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波巴大師傳
關燈
小
中
大
莫勤為,
如若事務太繁勞,無分别智将消散,
應住松坦不整治。
子兮,亦識此意耶? 兆相、前知顯現時,心莫歡喜起貪著, 否則魔來做懸記,無執境中坦然住, 子兮,亦識此意耶? 澈觀自心深處時,莫生貪著與欲求, 否則當為貪魔使,無願無求而安住。
子兮,亦識此意耶? 尊者唱畢,以足置于大師的頭頂上說道:“衛地的法師啊!我已經于一瞬間将四種灌頂全部傳給你了。
你要歡喜啊!”這樣,于【一刹那間】尊者授與岡波巴大師下列諸灌頂:于其身,授以佛灌頂故,大師之身依佛身壇城之加持;于其口,授以真言灌頂故,大師之語得真言加持;于其心,授以法灌頂故,大師之心現見無生法身。
尊者以足置彼頭頂,大師于一切事理即得無礙【解】,獲金剛阿阇黎灌頂。
尊者于是想傳大師語诠三味灌頂,說道:“我有一個最深奧的寶貴口訣,但如果傳與别人實在太可惜了。
所以,唉,你去吧!” 于是尊者坐在河的此岸,岡波巴渡河行了一小段路後,隐約聽見尊者呼喚他的聲音,就立即回到尊者面前來。
尊者對他說道:“唉!我這個口訣雖然至為寶貴和殊勝,有點舍不得傳人,但是這個口訣如果連你都不傳,還傳給誰呢?所以我還是要傳給你的。
”岡波巴大師心生歡喜雀躍萬分說道:“那麼我是否要準備一個曼陀羅作為供養呢?” 尊者說道:“曼陀羅倒不需要。
隻要你莫辜負我這個口訣就行了。
好!現在你看!”說着尊者就将衣袍撩起。
隻見尊者周身上下都是【因多年辛勞】而結成的網狀老繭!尊者繼續說道:“我再沒有比這更深奧的口訣了!我是經過這樣的辛苦去修行,心中才生起功德的,所以你也要以最大的堅毅持忍力來修行才好。
”這件事對岡波巴心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他接受了尊者這個送别的禮物後,就如師所囑向東方行去。
(這就是說尊者米拉日巴尊者送給岡波巴最尊貴的還是以苦行淨除業力啊。
) 于是尊者就上行返回原處,召集所有的徒衆和惹巴弟子們說道:“法師醫生将會利益許多衆生,昨晚我夢見一隻金色的大鵬鳥向衛地飛去,降落在一座大山的頂上,許多鵝群從十方飛來,不一會兒又各自分散飛去,随後每一隻鵝又飛回來,每隻又帶來五百隻鵝仆,因此整個的谷地都金晃晃的充滿了鵝群。
我自己是個瑜伽行者,但是我未來傳承中的弟子卻大多數會是出家人啊!這個法師醫生将會對無量無邊的衆生作廣大的利益的!我對佛法應作的事也已經完畢了。
”123 于是達波仁波且【岡波巴】就起程前往衛地,他想道:“從前我的嘎當派諸上師曾囑咐過我,叫我不要舍棄嘎當派的威儀,我應該遵辦。
”于是大師就把帽子染成黃色,把衣服加上【僧衣的】領子,把鞋尖加上一個翹彎角與嘎當派的【比丘儀表】相符合。
于是大師來到紐讓巴格西的住處。
紐讓巴格西向大師道:“你到那個瑜伽行者跟前學到了些什麼呀?”大師答道:“我現在可以氣離出入,證量則與虛空齊等。
”紐讓巴道:“你确實生起了很好的功德,應該去作利益衆生的事了。
”大師說道:“我不知有無足夠的壽命去作利益衆生的事。
不知道有無此因緣。
【就我個人而言】我一向都是向往專心修持的。
”紐讓巴說道:“長壽的口訣我是有的。
我有一些不傳之秘的【大法】白度母和紐讓哇法門。
”于是将此二法傳授給大師。
大師在聶耳居住的時候,想起了密勒尊者囑咐的話,就準備了十二兩金子,攜帶着日貢惹巴前往朝禮尊者。
行至牙龍底谷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從後藏來的商人,大師問道:“布仁一帶的情況好麼?大家都安吉麼?上師【密勒】尊者身體康泰麼?”商人答道:“布仁那裡一般的情況都很好,大家也很安吉,上師尊者卻在馬月十四日那一天圓寂了。
他把自己的手杖和一件衣衫遺贈給你。
我是特來送這些東西給你的。
”大師一聽此言不禁淚流滿面,當下昏倒了過去。
面前的衆人立刻給大師按摩雙腳,又在臉上噴冷水。
這樣過了一會兒大師才醒轉過來,就撿出一兩金沙向着布仁的方向撒去,又朝着布仁方向頂禮多次,然後就唱了一首贊禱上師的歌: 尊住雪山頂峰時,如彼白獅雪山行, 威鎮一切瑜伽士!尊住茂林叢中時, 如彼斑斓猛虎行,無求無懼瑜伽士! 尊遊白崖頂峰時,如彼大鵬振銀翅, 涉波掠海瑜伽士!漫遊諸山崖洞時, 如彼獸王無畏行,具大威力瑜伽士! 尊處聚人叢中時,言行如彼金剛持, 能度有緣瑜伽士!尊之行素如巨象, 根本後得無差别,如彼幼童之行宜, 遠離内外之顧慮,此離心意之行止, 深契本性究竟處,具足神通清淨力, 心性明朗于内顯。
尊于飲食離貪着, 自享三昧妙食故。
自具勝寶似皇王, 所需皆由自身生。
尊似明月麗中天, 萬人叢中顯莊嚴,如彼蓮花出淤泥, 不為生死過患染。
廣大衆生皆蒙恩, 嘎居弟子願求滿。
尊之功德無邊際, 愧我隻能贊少分,慈悲護念祈攝受。
我今雖缺實物供,願以修行作奉養。
法身雖然無轉動, 莫舍大悲之護鈎, 莫斷加持之河流。
願仗此歌贊頌德, 得見尊老之慈顔,領受師尊大加持。
歌畢,岡波巴就往自處行去。
【途中】,旭日高升氣候已是相當溫暖的時候,在一個草樁的旁邊,出現了一個女郎。
岡波巴就向女郎道:“請你施給我一點食物吧。
”女郎道:“好,你随我來。
”女郎手中拿了一把大麥,象種地一樣的把大麥種子撒在田中。
這些麥種立刻就變成綠色的苗芽,瞬眼之間麥種就完全長大成熟了。
女郎立即收割了這些麥子,又用棍子來打麥杆,加以篩濾,炒熟拌和以後又煮了一鍋水。
這才将食物奉上給大師。
大師飲了一口水後想站起來漱漱口,剛一站起來,草樁和女郎都不見了,大師忖道:“難道是我的神志不清嗎?”仔細一看,不是的!因為大師把食物吃飽了還不住的打呃呢!大師想道:“輪回和涅槃一切諸法即顯即空,離一切【有無】真假之邊的道理就是指的這個吧!”念至此,心中立刻生起了異乎尋常的覺受。
在此以前,大師的友伴,一直是日貢惹巴,他一直在侍奉大師。
其時嘎當派的道友們正在作種種的法事,忙得不亦樂乎。
大師心想若是不幫忙他們就有罪過,就全力幫忙【參加他們的事務】。
結果弄得以往種種的殊勝覺受都消失不見了。
大師忖道:“修行人要獨居僻處就是這個道理吧!艱勞的苦行會使身體乾枯而導緻三昧散失。
上師尊者曾經對我說過:‘從沙礫裡怎樣榨得出油來呢?從芥子裡才能榨出油來的喲!如果身體中沒有精華是決定難以獲得三昧的!’這些話真不錯啊!”(就包括出來講經說法,都是這樣的。
