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戒殺放生文 明蓮池大師作

關燈
天旱,人民殺牲祈雨,師憫其愚,謂之曰:「你能去牲不用,我當替你們求雨。

    」 民從之,師乃精誠禱告,大雨驟降,遠近為之感化。

     (32)曹溪是地名,在廣東韶州府東南三十裡,為唐時禅宗第六祖、惠能大師說法處,後世即以曹溪二字,代表六祖。

    神州即是中國。

    六祖既自五祖處,得禅宗衣法,因傳法時機未成熟,故以俗服隐于獵人隊中,獵人命守網,祖乘衆人不在時,每放走獐兔之類。

    如是經過十六年,遂坐曹溪道場,大宏拈花宗旨,其後得法者衆,門下分為五家,道風播于全國。

     (33)楊寶幼時,見一黃雀,為枭所搏墜地,遂取歸置筒中,食以黃花百日,待其健複,乃放去。

    其夜有黃衣童子,以白玉環四枚贈寶,向寶載拜曰:「我西王每使者,蒙君活命,以此相贈,令公子孫潔白,位列三公,亦如此環矣。

    」後子孫果四世貴顯。

     (34)一僧素無賴,聞食黃精(藥草名)能延年,意欲試驗,又不敢把自身嘗試,恐有危險,乃置黃精于枯井中,誘人入井後,以石磨的上層,蓋在井口,囑其饑時可食黃精。

    其人在井,遑迫無法,忽一狐臨井告之曰:我是一狐,穴在墓内,墓頂有一洞,我每日卧墓中,兩目注視墓頂洞下,久之覺身出墓外,由是悟神能飛形,遂成通天狐,能飛騰變化。

    我昔為獵犬所獲,賴君贖命,故以此法教君,所以報恩也。

    其人用其言,身坐在井内,兩目泣視石磨孔上,經十餘日,身已出井外,遂逃去。

    再過數日,僧取下石磨視之,見其已飛出,以為是黃精之驗,由是别衆,自負黃精入井,約以一月開視,至期視之,死矣。

     (35)此一段是蓮池大師自己做的事,他住一庵中,有人擒蜈蚣數條,以竹弓撐其首尾,急買放之,餘俱垂死,惟一蜈蚣,全活走去。

    後與友夜坐,見壁有蜈蚣驅之不去,師曰:「你莫非便是我從前所放的嗎?我今當對你說法:一切有情,皆心所造,心狠者,化為虎狼,心毒者化為蛇蠍,你除毒心,可脫此形。

    」言畢令去,則徐出窗外。

     (36)杭州有姓幹者,其女送鳝魚十尾,畜甕中,久已忘記。

    一夜夢穿黃衣,戴尖帽者十人,跪而乞命,請術人蔔之曰:家中當有生物求放。

    遍索之,則甕有巨鳝,數之恰好十尾,大驚,遂放之。

     (37)匪字作非解,徵音增,證驗也。

     (38)簡是竹版,編是将各簡聯絡起來,通常多用小皮帶,名為韋編。

     (39)錢财是不堅固之物,水能漂,水能焚,官能取,盜能劫,子能敗,故曰不堅财。

     (40)陰功即陰德,凡作功德時,為人所不見不知者,皆名陰德或陰功。

     (41)四天王以六齋日,巡視人間,察人善惡。

    又世人行善則天勝,行惡則修羅勝,故天帝釋,欲人為善,有人行善,天神即飛報天京,故曰名通天府。

     (42)祉音止,福也,萃音瘁,聚也。

    殺物命,則與衆生結怨,作惡業,則于善法生障,今戒殺放生,則怨障俱蕩然一空,故多福聚于今生也。

     (43)培是培養,漬是滲透。

    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堅固不可拔,如樹之根也。

    又能以善為本,總持諸善,生發諸善,開花結果,如樹之根也。

    能戒殺放生的人,前生當然有善根,今生若再行善,以培養滲透之,使其愈繁榮廣大,即他世餘慶所及,又豈止無病長命耶。

     (44)傥妥黨切,俗作倘,義如「假如」。

     (45)諷付衆切,風去聲,即背書,此處應作誦經解。

     (46)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稱為三塗,又稱三惡道。

    上文所說的戒殺放生,雖是善事,然隻濟衆生的色身,不能濟其慧命,所以不能使之出三界,了生死。

    今若于放生時,為其念佛号,誦經文,将此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令它們永離三惡道,誕登淨土,才算是徹底解決也。

     (47)物之優越者,皆曰勝。

    西方蓮花化生,分為九品,花上有台,為行者坐處。

    今既能戒殺放生,又能為其念佛誦經,回向求生西方淨土,如此存心植德,将來自己必定能增上道業,一旦命終,自然生于上品蓮台矣。

     【習題】 (一)說斷腸二字的出處。

     (二)試述永明延壽禅的出家因緣。

     (三)禅宗六祖,既得衣法後。

    十六年中,作何行為?後來在何處坐道場?門下分為幾家? (四)述一、随珠。

    二、網開三面。

    三、銜環的故事。

     (五)放生時,須加念佛号經文,為其回向西方淨土,這是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