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安國語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後莫承嗣馬祖。
(○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祿得。
節義這士不可以威刑脅)。
檗雲。
不然。
今日因師舉得見馬祖大機大用。
然且不識馬祖。
若嗣馬祖喪我兒孫。
(○獅子畏鈎戟。
虎畏火。
象畏鼠。
狼畏鑼。
祖畏喪兒孫)。
丈雲。
如是如是。
(○見等師減師半德。
見過師正堪傳授)。
(評曰。
昔百丈懷海禅師被馬大師一喝三日耳聾。
傳記所載口碑所傳。
昭昭于心目之間。
今時往往道。
吾輩福因淺薄去聖杳遠。
浪死在近。
虛生豈久哉。
來生不如意不蔔可知。
不知何日何時得撞着真正大機大用宗師被一喝徹底去。
呻吟懊惱。
我每聞之不覺失笑。
嗟是什麼掠虛破谵語哉。
是什麼昏愚死妄想哉。
你若實參實究時時和話頭身心共打失大疑現前。
豈一喝雲乎。
聞莺吟燕話雀噪鴉鳴直下喪身失命去。
豈三日雲乎。
千生萬劫耳聾眼瞎。
是故有聞堕薪聲落節者。
有見桃花開打發者。
棒下打失。
吃??休罷。
若似今時諸方。
雖臨濟德山南院風穴諸老并圍你朝千喝夜千喝千喝萬喝行百億喝。
似牛前彈琴馬背鼓瑟。
終無了日。
參禅隻在當人真僞工夫親疏而已。
若夫真正上士誓莫假别人力。
縱有少分得力。
蟲氣息亦難得。
若不然。
高枕待馬祖百丈再生出來。
被一喝徹底去)。
一喝耳聾天地黑。
(○拗折山形拄杖子從來大地黑漫漫)。
當機吐舌生荊棘。
(○蟲雄鳴于上風。
雌應于下風)。
承虛接響意難論。
(○智者離路而得道。
愚者守路而失道)。
兩兩三三好動着。
(○不明三八九。
對境多所思)。
(評曰。
昔百丈大智禅師随馬祖行次。
見野鴨子飛遇。
祖曰。
是什麼。
丈曰。
野鴨子。
祖曰。
什麼處去。
丈曰。
飛過去也。
祖送扭百丈鼻頭。
丈便省悟。
明日馬祖升堂。
衆才集。
大出卷卻席。
祖便下座。
丈随至方丈。
祖曰。
我适來未曾說話。
你為什麼。
便卷卻席。
丈曰。
昨日被和尚扭得鼻頭痛。
祖曰。
你昨日向什麼處留心。
丈曰。
鼻頭今日不痛。
祖曰。
你深明今日事。
後來再參侍立次。
祖豎起拂子。
丈曰。
即此用離此用。
祖挂拂子于舊處。
良久曰。
你向後開兩片皮将何為人。
丈取拂子豎起。
祖曰。
即此用離此用。
丈亦挂拂子于舊處。
祖振威一喝。
丈直得三日耳聾。
豈是三日。
萬劫千生千百億卻耳聾眼瞎。
從來大地黑漫漫。
打失從前多少得力處不覺入佛祖堂奧。
當機吐舌生荊棘者。
黃檗大師聞如上因緣乍魂飛魄散不覺吐舌。
從此發大機興大用。
栽佛祖難入萬刃參天荊棘。
鎖鬼神不測萬裡匝地牢關。
逼殺末參小果瞎流。
惱亂諸方相似禅徒。
以報答佛祖深恩。
是為祖祖不傳秘訣。
今時紙傳拂似承虛接響底赝缁。
兩兩于此。
三三于彼。
聞從上師資相承惡冤。
心神驚動肺肝碎破。
氣索志疲呑氣呑聲去。
是故言。
兩兩三三好動着。
是語極老婆箴錐吾輩。
日日可三複寶訓也。
悲哉末代衰弊澆季荒涼。
才聞有三個五個慕從上向上芳躅欲挽回孤危真風而嘗艱辛忍饑凍而精煉苦修者。
無慚昏愚外道。
毒氣學入魔黨。
兩兩于此三三于彼。
妒火徹骨嫉焰焦膽。
竊窺竊計欲殘害此淩奪此。
如彼輩似雖簟食壺槳鳴鼓攻之。
不足者。
豈是稱東海日多孫可哉。
令國師看此濁亂。
将喜乎将悲乎。
将又道一段風光畫不成乎。
既言。
好動者。
吟到好字國師大有工夫。
言今時動着寔好。
是可也。
後五百年老僧去世久而子孫必欲蠹害此真風底魔黨日多。
此又為可稱末代東海日多孫之懸谶可乎。
後來無盡閱雪豆拈古至百·丈再參馬祖因緣雲。
奇怪諸禅德。
如今列其派者甚多。
究其源者極少。
總道百丈于喝下大悟。
還端的也無。
然刁刀相似。
