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覺普明國師語錄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中道不易又不難。
者裡有人提掇。
諸人請着眼看。
臘八上堂。
六歲寒酸徹骨清。
出山依舊眼睛青。
膽驚畫角一聲曉。
鐵意梅花又吐星。
臘月望謝兩堂首座上堂。
金剛腦後添鐵。
鐵牛皮下滴血。
雖是衲僧用心處。
認着卻是系驢橛。
大衆要知機奪機毒攻毒。
兜率天上待小釋迦。
黃蘖會中推陳尊宿。
臘月十九日開堂。
聖僧安座場開。
選佛菩提座師子颦呻。
列聖叢惠劍光寒。
三昧力也知大坐擇圓通。
共惟大聖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埵。
指其體則群生本有大智。
語其理則諸法無著真宗。
曆劫師非唯師佛佛。
萬象之中獨雄雄。
玻璃茶塞斷無著口。
般若鋒打發新學聾。
瓦礫推頭開蓦直路。
金剛窟下接尊勝翁。
五眼神光照燭十界。
一座台雲包含太空。
看看。
昔日萬菩薩經行未嘗離此中。
康曆二年正月二十六日。
接智覺普明國師之号上堂。
僧問德以位叙。
位以德興。
至哉德焉榮膺皇天優遇之命。
大哉位也高居宗門極品之尊。
師曰。
天無私蓋。
地無私載。
進雲。
天頒敕黃彩。
鳳來翔。
好個時節願祝睿算無疆。
師曰。
隻有天堪并。
更無山可齊。
進雲。
與麼則金輪統禦。
三千界玉曆延洪億萬春。
師曰。
日月添光天不老。
山川長暖地無秋。
進雲。
記得。
圓照師翁宋嘉熙三年正月二十五日。
理宗皇帝有旨特賜佛鑒禅師之号。
圓照鳴鼓升堂。
示衆曰。
臨風何以祝君壽。
遙指南山千萬層。
還端的也無。
師曰。
鐵牛通身無骨。
進雲。
共惟今年正月二十六日。
聖天子特遣使臣。
賜和尚以智覺普明國師之寶号。
未審說什麼法。
仰答聖恩。
師曰。
千峰勢到嶽邊止。
萬派聲歸海上消。
進雲。
可謂盛德之後必保寶位。
有道之邦笃生聖人。
師曰。
向陽花木易逢春。
進雲。
隻如法華雲。
常說無上道。
故号為普明。
莫是大覺世尊預為和尚授記麼。
師曰。
山僧若得授記。
一切衆生亦得。
進雲。
直得。
皇恩佛恩一時報畢。
師曰。
應時納祐無慶不宜。
進雲。
天子萬年和尚萬福。
禮拜而退。
師乃曰。
山門正月二十六日吉旦。
共惟天使入山。
傳以特賜。
祥雲瑞霧忽發山林光輝。
翔鳳飛龍大增宗社壯觀。
隻荷聖恩之至重不知材器之所輕。
靈山之囑彌遠彌新。
照世之燈益盛益大。
四海讓仁澤之洽五嶽推天德之高。
其争奈羊蒙虎皮。
固非群狐之所避。
木刻雞子。
甯免衆鳥之見欺。
名實不相當。
愧感雲交至。
且忘一身卑拙。
永播萬代光風者也。
複說偈曰。
五鳳樓前玉阙仙。
紫泥恩降九重天。
如何得奉身塵刹。
永祝吾皇億萬年。
二月旦退院上堂。
二月春風吹上杖。
鬓邊花在鏡中開。
青山有路白雲約。
卷雨辭龍歸去來。
