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明光佛頂國師語錄卷第二

關燈
口業大多。

    數吐恁麼粗言。

    因是終不為諸方所齒。

    長栖遲于岩穴。

    雖似自招禍事是。

    亦宿因之令然耳。

    隻荷洪慈之不外。

    複何歉之有。

    所恨常被衰恙萦纏不能時時覽觀法席盛事。

    徒以拳拳而已矣。

    冬寒寝嚴。

    珍愛是禱。

    不備。

     答雪窗座元 茲者辱惠教。

    盥沐披讀。

    靡勝欣幸之至。

    昨者始荷寵臨傾心倒情。

    幾乎超越十年舊知。

    殊惬素聞益傾景慕。

    且所被錄示碧岩集數則深領盛意。

    宜達黈聰。

    舉唱之日限當再報去。

    秃翁座元縱雖固辭。

    不可一舉而休。

    宜再勸喻。

    是亦不可辜負盛意也。

    價使急回不遑竭情。

    并竭再晤耳。

    不宣。

     寄雪窗座元 昨以所奏備聞太上皇。

    皇情為之歡然。

    且其謙退無诤之德早想觀道韻之如是。

    迩日果聳動天聰。

    膺遠大之寵者如指諸掌欤。

    祝祝。

    皇情之所希望端在麻三斤話。

    其時日定在重午之後。

    更須涓日啟告也。

    某資禀疏懶不克遄走左右申覆卑素。

    甚阙道義。

    怠慢之罪府望貸恕。

    不宣。

     與眷首座(号仙溪住大德) 因禅歸親領覶縷回教。

    足以洞視必肝。

    多荷多荷一件閑事。

    一刀兩段更不生相續心耳。

    且聞燈話緒餘。

    何其勞攘如此之多哉。

    古德喚為挈骨董袋秃奴者。

    幾乎此之謂欤。

    若欲參佛祖之禅。

    但将從前知解情量盡底傾翻赤骨??地跳出來。

    茍或不然。

    則直饒劈面提持兩手撒開。

    亦似隔靴抓癢相似。

    有甚慶快。

    往年已曰。

    稍帶歡喜。

    吾将謂。

    已消零碎解礙。

    慚愧慚愧。

    昧于驗人之眼。

    已曰得歡喜。

    想其以有所得心在前頓放者也。

    德山曰。

    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

    臨濟曰。

    我無一法與人。

    隻治病解縛。

    這二老漢可殺傷慈。

    吐心吐膽為人如此。

    自是蒙底信不及不敢承當。

    卻在經文上起見機境上起見葛藤露布上起見。

    終緻打入骨董袋裡去。

    因是衆生之病未瘥重加佛病祖病。

    豈非枷上重枷杻上添杻者耶。

    又已曰。

    具決定信。

    但隻恁麼見得。

    決有知休咎分矣。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

    若人無一切心。

    好肉不須剜瘡。

    芭蕉清禅師謂衆雲。

    我年二十八參見南塔。

    見上堂曰。

    汝等諸人若是個漢。

    從娘肚裡出來便作獅子吼好麼。

    我于言下歇得身心。

    看他性懆底漢才聞舉着便即識破自己本來成佛。

    寔直截徑要處。

    豈有許多曲折。

    幸有恁麼榜樣。

    可不取為準則耶。

    餘付他日相見。

    不悉。

     與普淳律師(改衣号石鼎住于靈源) 分攜以來不審若何作工夫。

    未透之關捩子猶未撥轉。

    不時時不倦體究。

    切須參詳。

    阇黎夙有靈骨。

    不被三藏名相籠罩。

    久以教外别傳一着子為大疑。

    因是在山野一言之下忽得釋然。

    生死凡聖一時超出。

    可謂俊快種性也。

    雖然猶坐在這淨淨潔潔處。

    未知有向上活計。

    古聖名之為死了未活。

    又為入佛未入魔。

    以故昧驗人之眼乏應機之句。

    若隻恁麼休去。

    如何為人下得鉗錘。

    可謂自了漢也。

    而今舉一二因緣為阇黎激勵。

    請子細定當看。

    佛心才禅師。

     初看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之話一日豁然有省。

    後見死心和尚機不契。

    又參靈源惟清和尚。

    凡入室出必揮淚自訟曰。

    此事我見得甚分明。

    秪是臨機吐不出。

     若為奈何(此乃是汝疑處此乃是汝地位也)惟清知其勤笃告以須是大徹方得自在。

    居無何竊觀鄰案僧讀曹洞廣錄。

    到藥山采薪歸。

    有僧問。

    甚麼處來。

    山曰。

    讨柴來。

    僧指山腰下刀曰。

    鳴剝剝。

     是甚麼(若是阇梨被他惑亂一上)山拔刀作斫勢(不是汝境界)才忽欣然掴鄰案僧一掌。

    揭簾趨出寮門。

    沖口說偈曰。

    徹徹。

    大海幹枯虛空迸裂。

    四方八面絕遮攔。

    萬象森羅齊漏洩(自是汝違背)阇梨試讀藥山因緣自差排看。

    能得欣然否。

    全無纖疑否。

    這個道理若毫厘有差。

    猶隔鐵圍在。

    又龍圖蕭居士一日聞靜闆有省。

    後問南堂靜和尚曰。

    某有個見處。

    才被人問卻問口不得。

    未審過在甚處(可與阇梨一狀領過)南堂雲。

    過在有個見處。

    南堂卻問。

    朝旆幾時到任。

    公曰。

    去年八月四日。

    堂雲。

    自按察幾時離衙。

    公曰。

