所謂驗主探拔編辟呈解。

    謂之四問。

    明眼宗師一一辨别将來随機應變恰如神龍帶苦鹹海水來成清涼甘露膏雨乍蘇彼荒旱。

    豈是他蝦蚬螺蚌所能。

    試舉看)。

     舉。

    禾山垂語雲。

    習學謂之聞。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絕學謂之鄰。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過此二者是為真過。

    (○一重山盡又一重。

    話盡山雲海月情)。

    僧出問如何是真過。

    (○挨門傍戶。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山雲。

    解打鼓。

    (○勘破了也。

    錯。

    果然點)。

    問。

    如何是真谛。

    (○真谛明非有。

    俗谛明非無。

    真俗不二即是聖谛第一義)。

    山雲。

    解打鼓。

    (○勘破了也。

    錯。

    果然點)。

    問。

    即心即佛即不問。

    (○問者不親。

    親者不問)。

    如何是非心非佛。

    (○七九六十三。

    風送斷雲歸嶺去。

    月和流水過橋來)。

    山雲。

    解打鼓。

    (○勘破了也。

    錯。

    果然點)。

    問。

    向上人來如何接。

    (○貶向水牯牛隊裡)。

    山雲。

    解打鼓。

    (○勘破了也。

    錯。

    果然點)。

     (評曰。

    吉州無殷禅師。

    嗣法于九峰虔禅師。

    虔嗣石霜諸。

    青原下宗匠也。

    垂語雲。

    習學謂之聞。

    絕學謂之鄰。

    離此二謂之真過。

    此是肇公寶藏論中一段說話也。

    議者曰。

    聞說生死即涅槃信之聞位也。

    信習學不恐生死不求涅槃是絕學位也。

    絕學近道故言鄰也。

    生死涅槃平等而離聞鄰二。

    是真無上道也。

    故雲真過。

    過者所謂透過之義也。

    禾山拈此一段教意來以為探竿影草。

    有僧果然上一釣來即問。

    如何是真過。

    山雲。

    解打鼓。

    鐵錘擊碎黃金骨。

    大都有四個解打鼓。

    此曰禾山四打鼓。

    如鏡清有十八個失利淨果有三個麼?保福有四瞞人雪峰有四漆桶。

    是故雲門大師道。

    雪峰輥毬禾山打鼓國師水碗趙州吃茶盡是向上拈提。

    後來雪窦有頌曰。

    象骨老師曾輥毬。

    争似禾山解打鼓。

    報君知莫奔鹵。

    作麼生生莽鹵。

    作鐵橛子會去是奔鹵。

    作陀羅尼會去是奔鹵。

    昆侖呑棗甚莽鹵。

    就中最苦莽鹵。

    隊中近代有最上乘莽鹵。

    作麼生是最上乘莽鹵。

    三十年來有一等無眼禅徒。

    捉祖師最後因緣總作一喝會畢以為向上宗旨。

    口口相傳以為罷參分上事。

    名之澆末法滅最上等瞎莽齒)。

     天上星地下木。

    (○湘之南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