南禅禅寺語錄(終)。
再住天龍資聖禅寺語錄。
侍者周祐編。
師永德二年二月晦日。
升座拈香畢。
趺座問答罷。
乃雲。
聲前一句。
天子萬年臨機。
與奪格外威權。
直得輝古騰今佛日赫赫。
移風易俗王道平平。
便見鳳阙翔雲。
九重城春期芥劫。
龍門有路。
三級岩瀑挂層天。
古聖道場色色仍舊。
滿山草木物物示禅。
供衆底金圈栗棘。
擊節底古曲沒弦(蓦終拄杖雲)。
柱杖子出來不免。
見義勇為(卓一下雲)。
卧龍才奮迅雲雨又三千。
複舉。
先師開山國師舉法燈和尚先師未了話拈雲。
法燈将謂。
千年滞貨販賣得時。
可笑累世家私自揚向外。
石上座溪山藏醜拙。
雲月入膏盲。
隻為無先師未了因緣。
所以出來為他謝恩。
山僧即不然。
以一偈下注腳去。
鹫嶺拈華少室春。
傳芳的的憶古人。
西歸三十有餘載。
丁囑半千諸應身。
寶塔湧空支落月。
水磨無日不推輪。
山僧袖短難藏臂。
慚愧先師未了因(擊拂下座)。
三月旦上堂。
舉。
三聖雲。
我逢人則出。
出則不為人。
興化雲。
我逢人則不出。
出則便為人。
二大老與麼垂示。
一人在家舍不離途中。
一人在途中不離家舍。
且道那個賓那個主。
諸人各請靜處娑婆诃參。
就後醍醐聖廟多寶院拈香。
二十年來再領徒。
山川增秀鎮皇圖。
那伽定遠慈尊會。
何必仙蹤慕鼎湖。
上堂(拈拄杖雲)。
香嚴聽擊竹忘知。
靈雲見桃花不疑。
等是恁麼時節子。
諸人因甚眼如眉(良久雲)。
隻為分明極。
翻令所得遲。
上堂(拈拄杖雲)。
光陰迅速。
劈箭離弦。
才消一瞬。
海變桑田。
就中有物不遷義。
會則萬年一念。
不會一念萬年(卓一下)。
下座。
佛誕生上堂。
垂語雲。
諸佛出身處。
東山水上行。
洗盡魔塵翳。
乾坤一雨晴。
好個清平世界。
誰人相共證明。
有麼僧問。
昆侖一句超佛越祖。
林送槐陰涼。
風潟荷葉露。
師曰。
已自知時節。
我今不再三。
進雲。
悉達降生日。
法雷重震時。
願演一音說。
普應四來機。
師曰。
普天匝地四月八日。
進雲。
與麼則前佛與後佛同一廣長舌。
師曰。
去卻一拈得七。
進雲。
記得。
僧問應庵。
既是清淨法身。
本無出沒。
因甚年年将惡水潑他。
庵曰。
要他知痛癢。
還端的也。
師曰。
露進雲。
敢咨問和尚。
既是清淨法身。
本無出沒。
因甚年年将惡水潑他。
師曰。
知恩必要報恩。
進雲。
滿院薔薇雨。
洗出架頭錦。
師曰。
佛身無為不堕諸數。
進雲。
泥牛對對黃金角。
木馬雙雙白玉蹄。
師曰。
怪力亂神不可語。
進雲。
優昙現希有瑞聖人為百世師。
師曰。
鳳栖不在梧桐樹。
僧禮拜。
乃曰。
謾稱獨尊開大口。
周行七步絕郎當。
雲門拄杖猶嫌短。
莫怪添薪燒镬湯。
何也年年灌沐。
菩提垢未必增金更以黃。
結制小參。
垂語曰。
楊岐栗棘。
東山鐵酸。
百味雖具足。
隻是下口難。
今宵家燕設。
誰管待賓柈。
有麼僧問。
掣開金殿鎖。
撞動玉樓鐘。
鑽仰不及處龍門高萬重。
師曰。
若有路可上。
更高人也行。
進雲。
法筵會四海衆。