魚魯參差。
若是明眼漢。
謾他一點不得。
隻如馬師道爾向後開兩片皮将何為人。
百丈豎拂為複如蟲禦木。
為複啐啄同時。
諸人要會三日耳聾麼。
大冶精金應無變色。
無盡忽擲卷曰。
審如此語。
臨濟得有今日也。
自打一偈。
且一日語圓悟曰。
餘固嘗恨。
雪豆拈提百丈耳聾話則曰。
大冶精應無變色。
軒知不曉江西宗旨。
鹄林曰。
我怪無盡容易判先輩。
江西宗旨且置。
軒知無盡未曉明覺宗旨。
可貴明覺大師之此語。
天然有出群高明智鑒。
說得将來自非徹底佛法淵源辄不得睹破。
無盡意竊謂。
百丈大師初扭鼻頭下打失心身。
翌日卷卻席。
祖許可曰。
你深明今日事。
寔知見道分明大事了畢。
有甚麼不足處。
向後及再來被一喝三日耳聾。
必定大有所得處果有奇特事。
無盡大錯了也。
獨非無盡。
多少人往往作者般情解了以為得矣。
特有明覺大師。
為救此等謬解放手卻言。
大冶精金應無變色。
此語亦是難透難解。
到百丈大師三日耳聾端的。
打失從前所得悟解了知。
忘卻從前所證禅道佛法。
擊碎我法二空見泥獄。
蹈斷今時那邊瞎兔徑外。
點撿看來不見纖毫奇特事。
唯是依舊眼橫鼻直。
似大冶精金無變色。
無一點佛法。
無一點世波。
所以國師曰。
一喝耳聾天地黑。
此道下載清風。
自下載中。
張漫天熱鐵網。
放匝地荊棘叢。
建法幢立宗旨。
遍行大法施。
以報答佛祖深恩。
且其雖予陋懶非可比拟。
且試論之。
山野初十五而出家。
二十二而起大疑團。
苦吟者三年。
乍一夜被鐘聲聲吼破。
躍倒永劫生死業海。
撥轉無明常夜暗窟。
歡喜忘蹈舞者累日。
點檢看來無一點所得。
依舊眼橫鼻直。
大冶精金無變色。
爾來到四十二。
其中間得大歡喜者大凡十餘度。
每得大凡歡喜。
子細點撿看來。
無一點所得。
依舊隻是眼橫鼻直。
大冶精金無變色。
雖然你若認得大冶精金無變色底以為足。
無智昏愚鈍漢。
鳴呼如雪豆明覺大師者寔參學精神也。
不知幾度大善知識哉。
出片言則如熱鐵橛。
大利于宗門。
吐隻字則似大火聚。
乍拔人重痾。
智解徒豈可并鐮馳哉。
堪笑人作等閑會了亂下鄙判去焉。
既言大冶精金應無變色。
此是明覺大師雜毒家常鐵釘飯。
自非同生同死底上士。
股作截腰作斷去。
無盡你如何下觜得去。
咄。
髑髅遍野)。
(垂示曰。
靈光不昧萬古徽猷。
學道門無超得大疑凝結。
須知疑團入道羽冀。
縱又大疑現前得見道分明去。
得見地透脫時又大難。
不見地透脫。
則步驟不高。
格調落鄙俗。
有老僧行腳時二十年錯作等閑會了。
後來不合撞着滴盡一身白汗底大事也。
作麼生是見地透脫了)。
舉。
保福長慶遊山次。
福以手指雲。
隻這裡便是妙峰頂。
(○德雲比丘眉如雪。
相見從來非别峰)。
慶雲。
是則是可惜許。
(○泣把李陵袂。
歸思欲沾襟)。
雪窦着語雲。
今日共這漢遊山圖什麼。
(○廢一善則衆善衰。
賞一惡則衆惡進)。
複雲。
百千年後不道無隻是少。
(○鬻千金之璧者不之于肆而願觀者塞其門)。
後舉似鏡清。
清雲。
若非是孫公。
便見髑髅遍野。
(○相罵相詈到天明。
無麼猶有草裡坐)。
(評曰。
保福長雲慶門玄沙鏡清大原等諸老。
久在象骨會裡常佐象骨宗旨。
福以手指雲。
這裡便是妙峰頂。
似玉壺挂青絲。
長慶雲。
是即是可惜許。
即是握左手咬中指。
雪窦着語曰。
今日共這漢遊山圖什麼。
恰是固我意必。
鏡清雲。
若不是孫公。
便見髑髅遍野。
西行利非東行利。
君看古人的的分明的的高雅。
顧是自非十年二十年滴盡丹悃銷铄玄微洗滌見泥真實究竟熟煉來者。
誰能到此極也矣。
今時往往認得入識賴耶暗窟為大悟為向上宗旨并呑諸方輕忽佛祖底如麻似栗。
不知幾重面皮。
叢林各見此弊風吹倒。
春雪太雅高韻拂土泥滅。
鄭衛婢妾淫聲雲潮湧。
每顧此荒蕪。
幾度滴老淚于燈下。
所賴我西東住庵諸子。
盡是今時叢林頭角四方精英也。
何惡冤家哉。
不鄙棄予之老懶。
聚頭于此陋巷寂寞地。
朝艱暮辛畫餒夜凍。
切齒死坐攢颡苦吟。
