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談義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凡空性無相無境界義專三論所談法門故可通第七事。
不及異求處候。
由此宗家釋或雲三論八不空性談義。
或述不生覺心獨空慮絕。
則一心寂靜不二無相。
或判八不絕戲一念觀空心源空寂無相安樂故。
疑難更難止候。
答意。
凡三劫分齊全别故以第二劫覺心乘不可雜第三劫義勿論候。
是以宗家以今文證第八住心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空性無境等義專三論所談故禦難成來共。
空性無境界等名言雖同。
三一乘義門各别故。
今文不通第七得意候。
次宗家處處釋。
是亦名言同分故不及苦勞候。
會一義意。
三劫分齊全别故禦答聞候共。
性宗有一轍義故。
覺心乘在第二劫終。
兼可攝第三劫始存置候。
次至宗家引證者。
法性空寂義可通覺心已上三種住心故。
以菩提心論旨陳一段證三種住心。
可為明證候。
至者空性無境等義可通第七住心欤否所論候。
第九證文。
難意。
凡引證既通諸文候。
設雖第九住心沈一心無相極理故。
可稱心實際事。
不及異論樣覺候。
因玆先德釋初一未極為其差别。
顯于一文有極未極二義之旨條。
旁疑執難止候。
答意。
凡開疏家釋。
所謂空性(乃至)。
離眼耳鼻舌身意文為心實際位。
判心實際亦複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也故。
第九住心非心實際位義勿論候。
是以宗家釋中。
明極無自性心一句悉攝華嚴教盡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引證既通諸文故難端來扣共。
為成極無自性來由。
引以上文得意故。
無子細候。
次先德初一未極釋對極無自性之極字故。
顯未極文自為第八住心義候。
會一義意。
雲心實際亦複不可得故。
成立聞候共。
住心引證于一住心存淺深重重例有之故。
不成妨候。
次至宗家釋者。
如雲唯蘊無我一句攝諸部小乘盡者。
引證不局一句故可以例候。
至者所謂空性等文通第九住心欤否之所論候。
此中十喻。
難意。
凡按綴文次第候。
标此中十喻。
結複成戲論故。
可第三劫十喻成戲論義事。
不及異求處候。
因玆宗家第八住心頌。
述前劫菩薩作戲論此心正覺亦非真者。
移今釋意見候條。
旁疑難有由事候。
答意。
凡以劣智品望勝智品成戲論道理故。
可顯第二劫十喻望第三劫觀門。
複成戲論旨義勿論候。
是以宗家第八住心。
證所謂空性離于根境無相無境界越諸戲論上者。
所越可前劫事。
旁如答成候。
假令标此中十喻。
結複成戲論故難勢聞候共。
對望此中十喻。
前劫十喻成戲論義故。
全非标結存候。
次至宗家第八住心頌文者。
前劫菩薩句正當今釋。
此心正覺句準例釋故無不足候。
會一義意。
以劣智品望勝觀門。
成戲論道理旨被成候共。
對第九者。
第八劣故不違道理候。
次以宗家以越諸戲論文引證第八住心被備的據候共。
對第八前劫成戲論義本自不遮故無妨候。
至者今複成戲論文第三劫十喻成戲論義欤否之所論候。
八九淺深。
難意。
凡雖三妄異。
于第三重妄執。
更無粗細分别之說故。
八九所斷不可有不同事。
不及異求樣覺候。
依之窺疏家釋候。
今文外不明斷位上者。
旁不審不散候。
答意。
凡十住心背闇向明之次第候。
然八九之續生可有斷惑淺深義勿論候。
是以或雲心實際亦複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也。
或述轉生極無自性心。
一道極無既有二重見條。
旁如答成候。
假令于第三重妄執無粗細分别之說故難勢來候共。
大三劫相望時。
雖八九所斷同名極細妄執。
細論門之時。
于其中有淺深得意。
無子細事候。
次至雲今文外無明斷位文者。
下于業煩惱解脫而業煩惱具依之文。
正明極無斷惑故。
禦難自被堕負處候。
會一義意。
十住心背闇向明之次第故成立聞候共。
十住心源一切智智差别乘故。
有智行不同。
于立二個住心。
疑殆有間敷候。
次至或雲心實際亦複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
或雲轉生極無自性心者。
空性等文通二個住心故。
約第九邊得意置候。
至者八九住心所斷可有淺深欤否之所論候。
極無地前。
難意。
凡三劫十地地前地上不同顯密差别候。
然極無自性心顯教極位。
地前分齊故。
非自宗初地分位事。
不及異論候。
依此下疏釋然此經宗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故。
顯教極無不可存初地條。
旁疑殆不散候。
答意。
凡疏下文判轉生極無自性心(乃至)。
至此不思議地乃名真離二乘地也故。
極無初地義勿論候。
是以第三卷雲此空智生即是時極無自性心生(乃至)。
即是真言行者虛空無垢菩提心也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三劫十地地前地上不同顯密差别故禦難來候共。
顯教極位當真言初門故。
無相違候。
次至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釋者。
依今經意。
顯教極佛入真言初地。
成真言門菩薩故。
不違釋文候。
會一義意。
下文雲至此不思議地故。
可極無初地義成立聞候共。
為顯顯極密因義。
第九住心開會為真言初地得意置候。
次至第三卷疏雲即是真言行者虛空無垢菩提心者。