安居修千佛規。
學人初機後學伏願慈悲法施。
師曰。
頭戴天腳蹈地。
進雲。
與麼則蟭螟眼裡放夜市。
大蟲舌上打秋千。
師曰。
會則途中受用。
進雲。
記得。
德山曰。
今夜小參不答話。
問話者三十棒。
未審意在那裡。
師曰。
親者不問。
進雲。
時有僧。
出禮拜。
山便打。
還的當也無。
師曰。
獨掌不浪鳴。
進雲。
和尚今夜小參。
有問有答。
與德山是一是二。
師曰。
吃得棒也未。
進雲。
坐斷上頭關。
千花生碓觜。
師曰。
少林無孔笛吹起萬年歡。
進雲。
盡大地人齊贊歎。
迷途推出指南車。
師曰。
蹈着秤槌硬似鐵。
僧禮拜。
乃曰。
以大圓覺為伽藍。
日出東方夜落西。
身心安居平等智。
主山倒卓。
案山低。
若能于此薦得。
西天蠟人困魚止泺。
東土鐵彈蚯蚓入泥。
衲僧家護生殺盡進步十方刹。
禁網脫得撒手萬刃崖。
三昧定中念念取證。
四天下外日日邏齋。
管甚不哭子甘為大闡提。
山僧與麼告報。
還知有不破如來聖制一着子麼(以拂擊禅床)。
金毛不卧野狐窟。
大象何曾遊兔蹊。
複舉。
僧問圓悟。
如何是佛。
悟曰。
口是禍門。
大惠頌曰。
口是禍門。
電激雷奔。
沙竭出海。
振動乾坤。
師曰。
圓悟答處如撾塗毒鼓。
聞者皆腦裂。
大惠提持似醍醐上味。
飲者悉清涼。
天龍亦為蛇添足去。
口是禍門。
嫌佛不呑。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試問四頭首。
與麼批判有為他二大老人出氣分麼。
請來夜對衆定當。
看。
次日上堂。
無語曰。
一結一切結。
烏龜咬生鐵。
會得個中意。
開口不幹舌。
不涉咽喉唇吻。
道将一句來。
僧問。
南薰入奏舜弦解愠。
殿閣涼起法席增光。
現成公案願聞舉揚。
師曰。
檐頭滴滴。
分明曆曆。
進雲。
一句當機親指示。
玲珑八面絕遮欄。
師曰。
鐵錘無孔。
進雲。
閃電光中驗賓主。
虛空背上立綱宗。
師曰。
無孔鐵錘。
進雲。
記得。
僧問萬杉。
朱明啟候衲子又安居。
未審九旬之内如何履踐。
杉雲。
松筠有高節。
意在那裡。
師曰。
鹁鸠啼樹上。
意在黍麻中。
進雲。
即今敢白和尚。
天龍門下未審九旬之内如何履踐。
師曰。
一日缽盂兩度濕。
進雲。
觌面全彰解脫門。
一擊牢關百雜碎。
師曰。
更進一步。
進雲。
古今無異路。
達者共同歸。
師曰。
水不借路。
僧禮拜。
乃(拈拄杖卓一下雲)。
結也藉者個力。
解也藉者個力。
若人會得者個。
一生參學事畢(又卓一下)。
謝秉拂上堂(拈拄杖雲)。
法不孤起。
必依人傳。
我山中四頭首。
說法聳動人天。
黃檗仰山全機不讓。
黃龍睡虎無所間然。
般若叢林是以改觀。
佛祖惠命為之延年。
言言不留盤珠迹。
着着下得快馬鞭(卓杖一下)。
師子窟中無異獸。
栴檀葉葉古風還 上堂。
僧問。
蟠桃三千年一結實。
黃河三千年一度清。
師曰。
佛性之義時節因緣。
進雲。
薰風長養瑞氣緻祥。
時節已不虛棄。
願聞真正舉揚。
師曰。