有擎瓢缽低頭而往。
有挂空囊帶淚而歸。
其始來時有宋玉河晏美猊肌膚光澤如膏者。
不久而恰似杜甫賈鳥形容枯槁顔色憔悴。
見此刻剝者誰不慘懼。
鬼神垂淚波旬合掌。
豈其無苦學功哉。
要必誓挽回孤危真風報答乎佛祖深恩。
千萬惟祈。
所恨鹄林雖得人不愧古人。
見道眼昏參究力乏。
不足慰諸君望。
又恐不有正受老人附托驗。
況鹄林半死殘喘。
不能見諸君之他日矣。
祝祝)。
妙峰孤頂難人到。
(○上山不高見不遠。
入海不深不盡底)。
隻看白雲飛又歸。
(○莫謂無心更無事。
又曾愁殺楚襄王)。
松桧蒼蒼曆幾歲。
(○果熟兼猿重。
山深路似迷)。
莫教岩畔鳥聲稀。
(○喜則濫賞無功。
怒則濫殺無罪)。
(評曰。
俱舍論曰。
妙高七寶所成故曰妙。
超出七金山故曰高。
其高三百三十六萬裡。
縱橫亦爾。
予竊謂。
不然。
言思道絕故曰妙。
遙超出諸佛境界故曰高。
豎三分三厘一才一毛。
橫十方法界三界三世。
華嚴曰。
昔善财童子行妙峰頂上欲見德雲比丘。
七日而不逢。
一日在别峰相見。
蓋善财童子行人辨趣一念子也。
妙峰者第八虛耶無分别識也。
德雲比丘者根本無作平等大智也。
七日而不逢者七識摩那傳送識也。
行者單單參究時。
思想盡情念止。
有陰陰摩那細念。
無一點形團。
無一點蹤迹。
虛索索空蕩蕩。
進不得退不得。
到理盡詞窮技亦窮處豁然而打發來。
十方無虛空。
大地無寸土。
抛折虛空骨。
打失乾坤髓。
通玄峰頂非是人間世。
初知一切衆生具如來智慧德相。
何圖德雲比丘從來與我同體。
是則别峰相見端的。
國師今不取如上經義。
特賞歎雪門下諸老唱拍超卓諸方獨步古今。
時人總不能窺其門阃。
就中保福長慶遊山因緣靠天。
赤土流星劍徹泉。
黑火無底坑鬼神亦喪身失命去。
是所謂孤頂難人到者也。
其千熊萬狀譬似孤雲浮空。
乍如獸乍如鳥。
或如奇峰或齊傘蓋。
全無定度。
或等萬刃遠巒遙望松杉郁密深沉。
終不聞斧斤聲。
曆百千歲蒼蒼蒼蒼而已。
如上孤絕峰巒。
鳥飛不涉。
獸走斷望。
到此話明眼衲僧舊參上士亦不得挾手腳。
百鳥無路銜花外道潛[覤-兒+目]不見。
任他岩畔鳥聲稀)。
(垂示曰。
明主知臣。
明父知子。
況明眼大宗匠。
具透關眼見得一句乃曰。
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語。
聽得片言乃曰。
大嶺古佛放光射到者裡。
是叢社光輝衲僧榜樣。
作麼生是明父知子底)。
舉。
僧問巴陵。
如何是提婆宗。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
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巴陵雲。
銀碗裡盛雪。
(○相詈饒你。
接觜相唾饒你。
潑水)。
(評曰。
巴陵鑒禅師嗣法于雲門大師。
初出世住巴陵時。
不奇嗣法書。
隻書三轉語以呈曰。
如何是吹毛劍。
珊瑚枝枝撐着月。
如何是提婆宗。
銀碗裡盛雪。
如何是道。
明眼人落井。
雲門大師一見大喜曰。
我沒後莫設齋筵。
隻舉此三轉語。
怪哉古人以話頭充死後誦經諷咒茶果香湯。
今人以話頭為文字為葛藤。
恐畏如火坑。
忌嫌如屍穢。
見人看讀經論披閱語錄。
背地裡攢颡嗟悼曰。
彼與彼可憐被纏縛葛藤。
此與此可悲終堕落言字海。
自吾無智向上禅。
見之總是奴兒婢子事。
盡是毒害系縛大兆。
甚者口說筆書。
于是無智昏愚赝缁。
曾不能養妻子而我截發入寺底無眼懶惰委奴。
大得時運認得昏蒙愚鈍以為向上禅直指宗旨。
公公然而錯一生了。
是近代禅道佛法也。
雖然比今時蒙昧小兒禅徒不看教不持戒不坐禅不參禅謂詩學李于鱗文效袁中郎日費盡佛飯撥無因果與外道部屬同一模範底惡種族霄壤杳異。
何故彼是地獄衆生故)。
提婆宗難分節。
(○什麼難之有。
破草鞋抛向湖邊着)。
誰道銀碗裡盛雪。
(○打破了也。
是什麼系驢橛子。
殃門添禍)。