是又不替已前會通意候。
至者極無自性心可自宗初地分齊欤否之所論候。
不及異求處候。
由此宗家釋或雲三論八不空性談義。
或述不生覺心獨空慮絕。
則一心寂靜不二無相。
或判八不絕戲一念觀空心源空寂無相安樂故。
疑難更難止候。
答意。
凡三劫分齊全别故以第二劫覺心乘不可雜第三劫義勿論候。
是以宗家以今文證第八住心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空性無境等義專三論所談故禦難成來共。
空性無境界等名言雖同。
三一乘義門各别故。
今文不通第七得意候。
次宗家處處釋。
是亦名言同分故不及苦勞候。
會一義意。
三劫分齊全别故禦答聞候共。
性宗有一轍義故。
覺心乘在第二劫終。
兼可攝第三劫始存置候。
次至宗家引證者。
法性空寂義可通覺心已上三種住心故。
以菩提心論旨陳一段證三種住心。
可為明證候。
至者空性無境等義可通第七住心欤否所論候。
第九證文。
難意。
凡引證既通諸文候。
設雖第九住心沈一心無相極理故。
可稱心實際事。
不及異論樣覺候。
因玆先德釋初一未極為其差别。
顯于一文有極未極二義之旨條。
旁疑執難止候。
答意。
凡開疏家釋。
所謂空性(乃至)。
離眼耳鼻舌身意文為心實際位。
判心實際亦複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也故。
第九住心非心實際位義勿論候。
是以宗家釋中。
明極無自性心一句悉攝華嚴教盡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引證既通諸文故難端來扣共。
為成極無自性來由。
引以上文得意故。
無子細候。
次先德初一未極釋對極無自性之極字故。
顯未極文自為第八住心義候。
會一義意。
雲心實際亦複不可得故。
成立聞候共。
住心引證于一住心存淺深重重例有之故。
不成妨候。
次至宗家釋者。
如雲唯蘊無我一句攝諸部小乘盡者。
引證不局一句故可以例候。
至者所謂空性等文通第九住心欤否之所論候。
此中十喻。
難意。
凡按綴文次第候。
标此中十喻。
結複成戲論故。
可第三劫十喻成戲論義事。
不及異求處候。
因玆宗家第八住心頌。
述前劫菩薩作戲論此心正覺亦非真者。
移今釋意見候條。
旁疑難有由事候。
答意。
凡以劣智品望勝智品成戲論道理故。
可顯第二劫十喻望第三劫觀門。
複成戲論旨義勿論候。
是以宗家第八住心。
證所謂空性離于根境無相無境界越諸戲論上者。
所越可前劫事。
旁如答成候。
假令标此中十喻。
結複成戲論故難勢聞候共。
對望此中十喻。
前劫十喻成戲論義故。
全非标結存候。
次至宗家第八住心頌文者。
前劫菩薩句正當今釋。
此心正覺句準例釋故無不足候。
會一義意。
以劣智品望勝觀門。
成戲論道理旨被成候共。
對第九者。
第八劣故不違道理候。
次以宗家以越諸戲論文引證第八住心被備的據候共。
對第八前劫成戲論義本自不遮故無妨候。
至者今複成戲論文第三劫十喻成戲論義欤否之所論候。
八九淺深。
難意。
凡雖三妄異。
于第三重妄執。
更無粗細分别之說故。
八九所斷不可有不同事。
不及異求樣覺候。
依之窺疏家釋候。
今文外不明斷位上者。
旁不審不散候。
答意。
凡十住心背闇向明之次第候。
然八九之續生可有斷惑淺深義勿論候。
是以或雲心實際亦複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也。
或述轉生極無自性心。
一道極無既有二重見條。
旁如答成候。
假令于第三重妄執無粗細分别之說故難勢來候共。
大三劫相望時。
雖八九所斷同名極細妄執。
細論門之時。
于其中有淺深得意。
無子細事候。
次至雲今文外無明斷位文者。
下于業煩惱解脫而業煩惱具依之文。
正明極無斷惑故。
禦難自被堕負處候。
會一義意。
十住心背闇向明之次第故成立聞候共。
十住心源一切智智差别乘故。
有智行不同。
于立二個住心。
疑殆有間敷候。
次至或雲心實際亦複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
或雲轉生極無自性心者。
空性等文通二個住心故。
約第九邊得意置候。
至者八九住心所斷可有淺深欤否之所論候。
極無地前。
難意。
凡三劫十地地前地上不同顯密差别候。
然極無自性心顯教極位。
地前分齊故。
非自宗初地分位事。
不及異論候。
依此下疏釋然此經宗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故。
顯教極無不可存初地條。
旁疑殆不散候。
答意。
凡疏下文判轉生極無自性心(乃至)。
至此不思議地乃名真離二乘地也故。
極無初地義勿論候。
是以第三卷雲此空智生即是時極無自性心生(乃至)。
即是真言行者虛空無垢菩提心也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三劫十地地前地上不同顯密差别故禦難來候共。
顯教極位當真言初門故。
無相違候。
次至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釋者。
依今經意。
顯教極佛入真言初地。
成真言門菩薩故。
不違釋文候。
會一義意。
下文雲至此不思議地故。
可極無初地義成立聞候共。
為顯顯極密因義。
第九住心開會為真言初地得意置候。
次至第三卷疏雲即是真言行者虛空無垢菩提心者。
是又不替已前會通意候。
至者極無自性心可自宗初地分齊欤否之所論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