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覺普明國師語錄卷第一

關燈
空妙重重錦縫開。

    師曰。

    明鏡當台。

    舉無遺照。

    進雲。

    記得。

    佛鑒禅師住雪窦時。

    上堂雲。

    今朝五月端午收得一服藥。

    不是耆婆留下。

    亦非扁鵲傳來。

    未審從何處得來。

    師曰。

    從此問處得來。

    進雲。

    又雲。

    雖然不直分文。

    要且無病不治。

    還端的麼。

    師曰。

    天何言哉。

    四時行百物生。

    進雲。

    即今咨參和尚。

    今朝五月端午。

    以何妙藥施與人。

    師曰。

    金剛圈栗棘蓬。

    進雲。

    還滅除得佛病祖病也麼。

    師曰。

    百雜碎。

    進雲。

    與麼則镕瓶盤钗钏為一金。

    攪酥酪醍醐為一味。

    師曰。

    金屑雖貴。

    落眼成翳。

    進雲。

    雲中木馬嘶風。

    海底泥牛吼月。

    師曰。

    衲僧家真個有恁麼事。

    僧禮拜。

    乃曰。

    适來禅客舉佛鑒禅師住雪窦時上堂曰。

    今朝五月端午收得一服藥。

    不是耆婆留下。

    亦非扁鵲傳來。

    隻在當人信及斷除衆生無明增長祖師命脈。

    但有衲僧飯病卒難翳。

    何也美食不中飽人吃(擊拂)。

    下座。

     上堂(拈拄杖雲)。

    拄杖子呑卻乾坤了。

    也汝等諸人向何處安身立命(卓一下雲)。

    汝有拄杖子與汝拄杖子。

    汝無拄杖子奪汝拄杖子(靠杖)。

    下座。

     半夏上堂。

    炎炎六月紛紛下雪。

    諸人因甚熱時不見寒。

    寒時不見熱。

    若能于此薦得去。

    蹈着秤錘硬似鐵。

    其或未然。

    八字元來無兩人。

     上堂(豎起拂子雲)。

    見麼(又擊禅床雲)。

    聞麼(蓦拈拄杖卓一下雲)。

    止止須不說。

    我法妙難思。

     七月旦啟禦忌經筵日。

    兼謝官人入山上堂。

    垂語曰。

    大火雲。

    推移風從蘋末吹。

    物不遷之義商量方得時。

    無有無孔笛撞着氈拍闆底麼。

    僧問。

    一塵入正受。

    乾坤寂爾。

    諸塵三昧起。

    世界峥嵘。

    師曰。

    好個曲調。

    進雲。

    孟秋初一克期将終。

    修證無功。

    入海算沙。

    不惜慈悲。

    乞師方便。

    師曰。

    已自能知非。

    我今不再三。

    進雲。

    玉殿霧開光燦爛。

    木雞啼後祖燈輝。

    師曰。

    才有所重便成窠臼。

    進雲。

    山門自今日打開毗盧藏。

    翻轉修多羅。

    一會清衆勤而弗怠。

    喚為九夏賞勞事得也否。

    師曰。

    會則途中受用。

    進雲。

    依經解義三世佛冤。

    衲僧家當甚破木杓。

    師曰。

    不會世谛流布。

    進雲。

    寸絲不挂。

    法網無邊天外出頭。

    孰是個人。

    師曰。

    出頭天外看。

    進雲。

    一句全提超佛祖。

    滿筵缁素聞未聞。

    師曰。

    水不借路。

    僧禮拜。

    乃曰。

    記得。

    臨濟因王常侍入山問。

    此一堂僧看經否。

    濟曰。

    不看經。

    又問。

    習禅否。

    濟曰。

    不習禅。

    常侍曰。

    經也不看。

    禅也不習。

    作甚麼。

    濟曰。

    總教成佛作祖去。

    常侍曰。

    金屑雖貴落眼成翳。

    又作麼生。

    濟曰。

    将謂。

    汝是個俗漢。

    拈曰。

    臨濟雖是誇國手。

    争奈棋逢敵手難藏行。

    王常侍着著有出身一路。

    不堕尋常機關中。

    隻如賀州太守入山不問看經。

    不問習禅。

    直與山僧相見莫是黑白未分先一着子麼(以拂子擊床雲)。

    傾蓋相逢元故舊。

    何妨來吃趙州茶。

    解夏小參。

    垂語曰。

    問在答處。

    誰是作家。

    答在問處。

    要見仙陀。

    有麼僧問。

    蠟人??跳。

    九旬禁網應時開。

    鐵彈走過。

    八極清風忽地來。

    師曰。

    大抵還他肌骨好。

    進雲。

    壯觀梵宮宛爾。

    祇園精舍現前海衆俨然。

    一會靈山正當休夏自恣。

    開示向上玄關。

    師曰。