大地山河一等風。
(○七花八裂截腋出羽)。
人間天上潇灑絕。
(○梅瘦占春少。
庭寬得月多。
腳下泥深三尺)。
(評曰。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嗣法于龍樹大士。
大摧伏外道為弟子。
宗風大振。
時稱曰提婆宗。
後來江西馬大師。
舉楞伽經所謂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語雲。
大凡有言句是提婆宗。
隻以此個為主。
此是西天此土祖祖心授底秘訣。
佛佛護惜底機要也悲哉末法輕浮禅徒。
澆季杜撰庸流。
恣意度情解曰。
法離文字離言句。
才涉語言早是邪魔外道部類。
是故言提婆宗。
錯錯有什麼交涉。
既是九十六種依迦那提婆尊者出家。
稱外道可哉。
而大師雲。
才有語言是提婆宗。
大可怪。
是末代禅宗垂語榜樣也。
百丈南泉長沙黃檗諸大士。
總自者裡受用将來。
所以巴陵拈弄曰。
如何是提婆宗。
銀碗裡盛雪。
又是兩重牢關也。
前關亦險也。
後關亦險也。
是故國師曰。
提婆宗難分節。
誰道銀碗裡盛雪。
今時往往作鐵橛會了。
作棒會了。
作陀羅尼會了。
作無義味會了。
近代作一喝會了。
底赝缁如麻似粟。
拭蚯蚓目逞猕猴智。
張蛤蜊口勞死蝦蟆舌。
盡言如提婆宗話無義味無道理。
畢竟無二無分曉。
是故新開院主注解曰。
銀碗裡盛雪。
國師亦随注解曰。
大地山河一等風。
人間天上潇灑絕。
咄。
鈍瞎秃癡賊奴。
以佛祖無上真風曆劫難遇大寶浸殺邪見糞泥坑裡來。
瞎卻禅者眼目妨礙後昆悟門。
謗法罪結超過五逆。
曠劫必堕惡趣。
殊不知楞伽如春生。
江西如夏長。
巴陵如秋收。
國師如冬藏。
以何為驗。
天下之物莫兇于雞毒。
然良醫囊而藏之)。
(垂示曰。
從上祖師不好堂閣嚴麗。
不誇多衆鬧熱。
茅茨石室折腳铛内煮野菜根吃過日。
欲留得一句子語惱害後昆報答佛祖深恩。
所以出片言如大火聚。
吐隻字似生鐵橛。
試言何人如此)。
舉。
盤山垂語雲。
三界無法。
何處求心。
(○我弟子大阿羅漢不能解此義。
隻有大菩薩衆應解此義)。
” (評曰。
盤山寶積禅師嗣法于馬祖。
示衆曰。
三界無法。
何處求心。
予書到此再三鼻吟。
時有管城子者。
脫帽低頭曰。
經曰。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我得無疑。
夫舉三界。
則十界百界千百億刹土同時舉。
其中間佛界魔宮淨刹穢土。
萬象星列色像棋布。
如何掃除得。
如何得拈得言無法。
時有玄雲先生者。
微微而笑曰。
嗟管城子你來進。
昔長汀子有言。
若見目前真大道。
不見纖毫。
也太奇。
學道人苦修辛煉用力久而一旦豁然貫通。
則衆物青裡精粗乍化成一團大道。
所以言三界無法何處求心。
非見性得上士不能夢見。
你等毛道凡夫日舐古人黑汁以為足底。
白頭黑頭聚頭晝夜管察。
如何得[覤-兒+目]破去。
無心無法是見道寶處入理堂奧。
口如紡車音似海潮。
時有玉淵翁字虛中。
舉體鄭重尋常淵默如魯如戆者。
勃如而告曰。
籲否。
二子何輕忽。
居吾語你。
夫水有地井。
有深淵。
有塘湖。
有江海。
地井廣可以弓量。
塘湖廣可以裡量。
特到江海浩渺煙波廣遠。
非意度可量。
非算數可盡。
抱邦國包世界。
鬼神不知其邊際。
禅門亦然。
有口耳禅。
有猲獺禅。
有髑髅禅。
有一般輕薄膚皮徒。
不參禅不工夫。
徒日日走西東。
聞諸方死即當老漢說平常無事眼橫鼻直自為悟自為得。
動頭搖尾。
才歸來盡底忘卻。
依舊滿肚塵勞恰似愚夫汲将鄰井華來盛滿屋後空穴為得地井歡喜不久又見空穴。
不如一且勞苦鑿開真地井不汲他家井華。
或如塹坑驟雨俄濺時滿湛雨水。
自謂。
江湖煙浪不足羨。
溪淵富貴不足取。
忽然兩過天晴則涓滴亦不留。
是為小乘不根聲聞禅徒。
又有一般。
悟我空一片空理不放。
豎守橫守重歲月。
則心源湛寂似澄潭徹皎潔。
認得以為大事成辨。