它啊,在修行中處于某種不是很圓滿的狀态的時候啊,都會破壞三昧的。
) 岡波巴這樣想着心中十分不樂,又自忖道:“我在這裡這樣下去是不能修行的。
不如到其他嘎當派的上師處去吧!可是,我的上師密勒尊者,他是與佛陀一般無二的,他曾經說過: 修觀大手印定時,身口不可太勤勞, 否則智慧無分别,即将消失無蹤影。
今天我已經确實親曆到這個經驗了。
唉!我就是馬上到地獄去,也要以上師尊者為我的依怙!一切他老人家都知道!” 岡波巴這樣以無作意之深心把一切都交付上師,至誠祈禱尊者。
頃刻之間密勒尊者就在對面虛空中顯現聖相。
不久,岡波巴的暖氣就能回複到本來的狀況,同時也證入了大手印量等虛空之最勝悟境。
岡波巴【歡喜無量】不禁歌道: 依馬火!甚奇哉! 如是光朗自明智,遠離有無斷常邊, 無可認取明朗朗,即是勝智超生死, 其體大樂離戲論,其樂融融離認取。
隻覺空空明明智,隻覺本明離懃勇, 隻覺無二無離聚,隻覺此明超立破, 無願無求無憂懼,隻覺此即大道果。
此心與理相遇時,奇哉奇哉甚奇哉! 内心深度起決信,從此無複懼退失! 了知一切皆虛妄,此中無複懼壞滅! 現證妄念即本心,從此無取亦無舍! 覺了煩惱即智慧,從此不需對治法! 我今如斯悟自心,法身本來自圓成! 歌畢,岡波巴就将一串二十一顆的菩提子念珠,拴在一個蔣馬樹莖上,起誓道:“如果三世諸佛曾為我授記,這棵樹就會把這些菩提子長出苗莖來。
如果三世諸佛沒有為我授記就長不出來!”一天之内,這些菩提子果然都長出苗莖來了。
大師又說:“此自心者,本來無生,一切皆非,無立無成,其相惟明,無所不顯,無所不能,甚為稀奇!甚為稀奇!”就唱了下面這首歌: 明朗空寂此心性,而今方識見之本! 此平常心離散亂,而今方識修之本! 無執明體離依處,而今方識覺受相! 能知心性此決信,而今方識何謂悟! 本來松弛無執着,而今方識何謂行! 明明空空此明體,而今方識即法身! 自心無始本清淨,而今方識何謂果! 奇哉!此心廣大界,因地即具圓滿果; 雖未圓證現量知,不為諸相垢染覆。
此後,大師【與嘎當派的這些喇嘛在一起時】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逆緣,但心中總是不太快暢,所以就到俄卡去,在善谷處住了三年,又在貢牙之色哇谷修持了六年。
此時【岡波巴】需進許多飲食,大師雲修行時亦需要【調整】飲食。
(這裡有兩個注解,*此二句原文可能有錯字,不知确義,原文為星曜之意,應譯作“此時有大星曜出現。
”但此處若為星曜則看不出任何意義。
則可譯為“此時,岡波巴需進很多飲食,”以修行人需要調整飲食。
*)不久就能見到忍心之少分。
(*忍心可能為無生法忍之忍也*這裡有個注解啊。
)師雲:“一般說來,這段時期内,我在修行上很難生起【好的】覺受。
有一天我作-個好夢,作了這個夢以後才能【生起】好的覺受來。
”徒衆問道:“您作了什麼夢呢?”大師說:“我夢見自己在挖金子,得到了一兩黃金就想用它來寫一部般若八千頌。
作了此夢後不久我就能生起決定的悟境了。
在未見契合俱生智的境界時專一修拙火定,最初,覺得一切皆是自心,一切皆是妄念,妄念率爾無根,從心内深處自然生起一種‘一切皆是心’的感受。
然後就覺得無論何時見到心識之體時就好象見到【久别重逢的】熟朋友一樣:明分之體也赤裸裸的看見了。
比起過去的覺受來,此時要明顯清楚多了。
同時,過去所學的法要和歌訣等也在心中燦然出現。
有時覺得外顯諸境都是清清明明的幻化境界,有時覺得會【含攝】一切,有時覺得與心識之體性融彙無間。
當感覺到一切【時、處】皆是悟境時就覺得無有所修之法了,能修和所修本身也沒有了。
過去所聞受之一切法要都象是樹皮般向外脫落一樣,明體的本身也不成為依處了。
(這裡有個注解,*此處亦可譯為“明體的本身啊,也沒有依處了。
”*)對外顯的世界毫無牽挂,有時見到空,有時見到幻化或光明。
因此,對一切顯境皆不必緣慮和分别。
有時覺得悟境會增大增深,其實這就是覺受之本身,在悟境尚未達成堅固以前是很難得到太大的利益的。
起初會覺得如果悟境能毫無蒙昧豈不最好嗎?但不久就會達到全體的純清光明境界,那時就會覺得‘任何東西也不能損傷我了’!以後就會常住于純一光明之境,其實,在此以前【就應該】可以相續無間。
等到行者的悟境能夠不分晝夜相續不斷之時,就會覺得無所謂‘死’或‘無死’。
世上亦無任何一物堪與此悟境相比拟者。
以前雖然精勤念誦許多的明咒也很難避免魔鬼的侵擾,現在一遍也不念,魔鬼也不能損害了。
從前與有學問的格西們相遇時,心中總有些顧慮和膽怯,現在就是佛陀降臨也沒有什麼膽怯了。
過去與有學問的人談話的時候,總有些不安和腼腆,現在卻毫不在乎的把他們抛在腦後了。
又有一天晚上我夢見找到了一個犀皮制的嘎烏,(就是一個嘎烏盒嘛,這裡有個注解,嘎嗚*藏族人身上時常帶着護身符叫做嘎烏,内藏舍利、符咒等物。
*)一個饑餓的窮丐行者說:‘把嘎烏拿給我看一看!’我不肯給他,因為這個嘎烏能使阿底峽尊者的傳承子系增長,嘎當派的許多口訣也藏在裡面。
可是那個窮丐的力氣很大,他用力一掀就把嘎烏打開了。
我作了這樣一個夢,現在因為對衆生有益,所以我還依賴嘎當派的一小部口訣來利濟衆生。
” 又一天,大師夢見交給兩個人一個巨大的銅号筒,令他們去鼓吹,說道:“現在衛藏整個國家中再也找不出比這個号筒發聲更大的了。
”大師與一位施主談起此夢,問他道:“這個夢是預兆我的徒衆們之德相嗎?”施主道:“我想這不是預兆徒弟而是預兆上師自己之象征吧!”以後果然如是應驗。
又一夜,大師夢見自身湧出許多舍利子,把一個窪谷都填滿了,許多舍利子又吸入到自己的身中去。
大師評道:“這是表示我的徒衆中,就是那些初學的小僧們,在十分可怖的險處居住也不會有魔障的象征。
“又一夜夢見自己手中拿了一把銳利的刀子割自己大腿的肉,割時心中毫無怖畏,割着也毫不覺痛,割完了就自己吃割下來的肉,覺得非常鮮美,好吃極了,就教所有的人也照樣的去割自己的身肉。
醒後,大師就思惟此夢的意義。
結論是:這是表示自己本有的東西要自己去吃和自己去享用。
教别人也這樣做是:在牛身上的肉上試刀,看誰的鋒利,對自己多割一點就能得到多一點的滿足,少割一點就能得到少一點的滿足。
(這裡有個注解,*此句文義啊,不太明了。
*)又一次夢見手中拿了兩個雞蛋,雞蛋裡面發出小雞吱吱的叫聲,醒來以後想道:“這大概是我将有圓滿弟子的象征吧。
”大師又說:“如果有一個純正和信心堅強的弟子【全體交付我】,我就象牽山羊牽綿羊一樣的帶着他,隻要五個月我就能使他證不退轉地。