要荒卻法堂那。
進雲。
黃鶴樓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師曰。
又被風吹别調中。
進雲。
少室峰前鐵馬駒。
三更吃盡無根草。
師曰。
無舌人能解語。
進雲。
記得。
洛浦安禅師因龐居士來拜雲。
仲夏毒熱。
孟冬薄寒。
安曰。
莫錯。
如何理會。
師曰。
錯錯。
進雲。
士又雲。
龐公年老。
安曰。
何不寒時道寒熱時道熱。
還的當也否。
師曰。
雪上加霜。
進雲。
即今咨和尚。
若有人道仲夏毒熱孟冬薄寒如何祗對。
師曰。
切忌随他去。
進雲。
冰生于水。
青出于藍。
師曰。
增金以黃。
謗沈無香。
進雲。
畢竟如何是佛祖頂??一着子。
師曰。
土塊泥團。
進雲。
青山不鎖長飛勢。
滄海合知來處高。
師曰。
開口不在舌頭上。
僧禮拜。
乃曰。
記得。
玄沙示衆雲。
諸方尊宿盡道。
接物利生忽遇三種病人來。
如何接。
患盲者拈錘豎佛它又不見。
患聾者語言三昧它又不聞。
患啞者教伊說又說不得。
且作麼生接。
若接此人不得。
佛法無靈驗(蓦拈拄杖雲)。
山僧有個方便。
盲者耳又聰。
聾者眼又明。
啞者意又通。
既接三種病人了。
關甚佛法事(卓杖一下)。
端午上堂。
垂語曰。
善财采底藥。
觸目未曾無。
諸人認取得。
何用白澤圖。
無有臨機道得底麼。
僧問。
今佛現瑞鼓覺海之風雷。
古佛放光揭釋天之日月。
學人乍入叢林。
不吝慈悲垂示。
師曰。
吃粥了也未。
進雲。
慈雲普覆潤及三千。
師曰。
天垂雨露。
不擇榮枯。
進雲。
寶印當
者裡有人提掇。
諸人請着眼看。
臘八上堂。
六歲寒酸徹骨清。
出山依舊眼睛青。
膽驚畫角一聲曉。
鐵意梅花又吐星。
臘月望謝兩堂首座上堂。
金剛腦後添鐵。
鐵牛皮下滴血。
雖是衲僧用心處。
認着卻是系驢橛。
大衆要知機奪機毒攻毒。
兜率天上待小釋迦。
黃蘖會中推陳尊宿。
臘月十九日開堂。
聖僧安座場開。
選佛菩提座師子颦呻。
列聖叢惠劍光寒。
三昧力也知大坐擇圓通。
共惟大聖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埵。
指其體則群生本有大智。
語其理則諸法無著真宗。
曆劫師非唯師佛佛。
萬象之中獨雄雄。
玻璃茶塞斷無著口。
般若鋒打發新學聾。
瓦礫推頭開蓦直路。
金剛窟下接尊勝翁。
五眼神光照燭十界。
一座台雲包含太空。
看看。
昔日萬菩薩經行未嘗離此中。
康曆二年正月二十六日。
接智覺普明國師之号上堂。
僧問德以位叙。
位以德興。
至哉德焉榮膺皇天優遇之命。
大哉位也高居宗門極品之尊。
師曰。
天無私蓋。
地無私載。
進雲。
天頒敕黃彩。
鳳來翔。
好個時節願祝睿算無疆。
師曰。
隻有天堪并。
更無山可齊。
進雲。
與麼則金輪統禦。
三千界玉曆延洪億萬春。
師曰。
日月添光天不老。
山川長暖地無秋。
進雲。
記得。
圓照師翁宋嘉熙三年正月二十五日。
理宗皇帝有旨特賜佛鑒禅師之号。