是為緣覺乘人。
有一般。
悟我法二空理體死守放不得。
年
(○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祿得。
節義這士不可以威刑脅)。
檗雲。
不然。
今日因師舉得見馬祖大機大用。
然且不識馬祖。
若嗣馬祖喪我兒孫。
(○獅子畏鈎戟。
虎畏火。
象畏鼠。
狼畏鑼。
祖畏喪兒孫)。
丈雲。
如是如是。
(○見等師減師半德。
見過師正堪傳授)。
(評曰。
昔百丈懷海禅師被馬大師一喝三日耳聾。
傳記所載口碑所傳。
昭昭于心目之間。
今時往往道。
吾輩福因淺薄去聖杳遠。
浪死在近。
虛生豈久哉。
來生不如意不蔔可知。
不知何日何時得撞着真正大機大用宗師被一喝徹底去。
呻吟懊惱。
我每聞之不覺失笑。
嗟是什麼掠虛破谵語哉。
是什麼昏愚死妄想哉。
你若實參實究時時和話頭身心共打失大疑現前。
豈一喝雲乎。
聞莺吟燕話雀噪鴉鳴直下喪身失命去。
豈三日雲乎。
千生萬劫耳聾眼瞎。
是故有聞堕薪聲落節者。
有見桃花開打發者。
棒下打失。
吃??休罷。
若似今時諸方。
雖臨濟德山南院風穴諸老并圍你朝千喝夜千喝千喝萬喝行百億喝。
似牛前彈琴馬背鼓瑟。
終無了日。
參禅隻在當人真僞工夫親疏而已。
若夫真正上士誓莫假别人力。
縱有少分得力。
蟲氣息亦難得。
若不然。
高枕待馬祖百丈再生出來。
被一喝徹底去)。
一喝耳聾天地黑。
(○拗折山形拄杖子從來大地黑漫漫)。
當機吐舌生荊棘。
(○蟲雄鳴于上風。
雌應于下風)。
承虛接響意難論。
(○智者離路而得道。
愚者守路而失道)。
兩兩三三好動着。
(○不明三八九。
對境多所思)。
(評曰。
昔百丈大智禅師随馬祖行次。
見野鴨子飛遇。
祖曰。
是什麼。
丈曰。
野鴨子。
祖曰。
什麼處去。
丈曰。
飛過去也。
祖送扭百丈鼻頭。
丈便省悟。
明日馬祖升堂。
衆才集。
大出卷卻席。
祖便下座。
丈随至方丈。
祖曰。
我适來未曾說話。
你為什麼。
便卷卻席。
丈曰。
昨日被和尚扭得鼻頭痛。
祖曰。
你昨日向什麼處留心。
丈曰。
鼻頭今日不痛。
祖曰。
你深明今日事。
後來再參侍立次。
祖豎起拂子。
丈曰。
即此用離此用。
祖挂拂子于舊處。
良久曰。
你向後開兩片皮将何為人。
丈取拂子豎起。
祖曰。
即此用離此用。
丈亦挂拂子于舊處。
祖振威一喝。
丈直得三日耳聾。
豈是三日。
萬劫千生千百億卻耳聾眼瞎。
從來大地黑漫漫。
打失從前多少得力處不覺入佛祖堂奧。
當機吐舌生荊棘者。
黃檗大師聞如上因緣乍魂飛魄散不覺吐舌。
從此發大機興大用。
栽佛祖難入萬刃參天荊棘。
鎖鬼神不測萬裡匝地牢關。
逼殺末參小果瞎流。
惱亂諸方相似禅徒。
以報答佛祖深恩。
是為祖祖不傳秘訣。
今時紙傳拂似承虛接響底赝缁。
兩兩于此。
三三于彼。
聞從上師資相承惡冤。
心神驚動肺肝碎破。
氣索志疲呑氣呑聲去。
是故言。
兩兩三三好動着。
是語極老婆箴錐吾輩。
日日可三複寶訓也。
悲哉末代衰弊澆季荒涼。
才聞有三個五個慕從上向上芳躅欲挽回孤危真風而嘗艱辛忍饑凍而精煉苦修者。
無慚昏愚外道。
毒氣學入魔黨。
兩兩于此三三于彼。
妒火徹骨嫉焰焦膽。
竊窺竊計欲殘害此淩奪此。
如彼輩似雖簟食壺槳鳴鼓攻之。
不足者。
豈是稱東海日多孫可哉。
令國師看此濁亂。
将喜乎将悲乎。
将又道一段風光畫不成乎。
既言。
好動者。
吟到好字國師大有工夫。
言今時動着寔好。
是可也。
後五百年老僧去世久而子孫必欲蠹害此真風底魔黨日多。
此又為可稱末代東海日多孫之懸谶可乎。
後來無盡閱雪豆拈古至百·丈再參馬祖因緣雲。
奇怪諸禅德。
如今列其派者甚多。
究其源者極少。
總道百丈于喝下大悟。
還端的也無。
然刁刀相似。
魚魯參差。
若是明眼漢。
謾他一點不得。
隻如馬師道爾向後開兩片皮将何為人。
百丈豎拂為複如蟲禦木。
為複啐啄同時。
諸人要會三日耳聾麼。
大冶精金應無變色。
無盡忽擲卷曰。
