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談義第九

關燈
三性前後說。

     難意。

    凡按三時之次第。

    三無性般若皆空義當第二時。

    三性第三時中道顯了教故。

    可無性前說三性後說事。

    不及異求處候。

    因此義燈判無性先陳三性後說故旁難勢有由樣覺候。

     答意。

    凡深密經說相第二卷初法相品說三性。

    次無自性品說三無性候。

    然則三性三無性可前後義勿論候。

    是以天親本頌雲即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

    護法釋論述即依此前所說三性立彼後說三種無性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三時教次第第二時般若無性教故。

    難勢來候共。

    義燈釋經辨三時非約前後以類相從故。

    不及私會通候。

    次證義燈三義中第一釋。

    彼師自判然第二勝故無煩候。

     會一義意。

    凡深密經三性前說。

    無性後說故成立聞候共。

    一時一會說故。

    不成說時前後之證候。

    次至天親本頌護法釋論者。

    頌雲故佛密意說。

    釋述說密意言顯非了義故。

    三無性指第二時條。

    無相違候。

     至者三性無性前後說欤否之所論候。

     後二無性。

     難意。

    凡思依圓二性。

    正後二智境界其體非無故。

    不可于法體直立無性名事。

    不及異求候。

    依之慈恩釋判非無後二性但無計所執故旁疑滞難散候。

     答意。

    凡三性三無性相對法門候。

    而三性既于當體立此稱上者。

    依圓當體可立無性稱義勿論候。

    是以唯識論被述假說無性非性全無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依圓二性正後二智境界故難勢來候共。

    後二無性依圓當體有可空義故。

    雖立無性稱非可被遮法故。

    為真實所遮者。

    即遍計所執條。

    無相違候。

    次至慈恩釋者。

    自元後二性非可被遮法。

    終為所遮者。

    計所執故被釋爾候。

     會一義意。

    三性三無性相對法門故成立聞候共。

    雖依三性立三無性。

    遍計體用都無法。

    依圓諸法體實故。

    雲所遮者但計所執。

    無不足事候。

    次假說無性釋。

    執者意樂依圓思實雲依圓空稱無性故。

    雲假說無子細事候。

     至者後二無性于當體直立無性之名欤否之所論候。

     心王第八。

     難意。

    凡按釋相。

    雲譬如大海波浪以從緣起故(乃至)。

    心王亦複如是。

    大海譬心王。

    波浪喻心所(見)。

    故心王可通八識事。

    不及異求候。

    因玆上釋判心王猶如池水性本清淨。

    心數淨除猶如客塵清淨。

    王所相對分明故。

    旁疑滞不散處候。

     答意。

    凡今段明三論法門時。

    彼宗第八為佛性真識。

    七轉定生滅妄識故。

    譬海水心王可局第八義勿論候。

    是以嘉祥大師判佛性與六七妄心和合生等條。

    旁如答成候。

     假令取大海波浪譬雲心王亦複如是故難勢來候共。

    今譬取楞伽藏識海常住七識波浪轉文意(見)。

    故還成潤色候。

    次至上釋以心王對心數者。

    為七轉顯妄體。

    殊舉相應心數客塵煩惱者。

    有其理事候。

     會一義意。

    三論宗第八定佛性真識故成立聞候共。

    于性宗有三種識廢立中。

    今疏依共相八識得意。

    無子細事候。

    次至寶窟釋者。

    嘉祥雖依離分八識。

    于七轉如述在緣常靜。

    心王通八識義不敢成相違候。

     至者今此心王可局第八欤否之所論候。

     心中秘密。

     難意。

    凡心中秘密種種不思議事者。

    指無盡莊嚴藏名義故。

    不可通如常八九事。

    不及異論處候。

    依此宗家釋中。

    或雲九種心藥拂外塵而遮迷。

    金剛一宮開内庫而授寶。

    或判如上二宮芟剃宅中之荒穢。

    未開地中之寶藏故。

    旁難勢難止候。

     答意。

    凡從此以後方乃說之生後文分明故可通三心義勿論候。

    是以疏家引法華久遠實成。

    華嚴詢求知識事。

    被顯俱名秘密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心中秘密種種不思議事者。

    指無盡莊嚴藏名義故難端來候共。

    約理秘密得意。

    無子細候。

    次至宗家兩處釋者。

    彼何顯密對辨判文。

    今文三一乘對辨故。

    不成難候。

     會一義意。

    以從此以後方乃說之生後文被備依憑候共。

    對治心外之垢者。

    約顯分齊。

    心中秘密者。

    指無盡莊嚴已有故。

    成顯密對辨候。

    次至引法華久遠實成。

    華嚴詢求知識等秘密因緣者。

    彼開會法華華嚴為密心中秘密義故。

    不及苦勞候。

     至者今心中秘密者。

    可通如常八九欤否之所論候。

     歎德總标。

     難意。

    凡今文此教餘教相對歎此教菩薩勝德(見)。

    故歎德可局第十住心事。

    不及異求樣覺候。

    因玆取譬時。

    雲舟車神通至到一處。

    如常八九住心譬舟車事分明上者。

    疑執更難止候。

     答意。

    凡今此文歎第三劫能越之德治定候。

    然于第三劫能越有三種住心故。

    歎德不局第十義勿論候。

    是以疏家釋即是欲明超第三劫之心。

    欲令見聞者信樂尊重故。

    先歎其功德耳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就此教餘教相對難勢。

    候共。

    第二劫第三劫三一乘對辨得意。

    無子細事候。

    次舟車神通至到一處釋者。

    是亦第二劫菩薩喻舟車故無煩候。

     會一義意。

    今歎第三劫能越德故成立聞候共。

    第三劫真言為本。

    标真言門修行菩薩故。

    如常八九不存歎德文候。

    次至即是欲明超第三劫之心(乃至)。

    先歎其功德釋者。

    第三劫能越雖有三心真言為本故。

    疏家被判已歎入真言門功德竟條。

    及異議間敷事候。

     至者今此歎德唯歎第十住心欤否之所論候。

     空性無境。

     難意。