圓照鳴鼓升堂。
示衆曰。
臨風何以祝君壽。
遙指南山千萬層。
還端的也無。
師曰。
鐵牛通身無骨。
進雲。
共惟今年正月二十六日。
聖天子特遣使臣。
賜和尚以智覺普明國師之寶号。
未審說什麼法。
仰答聖恩。
師曰。
千峰勢到嶽邊止。
萬派聲歸海上消。
進雲。
可謂盛德之後必保寶位。
有道之邦笃生聖人。
師曰。
向陽花木易逢春。
進雲。
隻如法華雲。
常說無上道。
故号為普明。
莫是大覺世尊預為和尚授記麼。
師曰。
山僧若得授記。
一切衆生亦得。
進雲。
直得。
皇恩佛恩一時報畢。
師曰。
應時納祐無慶不宜。
進雲。
天子萬年和尚萬福。
禮拜而退。
師乃曰。
山門正月二十六日吉旦。
共惟天使入山。
傳以特賜。
祥雲瑞霧忽發山林光輝。
翔鳳飛龍大增宗社壯觀。
隻荷聖恩之至重不知材器之所輕。
靈山之囑彌遠彌新。
照世之燈益盛益大。
四海讓仁澤之洽五嶽推天德之高。
其争奈羊蒙虎皮。
固非群狐之所避。
木刻雞子。
甯免衆鳥之見欺。
名實不相當。
愧感雲交至。
且忘一身卑拙。
永播萬代光風者也。
複說偈曰。
五鳳樓前玉阙仙。
紫泥恩降九重天。
如何得奉身塵刹。
永祝吾皇億萬年。
二月旦退院上堂。
二月春風吹上杖。
鬓邊花在鏡中開。
青山有路白雲約。
卷雨辭龍歸去來。
南禅禅寺語錄(終)。
再住天龍資聖禅寺語錄。
侍者周祐編。
師永德二年二月晦日。
升座拈香畢。
趺座問答罷。
乃雲。
聲前一句。
天子萬年臨機。
與奪格外威權。
直得輝古騰今佛日赫赫。
移風易俗王道平平。
便見鳳阙翔雲。
九重城春期芥劫。
龍門有路。
三級岩瀑挂層天。
古聖道場色色仍舊。
滿山草木物物示禅。
供衆底金圈栗棘。
擊節底古曲沒弦(蓦終拄杖雲)。
柱杖子出來不免。
見義勇為(卓一下雲)。
卧龍才奮迅雲雨又三千。
複舉。
先師開山國師舉法燈和尚先師未了話拈雲。
法燈将謂。
千年滞貨販賣得時。
可笑累世家私自揚向外。
石上座溪山藏醜拙。
雲月入膏盲。
隻為無先師未了因緣。
所以出來為他謝恩。
山僧即不然。
以一偈下注腳去。
鹫嶺拈華少室春。
傳芳的的憶古人。
西歸三十有餘載。
丁囑半千諸應身。
寶塔湧空支落月。
水磨無日不推輪。
山僧袖短難藏臂。
慚愧先師未了因(擊拂下座)。
三月旦上堂。
舉。
三聖雲。
我逢人則出。
出則不為人。
興化雲。
我逢人則不出。
出則便為人。
二大老與麼垂示。
一人在家舍不離途中。
一人在途中不離家舍。
且道那個賓那個主。
諸人各請靜處娑婆诃參。
就後醍醐聖廟多寶院拈香。
二十年來再領徒。
山川增秀鎮皇圖。
那伽定遠慈尊會。
何必仙蹤慕鼎湖。
上堂(拈拄杖雲)。
香嚴聽擊竹忘知。
靈雲見桃花不疑。
等是恁麼時節子。
諸人因甚眼如眉(良久雲)。
隻為分明極。
翻令所得遲。
上堂(拈拄杖雲)。
光陰迅速。
劈箭離弦。
才消一瞬。
海變桑田。
就中有物不遷義。
會則萬年一念。
不會一念萬年(卓一下)。
下座。
佛誕生上堂。
垂語雲。
諸佛出身處。
東山水上行。
洗盡魔塵翳。