審如此語。
臨濟得有今日也。
自打一偈。
且一日語圓悟曰。
餘固嘗恨。
雪豆拈提百丈耳聾話則曰。
大冶精應無變色。
軒知不曉江西宗旨。
鹄林曰。
我怪無盡容易判先輩。
江西宗旨且置。
軒知無盡未曉明覺宗旨。
可貴明覺大師之此語。
天然有出群高明智鑒。
說得将來自非徹底佛法淵源辄不得睹破。
無盡意竊謂。
百丈大師初扭鼻頭下打失心身。
翌日卷卻席。
祖許可曰。
你深明今日事。
寔知見道分明大事了畢。
有甚麼不足處。
向後及再來被一喝三日耳聾。
必定大有所得處果有奇特事。
無盡大錯了也。
獨非無盡。
多少人往往作者般情解了以為得矣。
特有明覺大師。
為救此等謬解放手卻言。
大冶精金應無變色。
此語亦是難透難解。
到百丈大師三日耳聾端的。
打失從前所得悟解了知。
忘卻從前所證禅道佛法。
擊碎我法二空見泥獄。
蹈斷今時那邊瞎兔徑外。
點撿看來不見纖毫奇特事。
唯是依舊眼橫鼻直。
似大冶精金無變色。
無一點佛法。
無一點世波。
所以國師曰。
一喝耳聾天地黑。
此道下載清風。
自下載中。
張漫天熱鐵網。
放匝地荊棘叢。
建法幢立宗旨。
遍行大法施。
以報答佛祖深恩。
且其雖予陋懶非可比拟。
且試論之。
山野初十五而出家。
二十二而起大疑團。
苦吟者三年。
乍一夜被鐘聲聲吼破。
躍倒永劫生死業海。
撥轉無明常夜暗窟。
歡喜忘蹈舞者累日。
點檢看來無一點所得。
依舊眼橫鼻直。
大冶精金無變色。
爾來到四十二。
其中間得大歡喜者大凡十餘度。
每得大凡歡喜。
子細點撿看來。
無一點所得。
依舊隻是眼橫鼻直。
大冶精金無變色。
雖然你若認得大冶精金無變色底以為足。
無智昏愚鈍漢。
鳴呼如雪豆明覺大師者寔參學精神也。
不知幾度大善知識哉。
出片言則如熱鐵橛。
大利于宗門。
吐隻字則似大火聚。
乍拔人重痾。
智解徒豈可并鐮馳哉。
堪笑人作等閑會了亂下鄙判去焉。
既言大冶精金應無變色。
此是明覺大師雜毒家常鐵釘飯。
自非同生同死底上士。
股作截腰作斷去。
無盡你如何下觜得去。
咄。
髑髅遍野)。
(垂示曰。
靈光不昧萬古徽猷。
學道門無超得大疑凝結。
須知疑團入道羽冀。
縱又大疑現前得見道分明去。
得見地透脫時又大難。
不見地透脫。
則步驟不高。
格調落鄙俗。
有老僧行腳時二十年錯作等閑會了。
後來不合撞着滴盡一身白汗底大事也。
作麼生是見地透脫了)。
舉。
保福長慶遊山次。
福以手指雲。
隻這裡便是妙峰頂。
(○德雲比丘眉如雪。
相見從來非别峰)。
慶雲。
是則是可惜許。
(○泣把李陵袂。
歸思欲沾襟)。
雪窦着語雲。
今日共這漢遊山圖什麼。
(○廢一善則衆善衰。
賞一惡則衆惡進)。
複雲。
百千年後不道無隻是少。
(○鬻千金之璧者不之于肆而願觀者塞其門)。
後舉似鏡清。
清雲。
若非是孫公。
便見髑髅遍野。
(○相罵相詈到天明。
無麼猶有草裡坐)。
(評曰。
保福長雲慶門玄沙鏡清大原等諸老。
久在象骨會裡常佐象骨宗旨。
福以手指雲。
這裡便是妙峰頂。
似玉壺挂青絲。
長慶雲。
是即是可惜許。
即是握左手咬中指。
雪窦着語曰。
今日共這漢遊山圖什麼。
恰是固我意必。
鏡清雲。
若不是孫公。
便見髑髅遍野。
西行利非東行利。
君看古人的的分明的的高雅。
顧是自非十年二十年滴盡丹悃銷铄玄微洗滌見泥真實究竟熟煉來者。
誰能到此極也矣。
今時往往認得入識賴耶暗窟為大悟為向上宗旨并呑諸方輕忽佛祖底如麻似栗。
不知幾重面皮。
叢林各見此弊風吹倒。
春雪太雅高韻拂土泥滅。
鄭衛婢妾淫聲雲潮湧。
每顧此荒蕪。
幾度滴老淚于燈下。
所賴我西東住庵諸子。
盡是今時叢林頭角四方精英也。
何惡冤家哉。
不鄙棄予之老懶。
聚頭于此陋巷寂寞地。
朝艱暮辛畫餒夜凍。
切齒死坐攢颡苦吟。
有擎瓢缽低頭而往。
有挂空囊帶淚而歸。
其始來時有宋玉河晏美猊肌膚光澤如膏者。
不久而恰似杜甫賈鳥形容枯槁顔色憔悴。
見此刻剝者誰不慘懼。
鬼神垂淚波旬合掌。
豈其無苦學功哉。