    經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

    進雲。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師曰。

    船上無散工。

    進雲。

    記得。

    僧問九峰。

    西天夏末多得道果者。

    未審此間有也無。

    峰雲。

    有。

    意旨作麼生。

    師曰。

    鈎在不疑地。

    進雲。

    僧雲。

    是什麼人。

    峰雲。

    頭戴午夜月。

    腳蹈黃金地。

    又如何領略。

    師曰。

    仰面不見天。

    低頭不見地。

    進雲。

    天龍夏末能有幾人得道果。

    師曰。

    美食不中飽人吃。

    進雲。

    非但三世諸佛去粘去縛。

    大地衆生脫鎖脫枷。

    師曰。

    冬瓜直龐伺。

    瓠子曲彎彎。

    進雲。

    一言為天下法。

    萬世知師道尊。

    師曰。

    大悲不展手。

    通身是眼睛。

    僧禮拜。

    乃曰。

    法歲雲告周畢。

    此事正好。

    商量山僧打動鹽官虛空鼓。

    磨砻臨濟吹毛霜。

    有時騎賊馬趁賊隊。

    有時斫佛樸坐佛床。

    雲門扇子??着天帝鼻孔。

    德山棒頭觸着東海龍王。

    吓殺臘人無端。

    忍痛引得鐵彈忽地着忙。

    試問諸人。

    如是戲場還有九夏賞勞分麼(良久)。

    德雲終不下孤頂。

    童子南詢岐路長。

     複舉。

    趙州小參。

    要答話。

    親者不問。

    德山小參。

    不答話。

    問者不親。

    子細點檢将來。

    一人來不入戶。

    一人去不出門。

    且道那個賓那個主。

    有水皆含月。

    無山不帶雲。

     次日因官人入山上堂。

    垂語曰。

    現成公案易易難難。

    難也屋後山險檻前水寒。

    易也放開鐵壁踢倒銀山。

    可中若有個漢。

    向不難不易處。

    緻将一問來。

    有麼僧問。

    西天制也東土規。

    從始結兮從始解。

    善财腳頭無寸草。

    蟭螟眼裡有世界。

    師曰。

    一字不着畫。

    進雲。

    金飙退暑。

    玉宇進涼。

    好個時節願聞舉揚。

    師曰。

    隻辨肯心。

    必不相賺。

    進雲。

    與麼則大千轉法輪。

    四時調玉燭。

    師曰。

    雨從何來。

    風作何色。

    進雲。

    記得。

    佛日禅師一夏以來舉竹篦子打發一十三人。

    未審功勳多少。

    師曰。

    大海不讓小流。

    進雲。

    和尚今夏于室中舉揚佛日禅師普說。

    以為後學警發。

    莫是其揆一麼。

    師曰。

    同途不同轍。

    進雲。

    隻如竹篦之背觸。

    如何為古人出氣去也。

    師曰。

    竹篦長三尺。

    進雲。

    奇哉宗主漚和力。

    一衆親明今古機。

    師曰。

    水上浮漚呈五色。

    進雲。

    釋天日月照金襕。

    曼陀華雨揮玉塵。

    師曰天然無相子。

    不挂出塵衣。

    僧禮拜。

    乃曰。

    記得。

    南泉因陸亘大夫雲肇法師奇怪。

    解道。

    天地同根萬物一體。

    今日源相公百執事。

    若緻恁麼問。

    祗對他道。

    譬如相公輔弼天下于掌上撫育百姓于胸中。

    諸人若會得。

    萬裡無寸草。

    其或未然。

    出門即是草(擊拂)。

    下座。

     謝頭首秉拂上堂。

    衲僧活機關盤珠無影迹。

    明鏡挂當台。

    萬象悉涉入。

    下喝轟百裡雷。

    拈杖挑半夜日。

    或露頭角龍門。

    或弄爪牙虎穴。

    大衆還知山中恁麼事麼(拈杖卓一下雲)。

    雲昨夜四頭首為衆秉拂。

     臘八上堂。

    三祇功滿唱成佛。

    百煉黃金鑄面圓。

    大地衆生齊待價。

    定盤星在五更天。

     元正上堂。

    三陽交泰。

    萬國春回。

    有無佛法八字打開。

    物不遷兮鎖口訣。

    日邊玉曆鳳銜來。

     永德三年癸亥九月二十七日。

    重開法雷堂。

    上堂。

    甘露門開改觀時吾師語暖大雄規。

    旃檀叢裡旃檀樹。

    獅子窟中獅子兒。

    古佛家風今日瑞。

    劫壸春色萬年枝。

    萬年枝。

    優缽華香日夜吹。

     十月旦開爐退院上堂。

    業債已償來。