    前月二十。

    堂雲。

    為甚麼道開口不得。

    公忽契悟。

    又嚴陽尊者見趙州時。

    借一問呈己見曰。

    一物不将來時如何。

    州雲。

    放下着。

    進雲。

    某甲一物不将來。

    未審教放下個什麼。

    州雲。

    看汝放不下。

    忽于言下大悟。

    後來圓悟禅師重下注腳雲。

    若以常情論之。

    他道一物不将來。

    雲何卻向道放下着。

    将知法眼照于微細為他拈出太病令他知羞慚去(汝未知這個羞慚)他尚不覺。

    更複進問。

    再與點破。

     直得瓦解冰消方始倒底一時脫去(以上圓悟之語也)以上來三段因緣較阇梨之歡喜處優劣如何。

    請自斷看。

    恁麼葛藤若對未截娘生舌頭底漢舉揚。

    還絆倒殺他。

    恐無益也。

    阇梨已脫卻知解情量作個灑灑地衲僧。

    隻以皮下無血而為恨耳。

    若因這葛藤翻轉腳跟換卻生涯。

    則亦不虛費精神髡筆頭。

    其或不然。

    則枷上加杻。

    彼此無益。

    敢請子細理會谛審研究。

    餘不贅。

     答持閑禅人 聞漆桶未破。

    以是為歎。

    有稍得歡喜之日。

    沖寒正來。

    甚稱山人之意。

    若非切切此事者。

    安得如此耶。

    雖然此語尚有未捉着話頭杷柄處。

    能知漆桶未破者誰喚作漆桶者也。

    是什麼物。

    若在遮不破之中以待破底時節。

    永劫亦無有得。

    大抵參禅一着隻在當人疑團。

    何也大疑者有大悟小疑者有小悟。

    不疑者終不悟。

    所謂疑也者是疑此什麼。

    隻在一則話頭而已。

    昔覺禅師曰。

    我這裡禅如擊石火。

    當一擊時拈起法燭點着便行。

    才貶眼便蹉過也。

    又曰。

    此事大段近。

    因甚不會。

    良久曰。

    隻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豈欺人乎。

    汝初提撕無字。

    山僧竊知。

    隻要工夫不及大疑因見。

    今年來此夏于當庵。

    以水潦一毛頭易之。

    此亦古人榜樣也。

    昔高峰和尚看個無字者幾乎三年。

    無些子得力分。

    後來因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話方始趣向。

    自曰。

    自決之後。

    鞠其從前病源别無他故。

    隻為不在疑情上做工夫。

    一歸何處。

    卻與無字不同。

    且是疑情易發。

    山僧易無字以一毛頭。

    必知汝疑情易發。

    隻個一毛頭又甚奇怪。

    出現百千法門無量妙義。

    且道個一毛頭落在何處。

    但隻看這話頭。

    不得作心性會。

    不得作非心性之會。

    隻管咬嚼撈摸看。

    直捱到咬嚼不破撈摸不及處正好着力。

    當恁麼時個一毛頭還在汝腳底成現。

    隻待汝[覤-兒+目]捕将去而已。

    忽然失腳蹈翻全身喪盡絕後再蘇。

    即是徹頭時節也。

    記取記取。

    聞道伴信士近寓居其山房。

    渠素笃于學佛。

    隻其力量不及志願。

    故久被世事煩擾空喪時光。

    今幸一切闊略與汝道聚。

    當須頻頻勸發令償初志。

    然知汝素不喜與朋友打道話。

    山僧想。

    汝意謂。

    我未有鼻孔。

    雲何為入出氣。

    此言似是而非。

    若直與本分草料。

    寔有犯分之罪。

    隻令他知有大事因緣且勸谕其求道之心。

    又何憚這有。

    又何犯之有。

    今也傥聞汝之與渠為法喜之交。

    忻忻然援筆不覺及此。

     與任可禅人 自荷遠臨以來。

    未通書問。

    殺乖道義。

    汗愧汗愧。

    舊日話頭時時能提撕否。

    聖制逼日。

    若非禁足。

    再履峣岩。

    石爐瀹茶聊打山中冷話。

    餘無可言也。

    不悉。

     與持閑禅人 向者再煩訊訪。

    山僧于時病卧不能面既。

    猶有慊于中。

    已雖不能面既。

    且因使人驗過而極盡其髒證。

    後來聞有勢州之行。

    以故不寄一字。

    又讀其所留之偈。

    乃知高自負氣。

    争奈鼻孔猶在山僧手裡。

    如其意氣吞佛坐卻孤峰頂上。

    則有較一半。

    恐其猶透山僧綱子不過在。

    今且舉一段樣子試問。

    汝請據實供通。

    昭覺元禅師曾在圓悟會裡。

    自謂了當。

    大慧一日去驗過之。

    乃見元在前資寮裡拍他背雲。

    來。

    同去鐘樓上看雪去。

    乃告圓悟曰。

    某去驗元禅客了也。

    圓悟曰。

    爾如何驗他。

    大慧曰。

    某又不問他禅。

    隻是閑說話。

    盡知他要領。

    他命根不斷在。

    汝以為如何。

    這些妙處隻其同得同證底。

    才聞舉着即知他下落處。

    非其同得同證者。

    未免聞之思量一上。

    若知大慧所勘過底便知他命根未斷處。

    若不[覤-兒+目]破此兩處。

    勿謂吾與佛祖同得同證。

    請隻盡自己眼力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