乾坤一雨晴。
好個清平世界。
誰人相共證明。
有麼僧問。
昆侖一句超佛越祖。
林送槐陰涼。
風潟荷葉露。
師曰。
已自知時節。
我今不再三。
進雲。
悉達降生日。
法雷重震時。
願演一音說。
普應四來機。
師曰。
普天匝地四月八日。
進雲。
與麼則前佛與後佛同一廣長舌。
師曰。
去卻一拈得七。
進雲。
記得。
僧問應庵。
既是清淨法身。
本無出沒。
因甚年年将惡水潑他。
庵曰。
要他知痛癢。
還端的也。
師曰。
露進雲。
敢咨問和尚。
既是清淨法身。
本無出沒。
因甚年年将惡水潑他。
師曰。
知恩必要報恩。
進雲。
滿院薔薇雨。
洗出架頭錦。
師曰。
佛身無為不堕諸數。
進雲。
泥牛對對黃金角。
木馬雙雙白玉蹄。
師曰。
怪力亂神不可語。
進雲。
優昙現希有瑞聖人為百世師。
師曰。
鳳栖不在梧桐樹。
僧禮拜。
乃曰。
謾稱獨尊開大口。
周行七步絕郎當。
雲門拄杖猶嫌短。
莫怪添薪燒镬湯。
何也年年灌沐。
菩提垢未必增金更以黃。
結制小參。
垂語曰。
楊岐栗棘。
東山鐵酸。
百味雖具足。
隻是下口難。
今宵家燕設。
誰管待賓柈。
有麼僧問。
掣開金殿鎖。
撞動玉樓鐘。
鑽仰不及處龍門高萬重。
師曰。
若有路可上。
更高人也行。
進雲。
法筵會四海衆。
安居修千佛規。
學人初機後學伏願慈悲法施。
師曰。
頭戴天腳蹈地。
進雲。
與麼則蟭螟眼裡放夜市。
大蟲舌上打秋千。
師曰。
會則途中受用。
進雲。
記得。
德山曰。
今夜小參不答話。
問話者三十棒。
未審意在那裡。
師曰。
親者不問。
進雲。
時有僧。
出禮拜。
山便打。
還的當也無。
師曰。
獨掌不浪鳴。
進雲。
和尚今夜小參。
有問有答。
與德山是一是二。
師曰。
吃得棒也未。
進雲。
坐斷上頭關。
千花生碓觜。
師曰。
少林無孔笛吹起萬年歡。
進雲。
盡大地人齊贊歎。
迷途推出指南車。
師曰。
蹈着秤槌硬似鐵。
僧禮拜。
乃曰。
以大圓覺為伽藍。
日出東方夜落西。
身心安居平等智。
主山倒卓。
案山低。
若能于此薦得。
西天蠟人困魚止泺。
東土鐵彈蚯蚓入泥。
衲僧家護生殺盡進步十方刹。
禁網脫得撒手萬刃崖。
三昧定中念念取證。
四天下外日日邏齋。
管甚不哭子甘為大闡提。
山僧與麼告報。
還知有不破如來聖制一着子麼(以拂擊禅床)。
金毛不卧野狐窟。
大象何曾遊兔蹊。
複舉。
僧問圓悟。
如何是佛。
悟曰。
口是禍門。
大惠頌曰。
口是禍門。
電激雷奔。
沙竭出海。
振動乾坤。
師曰。
圓悟答處如撾塗毒鼓。
聞者皆腦裂。
大惠提持似醍醐上味。
飲者悉清涼。
天龍亦為蛇添足去。
口是禍門。
嫌佛不呑。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試問四頭首。
與麼批判有為他二大老人出氣分麼。
請來夜對衆定當。
看。
次日上堂。
無語曰。
一結一切結。
烏龜咬生鐵。
會得個中意。
開口不幹舌。
不涉咽喉唇吻。
道将一句來。
僧問。