”接着,大師就開示心體十二種譬喻之法要: 本來俱生智之法爾自成比喻有四:(一)如力士房舍之藏玉。
(二)如窮丐床下之寶藏。
(三)依止上師口訣而開悟,如黑夜中月輪頓顯光明。
(四)如持明燈入黑暗而得金瓶。
另四喻者:(一)所有粗細能所二執之妄念皆法爾自滅。
(二)如海結冰【波止不起】。
(三)顯境中之一切事物皆消融于法性體中成為一味,如雪片之降于湖心時消融不見。
(四)六塵六識之種種顯現皆于法界體性中清淨,如無雲天空清朗明澈;識得此圓滿清淨之心性時則見【法界】曼陀羅中之一切所知法明澈清顯,如無塵鏽之明鏡朗照萬物然。
另四喻者;(一)身心安樂漸次增長如上弦之月。
(二)此開悟之覺受極難對他人說得明白,如啞巴嘗蜜一樣。
(三)一切粗細之各種習氣皆自然清淨,因此對輪回諸法毫無畏懼或不安之感,如獸王獅子然。
(四)此【本來】心性實與如意寶一般無二,能滿足輪回及涅槃之一切需要及欲求,故為寶中之寶,衆寶之王。
以上為大師所開示之心性十二種譬喻之心要法,為釋其義更為之歌曰: 奇哉!如是最勝法,一切衆生雖本具, 無有幾人能識得,如彼力士家中寶, 本來具足不自知,長相伴随不相識。
依上師恩令睹面,如黑暗中明月出; 自心中央智慧現,如旭日升黑夜除。
親自覺受自滿足,加持力故慧增長, 自明智慧内現時,離言覺受超心識, 此心與理相遇時,離思自成甚奇哉! 不可思議此明智,常得享受甚奇哉! 此心光明離認取,實為最勝修持法, 本來法身甚奇哉!了達諸顯皆心時, 自然無欲無希求,快樂歡喜雀躍心, 【晝夜】相續恒不斷!能得如斯大樂義, 萬千粗細諸習氣,法界性中鹹清淨! 如彼獸王雄獅子,無有怖畏無顧慮, 此心超越生死者,輪回諸法皆遠離, 如彼虛空離認取,不堕諸法無欲求。
悟此心性即勝見,外顯諸境與自心, 如水與波無有二,能證此理即開悟, 内顯此理即覺受,專注此理即修觀, 依此無散即勝行,悟此即是法身者, 即是大印殊勝果。
不能證悟此理者, 【報化】色身無由生! 此時,大師忖道:“上師尊者曾經對我說過【将來對大手印會有超乎尋常的證悟】,大概就是指此吧!”其時,大師覺得一切法都象樹皮脫落一般的(消失無影),似貧丐忽得寶藏,似久别而遇舊知,似多年遊子歸家園,超越一切衆生之境界。
大師覺得今生大概是他在輪回中的最後一世了。
其時,大師能使一切修行皆順乎“見”,就象是把修行之道都交付給主人手中一般。
對上師感恩之心異常深切,深感法訣之殊勝希有。
大師說:“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覺受從沒有起落增損之相,悟境亦沒有高低,于無取舍之理毫無疑惑了。
” 于是大師就赴哦卡察藏布江之去各叮處,于哦卡山洞中居住【習禅】。
一夜,夢見把自己兒子的頭砍下來,把屍首抛卻,切斷了生死之傳延。
醒後忖道:“世人皆以子息為重,此夢表示我對子息也沒有貪著了。
”以後的事實也正是如此。
大師說自此以後對世間之一切貪著皆能根本斷除,若是【以因緣故】而與人建立某種關系也是順乎戒律原則及聖者【之行素】的。
(啊,這個意思就是說,啊,大師結緣就完全是以這個衆生呐,啊,是不是求解脫啊,以這個戒律的原則呐,聖者的行素啊,那就是你求解脫就跟結緣呐,啊,真心學佛啊。
因為他對子息都沒有貪着了呐。
是吧。
)從此再沒有“我需要這個或那個”,或“這是很貴重”的想法。
有時遇到此類因緣之挑戰時亦毫不為之所動焉。
對徒衆們也沒有“我要丢棄此人”或“我要攝受那人”的想法。
對一切徒衆皆平等待之。
對一切财物也再沒有“這是我需要的”或“如果有了這個豈不很好”的想法了。
(你看,其實到最後啊,到了岡波巴大師這個時候對所有徒衆都沒有一定要攝受誰,或者我一定要舍棄誰,沒有這個想法了。
啊,所以做弟子的隻有自己努力呐,不靠自己努力是不可能跟上的呐。
啊。
嗯,到了最後,越高明的上師他心裡就越沒有這些執着了啊。
嗯,就靠自己,所以尋找到好上師,就完全靠自己的感召了呐。
)隻是有時為了全體僧衆的原故,大師也會為大衆而領受财物。
對私人言則絕無“需此需彼”的想法。
又某夜夢見誅殺一黑色之人,從此四魔不能再作障礙。
自此以後大師就沒有任何夢境了,于睡眠中惟見光明之境界矣。
在這段時期中,某一天,大師對讓貢惹巴和領日惹巴等徒衆歌道: 法性界中唱此歌,智慧流出曲中詞, 深觀無二之理時,無執利他悲心生, 此即最勝之方便,即于其上力觀照! 了達俱生此認識,即是【道上之】智慧, 即于其上力觀照,必定當生大決信! 能生有相之妄念,力觀即是佛法身, 如是覺受如是知,必能洞見心要義! 習氣認取生萬法,即是妙理勝義谛, 即于此上力觀照,得妙法時見真理。
若欲了悟此妙理,如水長流綿延修, 棄諸作業松松住,勿尋勿覓置本然, 不需作意離緣想,覺受證悟自然生, 悟境相續無間斷,【廣大無際】等虛空, 此時即見自心佛,現前證悟法性義, 有相法爾自解脫,不加思惟自然成。
遠離凡俗此行境,聞思雖廣不能見, 聰慧銳利亦難知,超越思辯學問境, 依加持道乃能入,依上師訣乃能證, 依信依誠乃能悟!我今正告諸修士, 如是最上勝妙法,凡俗豈能善受持? 大師又對【徒衆們】說道:“就我自己的經曆來說,覺受和證解都是很難生起的,我必需經過很大的辛苦和努力才能生起覺受和證解的。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故】,現在你們就能容易的不需要太辛苦就能夠生起覺證了。
(這就說明岡波巴大師他修很多艱苦的修行都是為了替弟子承擔。
啊。
)除了口訣和方便道深邃【不可思議外】,再加上嘎居派傳承的加持力與衆不同的緣故,你們在修行時如果能夠耐苦努力,一定會有很多的人成就見道位的。
關于除遣障礙、增益功德和生起覺受相等【口訣】則需由上師【所傳】之甚深道灌頂得到;以後就可以各自去修行,專修忿怒母和大手印就可以了。
” 大師在該處修持了七年,集聚的人越來越多,大師略覺煩嚣,【乃生去意】。
(啊,弟子多了,上師就生煩憂,略略生起了煩惱啊。
就生起了要走的意思。
)想道:“從衆人供養中得來的食物哦卡的長老們可以用的着。
”就送給了他們。
大師心想,夏天來時我可以到貢甲之雪山處去修行,剛剛生起這樣的念頭,天明時就聽見天空中有聲音說道:“舍棄現前的弟子們是有違菩薩行的喲!”過了不久某一天大師看見一個遊逛的人,頭上拴着一條大綢巾,頸上挂着一塊大玉石,說道:“您要是在這裡住,我就會作您的供主,現在,您如果不想住了,就請到我的兒子地神岡波間那裡去住,他會對您侍候周到令您完全滿意的。