要必誓挽回孤危真風報答乎佛祖深恩。
千萬惟祈。
所恨鹄林雖得人不愧古人。
見道眼昏參究力乏。
不足慰諸君望。
又恐不有正受老人附托驗。
況鹄林半死殘喘。
不能見諸君之他日矣。
祝祝)。
妙峰孤頂難人到。
(○上山不高見不遠。
入海不深不盡底)。
隻看白雲飛又歸。
(○莫謂無心更無事。
又曾愁殺楚襄王)。
松桧蒼蒼曆幾歲。
(○果熟兼猿重。
山深路似迷)。
莫教岩畔鳥聲稀。
(○喜則濫賞無功。
怒則濫殺無罪)。
(評曰。
俱舍論曰。
妙高七寶所成故曰妙。
超出七金山故曰高。
其高三百三十六萬裡。
縱橫亦爾。
予竊謂。
不然。
言思道絕故曰妙。
遙超出諸佛境界故曰高。
豎三分三厘一才一毛。
橫十方法界三界三世。
華嚴曰。
昔善财童子行妙峰頂上欲見德雲比丘。
七日而不逢。
一日在别峰相見。
蓋善财童子行人辨趣一念子也。
妙峰者第八虛耶無分别識也。
德雲比丘者根本無作平等大智也。
七日而不逢者七識摩那傳送識也。
行者單單參究時。
思想盡情念止。
有陰陰摩那細念。
無一點形團。
無一點蹤迹。
虛索索空蕩蕩。
進不得退不得。
到理盡詞窮技亦窮處豁然而打發來。
十方無虛空。
大地無寸土。
抛折虛空骨。
打失乾坤髓。
通玄峰頂非是人間世。
初知一切衆生具如來智慧德相。
何圖德雲比丘從來與我同體。
是則别峰相見端的。
國師今不取如上經義。
特賞歎雪門下諸老唱拍超卓諸方獨步古今。
時人總不能窺其門阃。
就中保福長慶遊山因緣靠天。
赤土流星劍徹泉。
黑火無底坑鬼神亦喪身失命去。
是所謂孤頂難人到者也。
其千熊萬狀譬似孤雲浮空。
乍如獸乍如鳥。
或如奇峰或齊傘蓋。
全無定度。
或等萬刃遠巒遙望松杉郁密深沉。
終不聞斧斤聲。
曆百千歲蒼蒼蒼蒼而已。
如上孤絕峰巒。
鳥飛不涉。
獸走斷望。
到此話明眼衲僧舊參上士亦不得挾手腳。
百鳥無路銜花外道潛[覤-兒+目]不見。
任他岩畔鳥聲稀)。
(垂示曰。
明主知臣。
明父知子。
況明眼大宗匠。
具透關眼見得一句乃曰。
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語。
聽得片言乃曰。
大嶺古佛放光射到者裡。
是叢社光輝衲僧榜樣。
作麼生是明父知子底)。
舉。
僧問巴陵。
如何是提婆宗。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
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巴陵雲。
銀碗裡盛雪。
(○相詈饒你。
接觜相唾饒你。
潑水)。
(評曰。
巴陵鑒禅師嗣法于雲門大師。
初出世住巴陵時。
不奇嗣法書。
隻書三轉語以呈曰。
如何是吹毛劍。
珊瑚枝枝撐着月。
如何是提婆宗。
銀碗裡盛雪。
如何是道。
明眼人落井。
雲門大師一見大喜曰。
我沒後莫設齋筵。
隻舉此三轉語。
怪哉古人以話頭充死後誦經諷咒茶果香湯。
今人以話頭為文字為葛藤。
恐畏如火坑。
忌嫌如屍穢。
見人看讀經論披閱語錄。
背地裡攢颡嗟悼曰。
彼與彼可憐被纏縛葛藤。
此與此可悲終堕落言字海。
自吾無智向上禅。
見之總是奴兒婢子事。
盡是毒害系縛大兆。
甚者口說筆書。
于是無智昏愚赝缁。
曾不能養妻子而我截發入寺底無眼懶惰委奴。
大得時運認得昏蒙愚鈍以為向上禅直指宗旨。
公公然而錯一生了。
是近代禅道佛法也。
雖然比今時蒙昧小兒禅徒不看教不持戒不坐禅不參禅謂詩學李于鱗文效袁中郎日費盡佛飯撥無因果與外道部屬同一模範底惡種族霄壤杳異。
何故彼是地獄衆生故)。
提婆宗難分節。
(○什麼難之有。
破草鞋抛向湖邊着)。
誰道銀碗裡盛雪。
(○打破了也。
是什麼系驢橛子。
殃門添禍)。
大地山河一等風。
(○七花八裂截腋出羽)。
人間天上潇灑絕。
(○梅瘦占春少。
庭寬得月多。
腳下泥深三尺)。