南薰入奏舜弦解愠。
殿閣涼起法席增光。
現成公案願聞舉揚。
師曰。
檐頭滴滴。
分明曆曆。
進雲。
一句當機親指示。
玲珑八面絕遮欄。
師曰。
鐵錘無孔。
進雲。
閃電光中驗賓主。
虛空背上立綱宗。
師曰。
無孔鐵錘。
進雲。
記得。
僧問萬杉。
朱明啟候衲子又安居。
未審九旬之内如何履踐。
杉雲。
松筠有高節。
意在那裡。
師曰。
鹁鸠啼樹上。
意在黍麻中。
進雲。
即今敢白和尚。
天龍門下未審九旬之内如何履踐。
師曰。
一日缽盂兩度濕。
進雲。
觌面全彰解脫門。
一擊牢關百雜碎。
師曰。
更進一步。
進雲。
古今無異路。
達者共同歸。
師曰。
水不借路。
僧禮拜。
乃(拈拄杖卓一下雲)。
結也藉者個力。
解也藉者個力。
若人會得者個。
一生參學事畢(又卓一下)。
謝秉拂上堂(拈拄杖雲)。
法不孤起。
必依人傳。
我山中四頭首。
說法聳動人天。
黃檗仰山全機不讓。
黃龍睡虎無所間然。
般若叢林是以改觀。
佛祖惠命為之延年。
言言不留盤珠迹。
着着下得快馬鞭(卓杖一下)。
師子窟中無異獸。
栴檀葉葉古風還 上堂。
僧問。
蟠桃三千年一結實。
黃河三千年一度清。
師曰。
佛性之義時節因緣。
進雲。
薰風長養瑞氣緻祥。
時節已不虛棄。
願聞真正舉揚。
師曰。
要荒卻法堂那。
進雲。
黃鶴樓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師曰。
又被風吹别調中。
進雲。
少室峰前鐵馬駒。
三更吃盡無根草。
師曰。
無舌人能解語。
進雲。
記得。
洛浦安禅師因龐居士來拜雲。
仲夏毒熱。
孟冬薄寒。
安曰。
莫錯。
如何理會。
師曰。
錯錯。
進雲。
士又雲。
龐公年老。
安曰。
何不寒時道寒熱時道熱。
還的當也否。
師曰。
雪上加霜。
進雲。
即今咨和尚。
若有人道仲夏毒熱孟冬薄寒如何祗對。
師曰。
切忌随他去。
進雲。
冰生于水。
青出于藍。
師曰。
增金以黃。
謗沈無香。
進雲。
畢竟如何是佛祖頂??一着子。
師曰。
土塊泥團。
進雲。
青山不鎖長飛勢。
滄海合知來處高。
師曰。
開口不在舌頭上。
僧禮拜。
乃曰。
記得。
玄沙示衆雲。
諸方尊宿盡道。
接物利生忽遇三種病人來。
如何接。
患盲者拈錘豎佛它又不見。
患聾者語言三昧它又不聞。
患啞者教伊說又說不得。
且作麼生接。
若接此人不得。
佛法無靈驗(蓦拈拄杖雲)。
山僧有個方便。
盲者耳又聰。
聾者眼又明。
啞者意又通。
既接三種病人了。
關甚佛法事(卓杖一下)。
端午上堂。
垂語曰。
善财采底藥。
觸目未曾無。
諸人認取得。
何用白澤圖。
無有臨機道得底麼。
僧問。
今佛現瑞鼓覺海之風雷。
古佛放光揭釋天之日月。
學人乍入叢林。
不吝慈悲垂示。
師曰。
吃粥了也未。
進雲。
慈雲普覆潤及三千。
師曰。
天垂雨露。
不擇榮枯。
進雲。
寶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