我是一個在空中奔跑的精靈,心中雖然不想損惱衆生,但因為本性惡劣所以還是不由自主的損惱了許多衆生。
因此我要在您面前求忏悔,請您傳給我皈依和菩提心戒,請慈悲攝受我。
”于是大師就以四力方便為作忏悔,授以修慈悲之法,又傳授給他皈依和發心等法要。
剛要引他進入大手印之觀法時,他卻突然象虹彩一般消失于天空之中。
不久大師就前往地神岡波之處,想在那裡修清淨法十二年,并且在銅谷處建立了一所修清淨法的好房舍。
大師心念,因為當地無水,必需先開辟一口井。
日貢惹巴說道:“這裡沒有水呀!”大師說:“昨天我們曾在一個大崖石下面趺坐,你現在去把那個小坐墊拿開,再向下面看一看。
”日貢惹巴就拿了一把水瓢走到該處把坐墊拿開,發現下面出現了一口泉眼,有碗口一般大小。
他想看看井底有多深,就仔細向泉眼處往下瞧,卻深不見底。
大師說道:“我開此泉就象佛陀‘以箭開泉’的故事一樣。
修行人應該知道修行時應當注意的五項事件。
”随即歌道:(你看,岡波巴大師聚集徒衆多了,他就想要離開,但是一直伺奉他的日貢惹巴他們這幾個還是帶走了,是不是。
也帶到地神岡波這裡了。
) 諸法本性雖空寂,僅憑離貪不能見。
不離能所之修觀,雖具覺受難悟體。
不具悟境之宗見,雖雲離邊仍作意。
未斷牽繩之修士,禅定雖佳輪回因。
學佛若不具悲心,雖勤精進堕聲聞。
上師口訣最珍貴,珍中之珍為修行。
(這就說明了修行的幾個要點,想悟空性,僅僅是離貪是不行的。
啊,想修觀若不能超越能所啊,是證悟到不到本性,啊。
所以沒有悟境啊,那個宗派之見,是吧,講是講離邊呐,仍然還是有着意嘛,是不是?若修行人呐,你要是沒有斷了對這個世間的牽纏,啊,再好的禅定也是輪回的因。
嗯,) 大師正在思惟要開始起修清淨法之時,看見來了一個女人,全身塗滿了炭灰,手中掌著一個孔雀的翅膀說道:“修十二年的清淨法,不及宏揚佛法十二年好啊!”說畢不見。
過了幾天,從後藏來了一個羅甲法師,他是一個世間八法欲心很重,又會裝模作樣的人,他來向大師請法,(嘿嘿嘿嘿嘿)大師為之歌曰: 五蘊即是佛陀身,莫貪此身放羁絆。
修習其言内行時,莫摻低劣之行法。
(就剛才啊,我就看了看我們旁邊就在我們旁邊孵出來的小鳥,我就看到了一個道理。
就悟到了一個道理,還隻是剛剛長成了一點點,羽毛還沒有完全豐滿,他就不願意呆在窩裡面,它總是跑到那邊邊上,看着遠處的天空,它就是想飛。
這就是什麼啊?它的習氣讓它這樣。
那麼修行人啊,如果你是修行人,真是修行的根器。
啊,聽了這麼久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和《米拉日巴尊者傳》《米拉日巴大師集》早就應該向往住山修行了。
就像我們的這個小鳥一樣,雖然沒有飛翔的能力,但是那個心啊,早就在飛了。
翅膀雖然還無力,但是它早就想飛了。
啊!所以這也是我講這個《岡波巴大師傳》的時候呐,沒做太多的講解,因為不想講。
啊。
因為為什麼啊?是修行人啊,聽到這裡,聽了這麼多教言,早就應該想飛了,啊,早就應該想真實去住山修行了。
啊,你看,即便是一個啊,弘揚佛法的岡波巴大師,他也一樣向往着獨自住山修行啊!這是為什麼呐?這是瑜伽士的啊,本來的形式。
啊,心裡本來就喜歡這樣,啊,如果不是為了度衆生的緣故。
确實也不願意啊,呆在這個人群和城市中。
) 三昧耶戒似命樹,莫以煩惱火焚之。
六道有情皆如母,莫因自利而舍之。
恒常相續之三昧,莫被戲論三昧擾。
無轉自成之【本體】,莫以堕向能所邊。
離執修觀之明空,莫為覺受所粘滞。
任運之行本松坦,莫摻僞拟及造作。
時機未至之禁行,能損密戒三昧耶。
内心不具把握時,莫作業果斷滅論。
具證具德瑜伽士,莫起如山之慢見。
莫被八法枷鎖系,莫被現世欲鈎牽。
善思惟兮諸修士,莫堕隐暗險谷中! 随後大師就傳以口訣,命他去修行。
以後這位法師的名利心漸漸淡泊,終究成為一個很傑出的大修行者了。
過了不數日,格西甲哇窮從至,不久格西甯勞至,随後遼馬波等六十人至。
大師皆傳以法要及開示。
事畢,大師想道:“我應該閉一個很嚴格的關了。
”正在此時,衛、藏、康三區中具有善根的人士都來到大師處齊集。
這些人都在短期内生起了無量的覺受和極殊勝的氣脈功德。
大家都在一個時期中成就了六種神通!這些修士們從不執受八種厭物,*【此不知何指,可能指世間八法。
】*大家都精勤修持蹲坐瑜伽,*【大概是指六竈印瑜伽。
】*住于十二種圓淨功德,習禁語及密行,常行閉關及清淨法。
這段時期,因為集聚的徒衆太多,所以雜事也很多,大師覺得太煩嚣,就躲避到朵域之鳥谷中去居住。
該地是一個十分可怖的地方,鬼魔非人白天都時常出現,魔鬼的喧鬧聲整天都充滿了山谷。
大師想道:“這個地方大概徒衆們不會來了吧!”但是仍有少數的徒衆前來依止。
大師忖道:“這些人才是真正想學法的啊!”就對他們說道:“你們不顧生命的危險到這裡來,今後不論你們要學什麼法,我一概傳授!”徒衆們問道:“您要傳我們什麼法呢?”大師以歌答曰: 敬禮上師。
時不停留死速至,應早修持求解脫, 夕陽落後夜随至,無常催人棄此生。
應斷懈怠及蹉跎,勇猛精進似火熾, 不顧此生之一切,恒常專精修禅觀, 如果修持必能生,超離心意之覺證。
應知有因必有果,不可斷滅因果法, 思惟惡道之苦痛,能生強烈對治心, 唯求自己得解脫,則堕聲聞小乘道。
思惟衆生如母恩,心中常修慈悲觀, 慈心常覆諸有情,常願衆生行解脫。
心常浸潤于慈悲,舍己利他自能成。
自心深處得清淨,二種障礙法爾滅。
若知諸法本如幻,如夢如影不堅實, 【如能恒常持此見】,則于此生不貪著, 離諸欲求降貪執。
以上見行若熟練, 此心必得大轉變。
自心若不徹轉變, 隻望他人斷煩惱,豈能獲得解脫果? 大師又開示說:“直言之,衆生心之體性乃‘無法可立’或‘一切都不是的’。
就在這‘無法可立’之上安然定下去就夠了,再不需要其他了。
生起一點微細妄念也不要緊。
這種【大手印的修觀】因為是深觀自己本身,所以結果是返本還源。
除了此心性之‘一切皆非’外,其他什麼也沒有。
無分别的三昧如虛空般的開展出來;或安往【自心】明體不散亂,此二者可加以審查孰者為佳?【總之】,若是無念無記之禅定就不是了義教,不如修平常心之殊勝。
舉一個比喻來說,虛空中充滿了佛及佛母,他們以神力令我超升上界好呢?還是我與他們同體無差别好呢?不管佛、神顯現怎樣殊勝的境界,仍舊是心所變現之幻境,哪裡有平常心好呢?有時瑜伽行者看見自身成為佛陀之相