    鼓鳴三下雷。

    且歸岩下隐。

    又撥舊時灰。

     再住天龍禅寺語錄(終)。

     住靈龜山臨川禅寺語錄。

     侍者編。

     康安元年辛醜十一月三十日也。

    是歲十月二十九日表再興之儀。

    十一月十八日佛殿山門立柱。

    同二十六日上梁。

    因方丈畢功同三十日入院。

     山門。

    大解脫門不勞彈指。

    一溪吹雪(于時雪下)。

    千山潑翠。

    入得入不得。

    有利無利三十裡。

     佛殿。

    黃金地上一掃劫灰。

    白銀世界湧出樓台。

    但緣大士威神力。

    引得山僧展拜來。

    乃禮拜。

     土地。

    佛法冥資靈鑒無差。

    我今囑汝。

    莫向一分飯上見王老師(冥資額)。

     祖師一塵起大地收。

    一花開天下春(咦)。

    東西密付底。

    鼻孔搭上唇(密付額)。

     拈衣。

    佛祖契券衆生福田(提起雲)。

    看看。

    片雲覆大千。

     拈帖。

    人天寶鑒叢林典刑。

    寰中依此敕重。

    塞外依此令行。

    維那分明宣讀。

     此一瓣香爇向爐中。

    奉為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恭願仁風大播。

    統十華藏而作封疆。

    皇道長行。

    積大椿年以為壽算。

     此香奉為征夷大将軍羽林相公。

    伏願武德掃盡狼煙。

    緻聖明于堯舜之上。

    願輪推破魔壘。

    回佛運于正像之時。

     此香深秘形山不欲炫賣。

    其奈餘債在今日。

    不免對衆拈出。

    供養本寺開山五代帝師夢窗正覺心宗普濟玄猷國師。

    用酬法乳之恩。

     臨川禅寺語錄(終)。

     南禅藏主寮結制。

    秉拂。

    垂語雲。

    覆盆之下迅雷無聲。

    如能解打布鼓也鳴。

    問答罷乃曰。

    海水不大豈能藏魚龍于九重之淵。

    山嶽不高曷敢栖虎兒于萬刃之頂。

    南禅門下獨秀峰險勢插太虛。

    ?碧泉深流洽刹界。

    巍巍峭峭。

    汪汪洋洋。

    好是廣博道場。

    安居不假聖制。

    迥出偏小區域。

    取證不在克期。

    便見閑荒草裡。

    白額戴角而振威風于坤維。

    逆浪堆中。

    錦鱗燒尾而轟霹靂于天外。

    蝦蟆蚯蚓發露真機。

    跛鼈盲龜添得意氣(以拂子拍禅床右邊雲)。

    與麼與麼。

    睡美不知山雨過(又拍左邊雲)。

    不與麼不與麼。

    覺來殿閣生微涼。

    與麼不與麼。

    總不相幹時。

    又且如何(豎起拂子雲)。

    隻見皇風成一片。

    不知何處是封疆。

     天龍後堂寮冬至。

    秉拂。

    垂語雲。

    千尺絲綸鈎頭。

    萬鈎離鈎三寸。

    要見鳌身。

    莫有起風濤底麼。

    問答罷乃曰。

    天寒人寒。

    家家籬頭吹觱篥。

    一九二九個個相逢袖手頭。

    達磨不會轉身。

    衲僧無分出氣。

    窮則變。

    壁邊拄杖暗抽枝。

    變則通。

    陽氣發時無硬地。

    玉堂苑舍展開鏡清卧單。

    寶樹刀林擎出洞山果子。

    無邊氣候當頭現前。

    一日風雲不勞注目。

    直得千否不将而去。

    萬泰不迎而來。

    自東自西無思不服。

    忽有個漢。

    出來道。

    會中悉是龍門客。

    莫向雷門懸布鼓(以拄杖畫一畫雲)。

    前人腰帶後人收。

    更有收人在後頭。

     夜來堂上。

    大和尚舉僧問佛日如何是毗盧印。

    日雲。

    草鞋蹈雪。

    僧雲。

    學人不會。

    日雲。

    步步成蹤古則。

    拈雲。

    可惜者僧好心不得好報。

    當時若也待他道草鞋蹈雪。

    欄腮與一掴令者老漢知草窠裡也有大蟲。

    上方與麼批判。

    手把白玉鞭。

    骊珠盡擊碎(秉拂上座)也要拾其零碎底重細抹去。

    佛日和尚當時待他問如何是毗盧印。

    欄腮與一掴。

    千戴之下免遭人檢責。

    何故當斷。

    不斷返招其亂 知覺普明國師春屋和尚三會語錄。

    其徒(芳通某甲)航海持示。

    拜而求跋。

    餘懸燈而讀之。

    譬若轉圓石于千刃之阪。

    了無阻滞。

    亦猶春行大地。

    那有痕迹。

    籲誠所謂善說法要者也觀者當具眼。

    切不可作文字會。

     永樂三年倉龍集旃蒙作噩正月二十又五日。

    太白名山天童禅寺蠢叟希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