(評曰。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嗣法于龍樹大士。
大摧伏外道為弟子。
宗風大振。
時稱曰提婆宗。
後來江西馬大師。
舉楞伽經所謂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語雲。
大凡有言句是提婆宗。
隻以此個為主。
此是西天此土祖祖心授底秘訣。
佛佛護惜底機要也悲哉末法輕浮禅徒。
澆季杜撰庸流。
恣意度情解曰。
法離文字離言句。
才涉語言早是邪魔外道部類。
是故言提婆宗。
錯錯有什麼交涉。
既是九十六種依迦那提婆尊者出家。
稱外道可哉。
而大師雲。
才有語言是提婆宗。
大可怪。
是末代禅宗垂語榜樣也。
百丈南泉長沙黃檗諸大士。
總自者裡受用将來。
所以巴陵拈弄曰。
如何是提婆宗。
銀碗裡盛雪。
又是兩重牢關也。
前關亦險也。
後關亦險也。
是故國師曰。
提婆宗難分節。
誰道銀碗裡盛雪。
今時往往作鐵橛會了。
作棒會了。
作陀羅尼會了。
作無義味會了。
近代作一喝會了。
底赝缁如麻似粟。
拭蚯蚓目逞猕猴智。
張蛤蜊口勞死蝦蟆舌。
盡言如提婆宗話無義味無道理。
畢竟無二無分曉。
是故新開院主注解曰。
銀碗裡盛雪。
國師亦随注解曰。
大地山河一等風。
人間天上潇灑絕。
咄。
鈍瞎秃癡賊奴。
以佛祖無上真風曆劫難遇大寶浸殺邪見糞泥坑裡來。
瞎卻禅者眼目妨礙後昆悟門。
謗法罪結超過五逆。
曠劫必堕惡趣。
殊不知楞伽如春生。
江西如夏長。
巴陵如秋收。
國師如冬藏。
以何為驗。
天下之物莫兇于雞毒。
然良醫囊而藏之)。
(垂示曰。
從上祖師不好堂閣嚴麗。
不誇多衆鬧熱。
茅茨石室折腳铛内煮野菜根吃過日。
欲留得一句子語惱害後昆報答佛祖深恩。
所以出片言如大火聚。
吐隻字似生鐵橛。
試言何人如此)。
舉。
盤山垂語雲。
三界無法。
何處求心。
(○我弟子大阿羅漢不能解此義。
隻有大菩薩衆應解此義)。
” (評曰。
盤山寶積禅師嗣法于馬祖。
示衆曰。
三界無法。
何處求心。
予書到此再三鼻吟。
時有管城子者。
脫帽低頭曰。
經曰。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我得無疑。
夫舉三界。
則十界百界千百億刹土同時舉。
其中間佛界魔宮淨刹穢土。
萬象星列色像棋布。
如何掃除得。
如何得拈得言無法。
時有玄雲先生者。
微微而笑曰。
嗟管城子你來進。
昔長汀子有言。
若見目前真大道。
不見纖毫。
也太奇。
學道人苦修辛煉用力久而一旦豁然貫通。
則衆物青裡精粗乍化成一團大道。
所以言三界無法何處求心。
非見性得上士不能夢見。
你等毛道凡夫日舐古人黑汁以為足底。
白頭黑頭聚頭晝夜管察。
如何得[覤-兒+目]破去。
無心無法是見道寶處入理堂奧。
口如紡車音似海潮。
時有玉淵翁字虛中。
舉體鄭重尋常淵默如魯如戆者。
勃如而告曰。
籲否。
二子何輕忽。
居吾語你。
夫水有地井。
有深淵。
有塘湖。
有江海。
地井廣可以弓量。
塘湖廣可以裡量。
特到江海浩渺煙波廣遠。
非意度可量。
非算數可盡。
抱邦國包世界。
鬼神不知其邊際。
禅門亦然。
有口耳禅。
有猲獺禅。
有髑髅禅。
有一般輕薄膚皮徒。
不參禅不工夫。
徒日日走西東。
聞諸方死即當老漢說平常無事眼橫鼻直自為悟自為得。
動頭搖尾。
才歸來盡底忘卻。
依舊滿肚塵勞恰似愚夫汲将鄰井華來盛滿屋後空穴為得地井歡喜不久又見空穴。
不如一且勞苦鑿開真地井不汲他家井華。
或如塹坑驟雨俄濺時滿湛雨水。
自謂。
江湖煙浪不足羨。
溪淵富貴不足取。
忽然兩過天晴則涓滴亦不留。
是為小乘不根聲聞禅徒。
又有一般。
悟我空一片空理不放。
豎守橫守重歲月。
則心源湛寂似澄潭徹皎潔。
認得以為大事成辨。
是為緣覺乘人。
有一般。
悟我法二空理體死守放不得。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