子兮,亦識此意耶? 兆相、前知顯現時,心莫歡喜起貪著, 否則魔來做懸記,無執境中坦然住, 子兮,亦識此意耶? 澈觀自心深處時,莫生貪著與欲求, 否則當為貪魔使,無願無求而安住。
子兮,亦識此意耶? 尊者唱畢,以足置于大師的頭頂上說道:“衛地的法師啊!我已經于一瞬間将四種灌頂全部傳給你了。
你要歡喜啊!”這樣,于【一刹那間】尊者授與岡波巴大師下列諸灌頂:于其身,授以佛灌頂故,大師之身依佛身壇城之加持;于其口,授以真言灌頂故,大師之語得真言加持;于其心,授以法灌頂故,大師之心現見無生法身。
尊者以足置彼頭頂,大師于一切事理即得無礙【解】,獲金剛阿阇黎灌頂。
尊者于是想傳大師語诠三味灌頂,說道:“我有一個最深奧的寶貴口訣,但如果傳與别人實在太可惜了。
所以,唉,你去吧!” 于是尊者坐在河的此岸,岡波巴渡河行了一小段路後,隐約聽見尊者呼喚他的聲音,就立即回到尊者面前來。
尊者對他說道:“唉!我這個口訣雖然至為寶貴和殊勝,有點舍不得傳人,但是這個口訣如果連你都不傳,還傳給誰呢?所以我還是要傳給你的。
”岡波巴大師心生歡喜雀躍萬分說道:“那麼我是否要準備一個曼陀羅作為供養呢?” 尊者說道:“曼陀羅倒不需要。
隻要你莫辜負我這個口訣就行了。
好!現在你看!”說着尊者就将衣袍撩起。
隻見尊者周身上下都是【因多年辛勞】而結成的網狀老繭!尊者繼續說道:“我再沒有比這更深奧的口訣了!我是經過這樣的辛苦去修行,心中才生起功德的,所以你也要以最大的堅毅持忍力來修行才好。
”這件事對岡波巴心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他接受了尊者這個送别的禮物後,就如師所囑向東方行去。
(這就是說尊者米拉日巴尊者送給岡波巴最尊貴的還是以苦行淨除業力啊。
) 于是尊者就上行返回原處,召集所有的徒衆和惹巴弟子們說道:“法師醫生将會利益許多衆生,昨晚我夢見一隻金色的大鵬鳥向衛地飛去,降落在一座大山的頂上,許多鵝群從十方飛來,不一會兒又各自分散飛去,随後每一隻鵝又飛回來,每隻又帶來五百隻鵝仆,因此整個的谷地都金晃晃的充滿了鵝群。
我自己是個瑜伽行者,但是我未來傳承中的弟子卻大多數會是出家人啊!這個法師醫生将會對無量無邊的衆生作廣大的利益的!我對佛法應作的事也已經完畢了。
”123 于是達波仁波且【岡波巴】就起程前往衛地,他想道:“從前我的嘎當派諸上師曾囑咐過我,叫我不要舍棄嘎當派的威儀,我應該遵辦。
”于是大師就把帽子染成黃色,把衣服加上【僧衣的】領子,把鞋尖加上一個翹彎角與嘎當派的【比丘儀表】相符合。
于是大師來到紐讓巴格西的住處。
紐讓巴格西向大師道:“你到那個瑜伽行者跟前學到了些什麼呀?”大師答道:“我現在可以氣離出入,證量則與虛空齊等。
”紐讓巴道:“你确實生起了很好的功德,應該去作利益衆生的事了。
”大師說道:“我不知有無足夠的壽命去作利益衆生的事。
不知道有無此因緣。
【就我個人而言】我一向都是向往專心修持的。
”紐讓巴說道:“長壽的口訣我是有的。
我有一些不傳之秘的【大法】白度母和紐讓哇法門。
”于是将此二法傳授給大師。
大師在聶耳居住的時候,想起了密勒尊者囑咐的話,就準備了十二兩金子,攜帶着日貢惹巴前往朝禮尊者。
行至牙龍底谷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從後藏來的商人,大師問道:“布仁一帶的情況好麼?大家都安吉麼?上師【密勒】尊者身體康泰麼?”商人答道:“布仁那裡一般的情況都很好,大家也很安吉,上師尊者卻在馬月十四日那一天圓寂了。
他把自己的手杖和一件衣衫遺贈給你。
我是特來送這些東西給你的。
”大師一聽此言不禁淚流滿面,當下昏倒了過去。
面前的衆人立刻給大師按摩雙腳,又在臉上噴冷水。
這樣過了一會兒大師才醒轉過來,就撿出一兩金沙向着布仁的方向撒去,又朝着布仁方向頂禮多次,然後就唱了一首贊禱上師的歌: 尊住雪山頂峰時,如彼白獅雪山行, 威鎮一切瑜伽士!尊住茂林叢中時, 如彼斑斓猛虎行,無求無懼瑜伽士! 尊遊白崖頂峰時,如彼大鵬振銀翅, 涉波掠海瑜伽士!漫遊諸山崖洞時, 如彼獸王無畏行,具大威力瑜伽士! 尊處聚人叢中時,言行如彼金剛持, 能度有緣瑜伽士!尊之行素如巨象, 根本後得無差别,如彼幼童之行宜, 遠離内外之顧慮,此離心意之行止, 深契本性究竟處,具足神通清淨力, 心性明朗于内顯。
尊于飲食離貪着, 自享三昧妙食故。
自具勝寶似皇王, 所需皆由自身生。
尊似明月麗中天, 萬人叢中顯莊嚴,如彼蓮花出淤泥, 不為生死過患染。
廣大衆生皆蒙恩, 嘎居弟子願求滿。
尊之功德無邊際, 愧我隻能贊少分,慈悲護念祈攝受。
我今雖缺實物供,願以修行作奉養。
法身雖然無轉動, 莫舍大悲之護鈎, 莫斷加持之河流。
願仗此歌贊頌德, 得見尊老之慈顔,領受師尊大加持。
歌畢,岡波巴就往自處行去。
【途中】,旭日高升氣候已是相當溫暖的時候,在一個草樁的旁邊,出現了一個女郎。
岡波巴就向女郎道:“請你施給我一點食物吧。
”女郎道:“好,你随我來。
”女郎手中拿了一把大麥,象種地一樣的把大麥種子撒在田中。
這些麥種立刻就變成綠色的苗芽,瞬眼之間麥種就完全長大成熟了。
女郎立即收割了這些麥子,又用棍子來打麥杆,加以篩濾,炒熟拌和以後又煮了一鍋水。
這才将食物奉上給大師。
大師飲了一口水後想站起來漱漱口,剛一站起來,草樁和女郎都不見了,大師忖道:“難道是我的神志不清嗎?”仔細一看,不是的!因為大師把食物吃飽了還不住的打呃呢!大師想道:“輪回和涅槃一切諸法即顯即空,離一切【有無】真假之邊的道理就是指的這個吧!”念至此,心中立刻生起了異乎尋常的覺受。
在此以前,大師的友伴,一直是日貢惹巴,他一直在侍奉大師。
其時嘎當派的道友們正在作種種的法事,忙得不亦樂乎。
大師心想若是不幫忙他們就有罪過,就全力幫忙【參加他們的事務】。
結果弄得以往種種的殊勝覺受都消失不見了。
大師忖道:“修行人要獨居僻處就是這個道理吧!艱勞的苦行會使身體乾枯而導緻三昧散失。
上師尊者曾經對我說過:‘從沙礫裡怎樣榨得出油來呢?從芥子裡才能榨出油來的喲!如果身體中沒有精華是決定難以獲得三昧的!’這些話真不錯啊!”(就包括出來講經說法,都是這樣的。
它啊,在修行中處于某種不是很圓滿的狀态的時候啊,都會破壞三昧的。
) 岡波巴這樣想着心中十分不樂,又自忖道:“我在這裡這樣下去是不能修行的。
不如到其他嘎當派的上師處去吧!可是,我的上師密勒尊者,他是與佛陀一般無二的,他曾經說過: 修觀大手印定時,身口不可太勤勞, 否則智慧無分别,即将消失無蹤影。
今天我已經确實親曆到這個經驗了。
唉!我就是馬上到地獄去,也要以上師尊者為我的依怙!一切他老人家都知道!” 岡波巴這樣以無作意之深心把一切都交付上師,至誠祈禱尊者。
頃刻之間密勒尊者就在對面虛空中顯現聖相。
不久,岡波巴的暖氣就能回複到本來的狀況,同時也證入了大手印量等虛空之最勝悟境。
岡波巴【歡喜無量】不禁歌道: 依馬火!甚奇哉! 如是光朗自明智,遠離有無斷常邊, 無可認取明朗朗,即是勝智超生死, 其體大樂離戲論,其樂融融離認取。
隻覺空空明明智,隻覺本明離懃勇, 隻覺無二無離聚,隻覺此明超立破, 無願無求無憂懼,隻覺此即大道果。
此心與理相遇時,奇哉奇哉甚奇哉! 内心深度起決信,從此無複懼退失! 了知一切皆虛妄,此中無複懼壞滅! 現證妄念即本心,從此無取亦無舍! 覺了煩惱即智慧,從此不需對治法! 我今如斯悟自心,法身本來自圓成! 歌畢,岡波巴就将一串二十一顆的菩提子念珠,拴在一個蔣馬樹莖上,起誓道:“如果三世諸佛曾為我授記,這棵樹就會把這些菩提子長出苗莖來。
如果三世諸佛沒有為我授記就長不出來!”一天之内,這些菩提子果然都長出苗莖來了。
大師又說:“此自心者,本來無生,一切皆非,無立無成,其相惟明,無所不顯,無所不能,甚為稀奇!甚為稀奇!”就唱了下面這首歌: 明朗空寂此心性,而今方識見之本! 此平常心離散亂,而今方識修之本! 無執明體離依處,而今方識覺受相! 能知心性此決信,而今方識何謂悟! 本來松弛無執着,而今方識何謂行! 明明空空此明體,而今方識即法身! 自心無始本清淨,而今方識何謂果! 奇哉!此心廣大界,因地即具圓滿果; 雖未圓證現量知,不為諸相垢染覆。
此後,大師【與嘎當派的這些喇嘛在一起時】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逆緣,但心中總是不太快暢,所以就到俄卡去,在善谷處住了三年,又在貢牙之色哇谷修持了六年。
此時【岡波巴】需進許多飲食,大師雲修行時亦需要【調整】飲食。
(這裡有兩個注解,*此二句原文可能有錯字,不知确義,原文為星曜之意,應譯作“此時有大星曜出現。
”但此處若為星曜則看不出任何意義。
則可譯為“此時,岡波巴需進很多飲食,”以修行人需要調整飲食。
*)不久就能見到忍心之少分。
(*忍心可能為無生法忍之忍也*這裡有個注解啊。
)師雲:“一般說來,這段時期内,我在修行上很難生起【好的】覺受。
有一天我作-個好夢,作了這個夢以後才能【生起】好的覺受來。
”徒衆問道:“您作了什麼夢呢?”大師說:“我夢見自己在挖金子,得到了一兩黃金就想用它來寫一部般若八千頌。
作了此夢後不久我就能生起決定的悟境了。
在未見契合俱生智的境界時專一修拙火定,最初,覺得一切皆是自心,一切皆是妄念,妄念率爾無根,從心内深處自然生起一種‘一切皆是心’的感受。
然後就覺得無論何時見到心識之體時就好象見到【久别重逢的】熟朋友一樣:明分之體也赤裸裸的看見了。
比起過去的覺受來,此時要明顯清楚多了。
同時,過去所學的法要和歌訣等也在心中燦然出現。
有時覺得外顯諸境都是清清明明的幻化境界,有時覺得會【含攝】一切,有時覺得與心識之體性融彙無間。
當感覺到一切【時、處】皆是悟境時就覺得無有所修之法了,能修和所修本身也沒有了。
過去所聞受之一切法要都象是樹皮般向外脫落一樣,明體的本身也不成為依處了。
(這裡有個注解,*此處亦可譯為“明體的本身啊,也沒有依處了。
”*)對外顯的世界毫無牽挂,有時見到空,有時見到幻化或光明。
因此,對一切顯境皆不必緣慮和分别。
有時覺得悟境會增大增深,其實這就是覺受之本身,在悟境尚未達成堅固以前是很難得到太大的利益的。
起初會覺得如果悟境能毫無蒙昧豈不最好嗎?但不久就會達到全體的純清光明境界,那時就會覺得‘任何東西也不能損傷我了’!以後就會常住于純一光明之境,其實,在此以前【就應該】可以相續無間。
等到行者的悟境能夠不分晝夜相續不斷之時,就會覺得無所謂‘死’或‘無死’。
世上亦無任何一物堪與此悟境相比拟者。
以前雖然精勤念誦許多的明咒也很難避免魔鬼的侵擾,現在一遍也不念,魔鬼也不能損害了。
從前與有學問的格西們相遇時,心中總有些顧慮和膽怯,現在就是佛陀降臨也沒有什麼膽怯了。
過去與有學問的人談話的時候,總有些不安和腼腆,現在卻毫不在乎的把他們抛在腦後了。
又有一天晚上我夢見找到了一個犀皮制的嘎烏,(就是一個嘎烏盒嘛,這裡有個注解,嘎嗚*藏族人身上時常帶着護身符叫做嘎烏,内藏舍利、符咒等物。
*)一個饑餓的窮丐行者說:‘把嘎烏拿給我看一看!’我不肯給他,因為這個嘎烏能使阿底峽尊者的傳承子系增長,嘎當派的許多口訣也藏在裡面。
可是那個窮丐的力氣很大,他用力一掀就把嘎烏打開了。
我作了這樣一個夢,現在因為對衆生有益,所以我還依賴嘎當派的一小部口訣來利濟衆生。
” 又一天,大師夢見交給兩個人一個巨大的銅号筒,令他們去鼓吹,說道:“現在衛藏整個國家中再也找不出比這個号筒發聲更大的了。
”大師與一位施主談起此夢,問他道:“這個夢是預兆我的徒衆們之德相嗎?”施主道:“我想這不是預兆徒弟而是預兆上師自己之象征吧!”以後果然如是應驗。
又一夜,大師夢見自身湧出許多舍利子,把一個窪谷都填滿了,許多舍利子又吸入到自己的身中去。
大師評道:“這是表示我的徒衆中,就是那些初學的小僧們,在十分可怖的險處居住也不會有魔障的象征。
“又一夜夢見自己手中拿了一把銳利的刀子割自己大腿的肉,割時心中毫無怖畏,割着也毫不覺痛,割完了就自己吃割下來的肉,覺得非常鮮美,好吃極了,就教所有的人也照樣的去割自己的身肉。
醒後,大師就思惟此夢的意義。
結論是:這是表示自己本有的東西要自己去吃和自己去享用。
教别人也這樣做是:在牛身上的肉上試刀,看誰的鋒利,對自己多割一點就能得到多一點的滿足,少割一點就能得到少一點的滿足。
(這裡有個注解,*此句文義啊,不太明了。
*)又一次夢見手中拿了兩個雞蛋,雞蛋裡面發出小雞吱吱的叫聲,醒來以後想道:“這大概是我将有圓滿弟子的象征吧。
”大師又說:“如果有一個純正和信心堅強的弟子【全體交付我】,我就象牽山羊牽綿羊一樣的帶着他,隻要五個月我就能使他證不退轉地。
”接着,大師就開示心體十二種譬喻之法要: 本來俱生智之法爾自成比喻有四:(一)如力士房舍之藏玉。
(二)如窮丐床下之寶藏。
(三)依止上師口訣而開悟,如黑夜中月輪頓顯光明。
(四)如持明燈入黑暗而得金瓶。
另四喻者:(一)所有粗細能所二執之妄念皆法爾自滅。
(二)如海結冰【波止不起】。
(三)顯境中之一切事物皆消融于法性體中成為一味,如雪片之降于湖心時消融不見。
(四)六塵六識之種種顯現皆于法界體性中清淨,如無雲天空清朗明澈;識得此圓滿清淨之心性時則見【法界】曼陀羅中之一切所知法明澈清顯,如無塵鏽之明鏡朗照萬物然。
另四喻者;(一)身心安樂漸次增長如上弦之月。
(二)此開悟之覺受極難對他人說得明白,如啞巴嘗蜜一樣。
(三)一切粗細之各種習氣皆自然清淨,因此對輪回諸法毫無畏懼或不安之感,如獸王獅子然。
(四)此【本來】心性實與如意寶一般無二,能滿足輪回及涅槃之一切需要及欲求,故為寶中之寶,衆寶之王。
以上為大師所開示之心性十二種譬喻之心要法,為釋其義更為之歌曰: 奇哉!如是最勝法,一切衆生雖本具, 無有幾人能識得,如彼力士家中寶, 本來具足不自知,長相伴随不相識。
依上師恩令睹面,如黑暗中明月出; 自心中央智慧現,如旭日升黑夜除。
親自覺受自滿足,加持力故慧增長, 自明智慧内現時,離言覺受超心識, 此心與理相遇時,離思自成甚奇哉! 不可思議此明智,常得享受甚奇哉! 此心光明離認取,實為最勝修持法, 本來法身甚奇哉!了達諸顯皆心時, 自然無欲無希求,快樂歡喜雀躍心, 【晝夜】相續恒不斷!能得如斯大樂義, 萬千粗細諸習氣,法界性中鹹清淨! 如彼獸王雄獅子,無有怖畏無顧慮, 此心超越生死者,輪回諸法皆遠離, 如彼虛空離認取,不堕諸法無欲求。
悟此心性即勝見,外顯諸境與自心, 如水與波無有二,能證此理即開悟, 内顯此理即覺受,專注此理即修觀, 依此無散即勝行,悟此即是法身者, 即是大印殊勝果。
不能證悟此理者, 【報化】色身無由生! 此時,大師忖道:“上師尊者曾經對我說過【将來對大手印會有超乎尋常的證悟】,大概就是指此吧!”其時,大師覺得一切法都象樹皮脫落一般的(消失無影),似貧丐忽得寶藏,似久别而遇舊知,似多年遊子歸家園,超越一切衆生之境界。
大師覺得今生大概是他在輪回中的最後一世了。
其時,大師能使一切修行皆順乎“見”,就象是把修行之道都交付給主人手中一般。
對上師感恩之心異常深切,深感法訣之殊勝希有。
大師說:“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覺受從沒有起落增損之相,悟境亦沒有高低,于無取舍之理毫無疑惑了。
” 于是大師就赴哦卡察藏布江之去各叮處,于哦卡山洞中居住【習禅】。
一夜,夢見把自己兒子的頭砍下來,把屍首抛卻,切斷了生死之傳延。
醒後忖道:“世人皆以子息為重,此夢表示我對子息也沒有貪著了。
”以後的事實也正是如此。
大師說自此以後對世間之一切貪著皆能根本斷除,若是【以因緣故】而與人建立某種關系也是順乎戒律原則及聖者【之行素】的。
(啊,這個意思就是說,啊,大師結緣就完全是以這個衆生呐,啊,是不是求解脫啊,以這個戒律的原則呐,聖者的行素啊,那就是你求解脫就跟結緣呐,啊,真心學佛啊。
因為他對子息都沒有貪着了呐。
是吧。
)從此再沒有“我需要這個或那個”,或“這是很貴重”的想法。
有時遇到此類因緣之挑戰時亦毫不為之所動焉。
對徒衆們也沒有“我要丢棄此人”或“我要攝受那人”的想法。
對一切徒衆皆平等待之。
對一切财物也再沒有“這是我需要的”或“如果有了這個豈不很好”的想法了。
(你看,其實到最後啊,到了岡波巴大師這個時候對所有徒衆都沒有一定要攝受誰,或者我一定要舍棄誰,沒有這個想法了。
啊,所以做弟子的隻有自己努力呐,不靠自己努力是不可能跟上的呐。
啊。
嗯,到了最後,越高明的上師他心裡就越沒有這些執着了啊。
嗯,就靠自己,所以尋找到好上師,就完全靠自己的感召了呐。
)隻是有時為了全體僧衆的原故,大師也會為大衆而領受财物。
對私人言則絕無“需此需彼”的想法。
又某夜夢見誅殺一黑色之人,從此四魔不能再作障礙。
自此以後大師就沒有任何夢境了,于睡眠中惟見光明之境界矣。
在這段時期中,某一天,大師對讓貢惹巴和領日惹巴等徒衆歌道: 法性界中唱此歌,智慧流出曲中詞, 深觀無二之理時,無執利他悲心生, 此即最勝之方便,即于其上力觀照! 了達俱生此認識,即是【道上之】智慧, 即于其上力觀照,必定當生大決信! 能生有相之妄念,力觀即是佛法身, 如是覺受如是知,必能洞見心要義! 習氣認取生萬法,即是妙理勝義谛, 即于此上力觀照,得妙法時見真理。
若欲了悟此妙理,如水長流綿延修, 棄諸作業松松住,勿尋勿覓置本然, 不需作意離緣想,覺受證悟自然生, 悟境相續無間斷,【廣大無際】等虛空, 此時即見自心佛,現前證悟法性義, 有相法爾自解脫,不加思惟自然成。
遠離凡俗此行境,聞思雖廣不能見, 聰慧銳利亦難知,超越思辯學問境, 依加持道乃能入,依上師訣乃能證, 依信依誠乃能悟!我今正告諸修士, 如是最上勝妙法,凡俗豈能善受持? 大師又對【徒衆們】說道:“就我自己的經曆來說,覺受和證解都是很難生起的,我必需經過很大的辛苦和努力才能生起覺受和證解的。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故】,現在你們就能容易的不需要太辛苦就能夠生起覺證了。
(這就說明岡波巴大師他修很多艱苦的修行都是為了替弟子承擔。
啊。
)除了口訣和方便道深邃【不可思議外】,再加上嘎居派傳承的加持力與衆不同的緣故,你們在修行時如果能夠耐苦努力,一定會有很多的人成就見道位的。
關于除遣障礙、增益功德和生起覺受相等【口訣】則需由上師【所傳】之甚深道灌頂得到;以後就可以各自去修行,專修忿怒母和大手印就可以了。
” 大師在該處修持了七年,集聚的人越來越多,大師略覺煩嚣,【乃生去意】。
(啊,弟子多了,上師就生煩憂,略略生起了煩惱啊。
就生起了要走的意思。
)想道:“從衆人供養中得來的食物哦卡的長老們可以用的着。
”就送給了他們。
大師心想,夏天來時我可以到貢甲之雪山處去修行,剛剛生起這樣的念頭,天明時就聽見天空中有聲音說道:“舍棄現前的弟子們是有違菩薩行的喲!”過了不久某一天大師看見一個遊逛的人,頭上拴着一條大綢巾,頸上挂着一塊大玉石,說道:“您要是在這裡住,我就會作您的供主,現在,您如果不想住了,就請到我的兒子地神岡波間那裡去住,他會對您侍候周到令您完全滿意的。
我是一個在空中奔跑的精靈,心中雖然不想損惱衆生,但因為本性惡劣所以還是不由自主的損惱了許多衆生。
因此我要在您面前求忏悔,請您傳給我皈依和菩提心戒,請慈悲攝受我。
”于是大師就以四力方便為作忏悔,授以修慈悲之法,又傳授給他皈依和發心等法要。
剛要引他進入大手印之觀法時,他卻突然象虹彩一般消失于天空之中。
不久大師就前往地神岡波之處,想在那裡修清淨法十二年,并且在銅谷處建立了一所修清淨法的好房舍。
大師心念,因為當地無水,必需先開辟一口井。
日貢惹巴說道:“這裡沒有水呀!”大師說:“昨天我們曾在一個大崖石下面趺坐,你現在去把那個小坐墊拿開,再向下面看一看。
”日貢惹巴就拿了一把水瓢走到該處把坐墊拿開,發現下面出現了一口泉眼,有碗口一般大小。
他想看看井底有多深,就仔細向泉眼處往下瞧,卻深不見底。
大師說道:“我開此泉就象佛陀‘以箭開泉’的故事一樣。
修行人應該知道修行時應當注意的五項事件。
”随即歌道:(你看,岡波巴大師聚集徒衆多了,他就想要離開,但是一直伺奉他的日貢惹巴他們這幾個還是帶走了,是不是。
也帶到地神岡波這裡了。
) 諸法本性雖空寂,僅憑離貪不能見。
不離能所之修觀,雖具覺受難悟體。
不具悟境之宗見,雖雲離邊仍作意。
未斷牽繩之修士,禅定雖佳輪回因。
學佛若不具悲心,雖勤精進堕聲聞。
上師口訣最珍貴,珍中之珍為修行。
(這就說明了修行的幾個要點,想悟空性,僅僅是離貪是不行的。
啊,想修觀若不能超越能所啊,是證悟到不到本性,啊。
所以沒有悟境啊,那個宗派之見,是吧,講是講離邊呐,仍然還是有着意嘛,是不是?若修行人呐,你要是沒有斷了對這個世間的牽纏,啊,再好的禅定也是輪回的因。
嗯,) 大師正在思惟要開始起修清淨法之時,看見來了一個女人,全身塗滿了炭灰,手中掌著一個孔雀的翅膀說道:“修十二年的清淨法,不及宏揚佛法十二年好啊!”說畢不見。
過了幾天,從後藏來了一個羅甲法師,他是一個世間八法欲心很重,又會裝模作樣的人,他來向大師請法,(嘿嘿嘿嘿嘿)大師為之歌曰: 五蘊即是佛陀身,莫貪此身放羁絆。
修習其言内行時,莫摻低劣之行法。
(就剛才啊,我就看了看我們旁邊就在我們旁邊孵出來的小鳥,我就看到了一個道理。
就悟到了一個道理,還隻是剛剛長成了一點點,羽毛還沒有完全豐滿,他就不願意呆在窩裡面,它總是跑到那邊邊上,看着遠處的天空,它就是想飛。
這就是什麼啊?它的習氣讓它這樣。
那麼修行人啊,如果你是修行人,真是修行的根器。
啊,聽了這麼久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和《米拉日巴尊者傳》《米拉日巴大師集》早就應該向往住山修行了。
就像我們的這個小鳥一樣,雖然沒有飛翔的能力,但是那個心啊,早就在飛了。
翅膀雖然還無力,但是它早就想飛了。
啊!所以這也是我講這個《岡波巴大師傳》的時候呐,沒做太多的講解,因為不想講。
啊。
因為為什麼啊?是修行人啊,聽到這裡,聽了這麼多教言,早就應該想飛了,啊,早就應該想真實去住山修行了。
啊,你看,即便是一個啊,弘揚佛法的岡波巴大師,他也一樣向往着獨自住山修行啊!這是為什麼呐?這是瑜伽士的啊,本來的形式。
啊,心裡本來就喜歡這樣,啊,如果不是為了度衆生的緣故。
确實也不願意啊,呆在這個人群和城市中。
) 三昧耶戒似命樹,莫以煩惱火焚之。
六道有情皆如母,莫因自利而舍之。
恒常相續之三昧,莫被戲論三昧擾。
無轉自成之【本體】,莫以堕向能所邊。
離執修觀之明空,莫為覺受所粘滞。
任運之行本松坦,莫摻僞拟及造作。
時機未至之禁行,能損密戒三昧耶。
内心不具把握時,莫作業果斷滅論。
具證具德瑜伽士,莫起如山之慢見。
莫被八法枷鎖系,莫被現世欲鈎牽。
善思惟兮諸修士,莫堕隐暗險谷中! 随後大師就傳以口訣,命他去修行。
以後這位法師的名利心漸漸淡泊,終究成為一個很傑出的大修行者了。
過了不數日,格西甲哇窮從至,不久格西甯勞至,随後遼馬波等六十人至。
大師皆傳以法要及開示。
事畢,大師想道:“我應該閉一個很嚴格的關了。
”正在此時,衛、藏、康三區中具有善根的人士都來到大師處齊集。
這些人都在短期内生起了無量的覺受和極殊勝的氣脈功德。
大家都在一個時期中成就了六種神通!這些修士們從不執受八種厭物,*【此不知何指,可能指世間八法。
】*大家都精勤修持蹲坐瑜伽,*【大概是指六竈印瑜伽。
】*住于十二種圓淨功德,習禁語及密行,常行閉關及清淨法。
這段時期,因為集聚的徒衆太多,所以雜事也很多,大師覺得太煩嚣,就躲避到朵域之鳥谷中去居住。
該地是一個十分可怖的地方,鬼魔非人白天都時常出現,魔鬼的喧鬧聲整天都充滿了山谷。
大師想道:“這個地方大概徒衆們不會來了吧!”但是仍有少數的徒衆前來依止。
大師忖道:“這些人才是真正想學法的啊!”就對他們說道:“你們不顧生命的危險到這裡來,今後不論你們要學什麼法,我一概傳授!”徒衆們問道:“您要傳我們什麼法呢?”大師以歌答曰: 敬禮上師。
時不停留死速至,應早修持求解脫, 夕陽落後夜随至,無常催人棄此生。
應斷懈怠及蹉跎,勇猛精進似火熾, 不顧此生之一切,恒常專精修禅觀, 如果修持必能生,超離心意之覺證。
應知有因必有果,不可斷滅因果法, 思惟惡道之苦痛,能生強烈對治心, 唯求自己得解脫,則堕聲聞小乘道。
思惟衆生如母恩,心中常修慈悲觀, 慈心常覆諸有情,常願衆生行解脫。
心常浸潤于慈悲,舍己利他自能成。
自心深處得清淨,二種障礙法爾滅。
若知諸法本如幻,如夢如影不堅實, 【如能恒常持此見】,則于此生不貪著, 離諸欲求降貪執。
以上見行若熟練, 此心必得大轉變。
自心若不徹轉變, 隻望他人斷煩惱,豈能獲得解脫果? 大師又開示說:“直言之,衆生心之體性乃‘無法可立’或‘一切都不是的’。
就在這‘無法可立’之上安然定下去就夠了,再不需要其他了。
生起一點微細妄念也不要緊。
這種【大手印的修觀】因為是深觀自己本身,所以結果是返本還源。
除了此心性之‘一切皆非’外,其他什麼也沒有。
無分别的三昧如虛空般的開展出來;或安往【自心】明體不散亂,此二者可加以審查孰者為佳?【總之】,若是無念無記之禅定就不是了義教,不如修平常心之殊勝。
舉一個比喻來說,虛空中充滿了佛及佛母,他們以神力令我超升上界好呢?還是我與他們同體無差别好呢?不管佛、神顯現怎樣殊勝的境界,仍舊是心所變現之幻境,哪裡有平常心好呢?有時瑜伽行者看見自身成為佛陀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